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贝母水提物通过激活AMPK/ACC通路和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
作者 谢诗敏 李玥 +8 位作者 张兆鹏 杨霞 李一权 韩继成 万怡宁 陈慧丹 金宁一 朱羿龙 朱光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0-2098,共9页
目的:探索平贝母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Fritillaria ussuriensis,FU-AE)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效果与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r.,FU)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利用高脂饮食(high... 目的:探索平贝母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Fritillaria ussuriensis,FU-AE)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效果与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r.,FU)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利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10%果糖饮水诱导小鼠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给予小鼠平贝母水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比色法检测实验小鼠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HE染色评估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明确平贝母水提物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提取肝脏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确平贝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探究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等,揭示平贝母水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平贝母水提物(高剂量)能够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脂肪变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平贝母水提物(高剂量)干预组AST、ALT、TG、TC、LDL-C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性上升(P<0.05);平贝母水提物(高剂量)干预组能够显著性增加模型小鼠肝脏中磷酸化AMPKα、AMPKα和磷酸化ACC蛋白水平(P<0.05),显著性减少ACC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性增加潜在有益菌Faecalibaculum ro-dentium、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平贝母水提物可能通过激活AMPK/ACC通路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平贝母水提物 ampk/acc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ACC/CPT1A信号通路探讨羟基茜草素对AML-1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2
作者 侯渌茗 李莹 +3 位作者 许嘉鸿 李正鑫 马函琳 陈逸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96-3101,共6页
目的探讨羟基茜草素(Pur)对AML-1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通过棕榈酸+油酸(PO,0.5+0.25 mmol/L)或棕榈酸(PA,0.5 mmol/L)诱导AML-12细胞,建立体外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ur 20、40、80μmol/L组。CCK8法测定... 目的探讨羟基茜草素(Pur)对AML-1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通过棕榈酸+油酸(PO,0.5+0.25 mmol/L)或棕榈酸(PA,0.5 mmol/L)诱导AML-12细胞,建立体外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ur 20、40、80μmol/L组。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水平;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脂滴沉积情况;RT-qPCR法检测细胞内相关脂质代谢基因SREBP1c、FASN、CD36、ACACα、PPAR-γ、SCD 1,炎症基因IL-1β、IL-6、TNF-α、CCL5、CXCL 10及AMPK/ACC/CPT1A通路相关基因AMPKα1、AMPKα2、ACC、CPT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AMPKα、AMPKα、p-ACC、ACC、CPT1A蛋白表达。结果0~100μmol/L Pur对AML-12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ML-12细胞尼罗红染色半定量和TG水平升高(P<0.01);SREBP1c、FASN、CD36、ACACα、PPAR-γ、SCD1、IL-1β、IL-6、TNF-α、CCL5、CXCL 10 mRNA表达升高(P<0.01),AMPKα1、AMPKα2、ACC、CPT1A mRNA表达降低(P<0.01);p-AMPK/AMPK、p-ACC/ACC比值及CPT1A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ur 40、80μmol/L组细胞尼罗红染色半定量和TG水平降低(P<0.01);SREBP1c、FASN、CD36、ACACα、PPAR-γ、SCD1、IL-1β、IL-6、TNF-α、CCL5、CXCL 10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AMPKα1、AMPKα2、ACC、CPT1A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p-AMPK/AMPK、p-ACC/ACC比值及CPT1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Pur对AML-12细胞脂质沉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控AMPK/ACC/CPT1A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茜草素 AML-12细胞 棕榈酸 油酸 脂质沉积 脂代谢 炎症 ampk/acc/CPT1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基于AMPK/mTOR通路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洋 陈星 +3 位作者 周哲旭 刘娅茹 胡啸博 陈玉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I0012,I001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白质印迹实验探究细胞中p-AMPK/AMPK及下游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AMPK及下游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能够明显抑制EC9706细胞增殖(P<0.01),促进EC9706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加药组G0/G1期明显降低(P<0.05),S期占比明显升高(P<0.01)。小檗碱能够抑制EC9706细胞的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檗碱能够促进p-AMPK/AMPK(P<0.01)并抑制p-mTOR/mTOR蛋白表达(P<0.05)。