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滚压对AISI420不锈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程俊 许志龙 +2 位作者 弓清忠 李波 翁建春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共8页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对AISI420不锈钢试样进行超声滚压处理,研究超声滚压工艺对其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等设备对超声滚压处理前后试样的表面完整性进行了表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粗...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对AISI420不锈钢试样进行超声滚压处理,研究超声滚压工艺对其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等设备对超声滚压处理前后试样的表面完整性进行了表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层硬度和残余应力分布等。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滚压静压力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先大幅降低,后小幅上升,表面粗糙度Ra最低达到0.19μm;表层硬度随着静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硬度影响层的深度约200μm;超声滚压在表层引入梯度分布的残余压应力,表层最大残余压应力达到462 MPa。随着静压力的增加,残余压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增加后减小。超声滚压处理后,AISI420不锈钢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寿命比未处理试样最大提高了约2.8倍。分析了表面完整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提高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aisi420不锈钢 表面完整性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未来 刘利国 马晖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采用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利用HVS-1000ZCM-XY数字显微硬度计检测QPQ盐浴复合处理前后试件的表面硬度和渗层硬度,分析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试件硬度的影响;利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QPQ... 采用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利用HVS-1000ZCM-XY数字显微硬度计检测QPQ盐浴复合处理前后试件的表面硬度和渗层硬度,分析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试件硬度的影响;利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QPQ盐浴复合处理前后的试件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AISI420不锈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PQ盐浴复合处理试件的表面硬度(863 HV)比未处理试件(429 HV)提高了101.2%;渗层最大硬度(1080 HV)比未处理试件(430 HV)提高了148.8%,QPQ盐浴复合处理工艺可提高AISI420不锈钢的硬度;QPQ盐浴复合处理试件的平均摩擦因数和最大磨损量比未处理试件分别降低了24.5%和27.3%,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能提升AISI420不锈钢试件的表面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Q盐浴复合处理 aisi420不锈钢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AW自激发超声工艺对AISI 316不锈钢堆焊层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玉静 王大庆 陆皓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38,144,共7页
通过自行搭建GTAW自激发超声波焊接试验平台,研究了电弧自激发超声工艺对AISI316不锈钢堆焊层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电弧图像和声压两方面的测试均反映出所搭建平台的工作性能和自激发超声波工艺的有效性,可在无需添加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实... 通过自行搭建GTAW自激发超声波焊接试验平台,研究了电弧自激发超声工艺对AISI316不锈钢堆焊层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电弧图像和声压两方面的测试均反映出所搭建平台的工作性能和自激发超声波工艺的有效性,可在无需添加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实现焊缝的晶粒细化。当超声频率为60 kHz,振幅电流为10 A时,焊缝熔深可增深59.67%,熔宽可缩小30.14%。对于AISI 316不锈钢堆焊层工件熔池系统而言,40~60 kHz接近其固有频率,更有利于通过抑制枝晶生长获得细化的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AW 超声工艺 自激发 aisi316不锈钢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龙腾 王立民 +2 位作者 胡劲 刘正东 张秀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403钢的流变行为;经回归得到了403钢峰值应力σP的表达式和热变形激活能Q值;通过热加工图的建立获得最佳热变形条件及预测流变失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冷喷涂420不锈钢/WC-17Co涂层及其耐磨耐蚀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杰 宋惠 +3 位作者 戴宇 马冰 郑子云 贾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采用冷喷涂工艺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WC-17Co涂层。利用SEM分析喷涂粉末形貌及涂层显微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测定涂... 采用冷喷涂工艺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WC-17Co涂层。利用SEM分析喷涂粉末形貌及涂层显微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测定涂层和镁合金基材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冷喷涂工艺可在AZ80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出高质量的420/WC-17Co涂层,冷喷涂420/WC-17Co涂层的显微硬度为(615±62)HV,结合强度为(57±11)MPa,涂层的磨损率为3.3×10^(–6) mm^3·N·m,其耐磨性较镁合金基材提高了2个数量级,涂层自腐蚀电流较镁合金基材降低了1个数量级。因此,冷喷涂420/WC-17Co涂层在不产生明显热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磨耐蚀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镁合金表面强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420不锈钢 WC-17Co 镁合金 磨损与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变形对AISI304不锈钢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淳淳 张新生 胡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0-795,共6页
