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对2型糖尿病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西振 凃玲 +2 位作者 赵刚 袁刚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humantissue kallikrein,HK)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diabete mellitus,DM)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 目的研究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humantissue kallikrein,HK)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diabete mellitus,DM)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即正常对照组(n=16),和高脂高糖饲料组(n=32),高脂高糖饲料组大鼠以小剂量STZ加高脂高糖饮食诱导2型DM,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尾静脉导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es,rAAV)介导的HK基因(HK组)以及报告基因beta-半乳糖苷酶(beta-galactosidase,Lacz)(Lacz组),观察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HK在各脏器的表达以及AMP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hospho-AMPK)。结果rAAV介导的HK可在2型DM大鼠的肝脏、肾脏、心脏组织表达,且HK组各脏器中H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acz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脂肪等脏器中,HK组和Lacz组AMPK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HK组phospho-AMPK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Lacz组phospho-AMPK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AV载体介导的HK基因能够激活2型DM大鼠主要器官AMPK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型肽释放酶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大肠杆菌双杂交诱饵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符庆瑛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的诱饵重组质粒。方法PCR扩增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α2,AMPKα2)蛋白编码区cDNA,与大肠杆菌双杂交表达载体pBT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BT-AMPKα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的诱饵重组质粒。方法PCR扩增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α2,AMPKα2)蛋白编码区cDNA,与大肠杆菌双杂交表达载体pBT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BT-AMPKα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pBT-AMPKα2转化XL-1 B lue MRF’大肠杆菌报告菌株,检测诱饵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pBT-AMPKα2和pTRG空载体共转化XL-1 B lue MRF’菌株,通过3-氨基-1,2,4-三唑(3-am ino-1,2,4-triazole,3-AT)选择性筛选平板检测诱饵融合蛋白的自激活作用。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AMPKα2蛋白编码序列成功克隆入pBT载体,融合区阅读框正确。诱饵重组质粒pBT-AMPKα2能表达λcI/AMPKα2融合蛋白。转化有pBT-AMPKα2和pTRG空载体的XL-1 B lue MRF’大肠杆菌报告菌株在3-AT选择性筛选平板上不生长,而在no 3-AT非选择性筛选平板上生长良好,表明pBT-AMPKα2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正确表达且无自激活作用。结论构建的pBT-AMPKα2诱饵重组质粒可用于下一阶段的cDNA文库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大肠杆菌双杂交 诱饵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自噬的调节
3
作者 孙鹏 宋锦宁 +5 位作者 马旭东 李丹东 赵永林 安吉洋 张明 庞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53,共7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对DAI后神经自噬的调节机制。方法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DAI模型,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AMPK、磷酸化AMPK(p-...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对DAI后神经自噬的调节机制。方法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DAI模型,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AMPK、磷酸化AMPK(p-AMPK)、Beclin1、LC3Ⅰ/Ⅱ、p62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及激活剂AICAR,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DAI组和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DAI 1d后脑内AMPK信号通路激活,3d后脑内自噬水平上调;Compound C可以减少AMPK磷酸化激活同时下调脑内的自噬水平,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水平上调神经自噬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大鼠DAI后AMPK的激活可以上调神经自噬的水平,对DAI后的神经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自噬 大鼠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志忠 叶志云 +1 位作者 林圣彩 林舒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 代谢是细胞和有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细胞和有机体通过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并不断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来维持其稳态.代谢调控一旦出现紊乱,机体代谢就会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乃至肿瘤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发育、生长、繁殖、衰老等生命过程.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在代谢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激酶,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AMPK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探索其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围绕近年来国内外AMPK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阐述AMPK在体内的激活机制以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稳态 单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葡萄糖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量、葡萄糖感受器和代谢性疾病治疗靶标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宸崧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陈燕雯 万芷辰 王心茗 陈思薇 崔立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45,共21页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感受并维持代谢稳态,也能通过对代谢的“纠偏”缓解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典型代谢性疾病症状;而在更长时间尺度下调控AMPK,则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AMPK的这些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许多代谢疾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并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ampK) 葡萄糖感受 代谢稳态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宰后苏尼特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活力及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侯艳茹 马晓冰 +4 位作者 苏琳 赵雅娟 罗玉龙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0,共6页