在基因水平上,小檗碱促进了AMPK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mTOR的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能量代谢途径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并阻碍其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能量代谢 ampk/mTOR通路 增殖 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调控AMPK/NLRP3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合伟 王梦楠 +3 位作者 李彦杰 孙孟艳 高洋 刘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39,I0015-I001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能否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能否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6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和AMPK抑制剂联合组、AMPK抑制剂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8周建造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于第13周给予不同方法干预,干预6周后取材,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HDL-C)水平,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测定主动脉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NLRP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酶1(Cleaved-Caspase-1)、Gasdermin D(GSDMD)-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AMPK、NLRP3蛋白在主动脉根部的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根部细胞排列紊乱,且脂肪空泡明显,主动脉有明显粥样斑块沉积,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Cleaved-Caspase 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及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得到改善,主动脉组织及细胞病变程度减轻,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LRP3、Cleaved-Caspase 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血管软化丸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焦亡相关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而AMPK抑制剂组与之相反。结论血管软化丸可能通过调控AMPK/NLRP3通路减轻细胞焦亡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软化丸 动脉粥样硬化 ampk/NLRP3信号通路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玛咖改善大鼠中枢疲劳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姚文环 周雯 +4 位作者 李亚轩 李子尧 张静 吕实波 李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3,共8页
目的探讨玛咖对中枢疲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玛咖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水游泳、剥夺睡眠、束缚、夹... 目的探讨玛咖对中枢疲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玛咖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水游泳、剥夺睡眠、束缚、夹尾等多种方式反复刺激大鼠制造中枢疲劳大鼠模型。玛咖连续灌胃35 d后,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等行为学测试和大鼠海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并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玛咖低、中、高剂量组(0.6、1.2、2.4 g/kg)能够增加平台所在象限活动时间(P<0.05或P<0.01),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1.2、2.4 g/kg)能够缩短中枢疲劳大鼠逃逸潜伏期(P<0.05)、增加站台穿越次数(P<0.05)、升高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大鼠悬尾挣扎时间(P<0.05),同时能升高CAT活性(P<0.01)、增加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玛咖低、中、高剂量组(0.6、1.2、2.4 g/kg)AMPK和核呼吸因子1(NRF1)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1.2、2.4 g/kg)PGC-1α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2.4 g/kg)SIRT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玛咖可以改善中枢疲劳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SIRT1/PGC-1α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中枢疲劳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脂质沉积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婉芯 陈超 +5 位作者 黄彩云 王梦诗 胡映秀 于暄慈 罗儒唐 李昂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2000μmol/L+1000μmol/L,并持续处理36 h构建原代骡鸭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结果显示:(1)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有丰富糖原颗粒和脂滴的存在。(2)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时,培养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脂滴数量显著增加(P<0.05)。(3)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和线粒体均出现明显水肿,脂滴出现聚合,并且膜和嵴的结构受损。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肝细胞脂滴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P<0.05)。(4)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肉碱棕榈转移酶-1A(CPT-1A)mRNA表达量以及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及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处理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能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有效增加肝细胞脂质沉积,但同时易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细胞模型 脂质沉积与氧化应激 ampk信号通路 骡鸭原代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葶苈子药对通过调控AMPK/mTOR自噬通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梦月 于越 +3 位作者 倪松林 孙漠 王世军 陈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3,I0030-I0032,共8页
