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formin Induc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Apoptosis Depending on AMPK-mediated RIP1 Downregulation
1
作者 LI Min SHI Shao-Qing ZHENG Yuan-Yua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59,共9页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ors.However,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elusive.In this work,we explore the role of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ell death,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Metformin inhibits lu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promotes apoptotic cell death,as evidenced by metformin-induced PARP and caspase cleavage.Furthermore,the pan-caspase inhibitor z-VAD-fmk reverses metformin-induced cell death.Western blot and qPCR result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markedly downregulates RIP1 exp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its mRNA and ubiquitination levels(0 vs 80 mmol/L,100%vs 20%,100%vs 15%).Additionally,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reveal that metformin may suppress RIP1 expression in an Hsp70-dependent manner,as metformin promotes Hsp70 degradation,and Hsp70 endogenously interacts with RIP1.Subsequent CCK-8,flow cytometry,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decreases Hsp70/RIP1 expression through AMPK/PKA/GSK-3βaxis.Consistently,results from a subcutaneous transplant tumor model indicate that metformin retards tumor growth without affecting mouse body weight.Collectively,these data highlight the part of RIP1 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providing novel strategy for lung cancer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METFORMIN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 heatshockprotein70(Hsp70)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specific AMPKα1 deficiency alters immune cell compositions in immune organs of mice
2
作者 RUAN Zhang YANG Wenjing +5 位作者 YU Tianli LI Pinxian ZHANG Shunhui LIN Caixia ZHENG Lingyun WANG Lijing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54,共14页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on,maturation,and immune functions of Tregs through metabolic reprogramming.However,the impact of AMPKα1(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AMPK)knockout specifically in Tregs on the host'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METHODS:Histological changes in immune organs were assessed using HE staining.The types of immune cells and their relative population percentages in immune organs and blood were quantifi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in both AMPKα1flox/flox(AMPKα1^(fl/fl))mice and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 mice(AMPKα1^(fl/fl)Foxp3^(cre)mice).RESULTS: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the 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 in the bone marrow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dditionally,while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exhibited normal structure,both its size and the ratio of thymus weight to body w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led to a notable reduction in the total percentage of immature double-negative(DN)cells.Consequently,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derived from these DN cells also decreased,even though the percentages of DN1 and DN4 cells were higher in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mportantly,the proportion of Siglec-F+CD11b^(+)eosinophils in the thym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sulted in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alongside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ature CD8^(+)T cells.Similarly,the proportion of CD4^(+)T cells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elevated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n contrast,the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mononuclear cell proportions increased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In lymph nodes,the medullary boundaries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ere blurred,and the lymphoid follicles were missing,a feature not observed in AMPKα1^(fl/fl)mice.Furthermore,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duced the CD3^(+)T cell population,particularly the CD8^(+)T cell population,in lymph nodes.Although the mature Treg cell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was markedly in⁃creased.In contras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nulocyte populations between AMPKα1^(fl/fl)Foxp3^(cre)and AMPKα1^(fl/fl)mice.CONCLUSION:The populations of mature Tregs,CD8^(+)T cells and eosinophils in various im⁃mune organs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mice with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suggesting a potential remodeling of the host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 regulatory T cells forkhead box P3 EOSINOPHIL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在AMPK激动剂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3
作者 敖宇 张旭阳 +3 位作者 唐聃 刘公伟 黄丹 蔡治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4-1203,共10页
