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6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数据库(AlfalfaGEDB)的应用研究--以MsHB7和MsPALM1为例
1
作者 蒋晓可 刘长宁 《热带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紫花苜蓿为我国广泛种植的牧草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数据库(AlfalfaGEDB)是一个用于分析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的数据库,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免费有效的数据查询和技术支持。本文以MsHB7和MsPALM1基因为例... 紫花苜蓿为我国广泛种植的牧草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数据库(AlfalfaGEDB)是一个用于分析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的数据库,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免费有效的数据查询和技术支持。本文以MsHB7和MsPALM1基因为例,对AlfalfaGEDB的功能进行展示,对AlfalfaGEDB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为研究人员了解AlfalfaGEDB和选择合适的紫花苜蓿功能分析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基因编辑数据库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核桃林间不同秋眠级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洋 梁晨 +5 位作者 张树振 岳海燕 彭凤君 张博 蒋立峰 孙鸿博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7级赛沃、8级精英、9级超能、10级WL712,分别用Q7、Q8、Q9、Q10表示,测定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返青率。结果表明,在第1、2茬次,Q9·M1播种方案的株高均最高,分别为79.68、72.72 cm,在第3茬中,Q10·M3播种方案的株高最高,为72.18 cm。Q9·M3播种方案下的鲜草、干草年总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401.13、6667.01 kg/hm^(2)。在3个茬次中,第2茬的Q9·M2播种方案粗蛋白含量最高,第2茬Q10·M2播种方案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选择秋眠级数9级的Q9紫花苜蓿品种,采用22.5 kg/hm^(2)的播种密度能够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林间作 秋眠级数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NF-YB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之杰 张万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研究发现异源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QQS基因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而MsNF-YB5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内源基因。为探究MsNF-YB5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完成了MsNF-YB5的生物信... 研究发现异源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QQS基因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而MsNF-YB5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内源基因。为探究MsNF-YB5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完成了MsNF-YB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自激活检测及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MsNF-YB5 cDNA编码156个氨基酸,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NF-YB5相似度最高,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参与茉莉酸甲酯、脱落酸、防御与胁迫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具有细胞核定位,截短N端后具有酵母转录自激活活性。MsNF-YB5受盐胁迫、渗透胁迫、低氮胁迫、冷胁迫及脱落酸处理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sNF-YB5功能以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MsNF-YB5 亚细胞定位 自激活活性 胁迫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除草剂在苜蓿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研究
4
作者 苏旺苍 牛钰嘉 +5 位作者 龙彦 燕照玲 薛飞 孙兰兰 徐洪乐 吴仁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6,共8页
为了明确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于2023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开展田间试验,... 为了明确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于2023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除草剂在紫花苜蓿中的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1~0.1 mg/kg,添加回收率为83.8%~11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81%,所建残留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具有可行性。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半衰期分别为1.37~1.62、2.57~2.86、2.09~3.18、8.66~9.36 d;紫花苜蓿收获时,仅在夏季试验中检测到咪唑乙烟酸150 g/hm^(2)(推荐高剂量的1.5倍)和特草定432 g/hm^(2)(推荐高剂量的1.5倍)剂量处理紫花苜蓿中有残留量,但均低于美国最高残留限量(MRL值)。可见,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体中属于易分解农药,正常施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除草剂 降解动态 残留量 甲咪唑烟酸 咪唑乙烟酸 唑草酮 特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颗粒和鲜草部分替代全价饲料对临武鸭饲喂效果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黄璇 马玉勇 +7 位作者 刘洋 李闯 蒋桂韬 张旭 邓萍 万伟粲 何旭 戴求仲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9-1165,共7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鲜草、苜蓿草颗粒部分替代全价饲料对临武鸭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系数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苜蓿草颗粒在鸭饲料中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39日龄临武鸭6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为Ⅰ、Ⅱ和Ⅲ...