目的探究黄芪-葶苈子药对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影响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黄芪-葶苈子药对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影响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8只为空白组(CON),其余大鼠在肩胛背部连续10 d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溶液3 mg·kg^(-1)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4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C)、黄芪-葶苈子低剂量组(HTL)、黄芪-葶苈子中剂量组(HTM)、黄芪-葶苈子高剂量组(HTH)、依那普利组(ENA),每组8只。药物治疗14 d后,B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取大鼠心脏同时分离左心室并称重、取胫骨测量长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清中B型利钠肽(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螯合体1(sequestosome 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LC3)和AMPK/mTOR通路蛋白活化状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和LVFS显著降低(P<0.01),心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胫比值明显上升(P<0.01、P<0.01、P<0.05),血清中BNP和ANP含量显著上升(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加重,p-AMPK/AMPK、LC3-Ⅱ/LC3-I表达升高(P<0.01),p-mTOR/mTOR、p6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HTH组与ENA组大鼠LVEF、LVFS显著上升(P<0.01),心脏指数、心胫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中ANP、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减轻,p-AMPK/AMPK、LC3-Ⅱ/LC3-I表达降低(P<0.01),p-mTOR/mTOR、p62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黄芪-葶苈子药对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衰时过度活化的自噬流,发挥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葶苈子药对 心力衰竭 自噬 ampk/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宫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AdipoR/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双千 汤怡倩 +3 位作者 徐浩田 孔鑫靓 富斌 佟庆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4-589,共6页
目的研究启宫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AdipoR/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70 mg/kg)和启宫丸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12 g/kg),每组10只。采用1 mg/kg... 目的研究启宫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AdipoR/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70 mg/kg)和启宫丸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12 g/kg),每组10只。采用1 mg/kg来曲唑联合高脂饮食建立PCOS-IR模型。采用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检测FSH、LH、T、FINS、FBG、TC、TG、HDL-C、LDL-C水平,HE染色检测子宫组织病理形态,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AdipoR、p-AMPK、GLUT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处在动情间期,卵巢可见囊性扩张卵泡,黄体和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胞饮突,血清胰岛素、TC、TG、LDL-C、HOMA-IR、T、LH水平升高(P<0.05,P<0.01),HDL-C、FSH水平和子宫AdipoR、p-AMPK、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启宫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胰岛素、HOMA-IR、T、LDL-C水平降低(P<0.05,P<0.01),子宫组织AdipoR、p-AMPK、GLUT4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二甲双胍组及启宫丸高剂量组大鼠HDL-C、FSH水平升高(P<0.05,P<0.01),TC、TG、LH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启宫丸能够改善PCOS-IR大鼠内分泌及IR,纠正子宫局部IR,改善子宫内膜能量代谢,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AdipoR/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宫丸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AdipoR/ampk通路 子膜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
9
作者 王乐乐 谭彩霞 +4 位作者 张薇 葛睿涵 李晨 王新敏 章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是否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CHR与AMPK、PGC-1α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人单核细胞(THP-1)添加佛波酯(PMA)诱导为M0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LPS)...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是否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CHR与AMPK、PGC-1α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人单核细胞(THP-1)添加佛波酯(PMA)诱导为M0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诱导为M1巨噬细胞,设为Control组;CHR处理M1巨噬细胞设为CHR组;CHR联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M1巨噬细胞设为CHR+Compound C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CD86)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HR与AMPK、PGC-1α分子的结合能分别为-8.4 kcal/mol、-7.4 kcal/mol。qRT-PCR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体外M1巨噬细胞模型。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抑制了iNOS的蛋白表达(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逆转了CHR对iN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组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组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酚可能通过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ampk/PGC-1α信号通路 线粒体生物合成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功能损伤及AMPK/mTOR通路的影响
10
作者 穆胜 马会明 +2 位作者 惠宏 蒲静 苏骁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7-1476,共10页