本研究测定了放牧和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宰后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力、AMPK基因(PRKAA1、PRKAA2、PRKAG3)m RNA相对表达量和糖酵解指标,分析了AMPK活力与糖酵解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 本研究测定了放牧和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宰后羊肉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力、AMPK基因(PRKAA1、PRKAA2、PRKAG3)m RNA相对表达量和糖酵解指标,分析了AMPK活力与糖酵解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羊肉AMPK活力及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的剪切力、亮度值以及黄度值均显著大于圈养条件(P<0.05);两种饲养方式的胴体初p H值(p H1)和静止排酸24 h后胴体最终pH值(pH24)差异不显著(P>0.05);圈养条件下苏尼特羊PRKAA1和PRKAG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大于放牧条件(P<0.05),PRKAA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小于放牧条件(P<0.05);AMPK活力和己糖激酶活力均为圈养条件大于放牧条件,但差异不显著(P>0.05);圈养条件下乳酸含量显著大于放牧条件(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PRKAG3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MPK活力、己糖激酶活力以及乳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PRKAA1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与乳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RKAA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MPK活力以及糖酵解指标无显著相关性;AMPK活力和己糖激酶活力以及乳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PRKAA1和PRKAG3基因相对表达量高时,AMPK被激活,使己糖激酶活力增加,加速组织内的糖酵解,增加肌肉乳酸含量,降低p H值,进而影响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饲养方式 一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涛 赵艳红 +5 位作者 王利萍 贾海燕 崔东娟 司运辉 王红娜 薛会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检测lnc RNA-B...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检测lnc RNA-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nc RNA-BANCR和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行为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setern印迹检测抑制lnc RNA-BANCR的表达后自噬蛋白LC3-I和LC3-II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lnc RNA-BANCR表达水平较高(P<0.05);lnc RNABANCR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分期越高,lnc RNA-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越高(P<0.05);抑制lnc RNA-BANCR的表达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可使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得到一定的促进(P<0.05);自噬蛋白LC3-I和LC3-II的表达水平相应增高(均P<0.05)。结论:lnc RNA-BANCR的表达通过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自噬行为而对其增殖、侵袭及凋亡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的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去乙酰化酶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牛脂肪细胞凋亡 被引量:5
8
作者 成海建 游伟 +7 位作者 靳青 刘倚帆 万发春 宋恩亮 刘桂芬 谭秀文 张相伦 刘晓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98-440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化酶1 腺苷-磷酸的蛋白激酶 叉头转录因子1 白藜芦醇 脂肪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海马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恩志 范莹 +2 位作者 隋海娟 刘婉珠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9-1330,共2页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有研究显示Pio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但关于Pio对大鼠脑内炎症反...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有研究显示Pio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但关于Pio对大鼠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是否与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大鼠脑室内注射LPS建立炎症反应动物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Pio对LPS引起的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阿尔采末病 脂多糖 丝裂原的蛋白激酶p38 化转录因子2 热休克蛋白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对动物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晓娜 郭小权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87-4294,共8页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的活性受一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的调节,应激反应可通过ATP的产生减少或消耗使细胞内AM P/ATP增加,从而激活AMPK。激活的AMPK可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改变脂类和碳水...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的活性受一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的调节,应激反应可通过ATP的产生减少或消耗使细胞内AM P/ATP增加,从而激活AMPK。激活的AMPK可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改变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使其朝着抑制ATP消耗过程、促进ATP生成反应的方向进行,即抑制脂肪酸和糖原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迅速恢复细胞中的能量,因此AMPK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AMPK的结构、分布、活性调节及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动物 糖代谢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在脑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ERK、JNK和p38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兰峰 郭社卫 +1 位作者 安仰原 刘明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35-83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3条主要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中(IPC)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假手术(SH)、缺血预适应/缺血耐受(IT)3组,每组6只。