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居一 倪英群 +1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怀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40例)和合并NAFLD组(40例),并依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分为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16例)和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64例),收集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定量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28-3p、SIRT1、AMP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AMPK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确定根据miRNA-128-3p水平判断发生NAFLD的最佳阈值。结果合并NAFLD组和T2DM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ALT、AST、GGT、ALP、纤维连接蛋白、TG、HDL-C、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NAFLD组外周血miRNA-128-3p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t=-8.765,P<0.001),而SIRT1和AMP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与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的年龄、AL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超氧化物歧化酶、miRNA-128-3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NA-128-3p是发生NAFLD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21,95%CI:2.735~24.714,P<0.001;OR=1.493,95%CI:1.117~1.997,P=0.007);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29~0.950),最佳截断值为13.165,敏感度89.3%,特异度72.7%。结论miRNA-128-3p在T2DM合并NAFL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SIRT1、AMPK表达降低,miRNA-128-3p水平对识别NAFLD及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RNAS 抗衰老酶1 amp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柱 王佳巍 +3 位作者 彭金婵 徐明瑶 黎丽群 谢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5,共9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代谢等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有独特优势,其中通过多途径、多效...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代谢等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有独特优势,其中通过多途径、多效应、多靶点调控AMPK信号通路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通过AMPK信号通路防治脓毒症的中药单体包括黄酮类(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异槲皮苷、葛根素、柚皮素、高丽槐素)、酚类(姜黄素、原花青素、红景天苷、锦葵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多糖类(黄芪多糖)、萜类(白桦脂酸、橙花叔醇、青蒿素、青蒿琥酯)、内酯类(白术内酯Ⅲ)、生物碱类(石蒜碱)、苷类(人参皂苷Rg3、栀子苷)、木脂素类(芝麻素、罗汉松脂素)等,这些中药单体能够通过激活或抑制AMPK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从而防治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脓毒症 黄酮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多糖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和AMPK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延超 朱荣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ATP质量摩尔浓度;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0.5 h到运动后即刻,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与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升高(P〈0.05),运动后1、2、6 h组,腓肠肌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与安静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TP质量摩尔浓度各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2)AMPK活性在运动0.5 h后开始升高,运动后2 h达到最高,运动后6 h开始下降但还高于对照组。(3)与安静组比较,运动0.5 h组、运动1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运动后1 h、2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升高1.98、3.57和1.95、2.55倍;运动后6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强度耐力运动后1~6 h,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增强,其原因可能是AMPK活化,促进MAFbx mRNA、MuRF1 mRNA基因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 蛋白质降解 大鼠 腺苷一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与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被引量:2
4
作者 符庆瑛 高钰琪 刘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脑组织中与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讨AMPKα2在脑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方法以重组质粒pBT-AMPKα2作为诱饵,应用大肠...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脑组织中与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讨AMPKα2在脑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方法以重组质粒pBT-AMPKα2作为诱饵,应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大鼠胎脑cDNA文库,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与AMPKα2结合的蛋白7个,包括聚合泛素、热休克蛋白8(heat shock protein8,HSP8)、磷酸果糖激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人类白细胞抗原B关联性转录物3(HLA-B-associatedtranscript3,BAT3)异构体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型D(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D,Ptprd)、岛-脑蛋白1(islet-brain1,IB1)。结论寻找到了脑内与AMPKα2相互作用的7种蛋白:聚合泛素、HSP8、磷酸果糖激酶、COXⅠ、BAT3异构体1、Ptprd、I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大肠杆菌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碱靶向激活脊髓AMP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缓解大鼠关节炎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引娣 陈春喜 +2 位作者 谢敏 李岱 王柏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5-2212,共8页
