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铁死亡探讨“阳气亏虚,脾肾虚冷”与年龄相关疾病内在联系及附子的应用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美菱 王琪格 +5 位作者 王杰 裘雪莹 宋囡 隋国媛 王佳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衰老是细胞持续丢失,组织与器官功能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生物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的一类疾病称为年龄相关疾病(age-related diseases,ARDs)。人至中年,阳气渐衰,脾肾虚冷为甚,虚与痰瘀毒交织,是ARDs发生的... 衰老是细胞持续丢失,组织与器官功能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生物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的一类疾病称为年龄相关疾病(age-related diseases,ARDs)。人至中年,阳气渐衰,脾肾虚冷为甚,虚与痰瘀毒交织,是ARDs发生的关键病机。铁死亡属于铁依赖性非凋亡程序性死亡,年龄相关的铁稳态和氧化还原失衡使其在ARDs发生发展中成为关键环节,是从脾肾论治ARDs现代生物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脾阳不足,运化无主”与线粒体铁稳态失衡相关性、“肾阳失煦,元气失化”与氧化还原失衡相关性两个方面。以铁死亡为切入点丰富中医理论对ARDs的认识,并对于近年来附子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衰老水平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疾病 阳气亏虚 脾肾虚冷 铁死亡机制 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对陕产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辨识
2
作者 李莎莎 李芳 +6 位作者 张景霞 李凡 毛阿娟 李雅娟 陈曦 韩昕 王卫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陕产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陕产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500。结果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228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C_(18)类21种、C_(19)类145种[双酯型生物碱(DDAs)42种、单酯型生物碱(MDAs)47种、醇胺型生物碱(ADAs)42种、脂类(Lipo-As)14种]、C_(20)类27种以及其他35种,其中2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附子或该植物中鉴定出。结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解析,为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Exactive Focus-MS/MS 陕产附子 生物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名中医胡世平临证应用附子半夏组合验案分享
3
作者 刘博文 李晓斌 +5 位作者 仪凡 马贵萍 李峰 庞旭 冉云 胡世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4,共3页
附子与半夏同用一直被视为中药配伍“十八反”中禁忌,但随着有关附子与半夏更多研究的考证与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的观点也迎来了挑战。导师胡世平教授认为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义,并强调附子与半... 附子与半夏同用一直被视为中药配伍“十八反”中禁忌,但随着有关附子与半夏更多研究的考证与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的观点也迎来了挑战。导师胡世平教授认为附子与半夏配伍相反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义,并强调附子与半夏配伍为刚药之属,具有通阳驱浊、祛寒散结、宣气止痛之功,其临床应用附子与半夏组合治疗以“寒积”“痰饮”“气结”为主的病证:泄泻、久咳、耳鸣,不仅未表现出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附子 半夏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断-熟地黄提取物对IR-HepG2细胞糖代谢的调节及作用靶点分析
4
作者 赫英辉 岳自鹏 +3 位作者 郝淋耀 李树鹏 李玉荣 霍书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析以及细胞试验探讨续断-熟地黄提取物调节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为采用中药治疗犬猫Ⅱ型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TCMSP、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续断和熟地黄的活性成分及成分-疾病作用靶点...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析以及细胞试验探讨续断-熟地黄提取物调节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为采用中药治疗犬猫Ⅱ型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TCMSP、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续断和熟地黄的活性成分及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然后通过PPI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及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最后通过MTT法筛选出合适的中药浓度,采用高糖联合胰岛素作用于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RT-qPCR检测核心靶点及糖代谢相关酶的mRNA表达水平,验证续断-熟地黄对IR-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筛选获得续断-熟地黄活性成分26种,其中核心成分为林生续断苷Ⅲ-qt、臭山羊碱、葳岩仙皂苷A-qt等;交集靶点402个,其中STAT3、EGFR、HSP90AA1、AKT1、IL-6为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核心靶点。细胞试验结果显示,续断-熟地黄提取物最佳作用浓度为10-6g/mL,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RT-qPCR结果表明,续断-熟地黄提取物可显著上调AKT1(P<0.01)、INSR(P<0.01)、GLUT4(P<0.05)、AMPK(P<0.05)、GCK(P<0.01)以及GYS2(P<0.01)的mRNA表达水平,并显著下调STAT3(P<0.001)、EGFR(P<0.05)、HSP90AA1(P<0.01)、IL-6(P<0.001)、GSK-3β(P<0.01)、PEPCK(P<0.05)以及G6Pase(P<0.001)的mRNA表达水平。续断-熟地黄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反应,上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造成的细胞损伤与糖代谢紊乱。试验结果可为后续采用续断-熟地黄临床治疗犬猫糖尿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熟地黄 网络药理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PI3K/AKT通路对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旭 许原 +3 位作者 管亚男 赵丹玉 王冰 任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4,I0006,共5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小鼠脑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25-35(20μmol/L)处理N2a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 目的研究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小鼠脑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25-35(20μmol/L)处理N2a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给予低、高浓度的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作用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寻求最佳的Aβ25-35的诱导浓度;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p-PI3K、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过Aβ25-35处理后的N2a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升高,p-PI3K/PI3K、p-AKT/AKT比值下降(P<0.05);给予低、高浓度的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作用24 h后,N2a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降低,p-PI3K/PI3K、p-AKT/AKT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N2a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降低,p-AKT/AKT比值升高(P<0.05)。结论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可对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山茱萸 阿尔茨海默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熟地黄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思敏 张杰 +1 位作者 宋晓雨 王旭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7,共9页
