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振波 刘振夏 +3 位作者 石学法 鞠小华 Serge Berne 斋藤文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1-505,共5页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个岩心中的一个 ,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3、微体化石、δ18O、AMS14 C测年等分析 ,初步分析认为 :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 ,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 7个冷期 (C1、C2 、C3、C4 -1、C4 -2 、C5、C6、C7) ,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 含量、粒度变化、AMS14 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 4个沉积阶段 ,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 2 .玉木亚间冰期沉积。 3 .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 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 ,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 C测年结果分别为 96 90aBP、12 980aBP ,2 6 35 0aBP ,2 796 0aBP ,37410aBP ,412 6 0aB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沉积特征 δ^(18)O AMS^(14)c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硅酸体AMS^(14)C测年和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永吉 吕厚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56,共8页
在现代植物和地层样品的植物硅酸体中,封闭了一部分原来植物细胞的有机物质,可以用于AMS^(14)C(加速器质谱计^(14)C测年)和碳同位素分析.而且植物硅酸体本身所含有的氧、氢同位素与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氧、氢同位素有直接的关系,可以利用... 在现代植物和地层样品的植物硅酸体中,封闭了一部分原来植物细胞的有机物质,可以用于AMS^(14)C(加速器质谱计^(14)C测年)和碳同位素分析.而且植物硅酸体本身所含有的氧、氢同位素与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氧、氢同位素有直接的关系,可以利用植物硅酸体氧、氢同位素进行占环境分析。它的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高分辨率、连续地从黄土(或其它沉积物)剖面中获取植物硅酸体化石,植物硅酸体有可能成为类似于利用深海有孔虫进行氧同位素研究的新的陆地生物化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硅酸体 14 同位素测年 地质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全新世珊瑚礁AMS^(14)C,^(230)Th/^(234)U和ESR年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业渝光 D.J.Donahue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14)C(AMS和稀释技术),铀系和ESR方法对南海珊瑚礁进行了测年对比研究,表明这些珊瑚礁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此外,对测年方法的一些有关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珊瑚礁 AMS^14c ESR 铀系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碳”对^(14)C年代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覃嘉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代偏老的原因;局部环境中"死碳"释放是造成水生样品14C表观年龄偏老的主要原因。由于影响岩溶区样品14C年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校正办法。为此,作者在讨论了洞穴碳酸盐样品年代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交叉对比定年的方法解决"死碳"对14C测年的影响问题和在岩溶地区谨慎使用14C年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年 岩溶区 定年 表观 年代学 碳酸盐 洞穴 ^14c 样品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沪湾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的^(14)C年代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明亮 许志峰 洪阿实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本文报道了深沪湾古森林树桩和牡蛎礁的牡蛎壳的^(14)C测年数据,表明它们分别为距今7000~8000a和9335±199a,属于中全新世早期和早全新世的产物。
关键词 深沪弯 古森林 遗迹 牡蛎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测年系列方法中的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卫健 周明富 杨礼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采用该方法测年就尤为必要。本项研究包括了小样品液闪测年方法的建立以及使用该方法对15对样品的测量和比较。技术测定的每个试样的~14C年龄在试验误差范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小样品测年技术可测最大年龄的理论计算值为43270a,探测效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测年 样品 液体闪烁计数 测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湖相沉积^(14)C年代测定中“硬水”影响的发现 被引量:23
8
作者 任国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80-82,共3页
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巴克窑泡子湖相沉积物分别做了210Pb和14C测年。比较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发现,14C年龄比210Pb估计年龄偏老约2000年,内蒙古其它湖泊的沉积物14C测年资料一般也都存在年龄偏老问题。作者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干燥... 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巴克窑泡子湖相沉积物分别做了210Pb和14C测年。比较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发现,14C年龄比210Pb估计年龄偏老约2000年,内蒙古其它湖泊的沉积物14C测年资料一般也都存在年龄偏老问题。作者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干燥和半干燥地区湖泊“硬水”影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泊 沉积 14 同位素年代 硬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及对以往测年成果可靠性的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齐继祥 张之淦 +2 位作者 彭玉荣 郭华良 段宝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程序因未能有效控制大气CO_2污染,常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偏年轻许多。