目的 研究五子衍宗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功能损伤及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大鼠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200 mg/kg)8周诱导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 g/kg)和五子衍宗丸低、高剂量组(0.54、2.16 g/k... 目的 研究五子衍宗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功能损伤及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大鼠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200 mg/kg)8周诱导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 g/kg)和五子衍宗丸低、高剂量组(0.54、2.16 g/kg),每组9只;另取8只不造模大鼠为正常组,造模4周后灌胃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清T、FSH、SOD、LH、8-OHdG、MDA水平;HE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观察睾丸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睾丸分泌功能相关蛋白(CYP11A1、HSD17B3、STAR)、自噬相关蛋白(p62、ATG5、Beclin-1、LC3B)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睾丸和体表形态较小,毛发干枯,睾丸组织总体结构萎缩,睾丸组织γ-H2AX、p16、p21和β-半乳糖苷酶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五子衍宗丸高剂量组血清8-OHdG、MDA、FSH和LH水平降低(P<0.01),SOD、T水平升高(P<0.01);精子损伤情况得到改善,睾丸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睾丸组织p16、p21、p53、p62、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CYP11A1、HSD17B3、STAR、ATG5、Beclin-1、LC3B、p-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五子衍宗丸能够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损伤,通过提高睾丸自噬水平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睾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亚急性衰老大鼠 睾丸功能损伤 氧化应激 自噬 ampk/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信号通路探究当归芍药散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王尚嘉 李丹 +1 位作者 卢路艳 程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芍药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低剂量当归芍药散(L-当归芍药散,6.... 目的探究当归芍药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低剂量当归芍药散(L-当归芍药散,6.11 g/kg)组、中剂量当归芍药散(M-当归芍药散,12.22 g/kg)组、高剂量当归芍药散(H-当归芍药散,24.44 g/kg)组、H-当归芍药散+AMPK激动剂AICAR(H-当归芍药散+AICAR,24.44 g/kg当归芍药散+200 mg/kg AICAR)组,每组12只大鼠。观察不同时期卵泡数量;ELISA、HE染色、TUNEL试剂盒、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抗缪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卵巢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以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FSH、LH、闭锁卵泡数量、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AMPK/AMPK蛋白表达增加,E_(2)、AMH、始基、初级、次级、窦状卵泡数量、Bcl-2、p-mTOR/mTOR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Model组比较,L、M、H-当归芍药散组FSH、LH、闭锁卵泡数量、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E_(2)、AMH、始基、初级、次级、窦状卵泡数量、Bcl-2、p-mTOR/mTOR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H-当归芍药散+AICAR组较H-当归芍药散组,FSH、LH、闭锁卵泡数量、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AMPK/AMPK蛋白表达增加,E_(2)、AMH、始基、初级、次级、窦状卵泡数量、Bcl-2、p-mTOR/mTOR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可能通过抑制AMPK/mTOR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mTOR信号通路 环磷酰胺 当归芍药散 卵巢早衰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健脾活血方干预AMPK和Hippo糖脂代谢信号通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
12
作者 黄迪 彭辉 +4 位作者 李子义 胡高斌 黄龙 张琦 于庆生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1-540,共10页
目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探究健脾活血方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获得健脾活血方各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肝纤维化疾病靶点;活性成分与靶点交集预测健脾活血方治疗肝纤维化... 目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探究健脾活血方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获得健脾活血方各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肝纤维化疾病靶点;活性成分与靶点交集预测健脾活血方治疗肝纤维化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以0.700为标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选取人星状细胞LX-2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使用5ng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诱导]和观察组(5 ng TGF-β1诱导+健脾活血方干预),CCK-8法检测中药干预细胞最佳浓度,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各组肝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结蛋白(Desmin)、胶原蛋白I(Collagen I)表达,WB检测各组AMPK和Hippo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114个主要活性成分,涉及146个基因靶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木樨草素、槲皮素、β-谷甾醇、当归素、白桦酸等;核心靶点基因包括TNF、IL-6、PTGS2、TP53、MAPK1、JUN、ESR1等;富集到GO生物过程661个、细胞组分467个、分子功能115个,包括AMPK、TNF、Hippo等KEGG信号通路164条。CCK-8结果表明0.625 mg/mL和1.25 mg/mL健脾活血方干预LX-2细胞增殖最佳;WB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α-SMA、Collagen I、Desmin、Timp-1表达增高,相比模型组,观察组α-SMA、Collagen I、Desmin、Timp-1表达降低(P<0.05);WB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YAP、p-TAZ和p-AMPK表达降低,YAP、TAZ、AMPK表达升高,相比模型组,观察组p-YAP、p-TAZ和p-AMPK表达增高,YAP、TAZ、AMPK表达降低(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与健脾活血方多成分多靶点干预AMPK和Hippo信号通路等多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ampk/Hippo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痹宁II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糖酵解而减轻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