应用SDS-PAGE、Westernblot等实验方法,借助GelDo... 目的初步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3条主要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中(IPC)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假手术(SH)、缺血预适应/缺血耐受(IT)3组,每组6只。应用SDS-PAGE、Westernblot等实验方法,借助GelDoc和Versa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大鼠大脑躯体感觉皮层ERK、JNK、p38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IT组大鼠躯体感觉皮层内ERK1和JNK46KD的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结论大鼠躯体感觉皮层内MAPKs信号通路中ERK1和JNK46KD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预适应的形成,但也不能排除p38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适应 丝裂原的蛋白激酶(MAPKs) 磷酸化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诱导人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_5过程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震 邢怡桥 陈长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5过程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分为对照组、EGF组和PD98059组,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整合素α5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5过程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分为对照组、EGF组和PD98059组,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整合素α5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中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对照组的整合素α5mRNA/β-actin mRNA像素值的比值为0.93±0.06,PD98059组为1.06±0.07,EGF组为1.97±0.09,EGF组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4 h后整合素α5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94±0.22、4.56±0.25、2.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0 min后EGF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最高,PD98059组抑制ERK1/2的磷酸化激活,对照组ERK1/2的磷酸化激活作用很弱。结论ERK1/2的磷酸化激活参与EGF诱导人RPE表达整合素α5的过程。EGF激活ERK1/2通路刺激人RPE细胞整合素α5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整合素Α5 丝裂原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激活骨骼肌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的分子机制
14
作者 张国华 曾凡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126,共5页
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内的能量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机体恢复与维持能量状态的平衡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细胞内的能量监控器具有这种作用。AMPK在一次性运动中... 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内的能量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机体恢复与维持能量状态的平衡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细胞内的能量监控器具有这种作用。AMPK在一次性运动中能以强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激活,其机制主要与运动中AMP/ATP比值改变有关,AMP通过3条途径激活AMPK:直接别构激活;使AMPK成为上游激酶的更适底物;阻遏蛋白磷酸酶对AMPK的抑制,ATP与AMP的作用相拮抗。其他能量状态的变化如磷酸肌酸、肌酸、葡萄糖和肌糖原也对AMPK的激活产生影响。阐明运动激活AMPK的分子机制对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amp/ATP比值 磷酸肌酸 骨骼肌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感染通过蛋白激酶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华夏 顾峰 +3 位作者 廖瑛 茅翔 丁铲 范红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显著上调的机制。[方法]NDV感染He 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IL-6、IL-8 mRNA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DV对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显著上调的机制。[方法]NDV感染He 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IL-6、IL-8 mRNA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DV对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与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IFN-β、IL-6、IL-8 mRNA水平显著上调。NF-κB信号通路在感染后12~24 h被激活,转录因子p65入核,而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IKK16则显著降低了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证明NF-κB信号通路介导NDV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表达和炎症反应。另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KR被诱导表达并且被磷酸化激活。使用抑制剂2-氨基嘌呤抑制PKR活性后,能够抑制p65的入核,并减少由NDV诱导的干扰素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NDV感染能够通过PKR调控NF-κB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因子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双链RNA的蛋白激酶 核因子KAPPA B 干扰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基因shRNA载体的鉴定和表达
16
作者 卢俊 徐世元 +2 位作者 崔睿 张庆国 雷洪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AMPKα2)基因的pGPU6/GFP/Neo-shRNA表达载体,转染SH-SY5Y细胞株,观测其对AMPKα2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利用Ambion在线设计软件设计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克隆到pGPU6... 目的构建针对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AMPKα2)基因的pGPU6/GFP/Neo-shRNA表达载体,转染SH-SY5Y细胞株,观测其对AMPKα2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利用Ambion在线设计软件设计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克隆到pGPU6/GFP/Neo质粒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和酶切分析。用质脂体将重组质粒转导SH-SY5Y细胞株,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α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表明,4个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4个重组质粒之一的pGPU6/GFP/Neo-shRNAAMPKα2(3)能有效抑制AMPKα2基因在SH-SY5Y细胞株中的表达,抑制率为63%。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AMPKα2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pGPU6/GFP/Neo-shRNAAMPKα2。pGPU6/GFP/Neo-shRNAAMPKα2(3)能有效抑制AMPKα2基因在SH-SY5Y细胞株中的表达,为将来应用其研究AMPK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药 RNAi干扰 单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中震荡的抑制