目的:研究石蒜碱缓解大鼠关节炎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石蒜碱给药组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AICAR给药组,每组10只;采用左后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构建大鼠关节炎模型... 目的:研究石蒜碱缓解大鼠关节炎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石蒜碱给药组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AICAR给药组,每组10只;采用左后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构建大鼠关节炎模型,鞘内注射石蒜碱或AICAR进行给药,记录大鼠痛觉行为及运动能力变化;分子对接研究石蒜碱的作用靶点;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动物脊髓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完全弗氏佐剂注射14 d可造成大鼠自发缩足次数增加、机械痛阈值下降等运动能力受损情况(P<0.05),脊髓组织AMPK活性下调(P<0.05),同时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β(IL-1β)、Bcl-2相关X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蒜碱鞘内给药可显著减少大鼠自发缩足次数,增加机械痛阈值,延长转棒停留时间,增加运动距离(P<0.05),激活AMPK(P<0.05),降低GFAP、IL-1β、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0.05)。结论:石蒜碱可靶向激活脊髓AMPK,抑制Bax/IL-1β炎症信号,从而缓解大鼠关节炎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碱 骨关节炎 脊髓炎症 amp活化蛋白激酶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对心脏交感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陈吉淳 赵明明 +2 位作者 刘爱明 张幼怡 肖晗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AMPK)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促进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AMPK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AMPK)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促进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AMPK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受体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鸟枪法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肺鳞癌表达蛋白质谱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南岩东 杨拴盈 +3 位作者 田应选 霍淑芬 杜洁 金发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6,27,共8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肺鳞癌表达蛋白质谱,筛选肺癌标志蛋白质,为肺鳞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6例手术后新鲜肺鳞癌组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 目的应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肺鳞癌表达蛋白质谱,筛选肺癌标志蛋白质,为肺鳞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6例手术后新鲜肺鳞癌组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离纯化肿瘤细胞并提取可溶性总蛋白;多维液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技术(也称鸟枪法蛋白质组学,shot gun proteomics)对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肺鳞癌细胞表达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子功能、生物通路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并筛选潜在的标志蛋白。结果 LCM共收集了60个帽(cap)的感兴趣细胞,平均每个LCM cap捕获感兴趣细胞数约12000个,其同质性大于95%。可溶性总蛋白经多维液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共鉴定出860个非冗余蛋白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包括分子量、等电点、平均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转录后修饰和组织分布等经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并通过统计图直观显示;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基于Gene Ontologyc(GO)软件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生物学通路分析,根据其注解,筛选出3个有价值的蛋白质,即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粘联素A1(annexin A1,ANXA1)、高移动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PB1)可以作为肺鳞癌候选的标志蛋白。结论鸟枪法蛋白质组学可大规模分离、鉴定肿瘤细胞表达蛋白质,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的标志蛋白质可能成为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鸟枪法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标志蛋白质 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粘联素A1 高移动组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范锦勤 杜亚 翁锡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和AMPK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只健康18月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组、0%、30%、50%、70%最大负重组进行跑台抗阻训练,坡度35°,跑速15m/min,隔天一次,共8周。记录... 目的:探讨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和AMPK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只健康18月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组、0%、30%、50%、70%最大负重组进行跑台抗阻训练,坡度35°,跑速15m/min,隔天一次,共8周。记录大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变化,用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含量和AMPK含量。结果:(1)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70%最大负重组大鼠体重出现了显著性下降(P<0.01);(2)与安静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与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3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3)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AMPK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8周不同负重量抗阻训练可提高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和AMPK的含量,且30%和50%最大负重量抗阻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而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的调控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减少症 抗阻训练 衰老 股四头肌 蛋白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yMAPK3基因的克隆及胁迫条件下的功能分析
9
