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AC变换器的混杂系统建模及预测控制 被引量:26
1
作者 郑雪生 李春文 戎袁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92,共6页
DC/AC变换器是典型的混杂系统,分析了变换器的动态特点和系统所受的约束及控制目标。在建模中为了考虑开关动态将PWM周期进行细分,通过引入逻辑变量来判断各个子区间的开关状态从而确定系统的动态演化方程。用混杂系统语言编辑工具HYSDE... DC/AC变换器是典型的混杂系统,分析了变换器的动态特点和系统所受的约束及控制目标。在建模中为了考虑开关动态将PWM周期进行细分,通过引入逻辑变量来判断各个子区间的开关状态从而确定系统的动态演化方程。用混杂系统语言编辑工具HYSDEL对系统进行描述得到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基于模型设计预测控制器,通过在线求解对应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得到数值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和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ac变换器 混合逻辑动态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DC-AC功率转换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小青 胡荣 +1 位作者 陈艳 何尚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为了减少DC-AC转换系统中转化器和逆变器开关损耗,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由双端降压转换器以及H桥逆变器组成的DC-AC功率转换系统.分别设计了降压转换器控制器以及逆变器控制器来控制双端降压转换器和H桥逆变器,通过双向降压转换器产生逆... 为了减少DC-AC转换系统中转化器和逆变器开关损耗,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由双端降压转换器以及H桥逆变器组成的DC-AC功率转换系统.分别设计了降压转换器控制器以及逆变器控制器来控制双端降压转换器和H桥逆变器,通过双向降压转换器产生逆变器的混合输入电压,并在H桥逆变器添加简单的LC滤波电路,使得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失真被限制在0.2%以内,满足IEEE 519标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级PEI的总开关损耗不足一级PEI的一半.此外,在负载阻抗和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稳定的电压与电流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ac转换 双端降压转化器 H桥逆变器 LC滤波电路 电压谐波失真 控制器 混合信号 IEEE 519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
3
作者 贺三 余锐 +2 位作者 张剑雄 李彬 徐慧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针对部分地区油气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交叉或平行敷设的情况,导致埋地管道面临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的风险。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偏光显微镜、三维光学显微镜、XRD等检测手段,开展了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 针对部分地区油气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交叉或平行敷设的情况,导致埋地管道面临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的风险。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偏光显微镜、三维光学显微镜、XRD等检测手段,开展了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交直流混合干扰下临界电流密度为120 A/m^(2);2)交直流混合干扰下容抗弧的半径与电流密度不存在正相关关系;3)交直流混合干扰阳极区既延续了直流干扰的腐蚀强度也发挥了交流电的振荡和点蚀作用,导致腐蚀坑内发生二次局部破坏,产生大量点蚀和缝隙,逐渐呈现为刻蚀现象,使部分未完全腐蚀的X70钢(部分覆盖有腐蚀产物膜)失去支撑后脱落在溶液中;4)在180 A/m^(2)的电流密度下,交直流混合干扰试样腐蚀深度达26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腐蚀 交直流混合干扰 X70钢 刻蚀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控制系统的LCC-HVDC直流电流暂态特性分析与交流短路电流近似解析方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彤 孙奕 +2 位作者 裴林 王佳明 王增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509-8522,共14页
短路电流是电网规划的关键依据之一,特别是在交直混联系统中。当混合输电系统的交流侧发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变化对交流短路电流有着直接影响,此外由于LCC-HVDC的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后直流电流暂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文针对LCC-HVD... 短路电流是电网规划的关键依据之一,特别是在交直混联系统中。当混合输电系统的交流侧发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变化对交流短路电流有着直接影响,此外由于LCC-HVDC的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后直流电流暂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文针对LCC-HVDC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提出计及控制系统的直流电流暂态全过程的时域分段近似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受端交流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后逆变侧换流器的换相失败暂态过程,并阐述故障后直流系统向逆变侧交流系统贡献直流电流的原理。其次,根据直流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暂态响应特性,分段建立其传递函数模型。最后,将受控量的频域表达式经过拉式反变换,得到时域下的直流电流分段解析式,并进一步得到考虑直流电流贡献的逆变侧交流短路电流的近似解析结果,通过与实际仿真进行对比,验证提出的直流电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该近似解析结果能够较为准确描述故障后逆变侧交流电流的暂态全过程,为线路保护定值和断路器相关参数的选取和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 近似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5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混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鲁棒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志淳 杨帆 +3 位作者 闵怀东 胡伟 雷杨 刘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I0003-I0005,共13页
