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强化混凝机制
1
作者 李春波 黄晓江 +3 位作者 李萍 赵子昂 张志强 卢金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0-1297,共8页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同循环时间下强化效果有所不同.当微细气泡循环时间恒定为1min时,混凝过程中微细气泡的参与可以通过强制聚合氯化铝(PACl)水解,提升溶液电位至等电点位以及促进HA与Ca^(2+)之间的络合作用来强化HA的去除效能,且HA的去除效能随着Ca^(2+)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可相较于没有微细气泡存在时的常规混凝工艺提升约42%.此外,随着微细气泡循环时间的延长,溶液Zeta电位逐渐提升,影响了HA的强化去除效能.上述研究结论为微细气泡强化混凝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气泡 混凝效能 铝形态 络合作用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标志物检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分析和临床效能评价
2
作者 刘首娉 唐银琳 +1 位作者 程燕芳 周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6-1852,共7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脑出血(ICH)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01例ICH患者,依据出院与入院GCS评分差值(ΔGCS)将...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脑出血(ICH)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01例ICH患者,依据出院与入院GCS评分差值(ΔGC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ΔGCS≤0)与预后良好组(ΔGCS>0)。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凝血纤溶指标及基础资料,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70%的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30%的样本用于验证。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及年龄在不同预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LASSO回归筛选出TAT、D-D和年龄为关键变量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表达式为:logit(P)=-6.234+1.132×TAT+0.867×D-D+0.699×年龄。在训练集的AUC为0.795,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P=0.8568,DCA显示模型在0.1~0.8风险阈值范围内具有稳定净获益。结论TAT、D-D和年龄是IC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性与临床实用性,列线图可直观实现个体化风险评估,为ICH患者的早期风险分层与临床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凝血纤溶标志物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预后预测 LASSO回归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增强混凝沉淀工艺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苏雪 汪志伟 +3 位作者 罗钰飞 廖俊杰 陈俊颖 曾小君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37,143,共6页
针对苏州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综合电镀废水处理出水COD和重金属等经常超标问题。采用醇醚羧酸钠-聚合硫酸铝铁(AEC-PAFS)作为混凝剂,通过静态实验探究AEC-PAFS中AEC的质量分数、AEC-PAFS的投加量、初始pH、混凝时间等因素对胶束增强混凝... 针对苏州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综合电镀废水处理出水COD和重金属等经常超标问题。采用醇醚羧酸钠-聚合硫酸铝铁(AEC-PAFS)作为混凝剂,通过静态实验探究AEC-PAFS中AEC的质量分数、AEC-PAFS的投加量、初始pH、混凝时间等因素对胶束增强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综合电镀废水效果的影响。并针对苏州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综合电镀废水深度处理的需求,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增设AEC-PAFS增强混凝沉淀工艺技术开展综合电镀废水处理工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AEC-PAFS中AEC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3%,AEC-PAFS的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初始pH为9~10,混凝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对静态实验步骤3)出水COD、SS、Cd、Pb、Zn、Ni、Cu、Hg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63.2%、89.5%、79.7%、77.1%、75.2%、70.5%、65.4%、60.8%和35.6%。工业实验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的COD、SS,以及Cd、Pb、Zn、Ni、Cu、Hg和Cr等重金属离子浓度均满足国家标准GB 21900-2008中表3的要求。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增设胶束增强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综合电镀废水中的COD、SS和重金属,使废水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aec-pafs复合混凝剂 胶束增强混凝沉淀工艺 重金属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亚微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在加热卷烟中应用研究
