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 Modified Three-phase Air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Mengxi Lu Chunxi +2 位作者 Shi Mingxian Ge Baoli Huang Ji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s transfer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 and fluid properties of gas and slurry, MIALR was divided into six flow regions. In these flow regions,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variables. Furthermore,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volumetric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in six flow regions was also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lift loop reactor HYDRODYNAMICS mass transfer FLUIDIZATION multiphas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Continuous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Process in an Airlift External-loop Slurry Reactor 被引量:2
2
作者 Zheng Bo Tang Xiaojin +1 位作者 Zhang Zhanzhu Zong Baoni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期117-122,共6页
New modified combination mathematical models including the pores blocking models and the cake layer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in an airlift external loop slurry reacto... New modified combination mathematical models including the pores blocking models and the cake layer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in an airlift external loop slurry reactor. The pores blocking models were created based on the standard blocking law and the intermediate blocking law, and then the cake layer model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hydrodynamic theory in which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orosity of cake layer was newly corrected. The Air-Water-FCC equilibrium catalysts cold mode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verify the relevant model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fitt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lift external-loop SLURRY reactor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filtration resistance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lift^TMMBR膜在电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姚文华 王凯波 石晓杰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1期86-88,共3页
利用Airlift^TMMBR膜生物反应器对电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关键技术参数。经过运行证明,系统产水可以全部作为水源回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关键词 airlift^TMMBR膜 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气提环流式生物脱氮反应器在污水厂扩建改造中的应用
4
作者 丛琳 吴楠 +3 位作者 王国彬 王务恒 卫东 王社平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70-179,共10页
西北某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5000m^(3)/d,采用高效气提环流式生物脱氮反应器(DIAB)工艺,所用反应器基于厌氧-缺氧-好氧(AAO)推流式生物反应器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反应器特点进行改良... 西北某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5000m^(3)/d,采用高效气提环流式生物脱氮反应器(DIAB)工艺,所用反应器基于厌氧-缺氧-好氧(AAO)推流式生物反应器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反应器特点进行改良,由多级环状结构构成,利用三相分离器结构设计实现水、气、污泥分离,利用曝气尾气作为动力来源,实现混合液的无动力回流。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1 h,其中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停留时间分别为1.5、8.5 h和11 h,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为5500 mg/L,平均BOD5污泥负荷为0.1 kg BOD5/(kg MLSS·d),混合液回流比为300%。污水厂采用该工艺完成改造运行后实际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扩建工程单位处理成本为0.454元/m^(3)、生物处理区占地面积为0.161 m^(2)/m^(3),与相似规模传统AAO工艺相比较处理成本和占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4.3%和25.8%,在出水水质、运行成本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相似规模循环式活性污泥(CASS)工艺相比较占地面积相似,但处理成本减少约20%,出水水质优于CASS工艺,尤其在脱氮方面表现出色。DIAB工艺脱氮效率及碳源利用率较高,脱氮效果好,碳源投加及回流设备用电电耗低,适用于土地、工期受限,以及进水低碳氮比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应急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环流式生物脱氮反应器(DIAB) 污水处理 应急扩建改造 生物脱氮 气提环流 一体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法的海底气举扬矿装置建模与工作特性分析
5
作者 汪志能 邹俊伟 +1 位作者 林伟明 王晓川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6,共9页