13
作者 魏义保 马振源 +5 位作者 刘德仁 胡恩睿 李晓辰 王培民 廖太阳 梅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9-1577,共9页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I组和二甲双胍(Met)组,每组8只。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KOA模型。造模后第14天开始,XBN II组大鼠每日予XBN II灌胃1次,Met组隔天予Met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4周。采用HE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软骨组织病理并进行Mankin和OARSI评分;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中磷酸化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己糖激酶2和乳酸脱氢酶A)、软骨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因子(II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含血小板应答蛋白基序的解整联蛋白及金属蛋白酶5)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KOA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软骨组织表面磨损,软骨层结构紊乱,基质淡染,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升高(P<0.05);软骨合成代谢因子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软骨分解代谢相关因子及糖酵解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KOA组比较,XBN II组和Met组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有明显改善,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降低,且上述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XBN II可通过抑制糖酵解有效减轻KOA大鼠软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宁II 膝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 糖酵解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糖肽激活CAMKK2/AMPK/MCU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衰老
14
作者 刘晓丹 凌晨 +5 位作者 刘璐 蒲静 马海滨 马会明 张文萍 陈冬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Lycium barbarum glycopeptide,LbGP)改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及DOX加入4种不同浓度的LbGP治疗组干预后,通过CCK-8、EDU和Ki6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Lycium barbarum glycopeptide,LbGP)改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及DOX加入4种不同浓度的LbGP治疗组干预后,通过CCK-8、EDU和Ki6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衰老标志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结果CCK-8、EDU、Ki67与DOX组相比,经LbGP治疗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P<0.05),促进增殖(P<0.05);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阳性面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p21、γH2A.X下降(P<0.05)、pRB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组衰老表型蛋白p21、p53明显减少(P<0.05),pRB升高(P<0.05);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的cyt C和活化的caspase-9明显减少(P<0.05);CAMKK2、pAMPK和线粒体钙稳态调节蛋白MCU水平升高(P<0.05);细胞核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SIRT1、PGC1α/β和ATP5A1明显升高(P<0.05);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RO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LbGP可改善DOX诱导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MKK2/AMPK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线粒体钙稳态,提高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实现的。为LbGP能够辅助改善卵巢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糖肽 衰老 CAMKK2/ampk信号通路 线粒体钙稳态 能量代谢 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53/AMPK信号通路探讨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何忆清 王茜 +3 位作者 刘泉 张颖 魏逍萱 杨硕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6-1981,共6页
目的 探讨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11.97 g/kg)、三子汤组(15.75 g/kg)、补肾调泡周期疗法组、阳性药物组(克罗米芬5.25 g/kg),每组6只。采用... 目的 探讨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11.97 g/kg)、三子汤组(15.75 g/kg)、补肾调泡周期疗法组、阳性药物组(克罗米芬5.25 g/kg),每组6只。采用来曲唑(1 mg/kg)构建PCOS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持续12 d。记录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及子宫质量,瑞氏染色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及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53、AMPK、mTOR、Beclin 1、LC3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p53、AMPK、mTOR、Beclin 1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升高(P<0.01),子宫质量降低(P<0.05);动情周期紊乱;颗粒细胞减少,囊性卵泡增加;血清LH、LH/FSH、T、AMH水平升高(P<0.05,P<0.01),FSH、E2、P水平降低(P<0.01);卵巢颗粒细胞p53、mTOR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AMPK、Beclin 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LC3Ⅱ/Ⅰ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调泡周期疗法组大鼠卵巢质量降低(P<0.05),子宫质量升高(P<0.05);各动情阶段规律出现;颗粒细胞层数增加,优势卵泡可见;血清LH、LH/FSH、T、AMH水平降低(P<0.05,P<0.01),FSH、E2、P水平升高(P<0.05,P<0.01);卵巢颗粒细胞p53、mTOR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P<0.01),AMPK、Beclin 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LC3Ⅱ/Ⅰ表达降低(P<0.05)。结论 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可通过调控p53/AMPK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调节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平衡,促进卵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泡周期疗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颗粒细胞 自噬 p53/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通过调控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16
