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边宇航 宁天一 +6 位作者 王震红 张凌 崔子寅 吴运谱 张泽辉 王春田 梁喜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4-592,共9页
为研究茜草素(AZ)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将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APP/PS1组)、AZ组[低剂量(Low)、中等剂量(Middle)、高剂量(High)]、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组)],以APP... 为研究茜草素(AZ)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将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APP/PS1组)、AZ组[低剂量(Low)、中等剂量(Middle)、高剂量(High)]、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组)],以APP/PS1阴性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AZ组小鼠连续给药AZ 4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小鼠粪便肠样品中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APP/PS1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象限停留时间极显著或显著减少(P<0.01、P<0.05),本实验选择AZ中剂量组(20 mg/kg AZ)进行后续试验;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改变、菌落组成差异明显。给予AZ干预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象限停留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AZ能有效提高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在门水平上,AZ能提高小鼠肠道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科水平上,AZ增加了小鼠肠道Muribaculaceae和Lachnospir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Prevotellaceae、norank_o__Clostridia_UCG-014、Ruminococcaceae等菌群丰度;在属水平上,AZ明显提高了小鼠肠道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进一步筛选出AZ组小鼠肠道优势菌种为o__Lactobacillales、f__Lactobacillaceae、g__Lactobacillus。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AZ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首次证实AZ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其机制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AZ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素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肠道菌群 学习与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鼠中阿尔茨海默病对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桂飞 宋丹丹 +2 位作者 汪海燕 孙筱品 杨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目的探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力和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判断AD发生发展是否会影响其听功能。方法选择4、8和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听性脑... 目的探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力和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判断AD发生发展是否会影响其听功能。方法选择4、8和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方法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月龄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8和12月龄APP/PS1转基因鼠海马中Aβ斑块显著增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APP/PS1转基因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显著增加,表明随年龄的增加APP/PS1转基因鼠AD呈加重趋势;在4、8和12月龄,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鼠的各频率听力阈值均未见显著差异。耳蜗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小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内耳关键细胞均无显著差异。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AB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两种小鼠的听力阈值均显著上升,均表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结论APP/PS1转基因鼠的发病进程中存在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但AD发生发展几乎不会对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听力损失 app/ps1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
4
作者 张丽阳 孙军 +1 位作者 陈笛 张在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25,共6页
目的 研究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PP/PS1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甜菜碱补充饮食组(含5 g/kg甜菜碱),每组15只,饮食持续3个月。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行为;免疫荧光法... 目的 研究日常饮食中添加摄食甜菜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PP/PS1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甜菜碱补充饮食组(含5 g/kg甜菜碱),每组15只,饮食持续3个月。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行为;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和皮质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情况;巢蛋白(Nestin)和双皮质素(DCX)标记法以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EdU双标法观察海马神经再生情况;GFP-AAV脑立体注射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A1区神经元的棘突情况;电生理记录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小泡蛋白(SYN)、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结果 与正常饮食组比较,甜菜碱补充饮食组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进入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数增多且滞留时间延长(P<0.01),海马和皮质中Aβ沉积减少(P<0.01),海马齿状回和颗粒下区中Nestin、DCX阳性细胞以及增殖的神经元数均增多(P<0.01),海马CA1区棘突密度增加(P<0.01),fEPSP斜率增高(P<0.01),海马中PSD-95、SYN、MAP-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甜菜碱可改善APP/PS1小鼠记忆障碍,减少海马和皮层中淀粉样斑块沉积并提高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app/ps1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发生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通过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促进其M2极化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尉杰忠 谷青芳 +10 位作者 闫玉清 余鸿强 郭敏芳 刘春云 宋国斌 柴智 王青 肖保国 张汉霆 降雨强 马存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5-1593,共9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fasudil)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APP/PS1 Tg)小鼠中对认知功能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8月龄雄性APP/PS1 Tg小鼠作为AD模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fasudil)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APP/PS1 Tg)小鼠中对认知功能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8月龄雄性APP/PS1 Tg小鼠作为AD模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腹腔注射法舒地尔,25 mg/(kg·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持续治疗2个月;同龄同性别野生型为对照组。应用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各组小鼠空间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CD11b的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Aβ_(1-42)、CD11b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D206]在海马和大脑皮层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0月龄APP/PS1 Tg小鼠生理盐水组的MWM指标[到达平台时间、到达平台的平均距离、第一次进入西南(SW)象限的时间]明显增加,认知功能下降,这些行为变化可被法舒地尔所拮抗。此外,法舒地尔降低APP/PS1 Tg小鼠的海马DG区和CA3区、皮层区的Aβ_(1-42)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抑制小胶质细胞iNOS表达,促进ARG1、CD206表达,促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促进其M2型极化,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RHO激酶抑制剂 小胶质细胞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内表达的年龄变化(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君茹 高璐 +6 位作者 于剑锋 柴继侠 王月华 马丽香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突触障碍密切相关,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在突触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PAK与AD病理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不同周龄AP...