气举扬矿装置通过气-液-固三相间动量交换,实现海底矿浆的举升,能长期在泥、水、砂等多相共存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克服了传统机械泵耐磨性差、密封要求高的缺点,具有极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海底气举扬矿装置气-液-固三相力... 气举扬矿装置通过气-液-固三相间动量交换,实现海底矿浆的举升,能长期在泥、水、砂等多相共存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克服了传统机械泵耐磨性差、密封要求高的缺点,具有极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海底气举扬矿装置气-液-固三相力学作用过程极为复杂,传统三相力学平衡方法难以精确建立海底气举扬矿模型,严重影响扬矿装置的设计与过程控制。为了提升扬矿性能,在不考虑气-液-固内部力学作用机理情况下,从气-液-固混合流体整体压降衰减角度建立扬矿装置理论模型。提取扬矿管气-液-固流动单元,分析流动单元与管壁的摩擦损耗特性,建立混合流体的压差模型,并以扬矿管进出口压力为约束条件,形成了扬矿理论模型,突破了常规三相力学建模繁琐难题。在此基础之上,搭建海底气举扬矿实验测试平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模型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误差在17.6%范围内;2)增大气体表观速度提高了混合流体压差,却降低了含固率,这可能是因为高进气工况下液流摩擦损耗较大,可采取液流减阻策略提高扬矿性能;3)固体颗粒表观速度随气体表观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气体表观速度使得装置扬矿量最大。研究结论为海底气举扬矿装置多相流动特征分析及装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气举 气-液-固 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边清 唐晓津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向下双环管分布器的综合性能最优。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液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预测浆液循环流速的计算式,计算误差基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 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 流体力学 气含率 浆液循环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多级内环流反应器气泡分布研究
7
作者 潘庆鹏 王伟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环流反应器因其独特的循环特性和高效的传质效率,在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对其的研究聚焦于宏观流体力学行为上,针对气泡直径分布的研究对于反应器的设计优化与规模化放大具有深远意义。借助计算... 环流反应器因其独特的循环特性和高效的传质效率,在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对其的研究聚焦于宏观流体力学行为上,针对气泡直径分布的研究对于反应器的设计优化与规模化放大具有深远意义。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群体平衡模型(PBM),深入探究交错多级内环流反应器内气泡直径分布。研究发现:上升区和下降区存在明显的气含率差异;各级上升区气含率沿轴向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下降区,气含率沿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器内大气泡(直径11.56~14.98 mm)主要集中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上升区,较小尺寸的气泡(直径0.67~1.13 mm)主要存在于第一级和第三级下降区的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 多级 内环流反应器 气泡分布 气含率 气泡直径 流体动力学 群体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提升系统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朱井育 杜燕连 +3 位作者 符孟帝 韩雨彤 甘羽星 沈义俊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以空气-水作为介质,探究气举泵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和流量特性,并基于压力信号的时域、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和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分析鉴别流型。结果表明:除了进气喷嘴附近外,其他位... 以空气-水作为介质,探究气举泵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和流量特性,并基于压力信号的时域、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和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分析鉴别流型。结果表明:除了进气喷嘴附近外,其他位置的局部平均压力随气体流速的增大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减小,峰值随着浸没比的减小而向右移动且上升速度增大;液体流速随着气体流速增大急剧上升达到峰值后几乎保持不变,最大提升效率约为49%,与最大液体流速并不发生在同一个气体流速下;在不同的气流量下,观测到气泡流、帽弹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的出现,不同流型可通过PSD和PDF估计量进行识别;特别是,浸没比越小越有利于形成大气塞。目前,关于气举泵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结果可为气液固三相流和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泵 气液两相流 压力特性 流动特性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RPIR工艺应用于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与实践
9
作者 张宛君 周雪丽 +3 位作者 李喻 余军 杨嘉龙 韩佩君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187-194,共8页
东莞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二期总规模为15万m^(3)/d。因片区污水处理需求逐步增长,污水厂面临高负荷运行及雨季超负荷运行问题。为缓解该厂日益紧迫的污水处理压力,需进行三期扩建工程,其扩建规模为土建10万m^(3)/d,近期设备安装为5... 东莞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二期总规模为15万m^(3)/d。因片区污水处理需求逐步增长,污水厂面临高负荷运行及雨季超负荷运行问题。为缓解该厂日益紧迫的污水处理压力,需进行三期扩建工程,其扩建规模为土建10万m^(3)/d,近期设备安装为5万m^(3)/d。三期工程采用一种新型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RPIR),以该技术组合成“厌氧-缺氧-RPIR(AA-RPIR)”核心污水处理工艺。文章主要介绍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实际运行效果。该工艺AARPIR生化池部分的用地指标为0.110 m^(2)/(m^(3)·d^(-1)),相比传统“AAO+二沉池”工艺节约用地约0.019 m^(2)/(m^(3)·d^(-1)),后段深度处理采用“高效沉淀池+精密滤池”工艺,整个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佳,其对COD_(Cr)、TN、TP、SS及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5%、72.8%、96.9%、97.9%及98.2%。此工程为RPIR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提供了设计案例,实际运行效果可为其他类似污水厂提标或扩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水处理 厌氧-缺氧-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AA-RPIR) 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 扩建工程 用地指标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永民 胡华 +1 位作者 丁富新 袁乃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79,共7页
