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rive imbalance on the particle emission from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1
作者 赖龙泉 李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Time-periodic driving has been an effective tool in the field of nonequilibrium quantum dynamics,which enables precise control of the particle interactions.We investigate the collective emission of particles from a Bo... Time-periodic driving has been an effective tool in the field of nonequilibrium quantum dynamics,which enables precise control of the particle interactions.We investigate the collective emission of particles from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with periodic drives that are separate in modulation amplitudes and relative phases.In addition to 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le emission,we find that amplitude imbalances lead to energy shift and band broadening,while typical relative phases may give rise to similar gaps.These results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specific manipulations of nonequilibrium quantum systems with tone-varying dr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particle emission periodic dr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ed thermally-driven mass transport in carbon nanotubes using carbon hoops
2
作者 李耀隆 李松远 +1 位作者 王美芬 张任良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Controlling mass transportation using intrinsic mechanisms is a challenging topic in nanotechnology.Herein,we emplo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mass transport inside carbon nanotubes(CNT)with te... Controlling mass transportation using intrinsic mechanisms is a challenging topic in nanotechnology.Herein,we emplo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mass transport inside carbon nanotubes(CNT)with temperature gradients,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adding a static carbon hoop to the outside of a CNT on the transport of a nanomotor inside the CNT.We reveal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the uneven potential energy created by the hoops,i.e.,the hoop outside the CNT forms potential energy barriers or wells that affect mass transport inside the CNT.This fundamental control of directional mass transportation may lead to promising routes for nanoscale actuation and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thermal drive nanotube hoop mass trans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AC-DC变换电路设计
3
作者 韩瑶辉 张璐 陆安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29,共5页
传统的AC-DC变换电路由于要通过高频变压器来实现电压变换,存在效率较低、电源的波纹很难降低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新型单相AC-DC变换电路。单相AC-DC变换电路设计结合BOOST开关器、输入负反馈和脉冲宽度调制... 传统的AC-DC变换电路由于要通过高频变压器来实现电压变换,存在效率较低、电源的波纹很难降低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新型单相AC-DC变换电路。单相AC-DC变换电路设计结合BOOST开关器、输入负反馈和脉冲宽度调制,采用单片机辅助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闭环控制,保证输出的稳定和高效。该电路包括全波桥式整流电路、BOOST开关器、电压反馈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和功率因数测量电路,通过负反馈控制UC3845芯片来改变PWM控制信号,从而调整BOOST开关器开关的通断,使输出电压稳定在36 V。单相AC-DC变换电路具有PFC功能,可通过LCD将实时的PF值进行检测,显示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功率因数等数据。另外,在输出端设计了过流保护报警功能,该设计选取STC51单片机系列中的89C52RC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结合电流电压检测共同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实测负载调整率为0.28%,电压调整率为0.28%,功率因数为0.91,说明所设计电路优于传统的AC-DC变换电路,具有转换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ac-dc变换 BOOST开关器 功率因数 过流保护 脉冲宽度调制 负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berlein jet technology drives innovations in demanding technical applications
4
《China Textile》 2024年第2期52-52,共1页
Heberlein Technology AG,Wattwil,Switzerland,March 7,2024–Unique technology for creating advanced technical textiles with exquisite characteristics was featured at the Techtextil in Germany.Heberlein,the leading suppl... Heberlein Technology AG,Wattwil,Switzerland,March 7,2024–Unique technology for creating advanced technical textiles with exquisite characteristics was featured at the Techtextil in Germany.Heberlein,the leading supplier of air interlacing and air texturing jets,plans to convince visitors to the event with critical components–such as the latest PolyJet-TG-3–that can influence both yarn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eS TECHNOLOGY VISI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llmax纽劢 MaxDrive行泊一体方案
5
《汽车观察》 2024年第3期126-126,共1页