作者 李娜 孔凡娜 +3 位作者 李超 孙佩佩 董道英 茅云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本研究从条斑紫菜中克隆了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命名为PyMAPK3。该基因全长2155bp,开放阅读框(ORF)1401bp,编码466个氨基酸,含有两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MAPK3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 本研究从条斑紫菜中克隆了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命名为PyMAPK3。该基因全长2155bp,开放阅读框(ORF)1401bp,编码466个氨基酸,含有两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MAPK3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基序为TDY,其等电点为7.17,蛋白分子量为51.6KDa,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转录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极端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蛋白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其翻译水平的表达模式表现出与转录水平的不一致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条斑紫菜在逆境适应机制中MAPK蛋白的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为条斑紫菜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非生物胁迫 荧光定量PCR 蛋白质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缺血预处理诱导的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园如画 周中和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评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活化型-磷酸化AMPK(p AMPK)在缺血预处理(IPC)中的作用,通过药理学方法控制p AMPK水平,评价该通路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对雄性大鼠行短暂(3min)大脑中动脉闭塞处理(MCAO)诱导IPC,4h或72h后再行... 目的评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活化型-磷酸化AMPK(p AMPK)在缺血预处理(IPC)中的作用,通过药理学方法控制p AMPK水平,评价该通路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对雄性大鼠行短暂(3min)大脑中动脉闭塞处理(MCAO)诱导IPC,4h或72h后再行MCAO 90min,检测IPC后AMPK及p AMPK的水平;应用AMPK药物激动剂二甲双胍或抑制剂复合物C(CC)进行处理,观察IPC与AMPK信号传导的相关性。结果 IPC预处理(72h)可使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半球及总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明显降低(P<0.05);单纯MCAO(90min)处理后4h可明显增加p AMPK的表达,IPC预处理(4h)可使诱导的p AMPK增加明显下调(P<0.05)。应用CC腹腔注射可减少MCAO所致的大鼠脑梗死面积;IPC预处理(72h)联合CC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IPC预处理(72h)行MCAO同时给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明显阻断IPC诱导的大脑半球、皮层及纹状体梗死面积的减少(P<0.05)。结论 AMPK及p AMPK信号在IPC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IPC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p AMPK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梗死 大脑中动脉 amp活化蛋白激酶 二甲双胍 复合物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萍 彭颖 +1 位作者 杨静玉 李晓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0-906,共7页
酒精性脂肪肝(AFLD)为酒精性肝损伤的最初症状,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AFLD的预防和治疗。迄今研究发现,AFLD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 2E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腺苷酸活... 酒精性脂肪肝(AFLD)为酒精性肝损伤的最初症状,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AFLD的预防和治疗。迄今研究发现,AFLD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 2E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去乙酰化酶1、脂联素和胰岛素等通路相关。研究发现,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或间接抑制PPARα和AMPK并激活SREBP蛋白通路,导致肝脂质代谢紊乱、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和脂质堆积,最终形成AFLD。此外,本综述对这3个蛋白作为AFLD治疗靶点的治疗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疾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PARΑ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茂宇 付静 +1 位作者 熊秋璨 钟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使用含5.6mmol/L葡萄...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使用含5.6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高糖组(使用含33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DCN低浓度组(使用含33mmol/L葡萄糖和0.25μg/mlDCN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DCN中浓度组(使用含33mmol/L葡萄糖和1.25μg/mlDCN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DCN高浓度组(用含33mmol/L葡萄糖和2.5μg/mlDCN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MTT法检测心肌细胞H9c2存活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H9c2细胞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9c2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H9c2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连接蛋白(FN)、TGF-β、p38MAPK表达水平以及CREB磷酸化水平。结果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S期、G_(2)/M期、MMP-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G_(0)/G_(1)期、划痕愈合率、CTGF、FN、TGF-β、p38MAPK及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高糖组比较,DCN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90.77±1.13)%、(95.35±2.05)%、(98.70±2.30)%vs(73.23±1.09)%]、克隆形成数[(75.39±8.24)个、(92.28±9.94)个、(112.22±12.42)个vs(54.57±6.19)个]依次上升(P<0.05);高糖组G_(0)/G_(1)期、划痕愈合率、CTGF、FN、TGF-β、p38MAPK及磷酸化CREB水平显著高于DCN低、中、高浓度组,S期、G_(2)/M期、MMP-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CN低、中、高浓度组(P<0.05)。结论DCN能够促进高糖诱导下H9c2细胞增殖,抑制迁移和心肌纤维化,可能与通过阻滞TGF-β/p38MAPK/CRE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 肌细胞 心脏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MAP激酶信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磷酸化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沉默调节蛋白信号通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洋 姜希娟 +4 位作者 孙英新 甘家丽 黄培锋 曾妙 高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2-664,共3页
据2018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报道指出:截止2018年全球约有5千万痴呆患者,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将达到1.52亿。而痴呆患者中60%~80%是AD[1]。AD以进行性认知、记忆及行动能力损伤为主要临床特点;脑组织... 据2018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报道指出:截止2018年全球约有5千万痴呆患者,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将达到1.52亿。而痴呆患者中60%~80%是AD[1]。AD以进行性认知、记忆及行动能力损伤为主要临床特点;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形成老年斑,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肽类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TAU蛋白质 amp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活化对骨骼肌中MAFbx mRNA、MuRF1 mRNA的表达和3-MH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延超 朱荣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117,共6页
