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2008-2014年5岁以下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嘉咏 张白帆 +3 位作者 申晓靖 夏胜利 黄学勇 许汴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分析2008-2014年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河南省两个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2 098份,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抽提病毒RNA,两步巢式多重RT-PCR进... 目的分析2008-2014年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河南省两个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2 098份,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抽提病毒RNA,两步巢式多重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同时收集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 098份腹泻样本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688份,总阳性率32.8%。年检出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26.7%(2009年)。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存在秋季和春季两个高峰。A组轮状病毒型别组合以G9P[8]、G2P[4]、G3P[8]、G1P[8]为主,还存在部分混合感染型别。感染病例集中于4个月到1岁,以无临床症状或轻症为主。结论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存在较高的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病原体可分为多种基因型别,感染人群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儿童 基因分型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婉俊 王静 +2 位作者 林鸷 曹伟伟 张彦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53,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猪A组轮状病毒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考GenBank上登录的猪轮状病毒OSU株的VP6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目的基因,并将其连入pMD 19-T Vector,制备阳性标准品,优化反...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猪A组轮状病毒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考GenBank上登录的猪轮状病毒OSU株的VP6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目的基因,并将其连入pMD 19-T Vector,制备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的方法在1.0×102~1.0×109拷贝/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反应扩增效率大于90%,扩增相关系数大于0.98。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圆环病毒2型均检测不到荧光信号,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该方法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结果表明,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为A组猪轮状病毒早期感染的诊断及病毒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SYBR Green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组轮状病毒主要蛋白的编码基因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艳 都兴洋 +5 位作者 智海东 王洪峰 张峣 付朝阳 高宏雷 王春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为研究猪A组轮状病毒(PRV-A)血凝蛋白(VP4)、群抗原蛋白(VP6)和中和抗原蛋白(VP7)编码基因疫苗联合免疫的效力,本研究将表达PRV-AVP4、VP6、VP7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VP4、pVAX1-VP6、pVAX1-VP7以pVAX1-VP4+pVAX1-VP7(B组)和pVAX... 为研究猪A组轮状病毒(PRV-A)血凝蛋白(VP4)、群抗原蛋白(VP6)和中和抗原蛋白(VP7)编码基因疫苗联合免疫的效力,本研究将表达PRV-AVP4、VP6、VP7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VP4、pVAX1-VP6、pVAX1-VP7以pVAX1-VP4+pVAX1-VP7(B组)和pVAX1-VP4+p VAX1-VP6+pVAX1-VP7(A组)设计试验组,分别以100μg/只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LAL/c小鼠,间隔2周以相同剂量、途径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B组在免疫后14 d和42 d检测到RV抗体阳性(P/N≥2),A组在免疫后14 d、28 d、42 d均检测到RV抗体阳性(P/N≥2);脾脏免疫相关细胞测定结果表明,A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CD19^+B细胞数量均高于B组,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显示A组的SI值均高于B组,并且42 d时A、B两组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3组分联合免疫的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PRV-A的核酸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VP6 真核表达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司 钟云平 +3 位作者 张海花 应慧慧 于威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VP6为轮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天然VP6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组轮状病毒T114中国地方株VP6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8中,并将重组质粒p...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VP6为轮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天然VP6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组轮状病毒T114中国地方株VP6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8中,并将重组质粒pBacPAK8-VP6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Bm-BacPAK6DNA共转染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NPV-VP6。用BmNPV-VP6感染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在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中均可检测到120 kD的特异性条带,提示重组VP6蛋白在家蚕中获得表达,与VP6三体形式的大小相符合。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VP6蛋白在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表达分别在感染后第4天和第6天达到最高水平。