目的探讨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HIRI组、HIRI+AMPK激动剂AICAR组(HIRI+AICAR)、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 目的探讨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HIRI组、HIRI+AMPK激动剂AICAR组(HIRI+AICAR)、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组(HIRI+SR-18292)和HIRI+AICAR+SR-18292组,每组8只。于术前分别经腹腔注射AICAR(500 mg/kg)或SR-18292(32 mg/kg)干预大鼠,采用无创血管夹阻断法构建HIRI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材。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探针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qRT-PCR检测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RF1、TFAM、UQCRC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AMPKα、p-AMPKα、mTOR、p-mTOR、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IRI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ROS水平升高,SOD和ATP水平降低(均P<0.05);同时,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线粒体膜电位及PGC-1α、NRF1、TFAM、UQCRC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AMPKα/AMPKα蛋白比值和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mTOR/mTOR蛋白比值升高(均P<0.05)。与HIRI组比较,HIRI+AICAR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ROS水平降低,SOD和ATP水平升高(均P<0.05);同时,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线粒体膜电位及PGC-1α、NRF1、TFAM、UQCRC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AMPKα/AMPKα蛋白比值和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mTOR/mTOR蛋白比值降低(均P<0.05)。联合SR-18292干预可明显逆转AICAR对HIRI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结论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参与调节AMPK激动剂介导的HIRI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MTOR PGC-1Α 线粒体生物合成 amp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及mTOR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桦 齐大河 +2 位作者 陈雯玥 司雨 任青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作为细胞能量感受器是其中两个关键靶点。二者在PCOS各个发病部位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子宫内膜、脂肪与骨骼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葡萄糖摄取等,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中医药因其成分多样、靶点众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人员已对PCOS的发病以及中药治疗及改善PCOS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提示AMPK与mTOR相关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中药干预AMPK与mTOR及其相关通路治疗PCOS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中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介导的饥饿条件下小鼠肝细胞能量代谢转换及脂肪自噬
5
作者 张晓银 苏宏鼎 +5 位作者 卯升义 杨畅 角德灵 王晶 魏红江 赵红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目的】通过探究饥饿条件下小鼠肝细胞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揭示其营养感应的变化,筛选调节肝细胞内自噬及能量调控的关键通路,阐明脂质响应能量动员的降解机制。【方法】近交系小鼠(C57/B6)分别完全禁食0、24和48 h,按时间点记录小鼠血... 【目的】通过探究饥饿条件下小鼠肝细胞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揭示其营养感应的变化,筛选调节肝细胞内自噬及能量调控的关键通路,阐明脂质响应能量动员的降解机制。【方法】近交系小鼠(C57/B6)分别完全禁食0、24和48 h,按时间点记录小鼠血糖和体质量的变化,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过碘酸雪夫染色和电镜观察;采用RT-qPCR检测糖脂代谢和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自噬和能量感应AMPK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饥饿24和48 h后,小鼠肝组织内LC3-Ⅱ/LC3-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饥饿处理引起小鼠肝细胞内主要能量来源发生转换,脂滴招募自噬基因ATG2A和PLIN2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线粒体膜蛋白TOM20以及调控能量代谢和脂噬的P-AMPK、P-FOXO1蛋白表达极显著上调,表明饥饿处理导致小鼠肝细胞发生了线粒体自噬和脂噬。【结论】饥饿24 h后,小鼠机体主要能量来源由以糖代谢为主转换为以脂质代谢为主,饥饿处理可能通过激活AMPK和FOXO1促进储存于小鼠肝细胞内的脂质发生脂噬降解,释放游离脂肪酸氧化供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能量代谢转换 脂肪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STAT3和AMPK信号通路调节白介素-6诱导的HeLa细胞的生物活性
6
作者 陈啸 闫婉婷 刘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2-1272,共11页
宫颈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的女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疗仍然是治疗非转移性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复发性和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作为肿瘤促... 宫颈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的女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疗仍然是治疗非转移性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复发性和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作为肿瘤促进因子在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对于其内在机制的报道较少;且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通常伴随着IL-6表达的增加。在IL-6存在的炎症病理条件下,MSCs对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否仍具有抑制作用仍未可知。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IL-6诱导的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STAT3/Bcl-2、AMPK/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结果证明,炎症因子IL-6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而20%和5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IL-6诱导的HeLa增殖(P<0.0001)、迁移(P<0.01)和侵袭能力(P<0.0001)。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显著上调抗凋亡信号通路中STAT 3和Bcl-2的mRNA(P<0.0001)和蛋白质(P<0.01)含量;同时下调AMPK、TSC 1和TSC 2等基因的表达(P<0.001),最终上调细胞代谢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P<0.01)和蛋白质磷酸化水平(P<0.05)。2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0.05)。5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0.01)同时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P<0.05),诱导细胞周期阻滞(P<0.0001)。综上所述,MSCs条件培养基通过下调STAT3信号通路和上调AMPK信号通路抑制白介素-6诱导的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IL-6在宫颈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为寻找宫颈癌治疗的新研究方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白介素-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AMP活化蛋白质激酶 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秦合伟 魏霞 +1 位作者 王梦楠 刘丹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n=10),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为6组,即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n=10),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为6组,即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血管软化丸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血管软化丸2.34、4.68 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kg·d)灌胃,联合组小鼠给予血管软化丸4.68 g/(kg·d)灌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 10 mg/(kg·d)腹腔注射,抑制剂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 10 mg/(kg·d),每天1次,连续干预6周。