是目前市面上极少有的真融合行泊一体4.0形态方案,具有高准度、高稳定、强性能、易落地的产品优势,传感器深度复用、芯片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经济,可满足客户各类需求。立足于Nullmax平台化BEV-AI技术架构,兼顾技术性能和部署成本的双重... 是目前市面上极少有的真融合行泊一体4.0形态方案,具有高准度、高稳定、强性能、易落地的产品优势,传感器深度复用、芯片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经济,可满足客户各类需求。立足于Nullmax平台化BEV-AI技术架构,兼顾技术性能和部署成本的双重需求,支持高中低不同算力平台,适配任意传感器,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快速完成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的量产应用,且向上拓展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化 AI技术 智能驾驶 drive 资源共享 拓展性 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末智行 自动驾驶大模型 DriveGPT雪湖·海若
6
《汽车观察》 2024年第3期125-125,共1页
行业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为大模型技术落地自动驾驶提供了新范式。DriveGPT是由毫末自研的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升级而来,最初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动驾驶的认知决策优化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在认知模块引入真实人... 行业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为大模型技术落地自动驾驶提供了新范式。DriveGPT是由毫末自研的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升级而来,最初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动驾驶的认知决策优化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在认知模块引入真实人驾数据,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当前毫末正在通过引入感知大模型,将DriveGPT升级为通用大模型架构,目标是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强化学习 GPT 模型架构 drive 认知决策 雪湖 生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L-DRIVE系统的乘用车双离合变速器换挡品质评价分析
7
作者 吴文文 郭玉凤 费员军 《汽车文摘》 2024年第9期28-31,共4页
为了解决搭载双离合变速器车辆在低速行驶状态下易出现顿挫现象的问题,提升动力响应能力以及换挡品质,本文以某款双离合变速箱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AVL-DRIVE驾驶性评价系统,在不同驾驶模式下对其进行换挡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驾驶模... 为了解决搭载双离合变速器车辆在低速行驶状态下易出现顿挫现象的问题,提升动力响应能力以及换挡品质,本文以某款双离合变速箱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AVL-DRIVE驾驶性评价系统,在不同驾驶模式下对其进行换挡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驾驶模式下换挡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评分较低的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为汽车制造商改进整车品质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T变速器 驾驶舒适性 换挡品质 AVL-drive 整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远程交互避障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业 刘恩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安全避障是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远程交互避障系统设计研究和试验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基于RTK高精度定位系统的路径跟踪导航模式,通过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感知融... 安全避障是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远程交互避障系统设计研究和试验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基于RTK高精度定位系统的路径跟踪导航模式,通过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感知融合进行局部路径规划,采用云端平台和手机APP实现农机车辆周边视频回传和远程遥控避障。在遇到复杂场景时,通过云端平台向手机APP发出预警信息,在手机端可以对自动驾驶农机车辆进行人为干预,以提高自动驾驶农机车辆复杂场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基于电动履带式割草机设计了自动驾驶远程交互避障软硬件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履带式割草机自动驾驶远程交互避障系统技术可行,工作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机 自动驾驶 避障系统 远程交互 履带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图注意力网络的车辆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型
9
作者 陈文强 王东丹 +2 位作者 朱文英 汪勇杰 王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0,共8页
针对人工驾驶车辆轨迹的预测难题及对自动驾驶决策的影响,建立基于时空图注意力网络的车辆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型(STGAMT).模型基于车辆的历史信息,对车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特征进行建模.利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识别车辆的横纵向的变道状态信... 针对人工驾驶车辆轨迹的预测难题及对自动驾驶决策的影响,建立基于时空图注意力网络的车辆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型(STGAMT).模型基于车辆的历史信息,对车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特征进行建模.利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识别车辆的横纵向的变道状态信息,将横纵向变道状态信息分别与时空动态交互模块输出信息桥连为横纵向运动特征,采用Softmax函数识别车辆的驾驶意图.利用基于高斯条件分布的GRU网络对轨迹进行多模态轨迹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测范围内,STGAMT模型在HighD和NGSIM数据集上的RMSE较其他5个经典模型的平均RMSE降低了63.8%和41.0%;在长期预测范围内,STGAMT模型在HighD和NGSIM数据集上的RMSE较其他5个经典模型的平均RMSE降低了62.5%和19.1%.STGAMT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驾驶车辆轨迹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车辆轨迹预测 驾驶意图识别 多模态轨迹 图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认知分心识别的研究
10
作者 曾娟 许博 +1 位作者 王昊 张洪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探寻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分心驾驶的内在机理,通过驾驶模拟器搭建直行与转弯虚拟场景,采集驾驶员不同驾驶状态的驾驶绩效和眼动信息数据,并使用KNNImputer算法对设备在采集过程中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处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时... 为了探寻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分心驾驶的内在机理,通过驾驶模拟器搭建直行与转弯虚拟场景,采集驾驶员不同驾驶状态的驾驶绩效和眼动信息数据,并使用KNNImputer算法对设备在采集过程中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处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时间长度为1 s、重叠率为75%的时间窗口提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并提取特征指标;基于该特征指标集合,采用XGBoost分类器构建不同场景下的认知分心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直行场景,驾驶员在转弯场景中瞳孔直径变化频率更小、扫视速度更高、注视时间百分比更大,脑力负荷更大;构建的认知分心识别模型在直行场景下的准确率达到91.30%,转弯场景下的准确率为83.28%,转弯场景下认知分心行为危险程度更高,识别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弯场景 直行场景 认知分心 KNNImputer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农机安全驾驶系统
