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交流电润湿作用下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蒋冬冬
洪芳军
郑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交流电频率下共面电极电润湿芯片上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的输入频率下液滴出现共振,共振模态称为Pn(n=2,4,…),且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值与线性理论预测值吻合良好.在共振模态Pn下,液滴振荡对称,表面呈现...
实验研究了不同交流电频率下共面电极电润湿芯片上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的输入频率下液滴出现共振,共振模态称为Pn(n=2,4,…),且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值与线性理论预测值吻合良好.在共振模态Pn下,液滴振荡对称,表面呈现n/2个波峰.在相邻共振模态间存在某个临界频率,此时液滴振荡对称,但很微弱,且接触线宽度和液滴高度的振荡相位关系发生转变.小于此临界频率时,液滴接触线延展至最大时呈液瓣状,且液瓣的位置通过液滴的收缩和延展在水平面内周期性交替,液瓣数目随着相邻共振模态阶数n的升高而增加.大于此临界频率时,液滴振荡左右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液滴表面波的传动.预期这些液滴的非对称振荡会产生更为混乱的内部流动,从而增强微流控液滴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润湿
液滴振荡
微流控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空零电极介电湿润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晓威
陈立国
+1 位作者
陈涛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针对目前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液滴的效果多通过数值仿真方法验证而缺乏实验支持,本文提出将单极板结构中的零电极进行悬空设计,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设计的悬空零电极单极板结构的芯片和传统双极板结构的芯片对液滴的驱动效果。首...
针对目前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液滴的效果多通过数值仿真方法验证而缺乏实验支持,本文提出将单极板结构中的零电极进行悬空设计,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设计的悬空零电极单极板结构的芯片和传统双极板结构的芯片对液滴的驱动效果。首先,基于介电湿润原理,推导出传统双极板结构中液滴所受到的介电驱动力以及每个阻力,接着,对文中设计的悬空零电极结构的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种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的受力情况。最后,对两种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去离子水微液滴的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驱动同等体积大小的微液滴时,本文设计制作的悬空零电极单极板芯片比双极板结构的芯片所需的电压更低,液滴的运动速度更快;当有效驱动电压达到44V时,液滴的速度可以达到15cm/s。得到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在单极板悬空零电极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上液滴驱动速度更高,驱动电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单极板
液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态透镜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顾海鹏
洪华杰
范纪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6-1138,共13页
当前的光电侦察领域设备不断地向轻、小型化发展,而传统变焦光学系统的体积与质量往往达不到微小型光电侦察平台的载荷要求,因此小型无人机等侦查平台只能搭载定焦镜头,制约了分辨率与侦查距离的提升,限制了侦查能力。液态透镜技术利用...
当前的光电侦察领域设备不断地向轻、小型化发展,而传统变焦光学系统的体积与质量往往达不到微小型光电侦察平台的载荷要求,因此小型无人机等侦查平台只能搭载定焦镜头,制约了分辨率与侦查距离的提升,限制了侦查能力。液态透镜技术利用单片透镜即可实现透镜焦距的调节,大大减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且其变焦响应速度快、变焦范围大,由液态透镜组合的光学系统可以在固定的小体积内实现快速变焦,在军民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前人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调研与综述,简述了液态透镜的5种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液态透镜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液态透镜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透镜
液压驱动
电润湿效应
光学设计
弹性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路信号控制的液滴单向运输数字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
1
4
作者
盛文洁
王续博
周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8期65-68,共4页
介质上的电润湿(EWOD)数字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中,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控制信号,引出导线的设计复杂程度将会显著增加。根据接触线理论,提出一种运输方向上非对称的电极设计,使液滴两侧的电极同时加电压时,施加在液滴两侧的电润...