检测各组小鼠血脂与肝功能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脏IL-1β、IL-18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AMPK、p-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双染免疫荧光(IF)染色检测肝组织中p-AMPK、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得以改善,GPT、GOT及IL-1β和IL-18水平降低,肝细胞肿胀减轻,脂肪空泡及脂质沉积减少,肝脏p-AMPK蛋白表达高,NLRP3蛋白表达低(P<0.05);与联合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小鼠血脂紊乱及肝损伤情况减轻,肝细胞病理形态改变减轻,肝脏IL-1β、IL-18水平低,肝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低,p-AMPK蛋白表达高(P<0.05),抑制剂组与之相反。结论:血管软化丸能够通过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对NAFLD小鼠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调控AMPK/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软化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 血脂紊乱 脂质沉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安吉洋 周丽丽 +4 位作者 宋锦宁 罗显华 程毛锋 孙鹏 庞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 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早期脑损伤 ampk BIM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 被引量:7
9
作者 冯琴 孟胜喜 +4 位作者 唐亚军 李晓飞 彭景华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53-156,161,共5页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脂肪肝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祛湿化瘀方 肝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CAR和二甲双胍对产蛋鸡肝细胞AMPK活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晓春 陈代文 +1 位作者 张克英 张金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69-773,共5页
以产蛋鸡肝细胞为材料,研究添加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AICAR和治疗二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对产蛋鸡肝细胞AMPK、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分... 以产蛋鸡肝细胞为材料,研究添加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AICAR和治疗二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对产蛋鸡肝细胞AMPK、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分4个处理:基础培养液组(对照组)、基础培养液组中分别加入0.5mmol/L AICAR、0.5 mmol/L二甲双胍1、mmol/L二甲双胍。结果表明,肝细胞培养100 min时,AICAR和二甲双胍均可激活AMPK(P<0.05),且二甲双胍激活AMPK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AICAR和二甲双胍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ACC和HMGR的活性,AMPK活性与HMGR、ACC活性呈一定的负相关;添加AICAR和二甲双胍抑制产蛋鸡肝细胞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合成,AMPK活性与肝细胞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也呈一定的负相关。因此,可通过调控产蛋鸡肝脏AMPK活性变化从而调节产蛋鸡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鸡 肝细胞 ampk AICAR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胰腺癌细胞AMPK通路抑制TGF-β1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万星 陈科 +5 位作者 薛梦雯 周灿灿 雷建军 徐勤鸿 马清涌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blot检...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敲除胰腺癌细胞AMPK后,二甲双胍干预,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Panc-1及BxPC-3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anc-1:P<0.001;BxPC-3:P<0.001),敲除肿瘤细胞AMPK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TGF-β1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AMPK磷酸化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沉默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抗肿瘤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兆煜 王连唐 陈雁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7-432,共6页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 e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化。但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的抗肿瘤机制仍存在着争议,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同时亟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抗肿瘤机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代谢 细胞周期阻滞 氧化应激 肿瘤干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SIRT1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芳 任守文 +2 位作者 赵为民 付言峰 李碧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构建猪SIRT1基因全长编码区(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探讨SIRT1基因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活性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猪SIRT1基因的CDS区全长大小为2 229 bp,与NCB... 构建猪SIRT1基因全长编码区(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探讨SIRT1基因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活性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猪SIRT1基因的CDS区全长大小为2 229 bp,与NCBI发布的猪SIRT1基因m RNA序列(EU030283.2)一致;转染p EGFP–C1–SIRT1载体的颗粒细胞中SIRT1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p EGFP–C1–SIRT1转染组细胞中,AMPK–α1和AMPK–α2基因的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细胞中AMPKα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原代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SIRT1基因过表达使AMPK的表达显著增加,影响AMPK的活性,推测SIRT1可能通过AMPK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对动物宰后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铭灏 朱立贤 +4 位作者 张一敏 沈瑾 张明月 罗欣 梁荣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4-239,共6页
动物宰后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是影响宰后肉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动物宰后的糖酵解中,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可以通过对糖酵解关键限速酶活性的控制进而对宰后的糖酵解和肉的品质产生影响。文中综述了... 动物宰后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是影响宰后肉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动物宰后的糖酵解中,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可以通过对糖酵解关键限速酶活性的控制进而对宰后的糖酵解和肉的品质产生影响。文中综述了AMPK结构、其活性变化及活性调控对宰后糖酵解进程的影响,并对通过AMPK活性的人工调控来改善肉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宰后糖酵解 活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上调SD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15