目的:探究石菖蒲-熟地黄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获取石菖蒲-熟地黄药对治... 目的:探究石菖蒲-熟地黄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获取石菖蒲-熟地黄药对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靶点,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分析平台中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采用双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模拟中枢神经炎症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模型,连续灌胃给药8周,假手术组予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的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从石菖蒲-熟地黄药对中筛选到26个有效成分,疾病相关靶点64个,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5条主要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石菖蒲-熟地黄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石菖蒲-熟地黄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LR4、p-NF-κB p65/NF-κB p65、IL-6的表达(P<0.05)。结论:石菖蒲-熟地黄可能通过TLR4/NF-κB通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神经炎症来干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为该药对抗认知功能障碍有效成分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石菖蒲-熟地黄 网络药理学 学习记忆力 神经炎症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 炎症介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葶苈子药对的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
7
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7 位作者 段瑶 庞博 刘佳柠 赵秋禄 林喆 郑飞 皮子凤 越皓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73,I0005,共1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附子-葶苈子药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首先,在UPLC-Q TOF MS^(E)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UNIFI软件对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附子-葶苈子药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首先,在UPLC-Q TOF MS^(E)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UNIFI软件对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进行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及相关参考文献,从附子-葶苈子共煎液中共鉴定出142个化合物。以这些成分为候选化合物,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了“药物-成分-靶点”关键网络,筛选出附子-葶苈子药对治疗心力衰竭的10个关键靶点,分别为BCL2、IL6、STAT3、CASP3、PPARG、ESR1、EGFR、AKT1、MMP9、PTGS2,它们主要参与调控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等;活性成分包括水黄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和惰碱、德尔妥因等生物碱类以及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该研究揭示了附子-葶苈子配伍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葶苈子 药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 网络药理学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再造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燕 孙辉 +1 位作者 丁野 李文莉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建立人参再造丸(浓缩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对人参再造丸(浓缩丸)中双酯型生物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梯度洗脱模式下,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 建立人参再造丸(浓缩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对人参再造丸(浓缩丸)中双酯型生物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梯度洗脱模式下,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结果表明,6种生物碱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中RSD均低于5%,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7.27%~108.29%和1.99%~4.01%。所建立的方法能同时准确、快速地测定人参再造丸(浓缩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为全面有效管控人参再造丸(浓缩丸)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再造丸(浓缩丸)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制附子 双酯型生物 单酯型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谢衣恒 张芮 +2 位作者 郭海洋 张雪 李晓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9-1337,共9页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polysaccharide,ACP)的结构特征及其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得附子粗多糖,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分子筛凝胶色谱柱对附子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polysaccharide,ACP)的结构特征及其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得附子粗多糖,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分子筛凝胶色谱柱对附子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获得ACP。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ACP的分子量分布;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ACP的单糖组成;采用甲基化实验及核磁图谱解析ACP的糖苷键类型及多糖一级结构。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ACP对于RAW 264.7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从附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11.37 kDa的均一多糖,该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且以→4)-Glcp-(1→糖苷键为主链的结构,端基Glcp-(1→为支链经→4,6)-Glcp-(1→的O-6链接到主链。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ACP能够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多糖 结构表征 免疫活性 葡聚糖 RAW 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对H9c2心肌细胞系线粒体的毒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佳伟 何家乐 +6 位作者 马增春 梁乾德 王宇光 谭洪玲 肖成荣 汤响林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6-824,共9页