VP6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可为新型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VP6蛋白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组轮状病毒pW425et-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丽萍 王春玲 王春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以嗜酸乳杆菌为受体菌株,将pW425et-Vp4重组质粒电转化入嗜酸乳杆菌,构建猪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对影响电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构建的乳酸菌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加入1%甘氨酸+0.3mol/L蔗糖,电... 以嗜酸乳杆菌为受体菌株,将pW425et-Vp4重组质粒电转化入嗜酸乳杆菌,构建猪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对影响电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构建的乳酸菌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加入1%甘氨酸+0.3mol/L蔗糖,电场强度为11kV/cm,脉冲时间为3.8ms,电击后细胞复苏3~4h等条件时,得到较高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8×104 CFU/μg DNA。pW425et-Vp4乳酸菌阳性克隆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其蛋白具有与猪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 乳酸菌 电转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电转化条件的优化
6
作者 叶丽萍 王春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了提高pW425et-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的转化效率,对影响电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以得到最佳的电转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猪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电转化的最佳条件为:当感受态细胞的D600nm值为0.4时,在MRS培养基中加入1%甘氨酸... 为了提高pW425et-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的转化效率,对影响电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以得到最佳的电转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猪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电转化的最佳条件为:当感受态细胞的D600nm值为0.4时,在MRS培养基中加入1%甘氨酸+0.3mol/L蔗糖,电场强度为11kV/cm,脉冲时间为3.8ms,电击后细胞复苏3~4h等条件时,得到较高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8×104 CFU/μg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 乳酸菌 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组轮状病毒HN2019-01株的分离鉴定及VP6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正阳 陈宇婧 +4 位作者 黄克 冷超粮 刘阳坤 姚伦广 李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3,共9页
为了解猪轮状病毒(RV)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利用反转录PCR方法,从河南某猪场腹泻样品中扩增得到RV特异性核酸片段,并将腹泻样品利用MA-104细胞进行RV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RV命名为RVA/Pig-wt/HN2019-01。对分离毒株... 为了解猪轮状病毒(RV)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利用反转录PCR方法,从河南某猪场腹泻样品中扩增得到RV特异性核酸片段,并将腹泻样品利用MA-104细胞进行RV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RV命名为RVA/Pig-wt/HN2019-01。对分离毒株VP6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VP6核苷酸序列与猪源毒株西南株-1C(SWU-1C)相似性最高,病毒分类上同属I5亚群。VP6蛋白全长397个氨基酸,存在4个N糖基化位点和18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三级空间结构与牛轮状病毒RF株VP6蛋白高度相似,且在2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原表位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a组轮状病毒 病毒分离 VP6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
8
作者 王蓓蕾 孙爱群 李司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77-1481,共5页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某些幼龄动物患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家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VP7蛋白是RV最外层的糖蛋白,具有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家蚕杆状病毒BmNPV-VP7,并分别感染家蚕细胞、家蚕5...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某些幼龄动物患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家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VP7蛋白是RV最外层的糖蛋白,具有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家蚕杆状病毒BmNPV-VP7,并分别感染家蚕细胞、家蚕5龄幼虫以及蚕蛹。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重组病毒感染的家蚕细胞、5龄幼虫以及蚕蛹中均检测到35 ku的特异性条带,说明成功表达了VP7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VP7蛋白在家蚕细胞和蚕蛹中的表达分别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而在家蚕5龄幼虫中,VP7蛋白表达量不高。家蚕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我们构建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BmNPV-VP7在家蚕生物反应器中成功表达了VP7蛋白,为A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7蛋白 a组轮状病毒 家蚕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
9
