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溶血弧菌ompA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白雪瑞 王权 +4 位作者 陈永军 万莹 凌娇 王亚磊 蒋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10,共9页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OMPA 缺失株 生物学特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stern斑点印迹法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靖亚 张建 +3 位作者 赵勇 陶妍 陆小凡 晁若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13-416,共4页
目的: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直接耐热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进行分离纯化,建立Western斑点印迹法技术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方法:用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免疫小鼠得到特异性抗血清,利用... 目的: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直接耐热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进行分离纯化,建立Western斑点印迹法技术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方法:用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免疫小鼠得到特异性抗血清,利用棋盘方法确定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并对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分别进行特异性测定。结果:最佳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3200;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为阳性,非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属呈阴性。结论:Western斑点印迹法技术可以特异性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肉眼判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直接毒素 Western斑点印迹 致病弧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胞外产物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牟海津 李筠 +2 位作者 包振民 杨学宋 徐怀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3-280,共8页
1990年 6-9月,从青岛上马镇对虾养殖场患败血症的中国对虾血淋巴内分离到副溶血弧菌25-C菌株,利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获得25-C菌株的胞外产物(ECP),进行成分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25-C... 1990年 6-9月,从青岛上马镇对虾养殖场患败血症的中国对虾血淋巴内分离到副溶血弧菌25-C菌株,利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获得25-C菌株的胞外产物(ECP),进行成分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25-C菌株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和溶血活性,是病原菌感染中国对虾的主要因素,单独注射感染即可导致中国对虾的严重发病至死亡,ECP蛋白可以破坏中国对虾血清的体外杀菌活力,提高25-C菌株对中国对虾的致病能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ECP蛋白中含有23条蛋白带。对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组分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后,认为有两种溶血因子。经感染分析,发现其中具有热稳定性溶血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两组蛋白对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可能是决定细菌毒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胞外产物 中国对虾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副溶血弧菌不同盐度下致病性和毒力基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倞 王元 +4 位作者 马清扬 英娜 赵姝 吴越 房文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4-711,共8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对2株分别分离自海水和淡水养殖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率、致病性进行检测,并用q-PCR方法对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菌株383生长速率快于淡水菌株V9,但菌株383在生长稳定期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菌株V9;菌株383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明显高于菌株V9,前者的48 h半致死浓度(LD50)低于后者2个数量级;2株副溶血弧菌皆携带毒力基因tlh、T3SS1和pirA/B,但未检测到tdh、trh、T3SS2、toxR/S和orf8。部分毒力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383和菌株V9均为vcr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pirA,vopD1表达量最低;4个毒力基因不仅在2菌株间的表达量差别较大,而且盐度对同一菌株不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与pirA和vcrD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副溶血弧菌致病力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要防范副溶血弧菌输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致病 盐度 毒力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及其检验和测定 被引量:21
5