提出一种具有四流道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并导出其内流体能否环流流动的判据。采用空气-水体系在较宽的气速范围内,考察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循环液速以及各室的气含率。通过函数叠加的方法,提出适用于鼓泡流、过渡流和腾涌流等不... 提出一种具有四流道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并导出其内流体能否环流流动的判据。采用空气-水体系在较宽的气速范围内,考察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循环液速以及各室的气含率。通过函数叠加的方法,提出适用于鼓泡流、过渡流和腾涌流等不同流型的平均含气率的经验关联式:Ei=αUβg+γexp〔……〕〔-δ(Ug-θ)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气室气升式 环流反应器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水力开采用气力提升装置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东 唐川林 +1 位作者 张凤华 杨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2-527,共6页
气力提升装置由于其效率过低而致使相关优点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其对固体颗粒输送的能力,通过改进传统气举的结构,采用喷射器式气举来提高气举的气力提升性能。基于伯努利方程获得了对气力提升装置管内各相... 气力提升装置由于其效率过低而致使相关优点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其对固体颗粒输送的能力,通过改进传统气举的结构,采用喷射器式气举来提高气举的气力提升性能。基于伯努利方程获得了对气力提升装置管内各相运动描述的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喷射器式气举与传统气举特性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理论模型与实测结果对比,其相对误差在7%以内,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前者对提升效果的增强作用整体优于后者,尤以在较高气量值下最为显著;在γ=0.42和QG=8.8 m3/h处,前者最大排沙量为后者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提升装置 伯努利方程 喷射器式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流反应器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54
12
作者 丁富新 李飞 袁乃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对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规律、结构和操作特性以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环流反应器结构对流体循 环液速和气含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环流反应器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对环流反应器在多相反应过程 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流体力学 多级 多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荣春 束忠明 +1 位作者 黄发瑞 戴迎春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高度以及导流筒喇叭口的开度对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导流筒上部增加喇叭口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气液分离能力,喇叭口直径增大,气液分离效果增强;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液相混合效果增强;随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位置升高,液相表观速度和液相循环量呈增加的趋势并趋于稳定,而气含率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微藻光反应器的流场优化及闪光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军 庄良 +3 位作者 黄云 孙晶 周俊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8-1964,共7页
针对微藻闪光效应的特点,开发一种内置交叉导流横向隔板的平板气升环流式微藻光反应器.研究藻液中光衰减规律和通气流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场数值模拟剖析闪光效应特点,实验对比不同反应器的生物质产量.得到微拟球藻液的光衰... 针对微藻闪光效应的特点,开发一种内置交叉导流横向隔板的平板气升环流式微藻光反应器.研究藻液中光衰减规律和通气流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场数值模拟剖析闪光效应特点,实验对比不同反应器的生物质产量.得到微拟球藻液的光衰减公式,每升藻液的最佳通气流量为0.5L·min-1.反应器增加交叉导流横向隔板后,形成一个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交替更迭的大涡流动,加强气液混合和物质传递,在水平光程方向上藻液速度提高到15~22倍,藻液光暗循环周期显著降低到无横向隔板时的1/19.结果表明,快速闪光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微藻光合生长,最终使微藻生物质产量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反应器 微藻 气升 闪光效应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Chlorella sp.优化培养与能量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集体 桂冰 +2 位作者 李昂 胡霞 乔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98,共5页
高油脂含量的微藻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生产生物油脂,从而实现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过程.如何降低微藻培养过程的能量消耗,是实现含油微藻规模化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通过对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Chlorella sp.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不同培养... 高油脂含量的微藻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生产生物油脂,从而实现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过程.如何降低微藻培养过程的能量消耗,是实现含油微藻规模化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通过对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Chlorella sp.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不同培养条件的能量计算和比较,发现当使用侧光光纤作为内置光源时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在适宜的通气速率(0.6 L/min)条件下,可获得单位能耗的最大生物产量4.40 g/(W·d),较同等条件下外置光源时产量提高了8~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CHLORELLA sp. 