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昌武 董梅 +3 位作者 邢齐树 黄开泉 周雪梅 陈雪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的多态性。结果:ACE基因DD型在阴虚阳亢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显著差异(P<0.05),而ACE基因Ⅱ、ID型及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组之间两两比较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可能与ACE基因DD型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ce基因i/d多态性 中医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最大有氧能力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云 马力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1,19,共4页
为探讨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人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关联关系并寻找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 ,应用PCR- AFL 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检测优秀耐力运动员与普通人群 ACE基因型。结果显示 ,I等位基因频率运动员组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 P&l... 为探讨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人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关联关系并寻找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 ,应用PCR- AFL 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检测优秀耐力运动员与普通人群 ACE基因型。结果显示 ,I等位基因频率运动员组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存在差别 ,提示 ACEI/ D多态性很可能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其对运动训练的敏感度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 有氧运动 ace基因 i/d多态性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力量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云 马力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8-310,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并力求寻找相关的遗传标志 ,应用PCR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检测了优秀力量运动员和普通人群的ACE基因型。结果显示 ,优秀运动员组ACE等位基因频率D =0 375 ,I...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并力求寻找相关的遗传标志 ,应用PCR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检测了优秀力量运动员和普通人群的ACE基因型。结果显示 ,优秀运动员组ACE等位基因频率D =0 375 ,I=0 6 2 5 ,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普通人群组 (I=0 45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运动能力相关联 ,考虑将其作为遗传标志用于运动员科学选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运动能力 PCR-AFLP ace基因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肾小球疾病及SLE肾脏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晶 杨玉秀 赵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LE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和正常对照40例的ACE基因型和血清...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LE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和正常对照40例的ACE基因型和血清ACE活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SLE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明显高于临床无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SLE携有D等位基因且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肾小球疾病组ACE基因型和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结论: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SLE肾脏易感性的一个危险因子,其在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病人中对ACE基因的表达起明显激活作用。ACE基因型和ACE活性水平可作为推测SLE肾脏易感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i/d多态性 ace 系统性 红斑狼疮 肾小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张涛 郭成贤 +1 位作者 温纯洁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2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223例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二尖瓣病变组和联合瓣膜病变组,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ACE I/D各基因型在RHD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ACE I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0.1%vs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组中,ACE 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39.2%和9.0%,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4%及28.6%。ACE II基因型和I型等位基因在联合瓣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ace基因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先兆子痫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周韵哲 苗竣翔 +2 位作者 韦杰桦 陈立章 王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2-2148,共7页
背景先兆子痫(PE)是一种致命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和胎儿的健康。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为PE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20年10月... 背景先兆子痫(PE)是一种致命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和胎儿的健康。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为PE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202例PE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产检且血压正常的4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CND1和CCNE1基因多态性与PE发生的关联,并计算调整后比值比(aOR)及95%置信区间(95%CI)。采用叉生分析探索基因-基因相加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使用3DSNP数据库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CND1 rs1352075位点携带CT/TT基因型孕妇发生PE的风险低于CC基因型(显性模型:aOR=0.44,95%CI=0.20~0.96,P<0.05)。CCNE1 rs3218070位点携带GG基因型孕妇发生PE的风险高于CC/GC基因型(隐性模型:aOR=4.31,95%CI=1.16~16.04,P<0.05)。3DSNP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s1352075和rs3218070染色质开放区域中,与血管以及胎盘形成相关的细胞调控因子结合位点占比较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1352075和rs3218070位点间的相加交互作用与PE发生无关。结论CCND1 rs1352075位点携带CC基因型和CCNE1 rs3218070位点携带GG基因型可能与PE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E1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药物基因作用靶点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庞爱梅 高伟 +5 位作者 张恒 蒲双双 郭莉莉 范子荣 刘海霞 刘瑞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4-710,共7页
