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对A390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鲁鑫 曾一文 +2 位作者 欧阳志英 魏霓 毛协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采用自行改制的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Bi对A390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Bi的熔点只有270℃,在摩擦过程中容易熔化渗出,并在磨损表面形成铋润滑膜而起到自润滑作用,从而降低合金的摩擦系数,改善其... 采用自行改制的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Bi对A390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Bi的熔点只有270℃,在摩擦过程中容易熔化渗出,并在磨损表面形成铋润滑膜而起到自润滑作用,从而降低合金的摩擦系数,改善其摩擦性能的稳定性,使合金的磨损量及摩擦表面温度降低.当Bi含量为2%-3%时,合金的减摩耐磨性能最佳,其摩擦系数为0.386,磨损量为22.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90过共晶高硅铝合金 Bi相 SI相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轧制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伏良 甘卫平 陈招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94-96,共3页
针对应用广泛的过共晶高硅铝合金,采用熔炼铸造与包覆轧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含量>26%的高硅铝合金材料,通过电子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时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进行了热膨胀系数、气密性及抗拉强度的测定。实验... 针对应用广泛的过共晶高硅铝合金,采用熔炼铸造与包覆轧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含量>26%的高硅铝合金材料,通过电子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时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进行了热膨胀系数、气密性及抗拉强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包覆轧制可有效阻止脆性材料裂纹的扩展;在100~400℃,Si含量为28.49%的高硅铝合金材料在纵向的热膨胀系数的平均值为16.3×10^(-6),横向为16.2×10^(-6),气密性为0.9966×10^(-7),材料纵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135.610MPa;Si含量为32.08%的材料,在100~400℃,纵向的热膨胀系数的平均值为15.9×10^(-6),横向为15.8×10^(-6),气密性为3.4×10^(-7),材料纵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93.9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 轧制 铝合金 铸造 金相显微镜 微观组织 熔炼 包覆 性能研究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1
3
作者 甄子胜 赵爱民 +2 位作者 毛卫民 孙峰 钟雪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研究了喷射沉积Al 2 0 %Si及Al 30 %Si合金坯料的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两种合金的喷射沉积态组织为细小的团块状Si均匀地分布于基体α上 ,没有共晶组织出现。形成该组织特征的机理是由于在沉积阶段凝固过程中合金发生了离异共... 研究了喷射沉积Al 2 0 %Si及Al 30 %Si合金坯料的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两种合金的喷射沉积态组织为细小的团块状Si均匀地分布于基体α上 ,没有共晶组织出现。形成该组织特征的机理是由于在沉积阶段凝固过程中合金发生了离异共晶 ,在雾化阶段大的冷却速度下形成的大量Si相核心以及在沉积阶段相对较低的冷却速度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动力学条件。通过自行设计的沉积阶段凝固的模拟实验 ,对这一机理进行了验证 ;另外 ,还对Si相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沉积 铝合金 离异共晶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剂对高硅铝合金标准样品组织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亮 王敬丰 +3 位作者 朱学纯 郝晓东 钟民 潘复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5,100,共5页
采用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Al-Sr,Al-P,Cu-P三种变质剂对高硅(22%,质量分数)铝合金标准样品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变质剂的标准样品中初晶硅呈粗大板片状,且局部聚集成团,组织均匀性差;添加了Al-Sr变质剂后初... 采用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Al-Sr,Al-P,Cu-P三种变质剂对高硅(22%,质量分数)铝合金标准样品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变质剂的标准样品中初晶硅呈粗大板片状,且局部聚集成团,组织均匀性差;添加了Al-Sr变质剂后初晶硅得到了一定的细化,但共晶硅高度分枝,组织分布仍不够均匀;添加Al-P和Cu-P变质剂后,标准样品中出现了新相AlP,使得初晶硅由板片状变成了细小的多边形颗粒,且弥散分布于整个基体中,同时共晶硅析出明显减少,而初晶硅数量增多,标准样品的组织均匀性好。另外对比发现,添加Cu-P变质剂后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组织均匀性最好,且其成分均匀性通过传统的极差法检测也完全符合标准样品的要求。本工作从组织均匀性上为高硅铝合金标准样品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判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剂 组织均匀性 初晶 共晶 铝合金标准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温度对高硅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伏良 甘卫平 陈招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129,共3页
针对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用轻质高硅铝合金材料,采用空气雾化水冷与真空包套热挤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Al-30Si 和 Al-40Si 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材料,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测定了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对拉伸... 针对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用轻质高硅铝合金材料,采用空气雾化水冷与真空包套热挤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Al-30Si 和 Al-40Si 过共晶高硅铝合金材料,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测定了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对拉伸试样的断口进行了扫描。探讨了挤压温度对材料组织、强度、延伸率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粉末冶金热挤压技术所制备的高硅铝合金材料,其硅相细小,当挤压温度为370℃时,其硅相大小为2~10μm,且分布均匀弥散;硅相尺寸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长大;抗拉强度随挤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l-30Si 经370℃挤压后,其室温抗拉强度为239MPa,而550℃为206MPa;延伸率随挤压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但不很敏感;随挤压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断裂方式由单纯的韧性断裂逐渐向韧性与脆性共存的混合断裂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温度 材料力学性能 铝合金 铝合金材料 抗拉强度 断裂方式 热挤压工艺 显微镜观察 延伸率 电子封装 航空航天 空气雾化 微观组织 拉伸试样 材料组织 断裂行为 挤压技术 粉末冶金 韧性断裂 过共晶 相尺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Ti-P-Cu及Mg对过共晶Al-25Si合金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高瞻 许春香 +2 位作者 张金山 杨永军 李文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02-3010,共9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一种新型绿色中间合金Al-Mn-Ti-P-Cu,并添加金属Mg共同作用于过共晶Al-25Si合金,再对其进行适当热处理,最后检测实验效果,分析变质、强化、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该中间合金对组织中粗大的初、共晶硅及α(Al)均有...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一种新型绿色中间合金Al-Mn-Ti-P-Cu,并添加金属Mg共同作用于过共晶Al-25Si合金,再对其进行适当热处理,最后检测实验效果,分析变质、强化、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该中间合金对组织中粗大的初、共晶硅及α(Al)均有明显细化作用;变质后,添加适量Mg可将Mg2Si强化相以相对细小形态引入基体,并最终在热处理后呈颗粒状均匀弥散分布基体中;随着组织的细化以及基体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合金的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的混合型磨损转化为单一的磨粒磨损,同时磨损质量损失降幅达46.6%,从而获得一种较理想的高强耐磨活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铝合金 Al-Mn-Ti-P-Cu中间合金 Mg 变质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