作者 张亚粉 左振魁 +3 位作者 菅洪磊 王琳 刘天瑞 任兰鑫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98-2205,共8页
目的研究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每组10只,... 目的研究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 d,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测量结肠长度和单位结肠质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和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ROS、MDA水平及GSH-Px、SOD活性,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LC3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AMPK、mTOR、p70S6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CMDI评分,单位结肠质量,病理学评分,ROS、MDA、TNF-α、IL-6、IL-1β水平,mTOR、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肠长度,GSH-Px、SOD活性,LC3水平,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各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小鼠DAI评分,CMDI评分,单位结肠质量,病理学评分、ROS、MDA、TNF-α、IL-6、IL-1β水平,mTOR、p70S6K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肠长度,GSH-Px、SOD活性,LC3水平,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1),且相关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白头翁合理中汤加减可能通过调节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来减轻UC小鼠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合理中汤 溃疡性结肠炎 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而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7
作者 要睿昕 吕岳 +3 位作者 蒋秋艳 李胜男 冯智豪 宋维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5-1503,共9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而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复制小鼠NASH模型,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而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复制小鼠NASH模型,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高脂高胆固醇模型(model,M)组、M+低剂量(100 mg·kg^(−1)·d^(−1))Cur(low-dose Cur,Cur-L)组和M+高剂量(200 mg·kg^(−1)·d^(−1))Cur(high-dose Cur,Cur-H)组,每组8只。每周记录小鼠体重。饲养18周后收集小鼠血清与肝脏,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计算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以及TNF-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2)使用油酸和胆固醇干预HepG2细胞复制肝细胞损伤模型,将其分为NC组、Cur组、M组和M+Cur组;使用小干扰RNA敲减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探讨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与NASH的关系;使用化合物C(compound C,CC)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探讨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通路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的脂滴变化,检测细胞悬液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结果:(1)与M组相比,Cur干预显著降低了NASH小鼠的体重、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TC、TG、LDL-C、ALT、AST和TNF-α水平,同时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得到缓解(P<0.05)。(2)不同浓度的Cur干预HepG2细胞可呈浓度梯度增加或降低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与M组相比,Cur减少了细胞内脂滴,降低了细胞悬液TC、TG、LDL-C、ALT和AST水平(P<0.05)。(3)与NC组相比,M组小鼠肝脏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NF-α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不同浓度Cur干预促进了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以及TNF-α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4)Cur干预后,油酸和胆固醇诱导的HepG2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增加,TNF-α和α-SMA水平降低(P<0.05)。(5)与M组相比,敲减PINK1后,油酸和胆固醇诱导的HepG2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功能降低(P<0.05);CC抑制AMPK后,Cur干预使得p-AMPK(P<0.01)、Sirt1(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0.05)、PINK1(P<0.01)和parkin(P<0.01)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结论:Cur可减轻NASH小鼠肝损伤和油酸胆固醇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且该过程可能涉及AMPK/Sirt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自噬 ampk/Sir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究黄芪甲苷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机制
18
