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分代数模型的AC/DC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
33
1
作者
徐光虎
王杰
+1 位作者
陈陈
曹国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7,103,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实际负荷以及直流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在微分代数模型的基础上,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运用到交直流并联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在系统的M关系度小于系统阶数及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得到微...
针对电力系统实际负荷以及直流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在微分代数模型的基础上,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运用到交直流并联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在系统的M关系度小于系统阶数及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得到微分代数系统模型的Bronovsky标准形式,并对交直流混合(AC/DC)系统中发电机励磁控制和直流系统整流侧定电流控制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一个含有AC/D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SMIBs)进行实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多机交直流并联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系统
稳定性
ac
/
dc
系统
非线性控制器
微分代数模型
设计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串补AC/DC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周长春
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共4页
采用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 ,研究了一个含串联电容补偿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按频率扫描的要求 ,通过对机组施加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测试信号 ,计算出了机组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 ,并考察...
采用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 ,研究了一个含串联电容补偿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按频率扫描的要求 ,通过对机组施加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测试信号 ,计算出了机组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 ,并考察了直流输电功率水平对此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流输电线路并联的串补交流线路在电气阻尼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串补还有可能使联接于逆变站的发电机组发生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系统
时域仿真
串补
ac
/
dc
系统
次同步振荡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C/DC系统潮流计算的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庄慧敏
肖建
黄彦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为克服AC/DC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变量消除法的不足,提出了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该方法的模型中将换流器等效为依赖于换流器端交流电压和控制角的PQ负荷.计算时,只需规定换流器直流侧的无功功率,而且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发生变化后不需...
为克服AC/DC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变量消除法的不足,提出了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该方法的模型中将换流器等效为依赖于换流器端交流电压和控制角的PQ负荷.计算时,只需规定换流器直流侧的无功功率,而且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发生变化后不需重新推导Jacobian矩阵中的偏导公式.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变量消除法相比计算效率可提高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潮流计算
变量消除法
J
ac
obian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C/DC系统的一类微分代数模型
被引量:
1
4
作者
庄慧敏
肖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33-38,共6页
目前普遍使用的AC/DC系统的微分代数模型主要存在2大缺陷:①随着直流线路的增加可能出现"维数灾难"问题;②不易处理直流控制方式的切换,计算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消元思想,先将换流器消耗的...
目前普遍使用的AC/DC系统的微分代数模型主要存在2大缺陷:①随着直流线路的增加可能出现"维数灾难"问题;②不易处理直流控制方式的切换,计算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消元思想,先将换流器消耗的功率作为依赖于电压的负荷,求解直流系统方程,消除直流变量后,再建立AC/DC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differential algebra equation,DAE)模型。该方法建立的交直流DAE模型不含直流变量,容易处理直流控制方式的切换,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此外,基于此模型讨论电压稳定的鞍结分岔点的计算。最后通过一个3机3母线的AC/DC系统算例和一个双馈入直流线路算例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微分代数模型
消元思想
崩溃点法
鞍结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培强
董彦婷
+1 位作者
段克会
伍文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3-50,共8页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局变量,并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了各变换器的功率精确分配而不受线路参数的影响。通过引入平均输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减小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偏移。探讨了二次纹波电流对并联系统功率控制的影响,引入带阻滤波器,抑制二次纹波电流和电压对并网电流畸变率的影响。分析了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合适的控制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向
ac
/
dc
变换器并联
系统
功率均分
低母线电压偏移
二次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C+DC输变电系统
6
作者
施围
《中国电力》
CSCD
1993年第4期58-60,共3页
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早在50年代,原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利沃夫大学,已开始了交直流混合输变电的理论、试验研究.60年代,在乌克兰西边建立了20km、10kV的试验线路,在交流线路上再加±7kV的直流,交流传输1MW,直流传送1.5MW.后来又在...