作者 冉艳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89,共6页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NO含量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运动组(n=15)。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对照组保...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NO含量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运动组(n=15)。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对照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主动脉AMPK、eNOS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AMPK、eNOS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主动脉与血浆NO含量,离体血管张力记录法测定乙酰胆碱(Ach)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P<0.01),胸主动脉对各浓度(10~6 mol/L^10~9 mol/L)Ach的舒张百分比升高(均为P<0.01),主动脉与血浆NO含量升高(均为P<0.01),主动脉AMPKα、eNOS mRNA、总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结论:长期耐力训练上调主动脉AMPK和eNOS活性和表达量,促进NO产生,从而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并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血管内皮功能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清脂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AMPK通路激活及NF-κB-p65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姚笑睿 夏凡 +1 位作者 唐外姣 周本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护肝清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非诺贝特组(0.1 g/kg)、护肝清脂片低(0.54 g/kg)、中(1.08 g/kg)、高(2.16 g/kg)剂... 目的探讨护肝清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非诺贝特组(0.1 g/kg)、护肝清脂片低(0.54 g/kg)、中(1.08 g/kg)、高(2.16 g/kg)剂量组。在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持续给药12周。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TG、CHO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IL-6、CRP水平。q 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N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p-AMPK、SREBP-1c、FASN及NF-κB-p65的蛋白水平。结果护肝清脂片中、高剂量组能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显著降低其血清TG、CHOL、AST、ALT水平,同时降低肝组织TNF-α、IL-6、CRP水平。护肝清脂片中、高剂量组显能著升高NAFLD大鼠肝脏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REBP-1c、FASN及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论护肝清脂片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抑制NF-κB活性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缓解NAFL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护肝清脂片 脂质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强强 段文虎 +1 位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和...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和机体能量代谢与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因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而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本文按结构分类,对近几年报道的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直接激动剂 构效关系 2型糖尿病 新靶点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志忠 叶志云 +1 位作者 林圣彩 林舒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乃至肿瘤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发育、生长、繁殖、衰老等生命过程.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在代谢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激酶,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AMPK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探索其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围绕近年来国内外AMPK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阐述AMPK在体内的激活机制以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稳态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葡萄糖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SREBP-1c分子通路的山楂原花青素调控脂质代谢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宓伟 于敏 +2 位作者 李宁 石塔拉 陈彩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29-136,共8页
目的: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awthorn procyanidins,HPC)调节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AMPK/SREBP-1c)信号通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 目的: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awthorn procyanidins,HPC)调节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AMPK/SREBP-1c)信号通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G),高脂血症模型组(hyperlipidemia model group,HMG),HPC低、中、高剂量组(HPC-low-, medium-and high-dose groups,HPC-LDG、HPC-MDG、HPC-HDG),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fenofibrate positive control group,FPG),每组10只。按试剂盒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AMPK、SREBP-1c、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1,GPAT1)、乙酰辅酶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e,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transterase-1,CP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p-AMPK、SREBP-1c、GPAT1、ACC、FAS、CPT1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7周后,与BCG比较,HMG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与HMG比较,HPC-HDG和FPG大鼠血清和肝匀浆TG、TC和LDL-C浓度极显著下降,HDL-C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且HPC对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脂质浓度影响有剂量依赖性。采用各剂量HPC预防性干预后,随HPC剂量增加,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逐渐改善。与HMG比较,HPC-HDG和FPG大鼠肝脏AMPK mRNA和p-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升(P<0.01),大鼠肝脏SREBP-1c、GPAT1、ACC、FA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大鼠肝脏CPT1、PGC-1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HPC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SREBP-1c分子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原花青素 高脂血症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量、葡萄糖感受器和代谢性疾病治疗靶标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宸崧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陈燕雯 万芷辰 王心茗 陈思薇 崔立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45,共21页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感受并维持代谢稳态,也能通过对代谢的“纠偏”缓解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典型代谢性疾病症状;而在更长时间尺度下调控AMPK,则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AMPK的这些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许多代谢疾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并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葡萄糖感受 代谢稳态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