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DNase B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宏伟 王滔 +3 位作者 林瑜 蔡忠钦 陈骏扬 高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克隆A组β -溶血性链球菌 (GroupAStreptococcus,GAS)DNaseB基因序列。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多种DNA酶B的序列 ,进行同源性分析 ,设计相对保守的针对DNaseB基因的引物 ,以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目的片段经TA克隆... 目的 克隆A组β -溶血性链球菌 (GroupAStreptococcus,GAS)DNaseB基因序列。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多种DNA酶B的序列 ,进行同源性分析 ,设计相对保守的针对DNaseB基因的引物 ,以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目的片段经TA克隆至pMD18-T质粒后测定其核酸序列 ,然后进行序列的查询与比对。结果 成功克隆出A组链球菌DNaseB基因全长序列共 810bp ,其中包括中 12 8bp的信号肽编码区和 6 81bp的成熟肽编码区 ,以及 5’端非编码区的一个T。结论 A组 β-溶血性链球菌DNaseB基因序列的成功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脱氧核糖核酸酶B T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红 韩建德 +1 位作者 李斌 吴勤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点滴状(36例)、斑块状(36例)、红皮病型(30例)、关节型(15例)、脓疱型(30例)共银屑病患者147...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点滴状(36例)、斑块状(36例)、红皮病型(30例)、关节型(15例)、脓疱型(30例)共银屑病患者147例及正常对照(36例)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结果】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不同水平的抗两种微生物三类成份的抗体,整菌抗原免疫反应最强,点滴状银屑病抗体水平最高;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两种微生物IgG、IgM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抗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与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有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抗体,两种微生物对银屑病的免疫反应有相似之处,提示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β-溶血性链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阳 朱紫瑶 +1 位作者 章婉 徐志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pyogens,GAS)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5-2016年收住的90例证实为GA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AS感染在儿童... 目的分析总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pyogens,GAS)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5-2016年收住的90例证实为GA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AS感染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扁桃体炎(38.0%),成人中则为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72.7%)。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有所升高。目前GAS对常用抗菌药物仍较敏感。预后89例治愈后出院,1例死亡病例。结论GAS感染在儿童中以学龄期常见,在成人中以中年期常见。GAS感染患者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预后良好,少有危重症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及其相关提取物抗体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红 吴勤学 +1 位作者 王群 刘训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ELISA法测定各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的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类抗体。显示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水平的抗此菌3类成分的抗体,3类成分的IgM类抗体在各型银屑病均高于正常对照(P<0.... ELISA法测定各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的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类抗体。显示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水平的抗此菌3类成分的抗体,3类成分的IgM类抗体在各型银屑病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银屑病各型之间的比较,在3类成分中主要是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的IgG类抗体与其余型别不同,明显升高(P<0.05),但两者之间无差异。研究表明各型银屑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及其相关提取物的抗体水平可能不同,IgM类抗体的检测提示此微生物与银屑病病因相关的可能一致性,抗β-溶血性链球菌整菌的IgG抗体与银屑病的型别可能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β-溶血性链球菌 免疫球蛋白 相关提取物 抗体状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犊牛脑炎β-溶血性牛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健 高建鹏 +2 位作者 龚子桓 王蒙蒙 齐亚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确定导致初生犊牛脑炎的主要病原菌及治疗方案,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从病牛脑、肝脏和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可疑菌,然后对分离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溶血性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株为β-溶血性牛链球菌... 为确定导致初生犊牛脑炎的主要病原菌及治疗方案,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从病牛脑、肝脏和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可疑菌,然后对分离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溶血性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株为β-溶血性牛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罗红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脑炎 β-溶血性 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生物学方法 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性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特征与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青 殷俊 +5 位作者 陈曦 马雪娇 刘艳艳 叶英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0-694,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β-溶血性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与红霉素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来源于安徽地区2005—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β-溶血性链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应用PCR扩增大环...