目的研究附子对H9c2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毒性作用与机制。方法附子水提取物6.25,12.5,25,50和100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附子水提取物6.25,12.5和25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研究附子对H9c2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毒性作用与机制。方法附子水提取物6.25,12.5,25,50和100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附子水提取物6.25,12.5和25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生成的变化;使用相应的荧光探针,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线粒体内Ca2+以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的变化;萤火虫荧光素法检测细胞内ATP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水提取物12.5~100 g·L-1作用于H9c2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5),IC50值为47.4669 g·L-1,95%的可信限32.5997~69.1145 g·L-1。附子水提取物25 g·L-1处理后,ROS的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组的204±67升高到454±78(P〈0.05),线粒体超氧化物的荧光强度由5.4±1.8升高到26.8±8.5(P〈0.01),线粒体膜电位由1.7±0.5下降到0.8±0.4(P〈0.05),线粒体内Ca2+的荧光强度由38.0±4.3下降到9.2±1.6(P〈0.01),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由7.8±0.8升高到22.1±0.5(P〈0.05),细胞内ATP浓度由(10.6±0.4)μmol·g-1下降到(5.3±1.1)μmol·g-1蛋白(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附子水提取物25 g·L-1组Pgc-1α和Bcl-2的m RNA表达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1.00±0.10和1.00±0.10下降到0.09±0.06(P〈0.01)和0.43±0.06(P〈0.01),Bax m RNA表达由1.00±0.03升高到1.17±0.06(P〈0.05);Pgc-1α蛋白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0.906±0.034下降到0.541±0.003(P〈0.01)。结论附子对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线粒体毒性,其作用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附子的心肌线粒体毒性可能是附子造成心肌毒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线粒体毒性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黄与熟地黄中5个苷类成分和总多糖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留记 王建霞 +4 位作者 屠万倩 李向阳 张军霞 王晓燕 周志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建立测定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及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比较生地黄与熟地黄中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生地黄和熟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U... 建立测定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及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比较生地黄与熟地黄中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生地黄和熟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UV法测定了生地黄和熟地黄中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后,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异毛蕊花糖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增加。本文所建立的同时测定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及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控制生地黄和熟地黄的质量。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上述成分的含量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熟地黄 苷类成分 总多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叶强 刘雨诗 +3 位作者 刘红梅 刘娟汝 唐雪梅 郭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0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油产的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与传统白附片有胆巴的炮制工...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油产的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与传统白附片有胆巴的炮制工艺相比,采用无胆巴炮制工艺得到的白附片,总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均较高,保存药效的同时,去毒能力不足;熟附片的蒸制时间较长,生物碱类成分的含有量低于白附片,可能蒸制时间较长会造成生物碱类成分流失;经对市售的有胆附片与无胆附片检测分析,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去毒存性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不易引入无机杂质。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附子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增加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工艺 总生物碱 酯型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爱华 彭国平 +1 位作者 文红梅 上官方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甘草 附子 配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辅料炮制对盐附子传统性状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国伟 谭鹏 +3 位作者 吴月娇 秦语欣 赵玲玲 李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黑豆炮制对盐附子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中方法制备淡附片、甘草制及黑豆制对照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采用HPLC-MS分析成分组成。结果与盐附子比较,淡附... 目的研究甘草、黑豆炮制对盐附子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中方法制备淡附片、甘草制及黑豆制对照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采用HPLC-MS分析成分组成。结果与盐附子比较,淡附片、甘草和黑豆制两种对照饮片中所含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均降低97%以上,淡附片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增加1.26倍,两种对照饮片均增加60%左右。由于加入辅料炮制,淡附片中带入了甘草成分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结论甘草和黑豆共制淡附片中的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量明显高于甘草及黑豆分制的对照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淡附片 甘草 黑豆 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乌和附子的毒性与热性的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征 武雪 +2 位作者 刘建利 唐志书 宋忠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2-584,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川乌和附子的毒性与热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评价寒热药性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有毒中药。