鲁棒优化通常采用多面体模型来描述分布式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却忽略了分布式光伏出力的时空相关性,为此,该文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时空相关性多面体模型,提出了考虑需求侧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鲁棒评估方法。首先,... 鲁棒优化通常采用多面体模型来描述分布式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却忽略了分布式光伏出力的时空相关性,为此,该文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时空相关性多面体模型,提出了考虑需求侧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鲁棒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时空相关性多面体模型和电价激励型需求侧响应模型,以最大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为目标,考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多种运行约束和调节策略,建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两阶段鲁棒评估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进行迭代求解。在70节点系统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能力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需求侧响应 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 两阶段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及碳减排效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爱清 毕永翔 +1 位作者 陈鑫涛 谢伟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员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开展带电作业时人员的体表混合场强、电位转移电流及暂态能量,对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作业人员不断接近直流线路,体表场强受交流线路影响越明显,最高可使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增大约9%,达到1920 kV/m;交流线路的存在将导致电位转移电流增长约7%,但对暂态能量影响较小。通过对特高压线路不停电检修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计算,验证了特高压带电作业对减少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直流同廊道 体表混合电场 电位转移电流 暂态能量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nders分解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网随机扩展规划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澍忻 金楚 +3 位作者 彭虹桥 杨燕 左郑敏 孙辉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8,共9页
采用随机场景模拟法描述机组和输电线路随机停电事故、负荷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网随机扩展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以交直流输电线路投资成本、失负荷成本、系统运行成本等为综合成本目标,采用Benders分解,... 采用随机场景模拟法描述机组和输电线路随机停电事故、负荷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网随机扩展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以交直流输电线路投资成本、失负荷成本、系统运行成本等为综合成本目标,采用Benders分解,将交直流混合输电网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分解为规划主问题和可靠性校验和经济调度的子问题迭代求解。在6节点系统和改进的IEEE-118节点系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与交流输电系统相比,扩建直流输电线路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在选择交流/直流输电线路时,直流线路输送潮流的可控性以及经济性都可以减少失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ders分解 高压直流输电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交直流输电网扩展规划 可靠性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串入直流引起继电器误动作事故处理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秀林 吴坚 +3 位作者 陈伟华 管晟超 常俊晓 应宇鹏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交流串入直流系统时可能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文章基于搭建的交流串入直流电源实验模型,对一起继电器误动作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交流电流通过主变过载联切装置长距离控制电缆的分布电容构成回路,同时因PSL-621C线路保护出口继电器不具... 交流串入直流系统时可能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文章基于搭建的交流串入直流电源实验模型,对一起继电器误动作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交流电流通过主变过载联切装置长距离控制电缆的分布电容构成回路,同时因PSL-621C线路保护出口继电器不具备抗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导致继电器发生误动作出口跳闸。通过方案对比,提出将主变过载联切负荷装置跳闸回路经过大功率防交流继电器启动的整改方案,并结合搭建的电源模型,验证了整改后回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串入直流 继电器误动作 电源模型 分布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鹏 于晓蒙 赵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5,共8页
交直流混合微网具备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不同负荷的需要。交直流断面是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直流区域与交流区域的互联部分。该文提出的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 交直流混合微网具备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不同负荷的需要。交直流断面是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直流区域与交流区域的互联部分。该文提出的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主要控制断面两侧电压并使之稳定。通过构建S/R/T混合灵敏度函数,提高交直流断面抗击交流扰动和直流扰动的标称性能,增强其应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交直流断面电压H_∞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在换流器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仍可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网 混合灵敏度 交直流断面 H_∞鲁棒控制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直流同塔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计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军 王思颖 李本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了寻求一种适合交直流同塔架设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线路表面场强的特点,利用线性叠加原理求出混合线路表面场强,并结合晴天和雨天对交流和直流线路电晕程度的不同影响,提出在同一种天气状况下计算... 