作者 张文龙 彭红艳 +1 位作者 郭露琴 沈安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8-1626,共9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黄芪甲苷Ⅳ(astragaloside Ⅳ,ASIV)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干预机制,并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其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黄芪甲苷Ⅳ(astragaloside Ⅳ,ASIV)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干预机制,并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其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对DN大鼠的干预效果。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筛选ASIV干预DN的潜在靶点,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SD大鼠建立DN损伤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40 mg/kg ASIV组、80 mg/kg ASIV组,每组6只;使用HE和Masson染色评估肾脏病理改变,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AMPK、SIRT1、NF-κB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是ASIV干预DN的潜在关键机制。动物实验中,ASIV干预后,改善了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胶原纤维沉积,与模型组比较,40 mg/kg ASIV组和80 mg/kg ASIV组均能显著激活AMPK(P <0.05),提高SIRT1的表达(P <0.05),抑制NF-κB的表达(P <0.05)。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SIV通过调节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改善DN大鼠的肾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损伤,为其作为治疗DN的潜在药物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IV 糖尿病肾病 ampk/SIPT1/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
19
作者 胡金玲 钟奇祺 +1 位作者 黄程 雷明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2-3733,共12页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采集3日龄仔猪十二指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等8个组织,提取RNA,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确定各组织中AKR 1B1表达水平;从腿部肌肉和背最长肌中分离PSCs体外培养,分别收集增殖分化特定时间节点的样品;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AKR 1B1基因表达水平,使用qRT-PCR、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探索,评估AKR 1B1基因在PSCs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功能。AKR1B1蛋白由316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经预测AKR1B1为稳定的、亲水性较强的酸性蛋白质。qRT-PCR结果显示,AKR 1B1基因在猪的背最长肌和十二指肠mRNA表达水平较高;PSCs增殖期,AKR 1B1表达逐渐上升;分化期AKR 1B1表达水平随着分化进程逐步增加,第5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增殖期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增殖标志物Ki67、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1,ccnd1)(P<0.0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dU^(+)细胞(P<0.05)比例显著减少。分化期干扰AKR 1B1基因后,分化标志物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3)(P<0.05)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OG+细胞比例极显著提高(P<0.01),分化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AMPK Ser18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5),显著升高TSC2、RAPTOR、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P<0.05),促使S6K1以及S6(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干扰AKR 1B1基因抑制PSCs增殖,对分化产生正调控作用,同时发现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PSCs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AKR 1B1基因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健康畜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 1B1 猪骨骼肌卫星细胞 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 ampk/mTOR/S6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茵陈蒿汤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皮脂腺细胞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分泌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江雪冰 张文宪 +3 位作者 李怀军 张雪冰 刘成祥 战晶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300-1307,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茵陈蒿汤对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皮脂腺细胞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阐明其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方法:人皮脂腺细胞株SZ95采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构建痤疮细胞模型,并给予复方茵陈蒿汤含药血清或AMPK激动剂干... 目的:观察复方茵陈蒿汤对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皮脂腺细胞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阐明其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方法:人皮脂腺细胞株SZ95采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构建痤疮细胞模型,并给予复方茵陈蒿汤含药血清或AMPK激动剂干预。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SZ95细胞活性、凋亡和脂滴含量的影响。此外,采用q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质印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脂质合成基因、炎症因子及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IGF-1显著增加SZ95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面积和IL-6与IL-8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上调脂质合成基因SREBP⁃1、PPAR⁃γ和LXR mRNA的表达和p-AMPK蛋白的表达,而下调NLRP3与Caspase-1蛋白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茵陈蒿汤显著减少SZ95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面积和IL-6与IL-8的含量,促进细胞凋亡水平,上调NLRP3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下调脂质合成基因SREBP⁃1、PPAR⁃γ和LXR mRNA的表达和抑制p-AMPK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复方茵陈蒿汤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可抑制皮脂腺细胞脂质合成和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痤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茵陈蒿汤 ampk信号通路 皮脂腺细胞 脂质合成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