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桉根、茎、叶转录组比较和AP 2/ERF基因家族分析
1
作者 陈欢 张健 +4 位作者 黄恒成 唐正涛 韦联健 周韬 邓紫宇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1年对广西六峰山林场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进行采样,采用Hiseq 2000对大叶桉根、茎、叶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40786个Unigene;通过数据库比对,共注释了31662个Unigene。GO注释结果最多的条目为膜组成部分;KEGG注... 2021年对广西六峰山林场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进行采样,采用Hiseq 2000对大叶桉根、茎、叶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40786个Unigene;通过数据库比对,共注释了31662个Unigene。GO注释结果最多的条目为膜组成部分;KEGG注释结果表明,5654条序列参与129条代谢通路,参与基因最多的通路为核糖体。对比分析大叶桉根部和茎,以及根部和叶之间的转录差异,发现多条富集的通路,包括α-亚麻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等。鉴定出AP 2/ERF家族基因84个,其中AP 2家族含有9个基因,RAV家族含有2个基因,ERF家族包含73个基因,各基因家族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转录组比较 ap 2/erf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AP2/ERF基因家族孤儿基因Soloist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波 龚明 +5 位作者 郭俊云 辛胡 唐利洲 刘潮 高永 代冬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69,共10页
【目的】含有AP2结构域的AP2/ERF蛋白是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Soloist是AP2/ERF家族中的孤儿基因,大部分植物只有1个。克隆麻疯树该基因编码框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启动子区域调控元件、表达特性... 【目的】含有AP2结构域的AP2/ERF蛋白是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Soloist是AP2/ERF家族中的孤儿基因,大部分植物只有1个。克隆麻疯树该基因编码框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启动子区域调控元件、表达特性及蛋白原核表达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麻疯树Soloist基因的功能鉴定及其在麻疯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P2结构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结合拟南芥与水稻的Soloist蛋白序列对麻疯树蛋白质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检索,经过Pfam与CDD在线工具的验证获得麻疯树AP2/ER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不同的工具对Soloist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麻疯树不同器官及低温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双酶切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IPTG诱导表达,分别收集不同诱导时间段的菌液,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119个麻疯树AP2/ERF家族基因,其中包含1个Soloist基因,命名为Jc Soloist。序列分析显示,麻疯树Jc Soloist基因编码框长度为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6.3 k Da,理论等电点为9.65,包含6个外显子与5个内含子。在其基因启动子序列中鉴定到TATA框、CAAT框,以及赤霉素、水杨酸及干旱等应答元件。表达分析显示,麻疯树Jc Soloist基因在麻疯树各器官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根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同时,在叶片与根中都属于低温诱导表达基因,分别在低温胁迫3 h与24 h达到最大表达量,较对照提高34.38倍与3.83倍。构建了p ET-32a-Jc Soloist重组载体,且在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6.0 k Da,与预期大小一致。【结论】麻疯树AP2/ERF基因家族鉴定到1个Soloist基因,包含由3条反平行β-折叠与1条α-螺旋组成的AP2结构域,与其他物种的报道一致。基因启动子区域鉴定到赤霉素、水杨酸等顺式作用元件,暗示该基因在麻疯树激素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Jc Soloist基因在麻疯树叶片与根中受低温诱导表达显著,说明该基因参与麻疯树低温响应过程以及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也成为麻疯树抗冷新品种选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基因家族 ap2/erf Soloist 转录因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AP2/ERF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慧 黄勇 +4 位作者 贺登美 谷心茹 朱雪天 国凤双 卢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7,136,共7页
从白桦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5条AP2/ERF家族蛋白,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桦AP2/ERF蛋白除了分为AP2、ERF、RAV和soloist家族外,还有2条蛋白不属于这些家族;不同组别白桦AP2/ERF蛋白在理化性质上存... 从白桦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5条AP2/ERF家族蛋白,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桦AP2/ERF蛋白除了分为AP2、ERF、RAV和soloist家族外,还有2条蛋白不属于这些家族;不同组别白桦AP2/ERF蛋白在理化性质上存在差异;白桦AP2/ERF蛋白都含有磷酸化位点,但含有磷酸化位点的数量和种类上都有差异;白桦AP2/ERF蛋白大都定位在细胞核里,它们主要在细胞核中对下游基因进行转录调控;同一家族蛋白具有相同的三级结构及相同的motif,不同家族之间则存在差异。分析结果为白桦ERF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2/erf家族 生物信息学 转录因子 白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卞云迪 张驰 +6 位作者 王雪晴 杨晨晓 王光钰 刘晓颖 王颖 方芳 王振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5,共7页
