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生成、危害与弥合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黎 周霖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与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播引发“智能鸿沟”这一新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关注“智能鸿沟”在教育领域的产生和表征等现实问题,有益于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作为一种智能现代性在教育领域蔓延... 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与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播引发“智能鸿沟”这一新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关注“智能鸿沟”在教育领域的产生和表征等现实问题,有益于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作为一种智能现代性在教育领域蔓延的不良后果,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根源是人机协同学习的算法逻辑所引发的歧视和偏见。通过对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下“AI弱势群体”的风险进行审视,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一,随着在数字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与数字权利被悬置,教育领域的“AI弱势群体”进入“例外状态”;其二,由算法定制和预设的学习方案将学习者引入“算法鸿沟”的定制歧路,进而促逼教育主体陷入主权者困境;其三,教育领域“智能拜物教”的兴起,驱动教育领域“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的身份发生两极反转。对此,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亟须秉持一种底层视角:首先,重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认知,健全“AI—学习者”的关系格局与责任关系;其次,复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叙事,考察教育领域“AI弱势群体”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再者,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路径,优化弥合智能鸿沟的制度供给与战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鸿沟 数字鸿沟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不平等 ai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