光生物反应器 能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计算流体力学的模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荣春 束忠明 +1 位作者 黄发瑞 戴迎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模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考察了液相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液相速度和气含率模拟值的关系与两种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 采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模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考察了液相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液相速度和气含率模拟值的关系与两种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考查了反应器内的导流筒直径和导流筒高度对反应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增大;导流筒位置升高,液相循环速度和循环量均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减小。所获得的结果对气升式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欧拉-欧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方式对气力提升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东 赵哲睿 +1 位作者 唐川林 张凤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为阐明进气方式增强气力提升作用的机理及过程,以气力提升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气孔分布方式对排沙量及提升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浸入率下,周向均布气孔方式较带中心孔的周向均布气孔方式排沙量和效率均上扬,且各组对应差值... 为阐明进气方式增强气力提升作用的机理及过程,以气力提升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气孔分布方式对排沙量及提升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浸入率下,周向均布气孔方式较带中心孔的周向均布气孔方式排沙量和效率均上扬,且各组对应差值均随气量值增加显著上升;提升效率随气量值升高其变化关系大致呈M形,即出现两峰值与之对应,其中最高峰值所处位置与排沙量峰值对应点几近吻合;任一进气方式下其无量纲实验散点近乎服从于同一分布函数,并与理论模型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为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气力提升参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提升 气体喷射器 气孔分布 排沙量 提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反应器中细菌氧化预处理难浸金精矿的浸出参数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柳建设 王铧泰 +3 位作者 闫颖 王秀美 贺治国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
依据三相内循环流化床结构模型,设计了实验室规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用于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从酸性矿坑水中筛选到一种中度嗜热混合菌,驯化后可在45℃,pH值1.2,As(As3+和As5+)浓度15 g/L条件下良好生长,并且对难浸金... 依据三相内循环流化床结构模型,设计了实验室规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用于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从酸性矿坑水中筛选到一种中度嗜热混合菌,驯化后可在45℃,pH值1.2,As(As3+和As5+)浓度15 g/L条件下良好生长,并且对难浸金精矿具有较好的氧化浸出能力。在气升式反应器中采用驯化后的混合菌氧化浸出高砷难浸金精矿,设计正交实验研究矿物粒度、矿浆浓度、反应器充气量和初始pH值对浸出的影响,结果得出矿物粒度-37μm,矿浆浓度5%,充气量4 L/min,初始pH值1.2为该反应器最佳浸出参数组合,在此条件下高砷金精矿砷脱除率可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反应器 细菌氧化预处理 难处理金精矿 中度嗜热菌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超声波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合成ε-己内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萍 杨梅 吕效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新型超声波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ε-己内酯的合成。考察了反应时间、苯甲醛用量、氧气流速以及超声波强度对环己酮Baeyer-V illiger氧化合成ε-己内酯反应的影响。超声波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结合了超声波的声化学作用及气升式内... 在新型超声波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ε-己内酯的合成。考察了反应时间、苯甲醛用量、氧气流速以及超声波强度对环己酮Baeyer-V illiger氧化合成ε-己内酯反应的影响。超声波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结合了超声波的声化学作用及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供气效率高的特点,发挥了超声波与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反应器不仅加速了反应,而且比同样条件下的单一使用超声波或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提高了收率。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苯甲醛与环己酮的摩尔比2、氧气流速1.15cm/s、超声波强度0.026W/cm2。在此条件下,环己酮的转化率达到95.4%,ε-己内酯的选择性达到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 环己酮 Ε-己内酯 氧化 苯甲醛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开采提升气举机电装置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林 唐川林 张凤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介绍了水下开采提升用气举机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对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破碎器的性能、气举提升特性和临界水流速度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气举的应用情况。滨海砂矿开采和钻孔水力采矿的实际应用表明,脉冲射流破碎器具有很强的水下破碎和搅拌能... 介绍了水下开采提升用气举机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对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破碎器的性能、气举提升特性和临界水流速度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气举的应用情况。滨海砂矿开采和钻孔水力采矿的实际应用表明,脉冲射流破碎器具有很强的水下破碎和搅拌能力,大大提高了气举的工作性能,气举机电装置简单、高效、具有较高的综合技术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自激振荡 脉冲射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