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早在50年代,原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利沃夫大学,已开始了交直流混合输变电的理论、试验研究.60年代,在乌克兰西边建立了20km、10kV的试验线路,在交流线路上再加±7kV的直流,交流传输1MW,直流传送1.5MW.后来又在莫斯科附近,将100kV的直流加到110kV交流输电线路上,开展运行试验研究.当时主要目的是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同时弥补直流线路中间不易抽取电能的缺陷.但当时由于大功率的整流、换流技术还不完善,可靠性较差,设备价格昂贵;变电所(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输变电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多速率混合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
27
7
作者
王路
李兴源
+1 位作者
罗凯明
颜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3-27,共5页
针对复杂电力系统仿真对有效性和精确性的统一要求,提出了综合电磁暂态仿真和机电暂态仿真优点的混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将交直流系统合理分割为若干子系统,利用现有的程序模块采用不同时标的多速积分对各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考虑晶闸管...
针对复杂电力系统仿真对有效性和精确性的统一要求,提出了综合电磁暂态仿真和机电暂态仿真优点的混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将交直流系统合理分割为若干子系统,利用现有的程序模块采用不同时标的多速积分对各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考虑晶闸管的通断过程,采用波形松弛技术解决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对3机交直流系统故障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混合仿真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速率仿真
电磁暂态过程
机电暂态过程
混合仿真
ac
/
dc
系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
被引量:
8
8
作者
许胜
赵剑锋
+1 位作者
倪喜军
唐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94,共5页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的负载特性。文章在建立SPWM-2H桥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相关的仿真与实验工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及其简化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
dc
/
ac
变流
系统
SPWM-2H桥逆变器
直流侧等效模型
简化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分代数模型的AC/DC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
33
1
作者
徐光虎
王杰
陈陈
曹国云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7,10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070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20300)~~
文摘
针对电力系统实际负荷以及直流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在微分代数模型的基础上,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运用到交直流并联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在系统的M关系度小于系统阶数及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得到微分代数系统模型的Bronovsky标准形式,并对交直流混合(AC/DC)系统中发电机励磁控制和直流系统整流侧定电流控制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一个含有AC/D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SMIBs)进行实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多机交直流并联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关键词
电力
系统
稳定性
ac
/
dc
系统
非线性控制器
微分代数模型
设计
模糊控制
Keywords
Power system
Parallel
ac
/
dc
power system
Differential algebraic models
Nonlinear dynamic Load
Feedb
ac
k linearization
Bronovsky standard form
分类号
TM712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串补AC/DC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周长春
徐政
机构
浙江大学电机系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0 2 770 3 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G19980 2 0 3 10 )
文摘
采用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 ,研究了一个含串联电容补偿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按频率扫描的要求 ,通过对机组施加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测试信号 ,计算出了机组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 ,并考察了直流输电功率水平对此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流输电线路并联的串补交流线路在电气阻尼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串补还有可能使联接于逆变站的发电机组发生次同步振荡。
关键词
电力
系统
时域仿真
串补
ac
/
dc
系统
次同步振荡
阻尼特性
Keywords
complex torque coefficient method test signal method HV
dc
series compensation SSO
分类号
TM71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C/DC系统潮流计算的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庄慧敏
肖建
黄彦全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05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0613003)
文摘
为克服AC/DC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变量消除法的不足,提出了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该方法的模型中将换流器等效为依赖于换流器端交流电压和控制角的PQ负荷.计算时,只需规定换流器直流侧的无功功率,而且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发生变化后不需重新推导Jacobian矩阵中的偏导公式.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变量消除法相比计算效率可提高5%左右.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潮流计算
变量消除法
J
ac
obian矩阵
Keywords
ac
/
dc
system
power flow algorithm
variable elimination method
J
ac
obian matrix
分类号
TM744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C/DC系统的一类微分代数模型
被引量:
1
4
作者
庄慧敏
肖建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4057)~~