通过给SD大鼠注射AMPK激动剂AICAR,提高大鼠骨骼肌中AMPK的活性,探讨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A... 通过给SD大鼠注射AMPK激动剂AICAR,提高大鼠骨骼肌中AMPK的活性,探讨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AICAR注射后1、2、7 h,AMP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AICAR注射后7 h,AMPK活性开始下降。AICAR注射后1、2 h,MAFbx mRNA、MuRF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分别升高2.45、2.23倍和2.67、2.30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ICAR注射后7 h,MuRF1 mRNA表达量升高了2.01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AFbx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3-MH质量摩尔浓度各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1)大鼠一次性注射AICAR后,能显著提高骨骼肌中AMPK的活性,AMPK活性的升高能促进MAFbx mRNA和MuRF1 mRNA的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2)推测在反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方面,MAFbx mRNA和MuRF1 mRNA比3-MH的敏感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 3-甲基组氨酸 蛋白质降解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蛋白饮食对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慕雪 沈振宇 +1 位作者 莫清萍 丘小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12-181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蛋白饮食对小于胎龄(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孕期限食母鼠分娩的48只新生SGA雄性大鼠出生时随机分为SGA对照组(CS组)和SGA高蛋白组(HPS组)各24只;正常母鼠分娩... 目的:探讨早期高蛋白饮食对小于胎龄(SGA)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孕期限食母鼠分娩的48只新生SGA雄性大鼠出生时随机分为SGA对照组(CS组)和SGA高蛋白组(HPS组)各24只;正常母鼠分娩的正常新生雄鼠24只为正常对照组(CN组)。CN组和CS组在3周哺乳期间母鼠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断乳后幼鼠予基础饲料自由饮食至12周龄。HPS组在3周哺乳期间母鼠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断乳后幼鼠予高蛋白饲料自由饮食至4周龄,满4周龄予基础饲料自由进食至12周龄。4和12周龄时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称取大鼠内脏脂肪质量(VFM),计算内脏脂肪体重百分比(VFM%);内脏脂肪组织切片测量脂肪细胞面积;检测骨骼肌AMPKα、磷酸化AMPK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12周龄时各组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4周龄各组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CS组HOMA-IR显著高于CN组和HPS组(均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和12周龄CS组VFM%、内脏脂肪细胞面积显著高于CN组和HPS组(均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和12周龄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磷酸化AMPKα和GLUT4的表达低于CN和HPS组(P<0.05或P<0.01),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骼肌AMPK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OGTT中CS组血糖下曲线面积高于CN和HPS组(均P<0.05),CN组与H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蛋白饮食干预能改善SGA大鼠的糖代谢,其机制与减少SGA内脏脂肪积聚、经由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上调骨骼肌GLUT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胎龄 蛋白饮食 葡萄糖代谢 脂联素 amp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c通过调控AMPK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良勇 马莉 +1 位作者 李亚军 梅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1,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焦亡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人参皂苷Rc+MCAO/R组(Rc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焦亡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人参皂苷Rc+MCAO/R组(Rc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阿卡地新(AICAR)+MCAO/R组(agonist组)和人参皂苷Rc+MCAO/R+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Rc+inhibitor组)。对agonist组小鼠给予AICAR(500 mg/kg)腹腔注射,Rc+inhibitor组小鼠给予Compound C(20 mg/kg)腹腔注射;Rc组和Rc+inhibitor组小鼠造模后给予人参皂苷Rc(4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7 d;sham组和MCAO/R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纯化水。Zea Longa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观察小鼠脑水肿程度,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AM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焦亡效应蛋白消皮素D(GSDMD)的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Rc组和agonist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伤受到抑制,脑组织pAMPK/AMPK比值和AMPK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水平降低。Rc+inhibitor组小鼠脑组织p-AMPK/AMPK比值和AMPK mRNA表达水平较Rc组显著下降(P<0.05),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伤显著加重(P<0.05)。结论: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活化AMPK通路抑制NLRP3/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减轻小鼠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c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mp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D2介导的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
17
作者 杜瑞亭 伍东月 +1 位作者 郭清民 靳冬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4,共9页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以及NOD2过表达(NOD2)质粒和载体(Vec)转染CC细胞。通过CCK-8测定、集落形成和Transwell细胞侵袭测定来确定NOD2对CC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进行转录组分析。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细胞系中NOD2、AMPK/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蛋白的表达。24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载体组(Vec组)、NOD2过表达组(NOD2组)、shNC组和shNOD2组。构建小鼠远处转移模型,监测肺转移的荧光强度,计数肺转移结节的数量。结果 在线数据库分析显示,NOD2在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不同分期的CC中NOD2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NOD2的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相关(P<0.05)。NOD2过表达对CC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具有促进作用,而NOD2敲低则相反。