AISI30 4不锈钢分别在加热 180℃和低温 - 70℃条件下进行拉伸变形。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位错分布 ,利用铁素体测量仪测定马氏体相 (铁磁相 )含量 ,并通过电化学滞后技术分别研究它们在 5 0℃条件下 0 5mol·L-1MgCl2 水溶液中的腐蚀... AISI30 4不锈钢分别在加热 180℃和低温 - 70℃条件下进行拉伸变形。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位错分布 ,利用铁素体测量仪测定马氏体相 (铁磁相 )含量 ,并通过电化学滞后技术分别研究它们在 5 0℃条件下 0 5mol·L-1MgCl2 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加热 180℃和低温 - 70℃条件下塑性变形均使AISI30 4不锈钢中位错密度随变形量增大而增加 ,AISI30 4不锈钢在 - 70℃条件下塑性变形时部分奥氏体相转变为马氏体相 ,而在180℃条件下塑性变形时不发生马氏体相变 ;位错密度的增加使AISI30 4不锈钢钝化膜的击穿电位略微正移 ,而马氏体相的增加使击穿电位呈负移趋势 ,材料耐孔蚀性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不锈钢 塑性变形 位错 马氏体相变 击穿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16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硼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尹研 李翠玲 +4 位作者 刘成松 吴海波 贾亚斌 郭莉莉 秦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改善AISI316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双辉等离子合金化技术,以块状Fe B化合物作为源极材料,在AISI316不锈钢表面制备含硼改性层,对渗层组织、成分、相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并研究改性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 目的改善AISI316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双辉等离子合金化技术,以块状Fe B化合物作为源极材料,在AISI316不锈钢表面制备含硼改性层,对渗层组织、成分、相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并研究改性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经渗硼处理后,AISI316不锈钢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致密、均匀的改性层,主要由Mo2B和Fe B相组成。改性层具有较高的硬度(964HV0.1),较基体硬度提高了约3倍,且耐磨性较基体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在AISI316不锈钢表面制备渗硼改性层,可明显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16不锈钢 等离子渗硼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冷喷涂420不锈钢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戴宇 马冰 +2 位作者 陈杰 刘光 崔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不锈钢耐磨涂层,开展喷涂工艺参数和涂层组织结构研究,并初步比较耐磨涂层与38Cr Si钢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喷枪移动速度的下降,涂层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涂层形成过程中,420不锈钢粉末中的...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不锈钢耐磨涂层,开展喷涂工艺参数和涂层组织结构研究,并初步比较耐磨涂层与38Cr Si钢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喷枪移动速度的下降,涂层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涂层形成过程中,420不锈钢粉末中的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涂层硬度;涂层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制表现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涂层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38Cr Si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420不锈钢 镁合金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霆 郑军妹 +2 位作者 刘晓刚 程永超 罗丰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9,共7页
采用真空烧结制备了420马氏体不锈钢,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1 300℃的温度区间内,烧结样品收缩,烧结体孔隙逐渐减少,晶粒长大,晶粒组织不断粗化;烧结体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等均逐渐提高... 采用真空烧结制备了420马氏体不锈钢,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1 300℃的温度区间内,烧结样品收缩,烧结体孔隙逐渐减少,晶粒长大,晶粒组织不断粗化;烧结体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等均逐渐提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在1 300~1 350℃的温度区间内,这种提高的趋势减缓。最佳烧结温度为1 300℃,此时,烧结体的密度为7.22 g/cm3,抗弯强度为77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420不锈钢 烧结温度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 304不锈钢表面Fe_3Si型硅化物渗层的制备及渗硅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亮 贾建刚 +1 位作者 马勤 李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64-3070,共7页
以n(NaCl):n(KCl):n(NaF)=2:2:1碱金属卤化物混合体系做载体,采用不同摩尔比的Na2SiF6和Si粉作渗硅剂,在800℃下利用熔融盐法分别对AISI 304不锈钢进行渗硅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渗硅层的物相组成,用附带能量色散谱仪(EDS)附... 以n(NaCl):n(KCl):n(NaF)=2:2:1碱金属卤化物混合体系做载体,采用不同摩尔比的Na2SiF6和Si粉作渗硅剂,在800℃下利用熔融盐法分别对AISI 304不锈钢进行渗硅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渗硅层的物相组成,用附带能量色散谱仪(EDS)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渗层截面的形貌和成分,分析熔盐法渗硅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融盐中SiF62-的浓度决定渗层中Si元素的含量,由于SiO2在融盐体系中的溶解,融盐中SiF62-得到补充,渗层中Si元素的含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304不锈钢 FE3SI 硅化物渗层 渗硅机理 渗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AISI 304不锈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勇峰 蔡丽安 +1 位作者 马利杰 刘贯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20,531,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铁素体测量仪、硬度计及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AISI 304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冷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可使AISI 304不锈钢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试样中金属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扁拉长;... 