17
作者 张伟 方福康 漆安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一种两体支架蛋白参与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转导模型 ,研究了支架蛋白参与的存在负反馈的MAPK信号转导途径 .支架蛋白(scaffoldprotein)既可以促进信号过程 ,也可以抑制信号的转导 .由... 通过一种两体支架蛋白参与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转导模型 ,研究了支架蛋白参与的存在负反馈的MAPK信号转导途径 .支架蛋白(scaffoldprotein)既可以促进信号过程 ,也可以抑制信号的转导 .由系统中支架蛋白的浓度以及支架与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增加支架浓度造成的不同结果 .不仅如此 ,系统中支架蛋白浓度的增加 ,还会抑制负反馈系统中出现的持续震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蛋白 信号转导 有丝分裂原的蛋白激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MSK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徐晓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1-417,共7页
丝裂原和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MSK)是一类核内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下游基因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控.首先,MSK是MAPK通路的下游媒介分子.在丝裂原或应激刺激下,p38或ERK激酶通过级联磷酸化激... 丝裂原和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MSK)是一类核内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下游基因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控.首先,MSK是MAPK通路的下游媒介分子.在丝裂原或应激刺激下,p38或ERK激酶通过级联磷酸化激活MSK蛋白.然后,活化的MSK介导转录因子磷酸化活化和组蛋白H3的10位丝氨酸磷酸化.MSK介导的组蛋白H3磷酸化,可引发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的动态变化,相互协同或拮抗,开放染色质结构,利于诱导型基因的表达.除组蛋白H3外,MSK直接磷酸化的下游底物还包括CREB、NF-κB等转录因子以及多个非转录相关蛋白.因此,MSK能在多层次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广泛参与肿瘤转化、炎症反应、神经突触可塑性以及心肌肥大等生物学事件.本文将简要介绍MSK蛋白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转录调控、表观遗传学修饰等生物学事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和应的蛋白激酶 丝裂原蛋白激酶 表观遗传学调控 蛋白磷酸化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激活剂抑制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峻 郑婷 +4 位作者 童珊珊 李钰青 佘晓芬 张萌 肖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PDGF及AICAR干预24 h、48 h、72 h后,分为A组(AICAR)、P组(PDGF)、A+P组(AICAR+PDGF)和对照组,4个组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不同AICAR作用时间下(30 min、1 h、3 h、6 h、12 h)AMPK的活化情况和mTOR的蛋白活性,以及上述各组中AMPK活化和mTOR蛋白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DGF干预组的MTT值显著增加(P<0.05),AMPK激活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MTT值的增加效应(P<0.05);(2)AICAR可诱导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AICAR的诱导效应有随药物干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AICAR干预后p-mTOR表达活性显著减弱(P<0.05),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p-mTOR表达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各组干预12 h后分别检测p-AMPK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减弱(P<0.01),A+P组显著增强(P<0.01),而A+P组与P组比较,A+P组强于P组(P<0.01),A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检测p-mTOR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增强(P<0.05),A+P组较低(P<0.05),A+P组低于P组(P<0.05),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GF刺激能促进VSMCs增殖,该促增殖效应可被AMPK激活剂AICAR所抑制;细胞mTOR活性下调可能参与AMPK活化诱导的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一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霞 薛娣 师少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1-678,共8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通过激活肝激酶B1(LKB1)/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苷(10 mg/kg)组、AMPK抑制剂CC(0.2 mg... 目的探讨芍药苷通过激活肝激酶B1(LKB1)/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苷(10 mg/kg)组、AMPK抑制剂CC(0.2 mg/kg)组、芍药苷(10 mg/kg)+CC(0.2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仅分离出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不插线栓,设为假手术组,分组给药处理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测大鼠认知功能;采用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采用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试剂盒测量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脑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与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与LKB1/AMPK通路相关蛋白(p-LKB1/LKB1、p-AMPK/AMPK)表达状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象限内停留时间、脑组织CAT含量、p-LKB1/LKB1、p-AMPK/AMPK、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NOS与IL-1β水平、脑组织ROS与MDA含量、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象限内停留时间、脑组织CAT含量、p-LKB1/LKB1、p-AMPK/AMPK、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NOS与IL-1β水平、脑组织ROS与MDA含量、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C可减轻芍药苷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而阻止炎症发生发展,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大鼠脑组织梗死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其认知功能,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CC可减轻芍药苷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激酶B1/5’-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