文摘
目前普遍使用的AC/DC系统的微分代数模型主要存在2大缺陷:①随着直流线路的增加可能出现"维数灾难"问题;②不易处理直流控制方式的切换,计算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消元思想,先将换流器消耗的功率作为依赖于电压的负荷,求解直流系统方程,消除直流变量后,再建立AC/DC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differential algebra equation,DAE)模型。该方法建立的交直流DAE模型不含直流变量,容易处理直流控制方式的切换,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此外,基于此模型讨论电压稳定的鞍结分岔点的计算。最后通过一个3机3母线的AC/DC系统算例和一个双馈入直流线路算例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微分代数模型
消元思想
崩溃点法
鞍结分岔
Keywords
ac
/
dc
system
differential algebra equationmodel
elimination
point of collapse method
saddle node branch
分类号
TM7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培强
董彦婷
段克会
伍文华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3-5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7059)~~
文摘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局变量,并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了各变换器的功率精确分配而不受线路参数的影响。通过引入平均输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减小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偏移。探讨了二次纹波电流对并联系统功率控制的影响,引入带阻滤波器,抑制二次纹波电流和电压对并网电流畸变率的影响。分析了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合适的控制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向
ac
/
dc
变换器并联
系统
功率均分
低母线电压偏移
二次纹波
Keywords
dc
microgrids
bi-directional
ac
/
dc
converter parallel system
power sharing
low bus voltage deviation
secondary ripple
分类号
TM46 [电气工程—电器]
TM727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C+DC输变电系统
6
作者
施围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1993年第4期58-60,共3页
文摘
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早在50年代,原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利沃夫大学,已开始了交直流混合输变电的理论、试验研究.60年代,在乌克兰西边建立了20km、10kV的试验线路,在交流线路上再加±7kV的直流,交流传输1MW,直流传送1.5MW.后来又在莫斯科附近,将100kV的直流加到110kV交流输电线路上,开展运行试验研究.当时主要目的是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同时弥补直流线路中间不易抽取电能的缺陷.但当时由于大功率的整流、换流技术还不完善,可靠性较差,设备价格昂贵;变电所(站)。
关键词
ac
+
dc
系统
输变电
系统
分类号
TM726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多速率混合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
27
7
作者
王路
李兴源
罗凯明
颜泉
机构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3-2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4CB217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595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7017)~~
文摘
针对复杂电力系统仿真对有效性和精确性的统一要求,提出了综合电磁暂态仿真和机电暂态仿真优点的混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将交直流系统合理分割为若干子系统,利用现有的程序模块采用不同时标的多速积分对各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考虑晶闸管的通断过程,采用波形松弛技术解决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对3机交直流系统故障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混合仿真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多速率仿真
电磁暂态过程
机电暂态过程
混合仿真
ac
/
dc
系统
模型
Keywords
Multirate simulation techniqu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cess
Electromechanical transient process: Hybrid simulation
ac
/
dc
system model
分类号
TM74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M721.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
被引量:
8
8
作者
许胜
赵剑锋
倪喜军
唐国庆
机构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94,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A12B03)
江苏省重点科技攻关(BE200603)资助项目
文摘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的负载特性。文章在建立SPWM-2H桥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相关的仿真与实验工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及其简化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ac
/
dc
/
ac
变流
系统
SPWM-2H桥逆变器
直流侧等效模型
简化等效电路模型
Keywords
ac
/
dc
/
ac
converter system, SPWM 2H-bridge inverter,
dc
-side equivalent model, simplifie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分类号
TM46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分代数模型的AC/DC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
徐光虎
王杰
陈陈
曹国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串补AC/DC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周长春
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AC/DC系统潮流计算的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
庄慧敏
肖建
黄彦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AC/DC系统的一类微分代数模型
庄慧敏
肖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李培强
董彦婷
段克会
伍文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AC+DC输变电系统
施围
《中国电力》
CSCD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多速率混合仿真技术研究
王路
李兴源
罗凯明
颜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
许胜
赵剑锋
倪喜军
唐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