在分析可能存在的大气CO_2污染途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融入多种大气CO_2污染控制技术的地下水^(1...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程序因未能有效控制大气CO_2污染,常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偏年轻许多。在分析可能存在的大气CO_2污染途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融入多种大气CO_2污染控制技术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新采样程序在保持操作简便的前提下,使大气CO_2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专门设计的样品瓶实现了采样程序与制样程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降低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_2污染。以苯合成-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14)C比活度,新采样程序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在测年上限50×103年以内)不再产生可识别的偏差。在河北平原地下水^(14)C测年采样中的初步应用显示,早期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存在较大的负偏差,例如对^(14)C表观年龄约为47×10~3年的地下水,可偏年轻20×10~3年以上。因此,有必要对以往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可靠重新进行评估。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的推出使传统放射性测量法重新得到重视,因采用的样品量千倍于加速器质谱法,使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_2污染更易控制,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更具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14)c测年 偏差 大气cO_2污染 采样方法 测量方法 测年上限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地下水^(14)C年龄测定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30aB.P.以上,且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之所以偏大,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水循环交替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14c年龄测定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加速器质谱^(14)C测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之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加速器质谱14C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是14C计数的统计误差与束流传输的不稳定性。对高精度测量还要考虑束流积分仪中IFC的非线性及离子源中弹坑效应引起的时变分馏。为得到高精度的样品年代数据,除提高14C测量精度外,还要用... 加速器质谱14C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是14C计数的统计误差与束流传输的不稳定性。对高精度测量还要考虑束流积分仪中IFC的非线性及离子源中弹坑效应引起的时变分馏。为得到高精度的样品年代数据,除提高14C测量精度外,还要用系列样品进行高精度的树轮校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精度 地质年代 测定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华南早期新石器^(14)C年代数据引起的困惑”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驹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0,共9页
1982年,测年学者通过测试和研究提出,华南石灰岩地区水生螺蚌壳^(14)C测年比陆生动植物样品偏老1000~2000年,但这并不能解释很多遗址反复出现同一层位的螺蚌壳(也有个别其它样品)测年比兽骨偏老数千年的现象。通过与最新测年数据的比较... 1982年,测年学者通过测试和研究提出,华南石灰岩地区水生螺蚌壳^(14)C测年比陆生动植物样品偏老1000~2000年,但这并不能解释很多遗址反复出现同一层位的螺蚌壳(也有个别其它样品)测年比兽骨偏老数千年的现象。通过与最新测年数据的比较发现,这些早年测定的用以比较的兽骨数据偏晚。其偏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埋藏的骨骼易受污染和不够严格的预处理方式未能完全排除污染物所致。这可能是华南早期新石器年代困惑长期存在的根源之一。剔除偏晚的兽骨数据,华南石灰岩地区“水生螺蚌壳^(14)C测年偏老1000~2000”这一结论暂时还不能被推翻,但其是否适用于华南的所有史前遗址,还有待更多和更为系统的实验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早期新石器 碳十四测年 螺壳 骨骼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年代测定中乙炔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骆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14C年代测定中用氯化钙代替氯化锶制备乙炔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年代测定 14 乙炔制备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7
14
作者 蓝高勇 王华 +4 位作者 应启和 杨会 唐伟 吴夏 涂林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502-504,共3页
^C-14是碳同位素家族的特殊成员,不仅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长,经过漫长的研究和理论技术积累,其碳定年法技术为考古、第四纪地质、近代海洋等领域研究提供年龄信息。它在自然界中的“特异性”和“普遍性”又使得它具备示踪技术,在宏观... ^C-14是碳同位素家族的特殊成员,不仅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长,经过漫长的研究和理论技术积累,其碳定年法技术为考古、第四纪地质、近代海洋等领域研究提供年龄信息。它在自然界中的“特异性”和“普遍性”又使得它具备示踪技术,在宏观大气,海洋及生态领域示踪物料来源,同时在微观的生命科学领域也可揭示生化过程的反应机理,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好帮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放射性同位素 14定年法 14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字画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昭梅 李文琳 +7 位作者 孟安欣 赵振池 覃永富 蓝海会 卢慧金 陈丽莎 梁维刚 沈洪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古代字画的年代决定了字画的价格,其年代的鉴定是收藏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和难题。本文采用GXNU-AMS(广西师范大学单极静电^(14)C专用AMS)^(14)C测年法(^(14)C-AMS)测定一幅古画的年代。结果显示,GXNU-AMS系统具备良好的测试条件;此古画纸... 古代字画的年代决定了字画的价格,其年代的鉴定是收藏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和难题。本文采用GXNU-AMS(广西师范大学单极静电^(14)C专用AMS)^(14)C测年法(^(14)C-AMS)测定一幅古画的年代。结果显示,GXNU-AMS系统具备良好的测试条件;此古画纸质材料的^(14)C年龄为(489±20)BP,经年轮校正曲线校正后的结果显示属明代早期(1412-1444AD),与古画内容描述的年代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加速器质谱 年代鉴定 字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14)C年龄 被引量:7