4
作者 许春平 黄家乐 +5 位作者 刘远上 郝辉 梁佳欣 曹源 李天笑 芦昶彤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18%,芯材量0.40%,乳化剂量0.30%,该条件下平均粒径为219.40 nm,包埋率为71.80%。(2)分析红外谱图的特征峰及峰强度可知烟草香精被成功包埋;分析热重曲线图可知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添加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加热卷烟感官质量较对照明显提升,当添加量为10 mg/支时,感官评吸效果最好,可减轻刺激性,柔和烟气,提高香气质,增加香气量,减少逐口感官香气的差异性。(4)添加亚微米微胶囊的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逐口香味物质总含量增加48.68%,数量增加6种,增加主要为L-薄荷醇、糠醇、茄酮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凝聚法 亚微米微胶囊 加热卷烟 逐口释放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俞波 赵炳乾 +3 位作者 倪叶舟 钱坤 俞科静 陈坤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1,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体系的油水比为1∶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TF MCs呈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集中在3μm左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有效改善了STF的流变性能。掺杂CNTs的STF体系具有更小临界剪切速率,更快的黏度突变,并且峰值黏度增加近一倍;芯材和微胶囊乳液的红外光谱大部分都一致,表明壳聚糖成功吸附在芯材液滴表面,实现了对STF的包封。壁材对芯材STF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芯材STF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微胶囊 单凝聚法 单因素筛选 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氧化—氨基酸改性聚硅氧烷-聚合硫酸铝铁增强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冶炼烟气制酸废水研究及工业试验
6
作者 杨鑫然 廖俊杰 +3 位作者 陈俊颖 汪志伟 张启建 曾小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4-1168,1225,共6页
以钾明矾、硫酸亚铁、双氧水和氨基酸改性聚硅氧烷(MPS)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复合混凝剂——氨基酸改性聚硅氧烷-聚合硫酸铝铁(MPSPAFS),研究了MPSPAFS中MPS质量分数和MPSPAFS投加量对冶炼烟气制酸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 以钾明矾、硫酸亚铁、双氧水和氨基酸改性聚硅氧烷(MPS)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复合混凝剂——氨基酸改性聚硅氧烷-聚合硫酸铝铁(MPSPAFS),研究了MPSPAFS中MPS质量分数和MPSPAFS投加量对冶炼烟气制酸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针对某铅锌冶炼厂冶炼烟气制酸废水深度处理的需求,采用沉淀—氧化—MPSPAFS增强混凝组合工艺技术开展了冶炼烟气制酸废水处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MPSPAFS中MPS最佳质量分数(0.3%)、MPSPAFS最佳投加量(80 mg/L)下,对冶炼烟气制酸废水中COD、SS、Cd、Pb、Zn、Ni、Cu、Hg、Cr和As的去除率分别为80.3%、95.1%、88.9%、86.4%、84.7%、83.3%、82.1%、79.5%、38.2%和36.4%。工业试验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混凝剂 冶炼烟气制酸废水 沉淀 氧化 增强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河蟹酶解液微胶囊乳液的工艺优化
7
作者 符慧靖 李彦 +1 位作者 于德阳 马俪珍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使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在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浓的蟹味,避免蟹味挥发,采用复凝聚法将RCEL制备成微胶囊乳液。分别选择明胶-海藻酸钠溶液和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 为使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在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浓的蟹味,避免蟹味挥发,采用复凝聚法将RCEL制备成微胶囊乳液。分别选择明胶-海藻酸钠溶液和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溶液复配作为壁材,以RCEL为芯材,研究复凝聚条件中,溶液的pH值、壁材配比、壁芯比对微胶囊乳液成囊效果的影响,并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微胶囊形态,感官评定蟹味强弱。结果表明:选择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4.0、明胶和海藻酸钠配比为2∶1、壁芯比为1∶3;选择明胶-CMC-Na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3.4、明胶和CMC-Na配比为2∶1、壁芯比为1∶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CEL微胶囊呈圆球形、量多、个体均匀,乳液复热后可以闻到较浓的蟹味。本研究可为后续RCEL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复凝聚法 微胶囊 蟹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混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贺启环 张勇 方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对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与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特定的混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特性及不同混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论述了染料分子结构与其存在状态及混凝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复配原则。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印染废水 混凝 复合混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体聚硅硫酸铁混凝剂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国成 柳俊斐 +5 位作者 周腾智 张鹏 任伯帜 郑怀礼 刘运思 李学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5-2461,共7页