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川乌和附子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川乌... 目的:研究川乌和附子的毒性与热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评价寒热药性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有毒中药。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川乌和附子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川乌、附子在所选浓度范围(5~800μg/m L)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皆表现为抑制。形态学观察表明川乌和附子在≤10μg/m L时使细胞密度增加,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而当浓度≥10μg/m L时使细胞密度减小,死亡细胞增加,而细胞形态变化不大。台盼蓝染色表明川乌和附子在低浓度下没有细胞毒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对这试药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乌和附子性热,在低浓度下表现为热性,而在高浓度下表现为细胞毒作用,可以杀死细胞。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评价寒热药性的方法适用于有毒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附子 MTT法 HELA细胞 台盼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被引量:30
16
作者 薛刚强 靳茂礼 +3 位作者 李三妮 高淑丽 曹宝帅 潘新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89-2692,共4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Rehmannia Radix Praeparat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熟地黄水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MTT法测定其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 目的研究熟地黄Rehmannia Radix Praeparat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熟地黄水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MTT法测定其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bonein (1)、地黄素A (2)、苁蓉素(3)、地黄素D (4)、地黄呋喃(5)、异毛蕊花糖苷(6)、肉苁蓉苷F (7)。化合物1、2、4、7可提高HL-720细胞的成活率。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表现出较明显的体外保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指纹图谱在附子药材道地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闫晋晋 王信隆 廖国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90-2692,共3页
[目的]研究附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该方法作为区分附子道地和非道地药材的参考,建立附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40 mmol/L醋酸铵(氨水调... [目的]研究附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该方法作为区分附子道地和非道地药材的参考,建立附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40 mmol/L醋酸铵(氨水调节pH1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分析时间为70 min,进样量20μl。[结果]道地产区6批附子药材样品的化学成分比非道地产区要复杂,共确定出了22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均在0.926以上,但从共有峰的峰面积比值来看,不同产地附子所含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非道地产区6批附子药材样品中存在15个共有峰,药材化学成分比道地产区要简单,相似度相对较差,均小于0.879,说明各非道地产区药材差异明显。[结论]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很好地区分道地和非道地附子药材,为更好地控制附子药材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道地性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法同时测定附子中5种水溶性成分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小龙 黄志芳 +4 位作者 陈燕 刘玉红 刘云华 赵军宁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用HPLC-DAD同时测定附子中5种水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5u PFP(2)100R(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0 nm(尿嘧啶,尿苷,鸟苷),280 ... 目的用HPLC-DAD同时测定附子中5种水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5u PFP(2)100R(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0 nm(尿嘧啶,尿苷,鸟苷),280 nm(盐酸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结果尿嘧啶、盐酸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尿苷、鸟苷进样量分别在0.004 4~0.44μg(r=0.999 9),0.005 2~0.52μg(r=0.999 9),0.005 2~0.52μg(r=0.999 9),0.010 9~1.09μg(r=0.999 9)和0.007 3~0.73μg(r=0.999 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6%(RSD=1.86),102.59%(RSD=1.37%),101.68%(RSD=0.80%),100.06%(RSD=0.51%),102.24%(RSD=0.78%)。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准确、快速,为附子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水溶性成分 HPLC-D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8
19
作者 唐梅 赵立春 +4 位作者 徐敏 冷静 唐农 扈芷怡 张谦华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4-1627,共14页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已久,主要有对心血管的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降低胆固醇作用等。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广泛应用的有毒中药,目前临床观测附子毒副反应的项目及其标准既不系统,也不明确,还没有实用的指南对其进行安全性监控。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期待在转化研究的启发下,运用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附子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带来突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化学成分 C-19型二萜生物碱 药理作用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配伍减毒增效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恒 晏远智 +1 位作者 唐宝璋 游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67-1875,共9页
回顾文献,本文就近年来附子配伍减毒增效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简介。内容有:附子的现代基础研究;四逆汤全方或拆方的减毒增效系列研究;附子多药配伍方剂中药对的减毒增效研究;利用复杂生物网络研究附子方剂的疗效;深... 回顾文献,本文就近年来附子配伍减毒增效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简介。内容有:附子的现代基础研究;四逆汤全方或拆方的减毒增效系列研究;附子多药配伍方剂中药对的减毒增效研究;利用复杂生物网络研究附子方剂的疗效;深入研究附子的领域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 减毒增效 相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