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鲜草、苜蓿草颗粒部分替代全价饲料对临武鸭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系数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苜蓿草颗粒在鸭饲料中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39日龄临武鸭6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为Ⅰ、Ⅱ和Ⅲ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Ⅱ和Ⅲ组鸭分别饲喂全价饲料、80%全价饲料+20%苜蓿草颗粒、全价饲料+新鲜饲草,试验周期为30 d。70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挑选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公母各1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采集心脏、肝脏、肌胃、腺胃、脾脏,计算脏器系数,并采集左侧胸肌检测肉品质指标。【结果】①3个组间鸭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鸭平均日耗料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②3个组间鸭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皮脂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鸭胸肌率最高,且显著高于Ⅰ组(P<0.05)。③除肌胃指数外,其他脏器系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鸭肌胃指数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④Ⅱ组鸭胸肌黄度值(b^(*))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Ⅰ组鸭胸肌蒸煮后剪切力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与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和Ⅲ组鸭胸肌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组鸭胸肌pH 45 min显著低于Ⅱ和Ⅲ组(P<0.05)。【结论】苜蓿草颗粒或鲜草部分替代全价饲料对39~70日龄临武鸭生长和屠宰性能无负面影响,而使用苜蓿草颗粒替代20%全价饲料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提升了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颗粒 临武鸭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群体光分布特征及对植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姝 白伟 +1 位作者 蔡倩 杜桂娟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14-2526,共13页
为明确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群体光资源利用机制,筛选适宜东北旱作农业区适宜的最优行比配置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典型旱作农业区辽宁阜新设置了2行玉米间作2行紫花苜蓿(2M2A)、2行玉米间作4行紫花苜蓿(2M4A)、4行玉米间作4行紫花... 为明确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群体光资源利用机制,筛选适宜东北旱作农业区适宜的最优行比配置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典型旱作农业区辽宁阜新设置了2行玉米间作2行紫花苜蓿(2M2A)、2行玉米间作4行紫花苜蓿(2M4A)、4行玉米间作4行紫花苜蓿(4M4A)、玉米单作(M)和紫花苜蓿单作(A)5个试验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间作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群体光分布及植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中紫花苜蓿冠层PAR明显小于玉米冠层;玉米群体光环境因间作模式而得到改善,间作玉米穗位层透光率较单作玉米提高28.8%~178.4%,底层的透光率亦大于单作,但与单作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群体光环境因间作模式变差,间作紫花苜蓿冠层透光率较单作紫花苜蓿降低21.4%~59.2%,底层透光率降低40.3%~50.3%;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灌浆期的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大,果穗长度显著增加,果穗直径略有增加,秃尖长度略有减小;间作玉米通过显著提高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了产量,增产幅度为13.29%~28.22%;间作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较单作降低20.91%~49.20%。总之,间作模式改变了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群体的光分布,适宜的行比配置可以平衡玉米‖紫花苜蓿对光的竞争,改善植物性状,提高产量。3种间作模式相比较,2M4A土地当量比(1.01)最高,有一定的间作优势,其纯效益比单作玉米和单作苜蓿分别提高0.8%和10.5%;4M4A土地当量比为1.00,没有间作优势,其纯效益比单作玉米和单作苜蓿分别提高1.9%和11.8%。综合考虑间作优势和纯效益2个指标,2M4A是东北旱作农业区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紫花苜蓿 光分布 植物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胡鹏飞 叶雨浓 +4 位作者 王通锐 王晶 王星 伏兵哲 高雪芹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通过对紫花苜蓿的35个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调查,在分析家系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家系选择,推进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在不同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5.24%~33.18%;广义遗传力、家... 通过对紫花苜蓿的35个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调查,在分析家系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家系选择,推进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在不同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5.24%~33.18%;广义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别为0.05%~69.04%、1.07%~72.90%和0~20.08;株高、茎粗、分枝数与鲜草产量极显著相关,分枝数与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显著相关,不同茬次间除鲜干比和茎叶比外均显著相关;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FM22、FM7、FM15、FM1这4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株高、茎粗、分枝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和种子产量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78%、0.43%、10.21%、1.08%、4.82%、-0.16%、-0.27%、9.36%。35个半同胞家系各性状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改良潜力,初步筛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以为紫花苜蓿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半同胞家系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GLK基因家族鉴定及渗透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马超 孙熙婧 +6 位作者 冯雅岚 周爽 琚吉浩 吴毅 王添宁 郭彬彬 张均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GLK(Golden2-like或G2-like)属于GARP超家族,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LK基因家族成员已在多个物种中被系统鉴定,但在四倍体紫花苜蓿全... GLK(Golden2-like或G2-like)属于GARP超家族,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LK基因家族成员已在多个物种中被系统鉴定,但在四倍体紫花苜蓿全基因组水平上仍然知之甚少。