采用金相显微镜、铁素体测量仪、硬度计及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AISI 304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冷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可使AISI 304不锈钢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试样中金属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扁拉长;在冷轧压下量较小时,仅有少量的奥氏体相转变为马氏体相,并且马氏体组织以板条状出现;冷轧压下量较大时,金属晶粒逐渐被拉长为纤维状;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大,马氏体体积分数、硬度和抗拉强度均随之增大,但延伸率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形变马氏体 aisi 304不锈钢 压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能流密度对AISI304不锈钢氮化层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林 巴德纯 +1 位作者 王庆 郭德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氮化技术,对AISI304不锈钢进行表面氮化处理。考察了离子能流密度对不锈钢氮化层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氮化层的物相组成及表面硬度进行分析及测量;利用球-盘摩擦实验在干摩擦...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氮化技术,对AISI304不锈钢进行表面氮化处理。考察了离子能流密度对不锈钢氮化层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氮化层的物相组成及表面硬度进行分析及测量;利用球-盘摩擦实验在干摩擦条件下对氮化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ISI304不锈钢经低温等离子体氮化处理后,形成单一高氮面心立方相γN。在氮化处理过程中,离子能流密度受工作压力及基片负偏压影响较大。离子能流密度变化能显著影响不锈钢氮化层的摩擦性能,随着离子能流密度的增加,氮化层显微硬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耐磨损性能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不锈钢 氮化层 表面改性 能流密度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服役8万h后析出大量σ相AISI 321不锈钢的再利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海涛 郭林海 +2 位作者 赵艳辉 赵杰 高路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在700℃服役8万h后因组织中析出了大量σ相而报废的AISI 321不锈钢为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处理前后的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并重点关注了固溶处理后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σ相... 以在700℃服役8万h后因组织中析出了大量σ相而报废的AISI 321不锈钢为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处理前后的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并重点关注了固溶处理后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σ相溶解消失;在1 050℃固溶处理2h后,报废不锈钢的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并符合行业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该处理工艺为报废AISI 321不锈钢组织和性能恢复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21奥氏体不锈钢 Σ相 再制造 高温持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04不锈钢表面Fe_3Si型硅化物渗层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亮 马勤 +1 位作者 贾建刚 李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4-136,共3页
采用NaCl∶KCl∶NaF=2∶2∶1(摩尔比)的中性熔融盐作为载体,Na2SiF6∶Si=8∶2粉末作为渗硅剂,以SiO2为助渗剂,800℃下渗硅5h可实现在AISI 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厚约600μm的富含Cr、Ni合金元素的Fe3Si型硅化物渗层。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 采用NaCl∶KCl∶NaF=2∶2∶1(摩尔比)的中性熔融盐作为载体,Na2SiF6∶Si=8∶2粉末作为渗硅剂,以SiO2为助渗剂,800℃下渗硅5h可实现在AISI 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厚约600μm的富含Cr、Ni合金元素的Fe3Si型硅化物渗层。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了轴向拉伸试验,并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化物渗层为脆性断裂,基体部分为塑性断裂;AISI 304不锈钢渗硅后的名义屈服应力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硅化物渗层 aisi304不锈钢 名义屈服应力 轴向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80镁合金表面冷喷涂316L和420不锈钢涂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宇 陈杰 +6 位作者 刘光 郑子云 陈东亮 崔烺 贾利 张会华 赵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67,共5页
在AZ80镁合金表面采用冷喷涂技术分别制备316L和420不锈钢耐磨涂层,对粉末粒子的沉积行为以及不锈钢涂层的结合界面、相结构、硬度、断裂韧性、摩擦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结合界面,316L与420的粒子可以内嵌到镁合金基体,形成... 在AZ80镁合金表面采用冷喷涂技术分别制备316L和420不锈钢耐磨涂层,对粉末粒子的沉积行为以及不锈钢涂层的结合界面、相结构、硬度、断裂韧性、摩擦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结合界面,316L与420的粒子可以内嵌到镁合金基体,形成机械咬合的结构;420涂层的硬度高于316L涂层,其断裂韧性低于316L涂层;不锈钢涂层的磨损率较AZ80镁合金下降1个数量级,420涂层比316L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420不锈钢 冷喷涂 镁合金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诱发AISI304不锈钢马氏体微观形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呼和 新巴雅尔 李晓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6-181,共6页
利用爆炸冲击装置对AISI304不锈钢板进行了爆炸冲击试验。通过XRD、TEM、EBS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后AISI304不锈钢板的微观组织演变、马氏体相变特征和晶体学位向关系,探讨了爆炸冲击下马氏体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爆炸冲击下,奥... 利用爆炸冲击装置对AISI304不锈钢板进行了爆炸冲击试验。通过XRD、TEM、EBS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后AISI304不锈钢板的微观组织演变、马氏体相变特征和晶体学位向关系,探讨了爆炸冲击下马氏体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爆炸冲击下,奥氏体晶内产生了α马氏体,伴随少量ε马氏体相变;α马氏体位于变形带内部和变形带交叉处,其形核位置限制在变形带内部,α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具有K-S位向关系和西山位向关系;ε马氏体形核于大量层错处,其晶界形貌平直,ε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110]γ∥[1120]ε和(0001)ε∥(111)γ位向关系;ε马氏体相变与层错的形成有关,而α马氏体相变与变形带、孪晶等微观缺陷的形成和交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不锈钢 爆炸冲击 α马氏体 Ε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 304不锈钢的车削加工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庭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针对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分析了AISI 304不锈钢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从刀具材料、切削用量和冷却液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了AISI 304不锈钢车削加工的影响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相关参数等方法有效解决了AISI 304不锈钢... 