为了探究AP2/ERF基因家族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小麦全基因组数据信息,在小麦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出74个TaAP2/ERF转录因子基因.鉴定所得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呈酸性,且大部分被定位在细胞核中,与多数转录... 为了探究AP2/ERF基因家族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小麦全基因组数据信息,在小麦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出74个TaAP2/ERF转录因子基因.鉴定所得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呈酸性,且大部分被定位在细胞核中,与多数转录因子蛋白相关报道一致.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多个应答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茉莉酸、脱落酸、光响应、厌氧和低温胁迫等.热图分析发现了6个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的基因:AP2-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CBFIIId亚家族的3个基因(CBFIIId-B19、CBFIIId-D19和CBFIIId-24.1)结构相同,在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CBFIVb-D21和CBF2基因能够对小麦的病原菌侵染作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基因组鉴定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 基因结构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造血细胞AP-1家族转录调控蛋白NF-E2,c-jun和c-fos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高瑞兰 徐卫红 +2 位作者 陈小红 钱煦岱 吴超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 (PNS)对转录调控蛋白AP 1家族的主要成员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 ,探讨PNS在造血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 ,选用人粒系HL 6 0、红系K5 6 2、巨核系CHRF 2 88和Meg 0 14个细胞株作靶细胞 ,经PNS刺...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 (PNS)对转录调控蛋白AP 1家族的主要成员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 ,探讨PNS在造血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 ,选用人粒系HL 6 0、红系K5 6 2、巨核系CHRF 2 88和Meg 0 14个细胞株作靶细胞 ,经PNS刺激处理后提取细胞核蛋白 ,分别用人抗NF E2、c jun和c fos抗体与核蛋白作Wes ternblot杂交试验 ,并用3 2 P标记的具有与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共同结合位点的AP 1双链寡核苷酸探针作电泳带移动阻滞试验 (EMSA)。结果表明 :①Westernblot显示PNS诱导HL 6 0 ,K5 6 2 ,CHRF 2 88和Meg 0 14株细胞的NF E2和c jun转录因子蛋白水平分别是未经处理细胞的 1.5 - 2 .5倍和 2 .0 - 3.0倍。诱导的c fos蛋白在K5 6 2 ,CHRF 2 88和Meg 0 13株细胞分别提高 2 .0 - 3.0倍 ,但HL 6 0细胞的c fos在PNS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②EMSA显示AP 1转录调控蛋白与DNA结合复合物的特异性条带 ,经PNS诱导后 4株细胞的AP 1蛋白与DNA复合物条带密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结论 :PNS在造血细胞内对基因的转录调控涉及到AP 1家族转录因子成员NF E2、c jun和c fos,通过诱导这些转录因子量的增加 ,与特异性DNA促进子结合的活性增高而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造血细胞 ap-1家族转录因子 NF-E2 C-JUN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转录因子基因MsAP_(2)的克隆及转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欣玥 尚骁尧 +2 位作者 周玲芳 张铁军 晁跃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1,共9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重要的豆科牧草植物,研究紫花苜蓿转录因子基因MsAP_(2)的功能,为探究MsAP_(2)的信号转导网络提供理论指导和材料基础,也为紫花苜蓿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运用RT-PCR技术克隆MsAP_(2),利用DNA...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重要的豆科牧草植物,研究紫花苜蓿转录因子基因MsAP_(2)的功能,为探究MsAP_(2)的信号转导网络提供理论指导和材料基础,也为紫花苜蓿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运用RT-PCR技术克隆MsAP_(2),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3302-3flag-AP_(2)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转化,对再生植株进行转基因鉴定、基因表达量分析、内源激素的测定(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和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转MsAP_(2)紫花苜蓿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MsAP_(2)表达量和激素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变,转基因植株呈现早衰性状,叶片形态和大小发生改变,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分枝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ap_(2)/erf转录因子 Msap_(2)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转录因子AP-2的Decoy核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根 叶青 +4 位作者 陈武领 冯莹 韦策 刘晖 欧阳平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27,共5页
ecoy核酸是与靶转录因子具有高亲和性的双链寡聚核酸 ,通过竞争性抑制转录因子与调控区域的结合 ,调控转录来改变下游基因的异常表达 ,从而抑制肿瘤恶性增殖 .用MTT比色法 ,体外筛选结合转录因子AP 2的decoy核酸药物 ,结果K2 0 6对多种... ecoy核酸是与靶转录因子具有高亲和性的双链寡聚核酸 ,通过竞争性抑制转录因子与调控区域的结合 ,调控转录来改变下游基因的异常表达 ,从而抑制肿瘤恶性增殖 .用MTT比色法 ,体外筛选结合转录因子AP 2的decoy核酸药物 ,结果K2 0 6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异植人肿瘤细胞NCI H4 6 0的裸鼠模型中 ,静脉注射高中低三剂量组的decoy核酸K2 0 6 ,抑瘤率分别达 71 8%、6 4 4 %及 5 7 3% (V V) .通过凝胶阻抑试验 ,验证了K2 0 6与转录因子产生特异性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ap-2 decoy核酸 转录调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中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
9
作者 时永强 范治强 +1 位作者 李文超 赵云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1-337,共7页