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基因组中鉴定到100个GLK基因(MsGLKs),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0个MsGLK基因在32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蛋白序列长度为201~860个氨基酸。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MsGLK家族成员分为13个组。共线性分析表明,在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共发现193个MsGLK基因重复事件,基因非同义替代数/同义替代数(Ka/Ks)分析显示,大部分重复基因对经历了纯化选择。MsGLK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和胁迫反应。基因表达数据显示,1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25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表达。RT-qPCR检测发现,MsGLK基因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外源ABA处理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MsGLK基因的功能和紫花苜蓿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GLK基因 生物信息学 渗透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紫花苜蓿活性氧清除相关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9
作者 余如刚 杨改梅 +4 位作者 韦英铭 杜雪玲 王国良 陈鑫 杨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共15页
盐胁迫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积累,对细胞造成伤害。酶促抗氧化系统负责清除植物细胞内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损伤。目前,紫花苜蓿活性氧清除相关酶类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功能分析较少。本研究基于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耐盐品种GIB和盐敏感品... 盐胁迫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积累,对细胞造成伤害。酶促抗氧化系统负责清除植物细胞内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损伤。目前,紫花苜蓿活性氧清除相关酶类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功能分析较少。本研究基于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耐盐品种GIB和盐敏感品种LS根和叶的转录组数据,鉴定出28个差异表达的活性氧清除相关酶类基因。28个基因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分属于MsGST、MsPOD、MsAOX、MsGRX和MsPrdx 5个基因家族,其中MsGST(12个)和MsPOD(11个)家族成员占比最多;活性氧清除相关酶类蛋白理化性质在各基因家族成员间存在差异;基因家族成员均具有高度相似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sGSTUs和MsPODs分别位于拟南芥的Tau和AtPERs定义的各分支中,表明它们具有类似的进化过程以及相似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盐胁迫下耐盐品种GIB叶中MsGSTU26、MsPOD2和MsPOD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盐敏感品种LS,且三者的启动子区域有与逆境胁迫相关的元件(G-box和CGTCA-motif),表明MsGSTU26、MsPOD2和MsPOD4基因可能参与了GIB和LS对盐胁迫适应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活性氧清除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67个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10
作者 赵凌平 刘佳皓 +1 位作者 杨智博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态性信息含量、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3、0.38和0.24,表明所选引物的多态性较高。UPGMA聚类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2个亚群和1个混合型群体,与67个苜蓿品种的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一致,其中大多数品种(85.07%)显示出单一的遗传背景,而混合型群体表现出基因渗透现象,具有较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的水分胁迫响应
11
作者 姚泽 于思敏 +1 位作者 王祺 乐芳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3-830,共8页
为探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苜1号’(‘Zhongmu No.1’)盆栽进行控水试验,探究控水第12,24和36 d适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TA)、轻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TB)、中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 为探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苜1号’(‘Zhongmu No.1’)盆栽进行控水试验,探究控水第12,24和36 d适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TA)、轻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TB)、中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40%~45%,TC)和重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20%~25%,TD)下的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加剧,叶水势和叶片含水率逐渐降低;叶片变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及叶片结构紧密度在TC和TD下均显著降低(P<0.05),且TD水平下栅栏组织细胞变小呈多层紧密排列;主脉突起度、木质部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冗余分析表明,海绵组织与清晨叶水势相关性较大,且与夜间水分恢复紧密相关,午间叶水势与主脉突起度负相关,二者共同调节吸收和运输土壤中的有限水分,确保叶片水分相对稳定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胁迫 水分生理 解剖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TIFY77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2
作者 张岩 陈崎 +3 位作者 代蕊 李建伟 边林 张志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9-727,共9页
