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鑫 李军荣 李圣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9例患者中358例封堵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1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以手法压迫止血;2例术后3 d活动时出现血肿,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未见患肢远端栓塞及全身过敏现象。结论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患者卧床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杭涛 何松清 +4 位作者 王立军 宫剑滨 程训民 彭永平 江时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60-4062,共3页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 止血 冠脉造影 经皮冠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章强 姚薏 +1 位作者 戴军 洪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为人工压迫组(A组)60例、血管缝合器组(B组)60例、血管封堵器组(C组)60例,观察3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缩短,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发生率较A组均降低(P〈0.01);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38.3%),B组2例(3.3%),C组2例(3.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ν=2,P〈0.001);其中B组和C组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22.28和22.28,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费用为(62±8)元,B组为(2 930±12)元,C组为(2 888±13)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01);B组、C组费用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3个月,复查股动脉血管彩超,B组、C组患者未见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经济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缝合器 血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晋青 靳翠彬 +9 位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陈珏 戴军 乔树宾 尤士杰 吴元 秦学文 杨跃进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 (诊断组 ) 161例 ,而接受PCI者 (PCI组 ) 14 4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0 0mg/d及氯吡格雷 75mg/d。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包括 :任何需要血管外科治疗 ,外周动脉的PCI或需超声引导的加压如假性动脉瘤 ,需输血的严重出血 ,腹膜后血肿 ,血栓形成或远端脉搏消失 ,腹股沟感染 ,明显腹股沟血肿 ,死亡。结果 :①诊断组及PCI组 ,成功放置封堵器分别为 98 8%和 98 6% (P >0 0 5 ) ,即刻止血分别为 96 9%和 94 4%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封堵器放置失败的所有患者经手工压迫和压力绷带包扎均成功止血。诊断组 7例 ,PCI组 8例( 4 4%vs 5 6% ,P >0 0 5 )必须经压力绷带包扎方能完全止血 ;② 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 0 98% ) ,诊断组 1例 ,PCI组 2例 ,其中 1例死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诊断组 0 6% ,PCI组 1 4% ,P >0 0 5 )。结论 :在诊断性造影和PCI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 止血 患者 临床应用 结论 终点 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栓塞肺血管瘘道畸形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剑 黄连军 +4 位作者 蒋世良 赵世华 徐仲英 张岩 张戈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作为新型栓塞材料在治疗肺血管瘘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肺血管瘘道畸形 5例 ,包括肺动静脉瘘 4例与肺动脉左房瘘 1例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  5例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 ,未...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作为新型栓塞材料在治疗肺血管瘘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肺血管瘘道畸形 5例 ,包括肺动静脉瘘 4例与肺动脉左房瘘 1例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  5例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 ,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 ,局部右向左分流消失 ,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 78.2 %上升至术后 94 .5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用于肺血管瘘道畸形的经导管治疗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血管 瘘道畸形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Seal^(TM)血管封堵器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欢 李新玲 +4 位作者 肖利军 曾庆乐 庞桦进 李彦豪 何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 目的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min、(5.83±1.46)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min、(7.70±1.88)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h、(6.15±0.69)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 Seal 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血管封堵器 ExoSeal^TM封堵器 绷带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南 祖晓麟 +2 位作者 李响 叶明 颜红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6期568-569,共2页
目的探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6例行CAG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的成功率、止血时间、指压时间、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6例行CAG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的成功率、止血时间、指压时间、留置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的成功率均较高(98.06%和9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发生局部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止血时间、留置时间、指压时间及卧床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G及PCI术后,在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对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的应用无明显影响,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均能安全有效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股总动脉顺行入路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艳 李王海 +5 位作者 王勇 林洋 李承志 张红 刘玉龙 王晓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股总动脉顺行入路行下肢动脉腔内再通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316条患肢)接受顺行下肢动脉再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127例患者接受ExoSeal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 目的探讨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股总动脉顺行入路行下肢动脉腔内再通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316条患肢)接受顺行下肢动脉再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127例患者接受ExoSeal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血管封堵器组),176例患者接受传统压迫止血(手工压迫组)。记录并比较2组止血时间、实际制动时间、技术成功率及血管相关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器组与手工压迫组的止血时间分别为(3.68±2.40)min和(18.32±4.54)min,实际制动时间分别为(3.45±5.30)h和(10.44±14.68)h,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8.52%(133/135)和93.92%(170/18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3/135)和8.84%(16/18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封堵器组发生皮下血肿2例,腹膜后血肿1例;手工压迫组发生皮下血肿15例,穿刺侧肢体急性血栓形成1例。结论采用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股动脉顺行腔内治疗中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血管封堵器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蒋建设 王红幸 +2 位作者 余爱萍 夏佳芬 潘伟民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使用后患者的并发症与舒适度。方法将135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按是否接受封堵器止血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对照组(70例)按常规方法止血,观察两组下肢制动...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使用后患者的并发症与舒适度。方法将135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按是否接受封堵器止血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对照组(70例)按常规方法止血,观察两组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下肢制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舒适度增加,排尿困难及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Angioseal封堵器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患者下肢制动时间;减少血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止血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龙 李承志 +5 位作者 王晓白 张红 李王海 李明月 师贞爱 张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估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3例肱动脉高位穿刺患者[女17例,男36例,平均年龄(75.7±8.9)岁],按不同止血方法分为Ex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组(ExoSeal组,n=37)和手按压... 