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EMS/973模式系统对2004年中国汛期降水实时预报检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秋霞 史历 +2 位作者 翁永辉 杨玉华 倪允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8-310,共13页
2004年夏季5~8月,AREMS/973模式系统投入了业务运行,模式区域主要覆盖了中国大陆及周边临近地区,该模式系统基于中国气象局MICAPS/9210业务数据平台,每天2次、完全自动的实时预报24h累积降水。作者主要对每日0000 UTC时起报的24... 2004年夏季5~8月,AREMS/973模式系统投入了业务运行,模式区域主要覆盖了中国大陆及周边临近地区,该模式系统基于中国气象局MICAPS/9210业务数据平台,每天2次、完全自动的实时预报24h累积降水。作者主要对每日0000 UTC时起报的24h累积降水预报场进行综合检验,由此对AREMS/973模式系统的24h降水预报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AREMS/973模式系统对于中国汛期降水具有很强的预报能力,其24h累积降水的月总降水分布很好地反应了汛期各时期主雨带的位置、强度及范围,同时该模式系统能够准确预报出独立降水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的时间位相吻合最好;除了5月和8月华北地区、5月西南东部地区、以及5月和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的降水强度总体上弱于观测降水强度,且对于25mm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模式预报的降水范围小于观测降水范围。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降水的能力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降水量级愈大,模式预报技巧愈低,对于50mm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模式系统预报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类似于随机偶然事件的发生概率。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略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6月雨带北移至江南和江淮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显著优于其他地区,7月末至8月华北雨季开始,降水预报最优区北移至华北地区,即AREMS/973模式系统降水预报最优区随着雨带的北移而北移,主雨带所在区域往往也是模式降水预报最优的地区。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mS/973模式系统 24 h累积降水 降水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静力AREM模式设计及其数值模拟Ⅱ: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锐 宇如聪 +3 位作者 徐幼平 王斌 宋帅 顾春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程锐等(2018)中,我们完成了非静力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模式动力框架设计。本文将通过理想和实例试验检验其模拟能力。设计理想试验并通过与国际成熟的中尺度非静力框架比较,直接检验非静力AREM三维动力框架... 在程锐等(2018)中,我们完成了非静力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模式动力框架设计。本文将通过理想和实例试验检验其模拟能力。设计理想试验并通过与国际成熟的中尺度非静力框架比较,直接检验非静力AREM三维动力框架在细致分辨率(约1 km)下的模拟性能。可以看出,非静力AREM与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出类似的积云对流结构及演变特征,从而基本确证了本文发展的非静力框架的正确性。结合原静力平衡模式的初始化和物理参数化过程,形成非静力AREM模式系统。台风实例模拟表明,粗分辨率下静力、非静力AREM模式性能接近;但在高分辨率下,非静力明显优于静力模式。我们还开展了批量降水试验检验,对非静力AREM模式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m模式 非静力动力框架 理想试验 台风模拟 降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对西南低涡暴雨天气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卢萍 李旭 +2 位作者 李英 李跃清 郑伟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0-742,共13页
本文基于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结合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南低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得到的探空观测第一手资料,通过对2012年7月3~4日四川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20120703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结合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南低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得到的探空观测第一手资料,通过对2012年7月3~4日四川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20120703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雨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西南低涡移动路径,不同初值会使得低涡路径在磨合协调期产生强摆动,稳定后则在此基础上,随着环境流场继续移动发展。(2)引入4个加密探空站点资料会对整个大气物理量场造成一定影响,最大差值分布在这些站点附近,热力和动力物理量场最大偏差中心并不重合。时间演变直观地说明了初值对局地大气状态的影响时段有限,主要集中在前期,与模式自身调整期相重叠。(3)初始的大气状态必然会随着模式的磨合过程进行调整,不同初值在调整期能对中小尺度低涡系统的位置及强度产生影响,形成各自稳定的低涡系统初态。(4)低涡中心所对应的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关系非常密切,但三者强度和发展高度的演变并非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加密探空初值移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I产品资料对数值模式水凝物模拟能力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衡志炜 宇如聪 +3 位作者 傅云飞 王雨 徐幼平 程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18,共13页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搭载微波成像仪(TRMMMi-crowave Imager,TMI)的探测及反演结果,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就2004年17号台风暹芭(Chaba)过程,对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搭载微波成像仪(TRMMMi-crowave Imager,TMI)的探测及反演结果,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就2004年17号台风暹芭(Chaba)过程,对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模式和WRF(Weather Researchand Forecasting)模式的水凝物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两个模式模拟的台风路径与实际台风路径基本一致,模拟的降水与TMI反演降水也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以AREM和WRF模式模拟的大气结构和水凝物结构作为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计算了相应大气层顶的微波亮温,通过对比该模拟亮温和TMI实测亮温的异同,尝试了对AREM和WRF模式水凝物结构的间接检验;最后,利用TMI水凝物反演产品直接检验了AREM、WRF模拟的水凝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AREM模拟的云水含量稍偏高,降冰含量稍偏低;WRF模拟的液相粒子分布范围较小,对冰粒子的模拟能力要好于AREM模式;两个模式对水汽的模拟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m模式 WRF模式 TRMM搭载微波成像仪(TMI) 微波亮温 数值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Eta垂直坐标的新WRF动力框架及其数值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程锐 宇如聪 +2 位作者 徐幼平 刘娟 黄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针对我国陡峭地形数值预报难题,本文在国际先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动力框架中引入阶梯地形垂直坐标,以期为改进复杂地形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模式发展可选方案。设计气柱质量变换方法,实现阶梯地形和追随地形两... 针对我国陡峭地形数值预报难题,本文在国际先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动力框架中引入阶梯地形垂直坐标,以期为改进复杂地形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模式发展可选方案。设计气柱质量变换方法,实现阶梯地形和追随地形两种垂直坐标下动力方程组的形式一致,从而简化方程组离散及程序实现的复杂过程。阶梯地形的构造借鉴了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的设计思路,即首先构造参考大气,而后定义阶梯地形网格特征量,最后进行阶梯地形表达。在Eta坐标下的WRF动力框架搭建完成后,采用山脉波理想试验和实例试验对新动力框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由于阶梯地形固有的孤立分布特征,可造成不同台阶处气流的分离,从而使得阶梯地形在较粗垂直分辨率情形下,不能很好模拟山脉波;但如果垂直分层足够精细,或模拟时间足够长,可通过减弱气流分离现象或调整气流分布状态,对地形波进行有效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坐标 WRF模式 arem模式 动力框架 山脉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