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成功完成“深海玄武”浮标首次批量布放
1
作者 陈朝晖 任翀 +3 位作者 刘增宏 熊海霞 张林林 高志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2023年1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顺利完成首批6000 m级国产“深海玄武”浮标的布放。自12月9日起,经质量控制的... 2023年1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顺利完成首批6000 m级国产“深海玄武”浮标的布放。自12月9日起,经质量控制的深海温度和盐度剖面观测数据实时提交至全球Argo资料中心(GDAC),参与国际共享与交换。这是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在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观测网 西太平洋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研究所 温度和盐度 自然资源部 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立项
2
作者 陈荣发 《海洋测绘》 2002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海洋实时观测系统 argo 大洋观测网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Argo网格资料集及其验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宏 许建平 +2 位作者 刘增宏 孙朝辉 赵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5-625,共11页
简要介绍了全球海洋Argo网格资料集的制作过程,并着重探讨了该数据集与历史观测资料集(如WOA09和TAO),以及同类型的Argo网格数据集等进行的比较与验证结果,发现利用逐步订正法构建的Argo网格资料与其他数据集相比,除了相互间吻合程度较... 简要介绍了全球海洋Argo网格资料集的制作过程,并着重探讨了该数据集与历史观测资料集(如WOA09和TAO),以及同类型的Argo网格数据集等进行的比较与验证结果,发现利用逐步订正法构建的Argo网格资料与其他数据集相比,除了相互间吻合程度较高,能较客观地呈现出全球海洋中的一些大、中尺度海洋特征外,由Argo资料揭示的一些重要物理海洋特征的结构显得更细致,更能反映这些现象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规律;加上Argo资料严格的质量控制过程,确保了重构的网格数据集的质量和可靠性。该资料集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全球海洋状况或揭示物理海洋现象的基础资料,还可为海洋数值模式的开边界和初始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逐步订正法 网格资料集 验证 全球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温度剖面资料结合海面高度估算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异常
4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孙朝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共7页
利用全球海洋约200万条温度剖面结合海面高度资料,估算了1993—2009年全球海洋0—750m层的热含量异常。分析表明,仅使用剖面温度资料估算的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可以反映出大部分海区热含量的十年变化信号,除了资料稀疏的海区(如南大洋)... 利用全球海洋约200万条温度剖面结合海面高度资料,估算了1993—2009年全球海洋0—750m层的热含量异常。分析表明,仅使用剖面温度资料估算的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可以反映出大部分海区热含量的十年变化信号,除了资料稀疏的海区(如南大洋)。全球0—750m海洋上层在1993—2009年的平均增暖速率约1.17W·m 2,增暖最显著的海区出现在40oS附近。全球海洋热储年际变化中大的信号基本上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相关。热带海洋的热含量变化相对比较稳定。中、高纬海区,特别是南大洋中、高纬海区的热含量增加速度在2001年后超过了热带海区。随着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成,其资料量将大大超过过去几十年的总量,结合Jason/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数据,可以用来精确估算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变化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资料 卫星高度计 热含量 全球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
5
作者 陈荣发 《海洋测绘》 2003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海洋观测 argo 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剖面浮标 太平洋 投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层结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志敏 张铭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利用最新 ARGO 全球海洋观测网的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冬季的海水层结,发现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存在层结曲线呈单极值、双极值和多极值等多种结构,本文将其初步概括为 6 类,并对各类层结的温度结构作了分析。
关键词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层结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 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贯穿流源区环流的多尺度变异及其科学重要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东亮 周慧 +1 位作者 王铮 李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6-1168,共13页
印尼贯穿流源区指的是苏拉威西海东部、马鲁古海北部以及棉兰老岛以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以北的海域,其海洋环流的结构和变异对全球大洋环流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以及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但是却缺乏大规模的现代海洋观测。本文总结近几年来... 印尼贯穿流源区指的是苏拉威西海东部、马鲁古海北部以及棉兰老岛以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以北的海域,其海洋环流的结构和变异对全球大洋环流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以及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但是却缺乏大规模的现代海洋观测。本文总结近几年来基金委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及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项目——"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及其气候效应"等项目在低纬度西太平洋和印尼贯穿流源区的观测成果,初步刻画了印尼贯穿流源区海洋环流的多尺度结构特性,阐明这一海区环流对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动力学、季节内振荡研究以及全球变暖减缓和加速的重要性。介绍了项目团队在过去几年里,通过国际合作,促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双方已经在印尼海和印尼贯穿流关键海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观测,建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印尼海同步潜标观测网,为探讨印尼贯穿流变异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问题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海 印尼贯穿流源区 西太平洋 海洋观测网 多尺度变异 ENSO动力学 全球变暖减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