作者 乔华林 章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0,共3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海湾和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其致病性很强,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而且比例很高,目前主要侧重于预防。商检检验和测定采用的是SN0173-92标准,5d...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海湾和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其致病性很强,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而且比例很高,目前主要侧重于预防。商检检验和测定采用的是SN0173-92标准,5d-6d才能出阳性结果,方法繁琐,费时费力,采用《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方法》(NMKLNO156-1997,第二版),既可以快速定性定量,又可以同时检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性弧菌,使我国水产品及其它食品出口欧盟更具有方法上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致病 预防 检验和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小龙 程长洪 +4 位作者 邓益琴 马红玲 苏友禄 冯娟 郭志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46-2855,共10页
【目的】确定引起拟穴青蟹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并了解其致病性及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保障拟穴青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拟穴青蟹的病料组织中分离优势菌... 【目的】确定引起拟穴青蟹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并了解其致病性及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保障拟穴青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拟穴青蟹的病料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学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药敏特性分析。【结果】从患病拟穴青蟹肝胰腺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编号NS1SP18),菌株NS1SP18感染拟穴青蟹48 h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3.18×10^4CFU/g,感染发病拟穴青蟹呈现出多体液、偶有黑鳃及肝胰腺暗黄等症状,与自然发病拟穴青蟹的症状相似。综合菌株NS1SP18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患病拟穴青蟹的肝胰腺细胞发生变性;心肌纤维肿大,细胞坏死,有血淋巴浸润;网状鳃腔结构消失,脱落细胞阻塞鳃腔;肌纤维形变、断裂,局部坏死。菌株NS1SP18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多四环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已产生耐药性;对诃子、乌梅、苏木和八角茴香等4味中药极敏,对地榆、女贞子、山楂、五倍子、黄连、半枝莲、赤芍和救必应等8味中药高敏,对应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81~3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5.62~125.00 mg/mL。【结论】从患病拟穴青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致病性,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而导致拟穴青蟹发病死亡。在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可适度选用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抑制副溶血弧菌病暴发流行,或以诃子、乌梅、苏木和八角茴香等中药进行副溶血弧菌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弧菌 分离鉴定 致病 组织病理变化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副溶血弧菌D3112致病性和抗药性的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妍 李培海 +1 位作者 刘长水 马庆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虽然大多数环境菌株并非致病菌,但它们常常携有毒力基因,从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文从黄海(山东青岛)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副溶血弧菌 D3112,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溶血实验和人工感染实验等。基因组测...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虽然大多数环境菌株并非致病菌,但它们常常携有毒力基因,从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文从黄海(山东青岛)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副溶血弧菌 D3112,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溶血实验和人工感染实验等。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 D3112 并不含有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标志溶血素基因 tdh和 trh,这与 PCR检测结果一致,但含有其他溶血素基因以及多种毒力相关基因。生物学实验显示,该菌可产生明显的溶血现象,而且具有蛋白酶、明胶酶、脂酶和淀粉酶活性,但是缺少卵磷脂酶活性。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弧菌 D3112 具有致病性,感染斑马鱼的半致死剂量约为5×105 CFU。药物敏感实验证明了 D3112 具有多重耐药性。本文对海洋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 D3112 同时开展了基因型和表型研究,为准确评价环境细菌的潜在致病性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全基因组 致病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致病力及黄酮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小玉 喻达辉 +4 位作者 黄桂菊 叶乐 郭奕惠 龚世园 吴开畅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1,共3页
研究副溶血弧菌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致病力影响,发现注射感染虾只在高密度菌液中有死亡,24h的LD50为1.2×10^7/mL,95%的置信限为5.61×10^6~2.04×10^7/mL;而创伤感染虾在不同密度菌液中都有死亡,浸... 研究副溶血弧菌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致病力影响,发现注射感染虾只在高密度菌液中有死亡,24h的LD50为1.2×10^7/mL,95%的置信限为5.61×10^6~2.04×10^7/mL;而创伤感染虾在不同密度菌液中都有死亡,浸泡感染虾则都没有死亡。表明创伤程度及其导致的健康状况恶化是弧菌致病的关键。同时发现肌肉创伤处是弧菌致病的主要部位。初步探讨了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作用,为养虾生产的防病治病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南美白对虾 致病 黄酮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春来 《家禽科学》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其中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食源...