11
作者 张砚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基于物联网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农机安全驾驶系统是一种创新的农业技术应用,通过将农机设备的摄像装置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对农机设备和驾驶员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对采集到的驾驶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驾驶行为... 基于物联网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农机安全驾驶系统是一种创新的农业技术应用,通过将农机设备的摄像装置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对农机设备和驾驶员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对采集到的驾驶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驾驶行为分类与识别,实现对驾驶行为的自动监测和预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驾驶行为的类别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提高农机驾驶安全性和驾驶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卷积神经网络 智能农机 安全驾驶 驾驶行为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驱动单元技术发展与展望
12
作者 张国耕 史训亮 王全任 《汽车文摘》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深入,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各汽车制造商加大对混合动力车型及混合动力驱动单元的研发投入。为了更高效地开发混合动力驱动单元,从零部件组成、结构型式、电机位置等维度介绍混动车辆及混动驱动...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深入,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各汽车制造商加大对混合动力车型及混合动力驱动单元的研发投入。为了更高效地开发混合动力驱动单元,从零部件组成、结构型式、电机位置等维度介绍混动车辆及混动驱动系统的主要概念及分类,结合2024年度中国市场混动车型的驱动系统型式,详细阐述不同构型混动驱动系统的应用现状,并以丰田、本田、通用、上汽、比亚迪等汽车公司混合动力驱动单元发展历程为依托,梳理混动驱动单元的迭代过程,最后对混动驱动单元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各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驱动单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驱动单元 机电耦合 电机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底盘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左志宇 顾灵杰 +3 位作者 毛罕平 朱苏冀 李文豪 金文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225,共7页
针对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研发了一种集抓取、运输功能于一体的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底盘,可实现稳定行走、路径跟踪和自动定位。根据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满载质量和行驶效率需求,设计了基于差速轮系的驱动装置,... 针对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研发了一种集抓取、运输功能于一体的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底盘,可实现稳定行走、路径跟踪和自动定位。根据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满载质量和行驶效率需求,设计了基于差速轮系的驱动装置,确定了弹簧减震装置的关键参数,开发了底盘驱动控制系统。以行驶稳定性误差、路径追踪误差和定位误差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底盘驱动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加速、减速和匀速等不同工况下,植物工厂高层采收车的行驶稳定性倾角最大均方根误差为1.77°,路径跟踪误差中的横向偏差均方根误差为1.35 mm,航向角均方根误差为0.336°,行走定位最大相对误差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工厂 采收车 驱动底盘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天气下山区公路异常驾驶行为风险因素挖掘
14
作者 柳本民 胡佳欣 +1 位作者 李诚信 王鹏飞 《交通与运输》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异常驾驶行为(如超速、急转弯、急刹车、急加速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异常驾驶行为与道路、驾驶人特征和天气等风险因素的关系,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与生理数据,并依此识别驾驶人异常驾驶行为,同时采用Apriori... 异常驾驶行为(如超速、急转弯、急刹车、急加速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异常驾驶行为与道路、驾驶人特征和天气等风险因素的关系,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与生理数据,并依此识别驾驶人异常驾驶行为,同时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异常驾驶行为与天气类型、弯道类型、驾驶负荷水平之间的关联,最终得到置信度和提升度排名前25%的因果关联规则共11条。研究结果发现:中高负荷、降雨天气与直线段或大半径连续弯道的耦合容易诱发纵向异常驾驶行为(如超速、急减速、急加速);高负荷、晴天与小半径连续弯道的耦合容易诱发横向异常驾驶行为(如急转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异常驾驶行为 驾驶负荷 不良天气 APRIOR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小红 潘雨婷 梁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2,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内外部联动视角,以417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内外部联动视角,以417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是多维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不存在产生高/非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可以划分为媒体关注下内部因素驱动型、合力监管-人才联合驱动型和多元因素驱动型,非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存在两条组态路径,且与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路径呈非对称关系;人力资本是实现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因素,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绿色创新背后多维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制造业企业 驱动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的拖拉机齿轮传动系统仿真研究