针对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分析了AISI 304不锈钢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从刀具材料、切削用量和冷却液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了AISI 304不锈钢车削加工的影响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相关参数等方法有效解决了AISI 304不锈钢的加工难题,获得了较好的车削加工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304不锈钢 车削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加载下AISI304不锈钢板表面硬化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呼和 史志铭 佟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提高AISI304不锈钢板表面硬度。方法利用爆炸加载表面硬化方法对3 mm厚的AISI304不锈钢板进行了表面硬化处理,通过HXD-1000YM型显微硬度计和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爆炸加载处理后试样的不同部位横截面进行了硬度测量和微观组... 目的提高AISI304不锈钢板表面硬度。方法利用爆炸加载表面硬化方法对3 mm厚的AISI304不锈钢板进行了表面硬化处理,通过HXD-1000YM型显微硬度计和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爆炸加载处理后试样的不同部位横截面进行了硬度测量和微观组织表征。采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LS-DYNA对爆炸加载表面硬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撞击面平均压力和速度。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特征点碰撞压力和速度对爆炸加载处理后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撞击面压力平均值为5.5 GPa,撞击面平均速度达到了178 m/s,撞击面压力和速度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误差不超过5%。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爆炸加载后,试样近起爆端和爆轰末端的撞击压力和撞击速度小于稳定爆轰阶段,导致前者表面硬度小于后者。横截面硬度分布表明撞击表面硬度大于炸药接触面硬度,撞击表面硬度值从210HV提高至450HV,炸药接触面硬度值从210HV提高至390HV。结论爆炸表面硬化过程中存在边界效应。爆炸表面硬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板材表面硬度,同时可以提高板材整体硬度,且硬度提高与变形带和位错阵列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不锈钢 爆炸表面硬化 数值模拟 变形带 复板应力 复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渗碳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梦飞 赵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将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应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同时探讨其硬化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及优化效果。方法采用离子轰击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并活化其表面,再进行低温气体乙炔渗碳,实验过程使用脉冲式供气循环处理方... 目的将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应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同时探讨其硬化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及优化效果。方法采用离子轰击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并活化其表面,再进行低温气体乙炔渗碳,实验过程使用脉冲式供气循环处理方式。进行温度梯度实验,寻找渗碳处理的临界温度。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3因素3水平共9组实验,分析气体比例、离子轰击时间、保温压强3个因素对渗碳层硬度和厚度产生的影响,以期得到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优化工艺。通过对经过最优化工艺处理过后的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成分、厚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能的研究分析,验证此工艺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硬化处理的适用性。结果处理温度为540℃时渗碳层有碳的铬化物析出;离子轰击时间对渗碳层硬度影响最大,保温压强对硬化层厚度影响最明显。在硬化处理温度为520℃,V(H2)∶V(C2H2)=1∶1,渗碳压强为-0.02 MPa,离子轰击时间为20 min时,316L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气体乙炔渗碳效果最优。经优化工艺处理后不锈钢硬化层厚度达到30μm左右,表面硬度达到838HV0.05,耐蚀性和耐磨性能等都显著提高。结论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硬化处理适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其处理最合适温度为520℃。经优化工艺处理后的不锈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厚度,良好的硬度梯度,高耐蚀性能及高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轰击活化 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 渗碳工艺参数 正交实验 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对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抗蚀性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成嘉 陈炳泉 +2 位作者 李纬 焦加飞 任旭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为了提升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的表面抗腐蚀性能,采用激光冲击的方法强化了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实验方法,结合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及腐蚀形貌,研究了激光冲击工艺对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的... 为了提升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的表面抗腐蚀性能,采用激光冲击的方法强化了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实验方法,结合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及腐蚀形貌,研究了激光冲击工艺对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处理后试样表面出现残余压应力层,残余应力最大幅值高达-339MPa,并以近乎递减的方式延深度方向达到900μm;激光冲击强化使试样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由-251mV最大提升至-192mV,腐蚀电流密度最多降低28.18μA/cm-2,使阻抗谱的容抗弧的半径变大,腐蚀凹坑和条带状腐蚀减少。激光冲击强化了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 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 残余应力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