介质上的电润湿(EWOD)数字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中,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控制信号,引出导线的设计复杂程度将会显著增加。根据接触线理论,提出一种运输方向上非对称的电极设计,使液滴两侧的电极同时加电压时,施加在液滴两侧的电润湿力不平衡,液滴向指定方向驱动。该新型器件只需两个信号即可实现液滴长距离、大规模的单向运输。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器件在电压作用下液滴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了表征,并制作及测试芯片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两个驱动信号的重复交替,能够在一维路径上稳定地实现单向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
微液滴单向输运
介质上的电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流电润湿作用下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蒋冬冬
洪芳军
郑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36005)
文摘
实验研究了不同交流电频率下共面电极电润湿芯片上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的输入频率下液滴出现共振,共振模态称为Pn(n=2,4,…),且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值与线性理论预测值吻合良好.在共振模态Pn下,液滴振荡对称,表面呈现n/2个波峰.在相邻共振模态间存在某个临界频率,此时液滴振荡对称,但很微弱,且接触线宽度和液滴高度的振荡相位关系发生转变.小于此临界频率时,液滴接触线延展至最大时呈液瓣状,且液瓣的位置通过液滴的收缩和延展在水平面内周期性交替,液瓣数目随着相邻共振模态阶数n的升高而增加.大于此临界频率时,液滴振荡左右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液滴表面波的传动.预期这些液滴的非对称振荡会产生更为混乱的内部流动,从而增强微流控液滴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关键词
交流电润湿
液滴振荡
微流控
混合
Keywords
ac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ewod)
droplet oscillation
microfluidic
mixing
分类号
O32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空零电极介电湿润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晓威
陈立国
陈涛
孙立宁
机构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275327)
文摘
针对目前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液滴的效果多通过数值仿真方法验证而缺乏实验支持,本文提出将单极板结构中的零电极进行悬空设计,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设计的悬空零电极单极板结构的芯片和传统双极板结构的芯片对液滴的驱动效果。首先,基于介电湿润原理,推导出传统双极板结构中液滴所受到的介电驱动力以及每个阻力,接着,对文中设计的悬空零电极结构的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种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的受力情况。最后,对两种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去离子水微液滴的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驱动同等体积大小的微液滴时,本文设计制作的悬空零电极单极板芯片比双极板结构的芯片所需的电压更低,液滴的运动速度更快;当有效驱动电压达到44V时,液滴的速度可以达到15cm/s。得到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在单极板悬空零电极结构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上液滴驱动速度更高,驱动电压更低。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介电湿润
单极板
液滴速度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device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ewod
single-plate
droplet velocity
分类号
TN405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O442 [理学—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态透镜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顾海鹏
洪华杰
范纪红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出处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6-1138,共13页
基金
军队科技委重大专项
文摘
当前的光电侦察领域设备不断地向轻、小型化发展,而传统变焦光学系统的体积与质量往往达不到微小型光电侦察平台的载荷要求,因此小型无人机等侦查平台只能搭载定焦镜头,制约了分辨率与侦查距离的提升,限制了侦查能力。液态透镜技术利用单片透镜即可实现透镜焦距的调节,大大减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且其变焦响应速度快、变焦范围大,由液态透镜组合的光学系统可以在固定的小体积内实现快速变焦,在军民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前人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调研与综述,简述了液态透镜的5种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液态透镜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液态透镜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
液态透镜
液压驱动
电润湿效应
光学设计
弹性薄膜
Keywords
liquid lens
hydraulic-driven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
ewod
)
optical design
elastic membrane
分类号
TN20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B811.3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路信号控制的液滴单向运输数字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
1
4
作者
盛文洁
王续博
周嘉
机构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8期65-6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874033,6167404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ZR1402600)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18MS003)
文摘
介质上的电润湿(EWOD)数字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中,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控制信号,引出导线的设计复杂程度将会显著增加。根据接触线理论,提出一种运输方向上非对称的电极设计,使液滴两侧的电极同时加电压时,施加在液滴两侧的电润湿力不平衡,液滴向指定方向驱动。该新型器件只需两个信号即可实现液滴长距离、大规模的单向运输。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器件在电压作用下液滴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了表征,并制作及测试芯片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两个驱动信号的重复交替,能够在一维路径上稳定地实现单向运输。
关键词
数字微流
微液滴单向输运
介质上的电润湿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s
unidirectional transportation of droplet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
ewod
)
分类号
TN492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交流电润湿作用下液滴的振荡行为特性
蒋冬冬
洪芳军
郑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悬空零电极介电湿润芯片的设计
许晓威
陈立国
陈涛
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液态透镜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顾海鹏
洪华杰
范纪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两路信号控制的液滴单向运输数字微流控芯片
盛文洁
王续博
周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