背景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目的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 背景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目的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为该地区开展高血压医防融合精准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例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首先进行5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抑制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关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将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基因组)与基因导向协同叶酸、维生素D治疗组(基因导向组),每组100例。基因组根据检测的高血压基因作用位点的特点调整用药;基因导向组在基因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叶酸、维生素D。干预初始(M0)、干预3个月(M3)、干预6个月(M6)时采集患者晨间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患者患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基因测序,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性别(r_(s)=-0.463)、收缩压(r=0.181)、舒张压(r=0.188)与Hcy水平有相关性(P<0.05)。5类抗高血压药物基因作用靶点中,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分别是CYP3A5(A6986G)、CYP2C9(c.1075A>C)、CYP2D6(c.100C>T),与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是ADRB1、ACEI(I/D)、AGTR1、NPPA。基因组A6986G:CYP3A5*1/*1(AA)、ACEI(I/D):D/D、c.100 C>T:CYP2D6*1/*1(CC)患者M3、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a1/a3(AG)、ADRB1 c.1165 G>C:GG、c.1075 A>C:CYP2C9*1/*3(AC)、c.1075 A>C:CYP2C9*3/*3(CC)患者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3/*3(GG)、ADRB1 c.1165 G>C:CC、ACEI(I/D):I/I、c.1075 A>C:CYP2C9*1/*1(AA)、AGTR1 c.1166 A>C:AA、NPPA T2238C:TT、c.100 C>T:CYP2D6*10/*10(TT)患者M3、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ADRB1 c.1165 G>C:GC、ACEI(I/D):I/D、c.100 C>T:CYP2D6*1/*10(CT)患者M6收缩压低于M0,M3、M6舒张压低于M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Hcy水平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M6 Hcy水平低于M0,基因导向组M3、M6 Hcy水平低于M0,M6 Hcy水平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基因导向组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M6收缩压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中存在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差异,个体化用药效果显著;叶酸联合维生素D协同治疗更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型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叶酸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恒 马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对比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与普通健康大学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脏结构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1)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EA)组和普通健康大学生(NC)组受试者的基因型分布... 对比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与普通健康大学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脏结构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1)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EA)组和普通健康大学生(NC)组受试者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果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2)EA组基因频率(D为0.350;I为0.650)与NC组(D为0.545,I为0.455)具有差异,EA组基因频率I基因频率显著偏高;3)将EA组分为Ⅱ,DD和ID三个基因型,结果显示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body surface area,LVM/BSA)在Ⅱ与DD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氧运动后血乳酸峰值在基因型Ⅱ与DD,ID与DD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Ⅱ与I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体脂比例方面,基因型Ⅱ与ID,DD的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优秀耐力运动员等位基因I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的耐力运动员,左室质量指数和体脂比指标,Ⅱ显著低于ID和DD.这提示等位基因D对心肌肥大的敏感性更强,等位基因I对糖酵解供能和脂代谢调控敏感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 多态性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和CYP2A6基因多态性变化与COPD发病的关系
9
作者 韩丽莎 裴娟惠 张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66-1966,共1页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ace CYP2A6 等位基因频率 聚合酶链反应 患病风险 对照法 交互作用 发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ACE I/D基因多态性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先琳 张斌强 +4 位作者 钱航 陈琴华 朱军 李小雷 陈继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9-165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ACE I/D基因多态性与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患者共计282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7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E I/D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ACE I/D基因多态性与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患者共计282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7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E