聚硅酸基混凝剂是重要的水处理剂之一,在混凝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但易于产生自聚反应、形成硅胶、失去稳定性。因此,制备稳定的聚硅酸基混凝剂受到广泛关注。为获得一种稳定的聚硅酸基混凝剂,提出一种新型稳定的固体硅酸基混凝剂(PSPF... 聚硅酸基混凝剂是重要的水处理剂之一,在混凝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但易于产生自聚反应、形成硅胶、失去稳定性。因此,制备稳定的聚硅酸基混凝剂受到广泛关注。为获得一种稳定的聚硅酸基混凝剂,提出一种新型稳定的固体硅酸基混凝剂(PSPF)的制备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征PSPF的结构与形貌;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分光光度法分析PSPF中Fe的形态;通过微污染源水的处理评估PSPF的混凝性能。以硫酸亚铁、硅酸钠、磷酸二氢钾、碳酸钠等为原料,确定硅铁摩尔比(n_(Si)/n_(Fe))、磷铁摩尔比(n_p/n_(Fe))与碱化度(n_(OH)/n_(Fe))对PSPF的制备影响。结果显示在60℃水浴30 min条件下,PSPF最优合成条件为:n_(Si)/n_(Fe)为1:4,n_P/n_(Fe)为1:6与n_(OH)/n_(Fe)为1:10。表征分析显示,PSPF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含有的新基团键(例如,Si—O—Si与Fe—O—Si),其有助于增大PSPF分子量与分子链与增强PSPF的混凝性能;PSPF形貌团簇,呈网状结构,有助于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Si含量增加提高了PSPF中Fe(b)和Fe(c)的含量,增强了PSPF的聚合度与固化效果。PSPF的混凝性能受PSPF投加量与水环境pH影响显著;在pH为6与投加量为8 mg·L^(-1)时,残余浊度和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0.33 NTU与58.6%。实验研究显示,混凝剂多因素(Si,Fe与P)调控对增强固体聚硅酸基混凝剂的固化效果、稳定性以及混凝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剂 聚硅硫酸铁 红外光谱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分光光度法 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混凝复合超声波处理油气田含硫废水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文猛 张太亮 +1 位作者 刘莹 全红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47-550,共4页
根据油气田含硫废水来源、组成、危害、处理方法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混凝、超声波复合处理工艺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得到混凝处理优化工艺条件:HNJFZ混凝剂用量3500mg/L,FASG絮凝剂用量15mg/L,pH值为8~9,处理后上清液水色清... 根据油气田含硫废水来源、组成、危害、处理方法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混凝、超声波复合处理工艺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得到混凝处理优化工艺条件:HNJFZ混凝剂用量3500mg/L,FASG絮凝剂用量15mg/L,pH值为8~9,处理后上清液水色清,絮体沉降速度快,COD去除率83.7%,S2-去除率84.1%;超声波深度处理优化工艺条件:超声波频率为110kHz,声强为20W/cm2,作用时间50min,体系pH值为3~5,COD去除率为80.2%,S2-去除率为94.7%,处理后水样COD值为268.7mg/L,S2-=1.1mg/L。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工艺技术对于提高油气田含硫废水处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废水 化学混凝 超声波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法制备薄荷脑微胶囊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闫向阳 李光水 雍国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薄荷脑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壁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化的较佳工艺条件,即海藻酸钠浓度溶液1%,明胶溶液浓度6%,pH值为4.1,温度40℃。薄荷脑用量为1.0g左右。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效果...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薄荷脑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壁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化的较佳工艺条件,即海藻酸钠浓度溶液1%,明胶溶液浓度6%,pH值为4.1,温度40℃。薄荷脑用量为1.0g左右。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凝聚法 薄荷脑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铜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文松 林华实 林建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15-318,共4页