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其中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限口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对致病菌的检测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致病 快速检测技术 大肠杆菌O157 食源疾病 动物源食品 食品安全 弧菌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EHP、VPAHPND和SHIV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卫芳 黄小帅 +3 位作者 胡晓娟 文国樑 曹煜成 张建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3-2349,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R检测方法,在广东茂名和汕尾两地区采集凡纳滨对虾样品检测EHP、VPAHPND和SHIV 3种病原,并针对生长缓慢或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部分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病原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东茂名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0.24%、2.38%和9.52%,汕尾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6.98%、4.76%和42.86%。根据养殖模式划分,土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以携带EHP为主,携带率高达40.48%;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主要感染SHIV,携带率为29.27%;工厂化池塘中,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1.88%和23.44%。池塘水、水源水、虾苗及丰年虫等养殖要素均能检出病原,其中池塘水和水源水中EHP和SHIV的检出率较高。对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小规格样品的EHP感染率分别为30.00%和80.00%;在表现生长缓慢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大、小规格幼虾样品的EHP携带率分别为95.00%和100.00%。【结论】广东沿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流行趋势明显,而VPAHPND检出率较低、流行趋势不明显。养殖水体是EHP、VPAHPND和SHIV的重要传播媒介,生物饵料也是养殖过程中病原传播的源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流行特点,尤其针对EHP和SHIV高携带率的现象,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EHP) ahpnd致病弧菌(vpahpnd) 虹彩病毒(SHIV) 携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菌毒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吉云 沈辉 +6 位作者 孟庆国 万夕和 蒋葛 乔毅 成婕 冯艳琴 李浩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8-875,共8页
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致死率较高,从病程上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本试验选取来自江苏不同地区的引发急性、亚急性的6株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通过攻毒试验验证其毒力强弱,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分型研... 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致死率较高,从病程上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本试验选取来自江苏不同地区的引发急性、亚急性的6株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通过攻毒试验验证其毒力强弱,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分型研究。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HY1669、SHY1776、SHY1777、SHY1833攻毒试验组的对虾死亡率显著高于菌株SHY1673、SHY1697(P<0.05)。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型研究,菌株SHY1669、SHY1673、SHY1697、SHY1776、SHY1777、SHY1833分型结果为ST452、ST882、ST415、ST114、ST919、ST2355,其中ST2355为新序列型,其余均为已知序列型,且与ST1743同源性最高。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急性与亚急性菌株在进化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急性菌株主要出现在亚洲地区,而亚急性菌株出现在北美洲和亚洲等地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在毒力方面存在强弱之分,但在多位点序列分型中未表现出亲缘关系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肝胰腺坏死病 致病弧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安百特开展全国弧菌收集的调研行,建立噬菌体数据库,持续进行产品升级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可欣(文/图) 刘爽 孙建垒 《当代水产》 2023年第10期37-39,共3页
在水产养殖中,一些细菌引起的鱼病、虾病,让养殖户不胜其扰。近年来,在对虾养殖当中,因副溶血弧菌、高致病性弧菌、EMS等弧菌感染,导致虾体出现白便、空肠空胃甚至偷死等症状。而在鱼类养殖当中,则是爱德华氏菌、诺卡氏菌等引发的鱼病... 在水产养殖中,一些细菌引起的鱼病、虾病,让养殖户不胜其扰。近年来,在对虾养殖当中,因副溶血弧菌、高致病性弧菌、EMS等弧菌感染,导致虾体出现白便、空肠空胃甚至偷死等症状。而在鱼类养殖当中,则是爱德华氏菌、诺卡氏菌等引发的鱼病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氏菌 鱼类养殖 弧菌 对虾养殖 水产养殖 虾病 致病弧菌 诺卡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家噬菌体GMP工厂即将投产,诺安百特携手行业精英共绘生物治疗蓝图
13
作者 彭可欣(文/图) 《当代水产》 2024年第4期54-55,58,共3页
如何才能预防未来将出现“超级细菌”?“减抗替抗”是破局之路。在水产养殖中,一些细菌引起的鱼病、虾病,让养殖户不胜其扰。近年来,在对虾养殖当中,因副溶血弧菌、高致病性弧菌、EMS等弧菌感染,导致虾体出现白便、空肠空胃甚至偷死等... 如何才能预防未来将出现“超级细菌”?“减抗替抗”是破局之路。在水产养殖中,一些细菌引起的鱼病、虾病,让养殖户不胜其扰。近年来,在对虾养殖当中,因副溶血弧菌、高致病性弧菌、EMS等弧菌感染,导致虾体出现白便、空肠空胃甚至偷死等症状。而在鱼类养殖当中,则是爱德华氏菌、诺卡氏菌等引发的鱼病较为突出。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仍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细菌疾病 爱德华氏菌 鱼类养殖 弧菌 对虾养殖 虾病 致病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