16
作者 凌新颖 马金珠 +1 位作者 陈沛源 于海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与马莲河沿岸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离子分布、氢氧同位素特征与^(14)C年龄,了解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的水文地球演化规律与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董志塬第四系地下水总体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与马莲河沿岸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离子分布、氢氧同位素特征与^(14)C年龄,了解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的水文地球演化规律与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董志塬第四系地下水总体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主要由HCO_(3)-Ca型过渡到HCO_(3)-Ca-Na型水.水岩作用不强烈,受到阳离子交换反应和同离子效应影响,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不大.董志塬地下水的δ^(2)H和δ^(18)O值在大气降水线下方且相对较贫,与现代大气降水多年加权平均特征值差异较大,说明地下水中存在有湿冷时期的古水补给成分,且来自现代大气降水补给的成分微乎其微.马莲河中下游地表水接受董志塬地下水泄流补给,马莲河源头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14)C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董志塬深层地下水年龄在上千至上万年,结合氢氧同位素特征,认为董志塬区地下水中存在有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湿润时期的古降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志塬 水化学演化 同离子效应 氢氧稳定同位素 ^(14)c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批考古、地质样品的^(14)C年龄数据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烈均 梁致荣 刘彝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37-139,共3页
近年,应用^(14)C年龄测定法测定了一批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考古及地质样品的年龄,涉及多种类型的样品,对人类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考古样品 地质样品 c14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14)C定年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东晗 徐智涛 +3 位作者 徐岳仁 孙立影 冯靖乔 韩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5-839,共5页
在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遥感解译基础上,采用钻探、槽探、^(14)C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NE向隐伏断层的时代、性质及构造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四平段断裂主要发育于上更新统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内... 在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遥感解译基础上,采用钻探、槽探、^(14)C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NE向隐伏断层的时代、性质及构造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四平段断裂主要发育于上更新统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内部,为逆冲推覆断层;2)槽探与钻孔揭露的耕土层、粘土层、泥质砂岩层和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70~6270 BP、60~7780 BP、110~21780 BP和11740~26100 BP,断层活动年代总体应归属为前第四纪(>26100 BP);3)结合区域岩浆构造与地震事件可知,本次揭露的NE向隐伏断裂带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舒兰断裂带 ^(14)c定年 断层成因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真空玻璃系统的技术改造
19
作者 孔繁荣 刘新霞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60-64,共5页
本文提出了^(14)C真空玻璃系统的一些技术关键。并详细论述了应用这些技术关键对本实验室原有系统的改进方法。经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系统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真空玻璃系统。本改进方法对于其他炎似真空玻... 本文提出了^(14)C真空玻璃系统的一些技术关键。并详细论述了应用这些技术关键对本实验室原有系统的改进方法。经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系统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真空玻璃系统。本改进方法对于其他炎似真空玻璃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测年 真空玻璃系统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晚更新世以来火山玻璃分布特征与物源分析
20
作者 李学杰 田成静 +2 位作者 钟和贤 张江勇 廖志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南海东缘吕宋岛弧和南缘巽他—爪哇岛弧是重要的地震火山活动带,其大量火山玻璃成为南海主要沉积物来源之一。本文利用南海大量的柱状样,鉴定并统计火山玻璃体积分数,结合^(14)C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柱... 南海东缘吕宋岛弧和南缘巽他—爪哇岛弧是重要的地震火山活动带,其大量火山玻璃成为南海主要沉积物来源之一。本文利用南海大量的柱状样,鉴定并统计火山玻璃体积分数,结合^(14)C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柱状样火山玻璃分布特征与表层沉积物样品类似,最高体积分数出现南海东部,并呈现往外扩散的特征;南海柱状样火山玻璃来源以菲律宾群岛为主,但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南缘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弧火山地震带的影响比表层沉积大;南海东北部MIS1期火山玻璃体积分数比MIS2期高,可能表明吕宋岛弧北部MIS1期火山活动有所增强;南海北部陆架和陆坡区基本不含火山玻璃,表明北部的华南大陆近期缺乏强烈的火山活动,对南海近表层沉积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火山玻璃 沉积作用 物源 火山地震带 ^(14)c测年 氧碳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