目的评估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3例肱动脉高位穿刺患者[女17例,男36例,平均年龄(75.7±8.9)岁],按不同止血方法分为Ex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组(ExoSeal组,n=37)和手按压止血组(MC组,n=16)。分析两组间止血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8±2.9)个月。结果ExoSeal组平均止血时间[(3.3±1.4)min]与MC组[(12.7±3.0)min]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后平均制动时间[(3.2±1.2)h]与MC组[(5.9±1.4)h]相比显著缩短(P<0.05)。围手术期ExoSeal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MC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瘤径3 m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结论Ex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肱动脉高位穿刺术后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穿刺点术后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肱动脉穿刺 止血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勇军 秦永文 +2 位作者 徐荣良 曹江 孙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等经股动脉通路的心导管手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开展,由于术后须加压包扎及卧床制动24h导致患者腰、背、腿部酸痛,甚至并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已发明了多种封...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等经股动脉通路的心导管手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开展,由于术后须加压包扎及卧床制动24h导致患者腰、背、腿部酸痛,甚至并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已发明了多种封堵装置,并进行临床研究㈣。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始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并比较了冠脉造影和PCI术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股动脉 血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闵兰兰 万丽萍 宗永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国平 张彦舫 窦永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优势。方法 全组 116例病人 ,分为血管封堵器组 ( 5 5例 )和人工压迫组 ( 61例 ) ,观察分析两组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在血管性介入... 目的 评价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优势。方法 全组 116例病人 ,分为血管封堵器组 ( 5 5例 )和人工压迫组 ( 61例 ) ,观察分析两组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在血管性介入术后血管封堵器组 ,止血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 ;股动脉穿刺点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无血管病变发生。结论 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 ,缩短卧床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人工压迫 股动脉 血管性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应用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小弟 金贤 +4 位作者 陈跃光 肖红兵 余强 陈诚军 张大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应用效果和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79例心导管术后患者,分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等4种方式止血,观察记录实际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和其他少见并发症情况,比较各自的特... 目的探讨3种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应用效果和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79例心导管术后患者,分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等4种方式止血,观察记录实际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和其他少见并发症情况,比较各自的特点。结果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4组实际制动时间分别(21.4±2.7)h、(3.5±2.3)h、(3.7±2.6)h和(3.9±2.8)h,封堵器组明显减少制动时间。4组操作失败率依次为2.7%、1.4%、8.6%和3.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组依次为9.2%、5.8%、12.6%和8.0%。除去操作失败病例,则4组出血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封堵器明显减少患者实际制动时间,但并不减少出血并发症。3种血管封堵器各具特点,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指征和选择合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心导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穿刺点采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华静 张彦舫 窦永充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护理方法。方法55例患者行血管介入诊断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分析止血效果,观察有无植入部位出血和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及股动脉损伤等血管性并发... 目的探讨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护理方法。方法55例患者行血管介入诊断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分析止血效果,观察有无植入部位出血和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及股动脉损伤等血管性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器止血成功率为98.2%,止血时间为(3.60±0.5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4.20±0.45)h;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股动脉穿刺点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发现血管病变。结论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患者能提前下床活动,及时、科学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股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闭合装置Angio Seal和Perclose在股动脉穿刺点封堵中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3 位作者 陈跃光 冯小弟 杨晖 范筱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4-536,共3页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点 angio-seal 血管闭合 装置 PCI技术 封堵 冠脉介入 沙袋压迫 腹股沟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5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赵世华 郑宏 凌坚 张戈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评价PDA和ASD封堵器在巨大肺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经造影证实分别为:弥漫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2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5例患者均伴有较大瘤囊及粗大引流血管,对5例患者实施介入... 目的评价PDA和ASD封堵器在巨大肺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经造影证实分别为:弥漫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2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5例患者均伴有较大瘤囊及粗大引流血管,对5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材料均为PDA和(或)ASD封堵器。结果对5例患者7支血管的封堵技术操作均获成功。术后平均血氧饱和度由75.2%上升至92.7%,患者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有巨大瘤囊形成及伴有粗大供血动脉的肺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应优先考虑PDA或ASD封堵器。此方法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瘤囊 供血动脉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涛 张戈军 +6 位作者 徐仲英 蒋世良 万俊义 胡海波 金敬琳 郑宏 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4.2~91.0 kg)。封堵后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封堵效果。结果:28例患者应用ADO Ⅱ封堵手术均成功。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4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封堵患者10例,其他适合应用ADO Ⅱ封堵的患者4例。28例患者未发生与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溶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ADO II形态小、可控性好,容易输送,对血管损伤小,适用于小型膜部室间隔缺损、粗大迂曲体肺侧支血管及一些少见的结构性心脏病,封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器联合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外伤性无名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告
19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4 位作者 李学锋 佟铸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59-860,共2页
无名动脉夹层瘤为少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开胸行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对此法心存疑虑。2013年11月我们采用杂交技术成功治疗1例外伤性无名动脉夹层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脉夹层动脉瘤 移植治疗 外伤性 动脉旁路 封堵器 人工血管置换 动脉夹层瘤 动脉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封堵装置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博 丁仲如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64-567,共4页
随着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发明了多种用于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血管封堵装置。其止血疗效可靠,近年临床应用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就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封堵器的使用方法及临床评价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