16
作者 杨玉霞 李艳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1,268,共5页
设计了一款拖拉机复合行星齿轮的动力系统,并基于UG仿真软件,建立了齿轮参数化模型,得到了齿轮的渐开线和齿廓线,最后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仿真模型。齿轮传动系统可靠性实验表明:系统齿轮运动符合预期,满足设计要求,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 拖拉机 复合行星齿轮 UG 齿轮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高效节能驱动与传动系统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升吨 郑臻皓 +2 位作者 杜威 曹杨峰 杨啸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驱动与传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节能的驱动与传动系统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不同驱动方式原理及特点、多电机耦合方式分类和典型应用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驱动与传... 驱动与传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节能的驱动与传动系统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不同驱动方式原理及特点、多电机耦合方式分类和典型应用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驱动与传动结构的研究进展。从驱动方式原理及特点方面,分析总结了单电机驱动、单电机-变速器驱动、双电机耦合驱动以及多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及优缺点,指出了单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机效率低下、动力性欠缺以及节能性不足的问题,而多电机驱动凭借多种工作模式提高了驱动系统的效率、延长了续驶里程,是未来电动汽车驱动与传动结构的主要类型。从多电机耦合方式分类方面,详细总结了转速耦合、转矩耦合以及转速转矩耦合3种多电机耦合方式驱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明确提出速转矩耦合驱动系统在低速重载、高速轻载路况下都能够灵活的分配多台电机的功率来提高驱动系统的整体效率,综合性能最好。此外,总结了目前现有的轮毂电机系统、轮边电机系统以及单桥单电机+单桥双电机驱动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未来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应朝着多动力源、一体化、机电耦合方向发展。该研究可为未来电动汽车驱动与传动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驱动与传动 转速耦合 转矩耦合 节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模型的轻型车在用RDE排放预测
18
作者 苏庆鹏 赵华 +2 位作者 胡雨馨 张帆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排累积质量相对误差分别为9.2%、5.8%;其次进行后处理性能试验,对后处理温度、起燃和老化模型进行标定验证,在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前35 s,三元催化转化器轴向最大温度误差为52℃,CO、NO的排放累积质量误差为0.0385 g(5.90%)和0.0011 g(0.75%);最后利用RDE排放预测模型在不同催化器老化状态下,进行WLTC、RDE和95%分位的激烈驾驶参考循环(RTS-95)工况的排放规律探究.研究发现:NO排放对工况更加敏感,超限风险更高.设定NO瞬时质量排放阈值为8 mg/s,以RTS-95循环在分散因子为0.6条件下的NO仿真结果为例,对催化器分散因子进行预警窗口宽度探究,结果表明:增加预警窗口宽度将会降低误判率和冷启动超限的识别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模型 催化转化器老化 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风格与路面影响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19
作者 张冰战 边博乾 +2 位作者 杨梓恒 赵晓敏 邱明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增强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保持制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驾驶员风格和路面附着特性的能量回收方法。首先,根据不同驾驶员数据提取驾驶风格特征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训练驾驶风格辨识模型;然后,通过U-Net网络对路面图像... 为了增强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保持制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驾驶员风格和路面附着特性的能量回收方法。首先,根据不同驾驶员数据提取驾驶风格特征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训练驾驶风格辨识模型;然后,通过U-Net网络对路面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轻量级网络MobileNet V3训练路面高效辨识模型;最后,结合驾驶风格与路面辨识结果,对车辆前、后轴制动力的变比值进行分配,提出一种考虑驾驶风格与路面附着条件权重来确定再生制动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制定。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路面,制动效能与制动稳定性明显提升;在WLTC与NEDC循环工况中,电池SOC分别提高了2.13百分点、1.02百分点,使整车制动稳定性与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能量回收策略 驾驶风格 路面附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和搅动对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的影响
20
作者 王海洋 耿浩越 +5 位作者 崔梦茹 王畅 赵宋文 李涵博 刘统帅 李顺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猪舍气载微生物从猪粪逸散的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风力和猪只活动,为了验证此设想,本试验构建模拟猪舍,用搅动模拟猪只活动,用不同风机控制粪表风速,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其中风速设定的两个水平分别为0 m·s^(-1)和0.50 m·s^... 猪舍气载微生物从猪粪逸散的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风力和猪只活动,为了验证此设想,本试验构建模拟猪舍,用搅动模拟猪只活动,用不同风机控制粪表风速,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其中风速设定的两个水平分别为0 m·s^(-1)和0.50 m·s^(-1);搅动情况分搅动和无搅动两个水平)研究猪粪逸散气载细菌和真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搅动情况下,猪粪能够逸散出的气载微生物量最低,且风速对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搅动和风速是粪源细菌向空气中逸散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风速对猪粪逸散气载细菌的作用是在搅动的前提下体现的;搅动和有风条件下猪粪逸散出更多较大粒径(>2.1μm)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其中粒径范围为2.1~3.3μm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平均占比最高,分别为22%和33%,且猪粪贮存第144小时之前逸散的气载微生物量相对平稳,尔后快速增加;猪粪细菌与逸散到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组成相似,但β多样性组成不同。研究表明,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的先决条件是搅动,而风吹可以促进微生物的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 粪源微生物 气载微生物 逸散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