TIFY家族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该家族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IFY结构域,通过参与植物内部的多种信号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防御机制进行调节。本研究从‘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中克隆得... TIFY家族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该家族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IFY结构域,通过参与植物内部的多种信号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防御机制进行调节。本研究从‘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中克隆得到MsTIFY77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以及表达模式分析,探究MsTIFY77基因在胁迫应答中的功能。结果发现,该基因全长110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67个氨基酸,含有TIFY和CCT-2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sTIFY77蛋白为不稳定蛋白,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紫花苜蓿MsTIFY77蛋白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豌豆(Pisum sativum),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毛苕子(Vicia villos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的TIFY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预测MsTIFY7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qRT-PCR结果显示,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该基因的表达,而脱落酸胁迫对该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MsTIFY77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TIFY77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13
作者 王长军 李凤霞 吴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2、3、6 a的苜蓿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盐碱荒地相比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7 a的土壤缓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生长年限为2、3、4、6 a的相比显著提高。因此,当地通过种植苜蓿改良盐碱地以持续生长7 a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苜蓿 生长年限 土壤有机碳 组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苜蓿干草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4
作者 张宝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9-72,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苜蓿干草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5头体重相近[(358.49±22.08)kg]的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所有肉牛饲喂相同的精饲料,精粗比6∶4,对照组添加40...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苜蓿干草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5头体重相近[(358.49±22.08)kg]的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所有肉牛饲喂相同的精饲料,精粗比6∶4,对照组添加40%全株青贮玉米,其余4组分别添加10%、20%、30%、40%苜蓿干草,用于替代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40%全株青贮玉米)相比,1)苜蓿干草添加水平为30%,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8.80%,料重比显著降低6.62%(P<0.05);2)苜蓿干草添加水平为20%~30%,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显著提高(P<0.05);3)苜蓿干草添加水平为30%,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适当水平苜蓿干草能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且改善养分表观消化率,综合来看,肉牛养殖中添加30%苜蓿干草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肉牛 生长性能 血清免疫指标 养分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赵越 安旗 +3 位作者 冯晶晶 刘伟 杨龙 谢开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9-105,113,共8页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个不同灌溉处理,即调亏灌溉(灌溉量为定额灌溉的75%左右,W1)和定额灌溉(W2),并选择3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秋眠级分别为3级、...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个不同灌溉处理,即调亏灌溉(灌溉量为定额灌溉的75%左右,W1)和定额灌溉(W2),并选择3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秋眠级分别为3级、4级和5级)设置7个单播和混播处理,分别为WL354HQ单播(A)、新牧4号单播(B)、三得利单播(C)、WL354HQ和新牧4号混播(AB)、WL354HQ和三得利混播(AC)、新牧4号和三得利混播(BC)以及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混播(ABC)。结果表明:与定额灌溉相比,调亏灌溉可使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高6.56%,相对饲喂价值降低1.90%;与单播处理中品质较次的WL354HQ相比,4个混播处理均可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其中混播处理AB、AC、ABC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5%、1.15%和5.85%,相对饲喂价值分别提高4.04%、8.44%和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品种混播 营养品质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王燕 石沁 +3 位作者 姚欣韵 高富东 康晶晶 何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72-74,77,共4页
为了研究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掺量(0、2%、5%、10%、15%)气化细渣处理,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化细渣掺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含盐量、全氮含量均... 为了研究气化细渣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掺量(0、2%、5%、10%、15%)气化细渣处理,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化细渣掺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含盐量、全氮含量均逐渐增加。由于含盐量的增加,苜蓿出苗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气化细渣掺量为5%时,苜蓿的出苗率最高。但增加气化细渣掺量有利于促进苜蓿生长,当气化细渣掺量为15%时,苜蓿的株高、单株鲜重和单株干物质量分别较不掺气化细渣增加了33.78%、129.67%和123.81%。