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目诊理论和白睛成像AI及光学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添力 马婧 +1 位作者 李海霞 刘立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9,I0027-I0029,共8页
目的基于中医目诊理论和白睛成像AI及光学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30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HTN)组172例,血... 目的基于中医目诊理论和白睛成像AI及光学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30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HTN)组172例,血压水平正常患者(NC)组128例。两组别均接受白睛无影成像智能分析系统对白睛眼象进行高清采集、特征提取,然后通过智能分析,最后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与血压水平正常受试者目络特征形态、目络血脉颜色等特征计数差异以及球结膜血管分区后的计数差异。结果两组间的“血脉”“斑”“雾漫”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HTN组目络形态“斑”特征分值(18.00±7.07)高于NC组(14.32±5.60)分(P<0.05);HTN组目络形态“血脉”特征分值(30.15±1.15)分高于NC组(26.70±2.27)分(P<0.01)。两组间的“E”(心)“M”(肝)目络区域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HTN组白睛络脉区位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区(P<0.05),“M”区(P<0.01)。两组间的“黯红色”“黄色”“褐色”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HTN组白睛络脉颜色“黯红色”(P<0.01),“黄色”(P<0.01)“褐色”(P<0.05)分值显著高于NC组。结论白睛络脉形态特征、白睛络脉颜色以及球结膜血管分区与高血压病相关联,为中医望目辨证的客观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白睛脉络 目络特征 球结膜微循环 ai光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