研究比较了Na2S沉淀法、Fenton氧化法、混凝法三种处理工艺的特点,结果表明:Na2S沉淀法处理效果最好,操作方便,但处理成本略高;Fenton氧化法处理效果好,但处理成本高,且工艺复杂;混凝法处理成本最低,操作方便,但处理效果最差。研究结果... 研究比较了Na2S沉淀法、Fenton氧化法、混凝法三种处理工艺的特点,结果表明:Na2S沉淀法处理效果最好,操作方便,但处理成本略高;Fenton氧化法处理效果好,但处理成本高,且工艺复杂;混凝法处理成本最低,操作方便,但处理效果最差。研究结果对络合铜废水治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铜 废水处理 Na2S沉淀法 FENTON氧化法 混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处理石油化工二级出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星 徐夫元 +5 位作者 陈英文 王哲明 黄秋明 吴海锁 王志良 沈树宝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对石油化工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并针对不同混凝剂的特性复配,对复配组分的种类、加量、pH、混凝沉降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预制絮体实验对复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PFAC+FC+AC+PAM... 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对石油化工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并针对不同混凝剂的特性复配,对复配组分的种类、加量、pH、混凝沉降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预制絮体实验对复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PFAC+FC+AC+PAM比单独的混凝剂处理效果有显著的提高,该体系最佳混凝条件为pH=5.0、PFAC加量为150mg/L、m(FeCl3)∶m(AlCl3)=9∶1(总量保持50mg/L)、沉降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TOC去除率高达40.39%,处理后TOC降至15.51mg/L,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GB 8978—1996);电中和和络合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二级出水 混凝 复合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复合混凝剂处理造纸黑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建平 王继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0-52,共3页
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分别搅拌浸取粉煤灰、锅炉渣和水淬渣,制得矿渣复合混凝剂,并用其对造纸黑液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各种矿渣复合混凝剂中,粉煤灰混凝剂效果最好;较高温度、适宜的酸浓度处理后所得的混凝剂有利于对造纸黑液的处理;去... 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分别搅拌浸取粉煤灰、锅炉渣和水淬渣,制得矿渣复合混凝剂,并用其对造纸黑液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各种矿渣复合混凝剂中,粉煤灰混凝剂效果最好;较高温度、适宜的酸浓度处理后所得的混凝剂有利于对造纸黑液的处理;去除1kgCODCr1#混凝剂的费用仅占PY型的3.6%;另外提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处理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复合混凝剂 造纸黑液 水处理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GS处理洗涤剂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花果 郭冀峰 +1 位作者 逯延军 李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6-29,共4页
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混凝剂预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其净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型混凝剂PAC和PFS,且用量小,费用低,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后水质清亮,COD、SS、pH值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 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混凝剂预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其净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型混凝剂PAC和PFS,且用量小,费用低,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后水质清亮,COD、SS、pH值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是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涤剂生产废水 复合混凝剂 生物接触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巯基絮凝剂PAM-GSH的合成及除Mn(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鹏 王雨露 +1 位作者 丁文杰 赵文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2-1941,I0002,共11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谷胱甘肽(GSH)为接枝单体,依据Mannich反应机理,在甲醛参与下缩合,将GSH接枝到PAM上,合成具有多种配位基团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谷胱甘肽(PAM-GS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和...