I/D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Cys-C及血尿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ACE I/D基因中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χ2=11.186,P<0.05;χ2=9.193,P<0.05);(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DD基因型患者的Cys-C、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较ID型、II型更高(P<0.05);(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DD基因型在Cys-C>1.03的分布频率更高(χ2=8.47,P<0.05),且有无D等位基因时对应的Cys-C值相关的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66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ACE I/D基因多态性与Cys-C有明显相关性,DD基因型患者有着更高的Cys-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 ace基因多态性 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 I/D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
11
作者 吴建成 孙杰 +3 位作者 郭志锐 秦岭 刘璠 张亚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2-559,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I/D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方式、个人既往病史及用药史;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I/D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骨丢失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方式、个人既往病史及用药史;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采集清晨空腹血分离血清及提取DNA,采用PCR分析ACE I/D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活性采用动力学试剂盒测定。利用4年随访时的骨密度和基线骨密度计算骨密度改变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CE I/D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活性与骨丢失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1 582)和女性(n=1 730)受访者ACE I/D基因多态性与骨丢失无关(男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914,0. 345和0. 536,女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711,0. 536和0. 650)。男性(n=1 119)和女性(n=1 067)受访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中国老年人的骨丢失无相关性(男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698、0. 311和0. 548,女性脊柱、髋部、股骨颈的P值分别为0. 705,0. 915和0. 249)。结论 ACE I/D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活性与中国老年人的骨丢失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d基因多态性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谈红 张国元 +2 位作者 黄超 吴宗贵 黄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I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血清ACE总变异。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通过影响ACE水平而导致冠心病发病,为临床ACE抑制剂应用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 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金秀 周学瀛 +3 位作者 刘国仰 孟迅吾 邢小平 刘怀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3,共6页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成人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a...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成人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a、T等位基因为多,分别占95%、75%和95%,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种,与日本人也有一定差别,而与朝鲜人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浙地区香鱼线粒体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娜 陈少波 +2 位作者 谢起浪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9-925,共7页
对浙江瑞安、福建宁德、福建东张水库3个地理群体共31例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Cytb基因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 对浙江瑞安、福建宁德、福建东张水库3个地理群体共31例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Cytb基因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19.72%、29.71%、32.25%和18.32%,A+T含量为49.43%,G+C含量为50.57%。D-loop区序列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29.99%、29.29%、23.80%和16.92%,A+T含量为59.28%,G+C含量为40.72%。在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序列中,仅存在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028,31个样本中仅出现两种单倍型;857 bp 长的D-loop区序列中,仅存在5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99,仅出现5种单倍型。这表明闽浙地区香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应当加大对香鱼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细胞色素B基因 d—loop区 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汉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缪应新 朱汉民 +2 位作者 朱晓颖 甘洁民 陈淑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分析了 348例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男女居民的VDR基因型 ,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分析了 348例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男女居民的VDR基因型 ,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了其中 2 0 2例骨密度。结果  348例研究对象中bb型占 81 9% ,Bb型占 18 1% ,未见到BB型。b等位基因在本组人群中分布高达 90 0 %。男女性之间VDR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明显区别 (P >0 5 )。比较这两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 ,只有女性在华氏三角区部位显示出Bb型比bb型有较高的BMD ,在其余部位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 ,两组基因型的BMD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学)员ACE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栎 刘丽 +3 位作者 王洪波 于立身 罗超权 左龙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387,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第 16内含子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运动员耐力水平有关 .