作者 柴萨萨 蔡昊 +6 位作者 刘夏飞 赵静 宋敬东 李金松 裴银辉 李利利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构建可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方法本研究将轮状病毒SA11株的NSP1基因片段的223位(5端)至1388位的核苷酸删除,并直接插入连接了终止-再启动元件(P2A)的增...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构建可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方法本研究将轮状病毒SA11株的NSP1基因片段的223位(5端)至1388位的核苷酸删除,并直接插入连接了终止-再启动元件(P2A)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采用已建立的“12质粒”轮状病毒反向遗传系统拯救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EGFP的重组SA11轮状病毒。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和插入基因(EGFP)的荧光表达初步确定重组病毒的成功拯救,再结合电镜的形态学观察、RT-PCR的测序结果及病毒基因组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重组轮状病毒的成功拯救和传代扩增。利用TCID 50法和qRT-PCR法,测定了rSA11和rSA11/NSP1-EGFP的病毒滴度并绘制了基因组复制动力曲线。结果基于“12质粒系统”成功拯救了重组轮状病毒rSA11/NSP1-EGFP,证明NSP1片段截短并插入外源基因后病毒仍可正常复制,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但病毒滴度低于其亲本株。结论基于NSP1基因插入和表达EGFP的重组轮状病毒能够实现稳定遗传,为利用反向遗传学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轮状病毒载体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反向遗传 外源基因 NS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猪轮状病毒NSP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凤丽 石达 +6 位作者 时洪艳 陈建飞 张鑫 袁婧 徐天 董慧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为制备A组猪轮状病毒(Po RV)非结构蛋白NSP3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NSP3蛋白(r NSP3)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o RV(... 为制备A组猪轮状病毒(Po RV)非结构蛋白NSP3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NSP3蛋白(r NSP3)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o RV(G9)的杂交瘤细胞株(5B8)。MAb鉴定结果显示其抗体亚类为Ig G1型;MAb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103,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该株MAb能够与Po RV反应。对NSP3蛋白进行截短表达,采用western blot试验确定所获得的MAb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序列为290QDYD RTFL297。该MAb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NSP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NSP3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人轮状病毒NSP4基因特征分析
11
作者 高红 胡逢蛟 +1 位作者 刘健毅 毛国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7-930,共4页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2005-2006年新生儿感染的A组轮状病毒NSP4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新生儿病毒性腹泻便样中的轮状病毒核酸,选择部分阳性样品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SP4全基因并测序,测...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2005-2006年新生儿感染的A组轮状病毒NSP4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新生儿病毒性腹泻便样中的轮状病毒核酸,选择部分阳性样品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SP4全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和Blast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0份新生儿病毒性腹泻便样中共检测到RV阳性样品10份;选择4份阳性样品进行NSP4基因扩增并测序,均能扩增出750bp片段;4个宁波株与标准株Wa、KUN和AU-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7%~94.4%、80.5%~81.2%和80.0%~80.8%,与1994-1998年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2.8%~98.9%和93.7%~99.4%。结论在宁波新生儿中有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4个宁波株的NSP4基因均为Wa型,RVNSP4蛋白的3个功能区在中国大陆十几年的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宁波株出现了一些特征性的氨基酸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腹泻 a组轮状病毒 NSP4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群轮状病毒NSP5蛋白在细胞器中定位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凤丽 石达 +6 位作者 时洪艳 陈建飞 张鑫 袁婧 徐天 董慧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为研究A组猪轮状病毒(Po RV)非结构蛋白NSP5在MA-104细胞中的定位情况,本研究将NSP5蛋白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 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 EGFP-NSP5,将其转染于MA-104细胞中进行NSP5瞬时表达,并于转染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NSP5... 为研究A组猪轮状病毒(Po RV)非结构蛋白NSP5在MA-104细胞中的定位情况,本研究将NSP5蛋白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 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 EGFP-NSP5,将其转染于MA-104细胞中进行NSP5瞬时表达,并于转染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NSP5表达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在MA-104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NSP5蛋白 MA-104细胞 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层析检测动物轮状病毒性腹泻
13
作者 崔尚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8期6-6,共1页
腹泻是造成幼龄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成年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目前用于检测此病的主要方法是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
关键词 免疫层析 轮状病毒 a组轮状病毒 生长发育 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 轮状病毒性腹泻 幼龄动物 主要病原 成年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用RT—PCR及其cDNA探针对GBRV的检测
14
作者 邹莹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7期2-2,共1页
新疆八一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韩新兵等根据B组轮状病毒(GBRV)IDIR株3片段基因人工合成一对引物,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成功地扩增了经牛体传代的山羊GBRV KB—63毒株3片段基因中的核酸序列,可检测出≥90 pg的靶基因序列。用这一... 新疆八一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韩新兵等根据B组轮状病毒(GBRV)IDIR株3片段基因人工合成一对引物,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成功地扩增了经牛体传代的山羊GBRV KB—63毒株3片段基因中的核酸序列,可检测出≥90 pg的靶基因序列。用这一引物对绵羊、山羊GBRV毒株进行RT—PCR同样适用。对GBRV的290bp的cDNA扩增产物进行光敏生物素标记,以此探针进行杂交检测,仅与牛、绵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CDNA探针 片段基因 光敏生物素标记 核酸序列 杂交信号 杂交检测 a组轮状病毒 绵羊 动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