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谷胱甘肽(GSH)为接枝单体,依据Mannich反应机理,在甲醛参与下缩合,将GSH接枝到PAM上,合成具有多种配位基团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谷胱甘肽(PAM-GS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和差热热重(TG-DSC)表征结果表明:PAM-GSH是一种巯基官能团化的PAM,形貌褶皱多孔隙,呈网状结构,增强了其吸附和网捕卷扫能力,并且在26~200℃范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混凝实验研究表明:当PAM-GSH投加量为84.48 mg/L、Mn(Ⅱ)浓度为10.0 mg/L、初始浊度为10.40NTU、初始pH为9.0时,对水样中的Mn(Ⅱ)去除效果最优;K(Ⅰ)、Al(Ⅲ)两种阳离子的存在对Mn(Ⅱ)的去除有抑制作用。Zeta电位分析表明:PAM-GSH絮凝机制主要是螯合作用、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废水 混凝 酰胺反应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聚硅酸复合混凝剂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翔 孙治荣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用烧杯搅拌实验考察了金属聚硅酸复合混凝剂(MPS)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见的混凝剂相比,MPS对水中的污染物质如腐殖质、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金属聚硅酸复合混凝剂 天然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亚铁络合物还原转化活性黑5的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德礼 冯勇 马鲁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7-1662,共6页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制备了高活性的亚铁羟基络合物(FHC),以活性黑5(RB5)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FHC还原转化偶氮染料的反应性能.探讨了FHC对RB5还原脱色的影响因素,包括亚铁结构形态、FHC的投加量、初始pH值、溶解氧等,结果表明结构态亚铁具...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制备了高活性的亚铁羟基络合物(FHC),以活性黑5(RB5)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FHC还原转化偶氮染料的反应性能.探讨了FHC对RB5还原脱色的影响因素,包括亚铁结构形态、FHC的投加量、初始pH值、溶解氧等,结果表明结构态亚铁具有很强还原反应活性,亚铁投加量89.6mg.L-1,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反应10min后RB5去除率达80%以上.pH对亚铁的还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8~10.实验证明,FHC的还原作用是导致染料脱色的最主要机理,并非是传统的混凝沉淀作用,染料结构中的显色基团偶氮键还原转化为胺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主要还原产物,该研究对于亚铁促进染料脱色,提高废水生化性能提供了新的机理解释,为该技术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羟基络合物 活性黑5 混凝沉淀 还原脱色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硫化物沉淀联用法处理冶金污泥浸出液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芬 郭婉林 +2 位作者 王九思 刘长路 池汝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6,共6页
以EDTA处理冶金污泥所得的含有大量络合态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硫化钠沉淀联用法去除浸出液中络合态重金属,探讨了pH值、硫化钠用量、混凝剂PAC和助凝剂PAM用量对浸出液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 以EDTA处理冶金污泥所得的含有大量络合态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硫化钠沉淀联用法去除浸出液中络合态重金属,探讨了pH值、硫化钠用量、混凝剂PAC和助凝剂PAM用量对浸出液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pH=8时,单用硫化钠沉淀法时,可有效去除Cu^(2+),Pb^(2+)和Cd^(2+),但Zn^(2+)的去除率最高仅有20.8%。将混凝-硫化钠沉淀法联用,当添加相同量的硫化钠溶液时,联用PAC可使Zn^(2+)的去除率提高到99.80%,使残余液中4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均达到铜工业污水排放标准(GB 25467—2010)。添加PAM可减少PAC的用量,并提高了沉淀下沉速度,降低了沉淀分离难度。该方法有效去除了单一硫化钠沉淀法难以去除的络合态Zn^(2+),减少了硫化钠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络合态重金属 混凝-硫化钠沉淀联用法 PAC 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和PAFC用于低温饮用水处理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艳丽 江霜英 皮新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解决某水厂低温条件下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混凝性能变差的问题,选用在小试烧杯搅拌试验中表现较好混凝性能的PAFC(聚合氯化铝铁)与PAC进行中试对比试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混凝剂PAFC在低温条件下的混凝性能要优于PAC。比... 为解决某水厂低温条件下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混凝性能变差的问题,选用在小试烧杯搅拌试验中表现较好混凝性能的PAFC(聚合氯化铝铁)与PAC进行中试对比试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混凝剂PAFC在低温条件下的混凝性能要优于PAC。比较各出水指标如浊度、色度、氨氮、pH、电导率、铁和CODMn后发现,即使是当PAFC用量比PAC平均节省11.5%时,经过PAFC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也远优于PAC处理后的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 复合混凝剂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