为了解这一多态性与飞行员飞行耐力的关系 ,对不同阶段飞行人员ACE第 16内含子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显示 ,ACEDD基因型百分率在招飞体检应征人员为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第 16内含子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运动员耐力水平有关 .为了解这一多态性与飞行员飞行耐力的关系 ,对不同阶段飞行人员ACE第 16内含子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显示 ,ACEDD基因型百分率在招飞体检应征人员为 12 5 %、基础飞行学院学员 (未飞 )为 11 5 %、飞行学院初教机飞行学员为 10 0 %、歼击机飞行员为 3 0 % .歼击机飞行员组D等位基因频率及DD基因型明显低于其他 3组 (P <0 0 1) ,而后 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进而观察到 ,飞行员体能测试成绩优者 ,无DD基因型 .提示 ,飞行员体能表现与ACE第 16内含子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有关 ,具有I等位基因者 ,体能较好 ,飞行耐力也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多态性 飞行员 体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晓丹 颜崇淮 +3 位作者 吴胜虎 金星明 薛敏波 沈晓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0-622,共3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了解上海地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收集儿保门诊就诊的0~6岁汉族儿童204名,其中男140名,女6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了解上海地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收集儿保门诊就诊的0~6岁汉族儿童204名,其中男140名,女6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4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paⅠ、TaqⅠ、BsmⅠ、FokⅠ)的多态分布。结果0~6岁汉族儿童a、T、b、F等位基因位点占优势,分别占75.0%、97.7%、97.4%、60.0%;aa、TT、bb、Ff等位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2.9%、91.7%、90.2%、47.6%;对每一个体4种等位基因型分析显示以aaTTbbFf、aaTTbbFF、AaTTbbFF占多数,分别为25.5%、14.2%、11.8%。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VD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VDR基因在ApaⅠ、TaqⅠ、BsmⅠ、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关联性Meta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卫国 刘丽君 +3 位作者 李湘津 周晓菊 杨慧 李宇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64-274,共11页
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 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VDR基因FokⅠ、ApaⅠ、BsmⅠ和TaqⅠ位点多态性与佝偻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依据NHI-NHGRI研究工作组2007年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并依据相关文献选取其中的14条标准用于评价文献偏倚。以基因型频率为指标,提取数据后先确定最佳遗传模型,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19篇病例对照研究进入Meta分析。①FokⅠ位点采用共显性模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分析,病例组704例,对照组5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OR=4.59,95%CI:2.98~7.07)和Ff基因型(OR=2.58,95%CI:1.79~3.73)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群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2.50,95%CI:0.76~8.19;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1.18,95%CI:0.66~2.10);非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OR=5.81,95%CI:1.21~27.98)。②Apa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AA+Aa基因型vsaa基因型)分析,病例组338例,对照组459例。亚洲人群和非洲人群ApaⅠ位点与佝偻病均无显著关联性,OR分别为1.04(95%CI:0.72~1.49)和0.98(95%CI:0.57~1.71);高加索人群AA+Aa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增高(OR=5.50,95%CI:1.22~24.75)。③Bsm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bb基因型vsBb+BB基因型)分析,病例组822例,对照组736例。亚洲人群BsmⅠ位点bb基因型较Bb+BB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降低(OR=0.46,95%CI:0.23~0.92),非洲人群Bsm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OR=1.65,95%CI:0.95~2.88)。④TaqⅠ位点采用隐性模型(TT基因型vsTt+tt基因型)分析,病例组519例,对照组513例。亚洲人群(OR=1.22,95%CI:0.82~1.82)、高加索人群(OR=0.91,95%CI:0.35~2.35)和非洲人群(OR=1.18,95%CI:0.68~2.05)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亚洲人群FokⅠ位点FF基因型为患佝偻病的危险因素,而BsmⅠ位点bb基因型为佝偻病轻微的保护因素,尚不能认为ApaⅠ和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有关联性;由于高加索人群和非洲人群研究较少,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的关联性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佝偻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种民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红红 陶国枢 +6 位作者 高宇红 刘建伟 吴青 牟小芬 胡亚卓 陈瑞英 冷兴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122名维吾尔族、63名哈萨克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69·67%、38·1%和50%,上述四种民族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1%、6·35%和4·46%,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种比较,VDR基因型相差不显著。结论我国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嘉伟 张强 +8 位作者 瞿东滨 林振 马学铭 钟鑫 桑朝辉 陈旭狮 宋祖坤 黄飘 江建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4-706,7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骨关节结核病人与非骨关节结核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中国广东地区汉族罹患骨关节结核患者100例(病例组... 目的通过检测骨关节结核病人与非骨关节结核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中国广东地区汉族罹患骨关节结核患者100例(病例组)以及来自河源市中医院志愿者100例(对照组),应用SNa Pshot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维生素D基因分型。结果维生素D受体三种基因型AA、Aa与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1%、41%、8%和33%、55%、12%;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paⅠ-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值比为2.073(χ~2=6.742,P<0.05),其95%可信区间为1.142~3.763。结论 VDR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相关,ApaⅠ-AA基因型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关节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