为了寻求一种适合交直流同塔架设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线路表面场强的特点,利用线性叠加原理求出混合线路表面场强,并结合晴天和雨天对交流和直流线路电晕程度的不同影响,提出在同一种天气状况下计算交直流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用3种计算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方法,分晴天和雨天情况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BPA修正公式计算值最大,该方法可视为目前计算交直流同塔线路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 电磁环境 无线电干扰 可听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SCAN算法处理的无线电干扰和温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方 郭江 +3 位作者 张广洲 姚德贵 王广周 郭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1,共5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特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现有的单独线路无线电干扰测量模式的弊端,建立了基于气象参数与无线电干扰实时同步测量系统,并基于DBSCAN算法对一年的无线电干扰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 目前,国内外对于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特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现有的单独线路无线电干扰测量模式的弊端,建立了基于气象参数与无线电干扰实时同步测量系统,并基于DBSCAN算法对一年的无线电干扰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了分析无线电干扰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直流区域、交直流过渡区域和交流区域典型点位数据,按温度分段分析,得到了各个区间段内无线电干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并行 无线电干扰 DBSCAN算法 温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VPPA特性及铝合金立焊工艺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永全 洪海涛 +1 位作者 郭龙 姚青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2,116,共4页
厚板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中,由于焊接电流大,长时间焊接时钨极的烧损量大,严重影响厚板大结构自动焊接质量.为此提出了通过交直流混合输出减少钨极烧损,同时提高焊接质量的新型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接方法.该... 厚板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中,由于焊接电流大,长时间焊接时钨极的烧损量大,严重影响厚板大结构自动焊接质量.为此提出了通过交直流混合输出减少钨极烧损,同时提高焊接质量的新型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接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氧化膜清理的前提下,减小了因反极性时间过短电弧在极短时间内两次过零造成的等离子弧力下降和过大的感应电动势对开关器件的损害.其次交直流混合输出电弧具有低频调制效果,起到熔池振荡、细化晶粒的作用.在实现交直流混合VPPA软硬件功能基础上研究了交直流混合VPPA等离子弧力学特性、焊接过程稳定性及焊缝成形机理.通过对焊缝显微组织及焊缝成形检验发现,交直流混合输出时焊缝晶粒细化,焊缝成形美观,实现了减少钨极烧损和提高焊缝质量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 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 立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恒功率负载特性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欣博 刘宁 +1 位作者 宋晓通 孙晓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41-3451,共11页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中,大量电动机负载和变换器负载由受闭环控制的电力电子设备连接交流母线,具有负阻抗特性,可视为交流恒功率负载。这些负载在大扰动情况下类似正反馈,会增强扰动信号,降低系统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微电网系统...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中,大量电动机负载和变换器负载由受闭环控制的电力电子设备连接交流母线,具有负阻抗特性,可视为交流恒功率负载。这些负载在大扰动情况下类似正反馈,会增强扰动信号,降低系统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微电网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储能单元是系统的惯性环节,合理控制可增强系统稳定性。为了保障并网运行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大信号稳定性,文中应用混合势函数方法提出储能单元互联变流器稳定控制策略,补偿交流恒功率负载的动态性能。首先,根据abc-dq坐标变换,分别得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在储能单元充放电状态的简化模型;接着,分别建立系统的混合势函数模型;最后应用第3稳定性定理,分别推导得到储能单元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大信号稳定性判据。判据给出了滤波参数、交流恒功率负载功率、储能单元充放电功率、储能单元AC/DC变流器电流内环比例环节系数、电压外环比例环节系数的稳定限制条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大信号稳定性判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恒功率负载 储能单元ac/dc变流器 混合势函数 大信号稳定性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压风险感知的交直流配电网优化调度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堃 刘之涵 +2 位作者 付明 窦晓波 张晓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5-54,共10页
为有效适应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电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交直流配电网电压风险感知的优化调度方案,该调度方案包含日前和日内两阶段。日前决策调度以经济性为目标制定运行计划。日内风险调度考虑分布式光... 为有效适应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电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交直流配电网电压风险感知的优化调度方案,该调度方案包含日前和日内两阶段。日前决策调度以经济性为目标制定运行计划。日内风险调度考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超短期波动特性。基于超短期预测概率信息,使用结合Nataf变换的随机响应面法进行概率潮流计算,并根据概率潮流结果建立电压风险感知体系。日内以配电网电压安全运行风险最小为目标,调整日前调度方案中部分灵活迅速调控设备的运行计划。最后,通过交直流配电网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对调度计划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网 优化调度 电压风险感知 概率潮流 随机响应面法 混合整数二阶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明 刘春园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应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基于电磁学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流体—化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真空断路器灭弧室中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考虑粒子的经典扩散、漂移、碰撞、电离、激发的影响,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 应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基于电磁学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流体—化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真空断路器灭弧室中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考虑粒子的经典扩散、漂移、碰撞、电离、激发的影响,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交流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仿真结果表明:电弧放电过程中,交、直流真空电弧燃弧特性即存在相似性也存在明显不同;纵向磁场直接影响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的发展及电弧微观粒子(电子与离子等)的密度与温度等的空间分布。