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突触障碍密切相关,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在突触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PAK与AD病理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不同周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PAK3(PAK的代表性亚型)、pPAK(磷酸化的PAK)和Aβ42(含42个氨基酸片断的Aβ多肽)的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海马中PAK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的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别;而pPAK表达则出现显著性降低(32周),并且随年龄增长进一步下降。Aβ42的水平在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增加较早(22周),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Nissl染色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数量变化;而Golgi银染法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显著变形、紊乱。这些结果说明,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PAK表达正常,但PAK的磷酸化过程出现了异常,导致其活性不足。Aβ42的毒性作用可能是导致pPAK活性下降的原因,而pPAK的下降又可能是影响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造成其变形、紊乱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 AΒ42 树突 海马 app/ps1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老年斑的病变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英 高璐 +6 位作者 马丽香 林芮禾 刘惠婷 姚君如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点,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其行为学的重要变化。为探讨老年斑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实验用17、28、44周C57系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各4只,同龄野生型C57小鼠做对照,...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点,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其行为学的重要变化。为探讨老年斑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实验用17、28、44周C57系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各4只,同龄野生型C57小鼠做对照,用Y-型迷宫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的AD模型鼠和C57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大脑皮质老年斑的病理变化,并比较AD模型鼠脑内老年斑的病变与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周和28周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各测试指标与对照组相应指标间均相差不显著(P>0.05),而44周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17周AD模型鼠脑切片上,可见大脑皮质内有少量老年斑的形成,而44周AD鼠皮质内斑块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本结果提示老年斑的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行为学的改变,这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继发的神经元缺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 大脑皮质 老年斑 Y-型迷宫 C57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锌转运蛋白3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丽红 王辛 +3 位作者 郑玮 于丹 荣明 王占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锌转运蛋白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ZnT-3在大脑皮质及海马的表达水平。结果ZnT-3主要分... 目的研究锌转运蛋白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ZnT-3在大脑皮质及海马的表达水平。结果ZnT-3主要分布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老年斑中,且主要定位于老年斑周围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内;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高表达以及在老年斑内的定位,提示ZnT-3可能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Aβ老年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蛋白3 老年斑 app/ps1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Aβ生成和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蓬文 李瑞晟 +6 位作者 王虹 李勇 任映 朱志慧 孙海芸 杨金铎 孙建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67-37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酶早老素2(presenilin2,PS2)和Aβ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的APPswe/PS1dE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酶早老素2(presenilin2,PS2)和Aβ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组,0.92mg/(kg·d)]、姜黄素大[400mg/(kg·d)]、中[200mg/(kg·d)]、小[10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灌胃。灌胃3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模型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边缘型,而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各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趋向型和直线型。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姜黄素小剂量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能通过减少Aβ生成酶和增加Aβ降解酶的表达,降低Aβ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胰岛素降解酶 早老素2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夏春 彭敏峰 +2 位作者 高丽华 楼正青 柳秀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老年斑病理改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晨 杨翠翠 +1 位作者 李林 张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评价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部病理改变。方法 5月龄APP/PS1(+/-)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刚果红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小鼠... 目的评价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部病理改变。方法 5月龄APP/PS1(+/-)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刚果红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APP/PS1(-)小鼠,表明5月龄APP/PS1(+)小鼠已经出现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新物体识别实验中5月龄APP/PS1(+)小鼠对新物体的分辨指数无显著降低,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显示5月龄APP/PS1(+)小鼠海马及皮质均出现斑块沉积。结论 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出现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小鼠脑内已经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斑块 刚果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芯片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甲基化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丛琳 张楠楠 +1 位作者 佡剑非 任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3,188,共5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甲基化分布。方法采用最新发展的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Me DIP)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层脑组织DNA甲基化分布。结果只在AD小鼠脑组织中存在的DNA...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甲基化分布。方法采用最新发展的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Me DIP)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层脑组织DNA甲基化分布。结果只在AD小鼠脑组织中存在的DNA甲基化片段有2 346个,涉及485个基因,这些DNA甲基化片段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部分甲基化基因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结论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与相应的野生型小鼠脑组织的DNA甲基化位点存在明显差异,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 DNA甲基化 app/ps1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颜培培 赵晓娟 王铜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3-705,共3页