说明气化细渣能有效改善风沙土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促进苜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风沙土 苜蓿 土壤理化性质 株高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发酵饲料对桃源黑猪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军杰 林谦 +5 位作者 张晓明 宁丽平 黄兴国 张志飞 魏仲珊 杨玲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苜蓿对桃源黑猪血清生化、肉品质及肌肉常规养分的影响,选取180头体重为(47.23±0.26)kg的桃园黑猪(阉公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苜蓿部分替代基础日粮20%...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苜蓿对桃源黑猪血清生化、肉品质及肌肉常规养分的影响,选取180头体重为(47.23±0.26)kg的桃园黑猪(阉公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苜蓿部分替代基础日粮20%(试验组Ⅰ)、30%(试验组Ⅱ)、40%(试验组Ⅲ),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Ⅲ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Ⅱ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肌肉红度显著提高(P<0.05),肌肉黄度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肌肉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每头猪每天经济效益分别提高0.68、0.83、0.04元。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合适水平的发酵苜蓿可以有效改善育肥猪肉品质,综合认为育肥猪日粮中使用20%~30%的发酵苜蓿部分替代基础日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苜蓿 肉品质 饲料替代 有机猪肉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苗期抗盐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燕 张然然 +4 位作者 祝海燕 尤冬梅 胡海燕 李宗珍 戎郁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23,共8页
苗期耐盐性鉴定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Daye’)、‘甘农三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3个紫花苜... 苗期耐盐性鉴定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Daye’)、‘甘农三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实验材料,以NaCl含量为0,0.3%,0.6%和1.0%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各苜蓿幼苗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耐盐性差异,旨在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耐盐性选育及盐碱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紫花苜蓿幼苗的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均随盐胁迫的增加而增加。0.6%~1.0%盐浓度的营养液用于鉴定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较为合理。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个苜蓿品种苗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表明‘大叶苜蓿’的耐盐性最强,其次是‘阿尔冈金’,最后是‘甘农三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苜蓿品种 幼苗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施对轻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苜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亚丽 代先林 +5 位作者 王瑜 仝宗永 刘忠宽 刘振宇 柴旭旭 何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4-1701,共8页
为探究不同肥料配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3号’为材料,依托大田设计裂区试验,主区处理为不同梯度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 kg·hm^(-2)(B0),6000 kg·hm^(-... 为探究不同肥料配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3号’为材料,依托大田设计裂区试验,主区处理为不同梯度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 kg·hm^(-2)(B0),6000 kg·hm^(-2)(B1),9000 kg·hm^(-2)(B2),12000 kg·hm^(-2)(B3),副区处理分别为:过磷酸钙(375 kg·hm^(-2),SP)、腐殖酸铵(1500 kg·hm^(-2),AH)、过磷酸钙+腐殖酸铵(1875 kg·hm^(-2),SP+AH)以及对照(CK),共16个处理,探究土壤耕层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及苜蓿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铵可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施用生物有机肥和腐殖酸铵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而改良盐碱土促进紫花苜蓿产量的形成,施用过磷酸钙可显著降低土壤pH,但可能会增加土壤含盐量;紫花苜蓿产量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生物有机肥和腐殖酸铵配施时对轻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最好,紫花苜蓿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碱地 生物有机肥 腐殖酸铵 产量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景章 赵海东 +4 位作者 张建伟 肖金玉 郭正刚 侯扶江 张自和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退化严重。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九华沟流域引入了Sitle、Derby、Defi、Rest、Vela、Famous和陇东苜蓿7个紫花苜蓿品种,评估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的最适品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退化严重。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九华沟流域引入了Sitle、Derby、Defi、Rest、Vela、Famous和陇东苜蓿7个紫花苜蓿品种,评估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的最适品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种植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SBD)、水分含量(SM)、有机碳密度(SOCD)、速效氮密度(SAND)、总氮密度(STND)、速效磷密度(SAPD)和总磷密度(STP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7个紫花苜蓿品种草地的SBD和SM在0~40 cm土层呈逐渐增加趋势。在0~100 cm土层中,SOCD、SAND、STND、SAPD和STPD随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草产量与SAPD、STPD和STND显著正相关,与STND∶STPD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Vela的土壤质量综合状况最佳,为适宜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最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苜蓿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