如相同电流激励下,交流电弧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参数分布相似;由于交流电弧能量下降更快,相比直流电弧其更容易被开断;纵向磁场的作用会减小阳极触头表面的电子温度,削弱阴极表面的离子速度,减少真空电弧金属蒸气的电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直流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纵向磁场 流体-化学混合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安全约束的交直流配电网储能与换流站协调经济调度 被引量:70
17
作者 王守相 陈思佳 谢颂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91,共7页
直流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为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接入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同时也使配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合的拓扑形态。提出了基于安全约束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储能与换流站协调经济调度方法,通过优化换流站的无功调节与储能的充放电,一方面... 直流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为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接入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同时也使配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合的拓扑形态。提出了基于安全约束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储能与换流站协调经济调度方法,通过优化换流站的无功调节与储能的充放电,一方面能确保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在输配分离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可最小化供电公司从上级电网购电的成本。另外,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属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缺乏快速有效的求解方法,通过线性化技术将原模型转化为能有效求解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最后,通过算例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效果及求解的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储能系统 经济调度 安全约束 电力市场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回路一点接地和交直流串扰引起保护误动及其对策 被引量:32
18
作者 唐文秀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125,共3页
分析了直流回路一点接地和交直流回路相互串扰引起高压、超高压,致使保护误动作,以及直流回路一点接地引起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误动作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直流控制回路的电缆过长,分布电容过大。当直流回路发生一点接地或直流回路通... 分析了直流回路一点接地和交直流回路相互串扰引起高压、超高压,致使保护误动作,以及直流回路一点接地引起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误动作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直流控制回路的电缆过长,分布电容过大。当直流回路发生一点接地或直流回路通过交流回路串扰接地时,分布电容发生瞬时放电,形成干扰源,引起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动作,是此类保护误动作的根本原因。给出了针对此类干扰的几种解决方案:缩短直流控制电缆的长度或采用光缆代替电缆,提高出口中间继电器和断路器跳闸线圈电压,用直流继电器代替光电隔离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直流回路 一点接地 交直流串扰 保护误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交直流混合网扩展规划的综合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明 单渊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将混合整数规划法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多端交直流混合同扩展规划的综合法,避免了常规规划方法形成临时联接方案时的盲目性,而且可处理规划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出了综合法的流程及利用证据理论进行水平年临时联接和最... 提出了一种将混合整数规划法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多端交直流混合同扩展规划的综合法,避免了常规规划方法形成临时联接方案时的盲目性,而且可处理规划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出了综合法的流程及利用证据理论进行水平年临时联接和最终扩展规划方案评估的推理网络和具体方法。以三峡联网规划为算例,表明此综合方法可取得现有规划方法无法实现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证据理论 电网扩展规划 混合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频率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鹏 马显 +2 位作者 李雨薇 陈博 方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微网中高比例风力、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同时负荷功率具有随机时变性,这些特性易引起微网中频率波动。微网运行方式的改变,将导致网络等值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变化。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网中频率波动及控制对象参数摄动的问... 微网中高比例风力、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同时负荷功率具有随机时变性,这些特性易引起微网中频率波动。微网运行方式的改变,将导致网络等值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变化。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网中频率波动及控制对象参数摄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频率控制方法,控制交流区域频率并使之保持稳定。通过将实际控制问题转换为混合灵敏度问题,构建S/R/T函数,设计了频率鲁棒控制器,增强了频率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通过将鲁棒控制问题转换为用Riccati方程表示,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求解该方程得到H∞频率控制器。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设计频率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交直流混合微网(微电网) 混合灵敏度 频率控制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