目的观察APP/PS1转基因小鼠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并探讨AD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6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鼠(n=9)和野生型小鼠(n=9)自由摄食和饮水,2组小鼠分别于9,12,18月龄时各取3只处死,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TT3... 目的观察APP/PS1转基因小鼠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并探讨AD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6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鼠(n=9)和野生型小鼠(n=9)自由摄食和饮水,2组小鼠分别于9,12,18月龄时各取3只处死,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TT3、TT4、FT3、rT3)。结果 (1)APP/PS1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血清TT3、FT3水平均有降低,但9月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12月龄时差异显著(P<0.05),18月龄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2)APP/PS1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血清TT4、rT3均升高,但9月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12月龄时差异显著(P<0.05),18月龄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3)各年龄段APP/PS1转基因小鼠血清TSH水平较野生型小鼠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且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转基因 野生型小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brin和SYP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内的表达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柴继侠 姚君茹 +6 位作者 于剑锋 陈明军 徐冲冲 朱新平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已知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树突棘与突触的退化,而树突棘与突触的正常发育及病理改变均与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前成分内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为探讨drebrin和SYP的表达... 已知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树突棘与突触的退化,而树突棘与突触的正常发育及病理改变均与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前成分内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为探讨drebrin和SYP的表达与AD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先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测了6、9、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和同种野生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其海马内drebrin和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内dreb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已有下降,其学习记忆能力也相应地降低,12月龄时二者下降明显;但作为突触前成分中的SYP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则较前二者的出现为迟。本结果提示,drebrin的表达下降在AD早期行为学改变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SYP的表达下降则在drebrin下降之后参与AD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突触素 Alzheimer病 水迷宫 app/ps1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琳 陆一婵 +5 位作者 朴钟源 邸智勇 房秋菊 姜卓 敖丽梅 姚丽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79-2683,共5页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靶点、多方式、多途径的优势。能反映AD特征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AD动物模型,该模型现已成功应用到中医药防治AD研究的领域。该文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PS1...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靶点、多方式、多途径的优势。能反映AD特征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AD动物模型,该模型现已成功应用到中医药防治AD研究的领域。该文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中医复方 中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PS1转基因鼠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茂伟 王铜浩 +2 位作者 颜培培 初立伟 高志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应用Micro-CT定量研究用姜黄素治疗前后APP/PS1转基因鼠胫骨近端的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3月龄雌性小鼠(n=6/组)分为以下3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APP/PS1转基因鼠(模型组)和APP/PS1转基因鼠+姜黄素(用药组)。对照组和模型... 目的应用Micro-CT定量研究用姜黄素治疗前后APP/PS1转基因鼠胫骨近端的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3月龄雌性小鼠(n=6/组)分为以下3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APP/PS1转基因鼠(模型组)和APP/PS1转基因鼠+姜黄素(用药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自由摄食和饮水;用药组,姜黄素按600mg·kg-1加入正常小鼠饲料,3组小鼠喂养至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APP/PS1转基因小鼠用药后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大于用药前(P<0.05),接近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姜黄素有助于提高APP/PS1转基因组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密度,对APP/PS1转基因组小鼠骨微结构的改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app/ps1转基因 micro—CT 骨微结构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上调APP/PS1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子怡 康伟民 +1 位作者 张晟 薄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干预是否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病理表现,并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其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转基因模型安静组(SED-Tg)和转基因模型+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IT-Tg),C57BL/6野...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干预是否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病理表现,并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其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转基因模型安静组(SED-Tg)和转基因模型+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IT-Tg),C57BL/6野生型小鼠纳入野生型安静组(SED-Wt)。HIIT-Tg组动物进行1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避暗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JC-1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素探针检测海马线粒体ROS,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海马Aβ-42、BDNF、AMPK、PINK1、Parkin、Bnip3蛋白表达。结果:①SED-Tg组与SED-Wt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线粒体膜电位、BDNF、AMPK、PINK1、Parkin和Bni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线粒体ROS产生速率和Aβ-4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②HIIT-Tg组与SED-Tg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线粒体膜电位、BDNF、AMPK、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ROS产生速率和Aβ-4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可通过上调AMPK-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海马Aβ积聚,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转基因 阿尔兹海默病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 线粒体自噬 脑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表型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艳秋 郑焱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除了与衰老有关以外,还与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PS)1和2基因、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除了与衰老有关以外,还与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PS)1和2基因、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和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MAPT)基因等的遗传缺陷密切相关。将上述突变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建立AD转基因动物模型为A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同时携带具有瑞典型突变位点(Swedish KM594/595NL)的人鼠嵌合型APP基因(Mo/Hu APP695)和具有第9个外显子(dE9)突变的人PS1基因,这两种突变基因共同作用,加速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产生和沉积,在老年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行为学异常,较好地模拟了AD的病理特征和渐进性的病程,是常用的AD转基因动物模型。本文系统综述了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在Aβ产生和沉积、行为学异常和神经元变性及缺失等方面的表型特点,为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Ⅰ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燕星 林琳 +2 位作者 苏殿三 陈杰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鉴定。选8月龄F2代同窝小鼠根据是否含APP和PS1基因分为转基因组和野生对照组,用夹尾法分别测定两组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结果:繁育F2代小鼠12只,其中转基因组7只,野生对照组5只。转基因组小鼠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MAC值分别为异氟醚1.129±0.160,七氟醚1.900±0.153,地氟醚5.614±0.363,均较野生对照组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P/PS1双转基因对8月龄小鼠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MAC值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吸入麻醉剂 MAC值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