与体外结果一致,在转移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模型中,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Vec组增加(P<0.05),而sh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shNC组减少(P<0.05)。RNA-Seq结果显示NOD2表达与AMPK信号激活、mTOR信号抑制、自噬调节途径激活和自噬体形成显著相关。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磷酸化AMPK、LC3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Vec组相比,NOD2组LC3、AMP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GFP-mRFP-LC3的点积累减少(P<0.05);与Vec组相比,GFP-mRFP-LC3的点积累增加(P<0.05)。结论 NOD2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促进CC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部分涉及自噬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 amp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宫颈癌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STAT3和AMPK信号通路调节白介素-6诱导的HeLa细胞的生物活性
18
作者 陈啸 闫婉婷 刘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2-1272,共11页
宫颈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的女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疗仍然是治疗非转移性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复发性和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作为肿瘤促... 宫颈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的女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疗仍然是治疗非转移性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复发性和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作为肿瘤促进因子在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对于其内在机制的报道较少;且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通常伴随着IL-6表达的增加。在IL-6存在的炎症病理条件下,MSCs对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否仍具有抑制作用仍未可知。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IL-6诱导的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STAT3/Bcl-2、AMPK/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结果证明,炎症因子IL-6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而20%和5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IL-6诱导的HeLa增殖(P<0.0001)、迁移(P<0.01)和侵袭能力(P<0.0001)。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显著上调抗凋亡信号通路中STAT 3和Bcl-2的mRNA(P<0.0001)和蛋白质(P<0.01)含量;同时下调AMPK、TSC 1和TSC 2等基因的表达(P<0.001),最终上调细胞代谢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P<0.01)和蛋白质磷酸化水平(P<0.05)。2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0.05)。50%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0.01)同时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P<0.05),诱导细胞周期阻滞(P<0.0001)。综上所述,MSCs条件培养基通过下调STAT3信号通路和上调AMPK信号通路抑制白介素-6诱导的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IL-6在宫颈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为寻找宫颈癌治疗的新研究方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白介素-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amp活化蛋白质激酶 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缺陷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娇 张莉 +3 位作者 张琴 李豪 徐德林 徐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7-1315,共9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过敏症状。近年研究表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不仅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维持机体内环... 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过敏症状。近年研究表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不仅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也可以通过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多项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在感觉传导通路的多个位点上,AMPK的表达及活性异常,给予AMPK激动剂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这提示AMPK的表达/功能异常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因此基于AMPK的镇痛药物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AMPK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镇痛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amp活化蛋白激酶 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AMPK-mTOR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叶婷 马国庆 +1 位作者 魏明慧 陈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977-982,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干预作用,阐明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70只采用高...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干预作用,阐明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7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DCM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氯喹组、黄芪多糖+氯喹组。连续给药8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的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蛋白的表达,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AMPK、mTO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TOR蛋白、p-mTOR蛋白、mTOR mRNA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AMPK、p-AMPK、AMPK mRNA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组LVEDD、LVESD、mTOR蛋白、p-mTOR蛋白明显降低,LVEF、LVFS、AMPK蛋白、p-AMPK蛋白明显升高(均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黄芪多糖组+CQ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AMPK mRNA水平明显降低,mTOR、p-mTOR、mTOR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芪多糖能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及的mRNA表达,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心肌病 糖脂代谢心肌肥厚 amp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