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TightRope带襻钢板与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94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根据时间段分为2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E...目的比较TightRope带襻钢板与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94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根据时间段分为2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E组,n=47),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用TightRope带襻钢板治疗(T组,n=47),末次随访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短于/低于E组(P<0.05)。2组神经损伤、内固定移位、锁骨骨折、血管损伤及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差异(χ~2=1.389,P=0.239)。2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主客观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00);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主客观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ightRope带襻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与Endobutton钢板比较,TightRope带襻钢板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PACE)序列联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PACE)序列联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3年5月—2024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有肩部外伤史、临床怀疑肩锁关节损伤的患者34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two-dimension,2D)磁共振序列和基于CS的3D CS-SPACE序列扫描。分别在两组图像上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骨骨髓腔的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出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3位医生分别通过两组图像评估肩锁关节的损伤情况并给出其诊断信心评级。比较两组图像骨髓腔、肱二头肌长头腱的SNR、CNR以及诊断信心评级;分别分析3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和3D CS-SPACE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最后评估两组图像之间的诊断一致性。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3D CS-SPACE图像的SNR和CNR均明显优于常规2D图像;两组图像诊断信心的评级,2位医生的3D CS-SPACE图像评级明显高于常规2D图像,1位医生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和3D CS-SPACE图像上对肩锁关节损伤的评估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均>0.6),两组图像对肩锁关节的损伤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均>0.6)。结论: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3D CS-SPACE图像与常规2D图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3D CS-SPACE序列能够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10.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0.3±5.3) d。根据Rockwood分型,其中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5例,RockwoodⅢ型并高运动水平需求患者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和切开手术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状况;同时拍摄双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6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6±6.0)个月(24~43个月)。关节镜手术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41.0±10.5)岁vs.(38.0±10.8)岁)]、性别(男/女,24/8 vs.25/6)、损伤类型(Ⅴ/Ⅲ,22/10 vs.23/8)、受伤至手术时间[(10.6±4.9) d vs.(10.1±5.7) d]、主力侧累及情况(19/32 vs.17/31)、平均随访时间[(29.8±6.4)月vs.(29.5±5.5)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64.4°±17.2°) vs.(162.6°±12.9°)]、体侧外旋[(60.9°±17.0°) vs.(57.3°±15.8°)]及内旋[(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 vs.(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平均ASES评分(96.0±5.1 vs.94.5±3.8)及UCLA评分(34.2±1.5 vs.3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复位丢失率(1/32)低于切开手术组(7/31,P=0.02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或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复位丢失率低于切开手术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TightRope带襻钢板与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94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根据时间段分为2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E组,n=47),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用TightRope带襻钢板治疗(T组,n=47),末次随访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短于/低于E组(P<0.05)。2组神经损伤、内固定移位、锁骨骨折、血管损伤及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差异(χ~2=1.389,P=0.239)。2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主客观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00);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主客观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ightRope带襻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与Endobutton钢板比较,TightRope带襻钢板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文摘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PACE)序列联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3年5月—2024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有肩部外伤史、临床怀疑肩锁关节损伤的患者34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two-dimension,2D)磁共振序列和基于CS的3D CS-SPACE序列扫描。分别在两组图像上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骨骨髓腔的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出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3位医生分别通过两组图像评估肩锁关节的损伤情况并给出其诊断信心评级。比较两组图像骨髓腔、肱二头肌长头腱的SNR、CNR以及诊断信心评级;分别分析3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和3D CS-SPACE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最后评估两组图像之间的诊断一致性。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3D CS-SPACE图像的SNR和CNR均明显优于常规2D图像;两组图像诊断信心的评级,2位医生的3D CS-SPACE图像评级明显高于常规2D图像,1位医生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和3D CS-SPACE图像上对肩锁关节损伤的评估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均>0.6),两组图像对肩锁关节的损伤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均>0.6)。结论: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3D CS-SPACE图像与常规2D图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3D CS-SPACE序列能够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文摘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10.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0.3±5.3) d。根据Rockwood分型,其中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5例,RockwoodⅢ型并高运动水平需求患者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和切开手术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状况;同时拍摄双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6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6±6.0)个月(24~43个月)。关节镜手术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41.0±10.5)岁vs.(38.0±10.8)岁)]、性别(男/女,24/8 vs.25/6)、损伤类型(Ⅴ/Ⅲ,22/10 vs.23/8)、受伤至手术时间[(10.6±4.9) d vs.(10.1±5.7) d]、主力侧累及情况(19/32 vs.17/31)、平均随访时间[(29.8±6.4)月vs.(29.5±5.5)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64.4°±17.2°) vs.(162.6°±12.9°)]、体侧外旋[(60.9°±17.0°) vs.(57.3°±15.8°)]及内旋[(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 vs.(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平均ASES评分(96.0±5.1 vs.94.5±3.8)及UCLA评分(34.2±1.5 vs.3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复位丢失率(1/32)低于切开手术组(7/31,P=0.02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或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复位丢失率低于切开手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