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BBC)T盒转录因子(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皮肤B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检测TB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培养BCC细胞株TE354T,分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C)小干扰RNA(s... 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BBC)T盒转录因子(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皮肤B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检测TB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培养BCC细胞株TE354T,分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C)小干扰RNA(siRNA)、TBX1 siRNA、空白载体、Sonic hedgehog(Shh)过表达载体及Gli家族锌指(Gli)2过表达载体,用不同浓度(1μmol/L、5μmol/L、10μmol/L)Shh抑制剂、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Gli2抑制剂处理,检测细胞增殖的吸光度(A)、凋亡率及TBX1、Shh、Gli1、Gli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皮肤BCC组织中TBX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与si-NC组比较,si-TBX1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值及细胞中TBX1、Shh、Gli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Gli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hh抑制剂组、Gli2抑制剂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均显著降低(P<0.05);与si-TBX1+空白质粒组比较,si-TBX1+Shh质粒组和si-TBX1+Gli2质粒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值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皮肤BCC中TBX1表达增加,敲低TBX1通过抑制Shh/Gli2通路抑制皮肤BCC细胞株TE354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T盒转录因子1 Sonic hedgehog Gli家族锌指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烟草ERF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昂彦 孔英珍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2,共8页
乙烯结合响应因子(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s,ERF)家族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调节及激素信号应答等过程。利用生物信息方法,鉴定普通烟草基因组ERF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并对该亚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理化性... 乙烯结合响应因子(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s,ERF)家族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调节及激素信号应答等过程。利用生物信息方法,鉴定普通烟草基因组ERF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并对该亚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系统发生、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在普通烟草中得到121个ERF基因,在烟草24条染色体分布位置具有不均匀性。通过构建进化树,根据拟南芥ERF亚家族的分类方式将烟草ERF亚家族分为6组,同一分组成员的理化性质及保守域呈现高度一致性。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成员定位在细胞核,少数定位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上。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烟草ERF基因在幼根、成熟根、离体叶和茎中表达量较高,不同分组成员之间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er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 表达模式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其对蓝光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琛 陶永新 +5 位作者 马新斌 杨环 刘媛媛 姚森 李建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已完成的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基因组数据,通过构建HMM模型、鉴定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得到金针菇基因组中87个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命名为FfZCP01~FfZCP87)。通过分析锌簇结构域,将87个家族成员分为13个... 利用已完成的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基因组数据,通过构建HMM模型、鉴定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得到金针菇基因组中87个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命名为FfZCP01~FfZCP87)。通过分析锌簇结构域,将87个家族成员分为13个类型(A~M),并且发现不同类型的家族成员虽然具有相似的基序模式,但氨基酸保守程度不同;进化水平分析显示A~D、F类型内的成员间亲缘关系较近。选取8个FfZCP家族主要类型的典型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FfZCP09、FfZCP28、FfZCP32、FfZCP60、FfZCP62基因在蓝光照射下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其可能以负调控方式参与金针菇对蓝光照射的响应过程,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蓝光对金针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Zn_(2)Cys_(6) 转录因子家族 蓝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2-核转录因子-κB/激活蛋白-1介导的重度哮喘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至 邹依宁 +5 位作者 毕晶 闵智慧 曾瑜真 毛若琳 姜志龙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招募健康对照者12例,轻中度哮喘患者12例,重度哮喘患者10例,收集其外周血,进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抑制IL-8释放试验,检测重度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lecule cells,PBMCs)是否存在激素敏感性下降。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BMCs的GRα蛋白质水平及跨膜转运情况。HDAC2活性试剂盒检测PBMCs核蛋白的HDAC2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的亚基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c-Fos的水平。结果重度哮喘患者PBMCs在TNFα诱导IL-8释放实验中表现出对Dex敏感性下降;GR总蛋白质水平虽然代偿性升高,但GRα水平下降且向核内转移减弱;HDAC2活性降低,炎性转录因子NF-κB、AP-1亚基被激活。结论重度哮喘患者的PBMCs中存在激素不敏感,可能是通过HDAC2-NF-κB/Ap-1介导的炎症通路引起了GRα表达量下降和转运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哮喘 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 糖皮质激素受体 核转录因子 激活蛋白-1(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