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β-溶血性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与红霉素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来源于安徽地区2005—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β-溶血性链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应用PCR扩增大环内酯类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61株β-溶血性链球菌中A群(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占21.3%,B群(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占68.8%,C和G群(Group C Streptococcus,GCS、Group G Streptococcus,GGS)共占9.9%,A群及B群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9%和85.7%,携带的耐药基因均以erm C基因(76.9%和66.7%)占主导。1株GCS对红霉素耐药且只携带erm B基因,GG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0%,以erm B和erm C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均为60%。结论安徽地区β-溶血性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主要由erm基因介导的重度耐药常见。临床医生应加强耐药监测,依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红霉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膏对α溶血性链球菌发酵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许翠 熊秋 +1 位作者 吴佳 高梦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5-188,197,共5页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 研究发酵培养基中酵母膏的添加量对α-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及其代谢甘露聚糖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酵母膏的添加量小于7g/L时,随着酵母膏添加量的增加,α-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最大菌落数为1.9×109,比对照组7.6×108增加了1.5倍,而且α-溶血性链球的延迟期由8h缩短到5h之内,对数期的生长速率由2.83增加到11.02,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也由27h以上缩短到23h。当酵母膏添加量大于7g/L时,这一规律就不再明显。同时,酵母膏使菌体量快速增加的时间提前了2-4h,当酵母膏添加量为7g/L时,在发酵4h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38;在发酵27h时,甘露聚糖肽的代谢量最大,为1.0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溶血性链球菌 发酵 酵母膏 甘露聚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β-溶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梅 《河北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峻岭 陈学荣 殷金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SP作为超抗原首先活化T细胞,使之释放细胞因子,后者使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表达和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此过程可能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超抗原 银屑病 细胞凋亡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链球菌M蛋白重组多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月霞 倪琼琼 刘金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设计针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M1和M12蛋白的复合多肽;构建含M蛋白基因(emm基因)1型和12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其保守区J14肽基因的GST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和优化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在NCBI Genebank和Oligo 6引物设计... 目的:设计针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M1和M12蛋白的复合多肽;构建含M蛋白基因(emm基因)1型和12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其保守区J14肽基因的GST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和优化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在NCBI Genebank和Oligo 6引物设计软件中选择分别编码M蛋白emm基因1型和12型信号肽后35个氨基酸及其相同的保守区14肽基因序列(全长270 bp),通过重叠PCR(Overlap PCR)合成所需的核苷酸序列,经测序确定序列完全和设计的相匹配后,将该重组片段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建立稳定表达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株系(pE/B);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来检测在不同时间(0、2、6、8、18和24小时)和温度(25℃、30℃和37℃)以及不同浓度(0.01、0.1、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GST融合蛋白(GST/emm)表达情况,并对诱导表达的GST/emm切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含有emm1和emm12抗原决定簇及M蛋白保守区J14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稳定表达,在1 mol/L IPTG诱导6~8小时达高峰,不同温度下均有过量表达;质谱检测诱导蛋白GST/emm条带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emm1型和emm12型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诱导GST/emm表达,为下一步研究GST/emm的纯化、酶切以及免疫原性的鉴定和疫苗研制打下夯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mm基因 M蛋白 GST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S4发酵乳代谢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立清 张文羿 孙天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1-78,共8页
嗜热链球菌作为基础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的生产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对发酵期间发酵乳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探究嗜热链球菌S4在牛乳中的代谢特性,并对发酵乳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嗜热链球菌作为基础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的生产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对发酵期间发酵乳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探究嗜热链球菌S4在牛乳中的代谢特性,并对发酵乳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数据库检索和质谱信息匹配,共筛选到包括吡哆胺、L-赖氨酸、色氨酸等在内的2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维生素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嗜热链球菌S4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小分子代谢物,这些小分子代谢物共同赋予发酵乳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该菌株可作为潜在发酵剂用于乳制品的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嗜热链球菌 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热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燕燕 孙景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结缔组织免疫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关节,其他器官如皮肤、浆膜、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肾等内脏亦可受累,但以心脏为本病唯一留有后遗症的器官^[1]。近年来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结缔组织免疫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关节,其他器官如皮肤、浆膜、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肾等内脏亦可受累,但以心脏为本病唯一留有后遗症的器官^[1]。近年来风湿热临床表现多为不典型,误诊率增加,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再认识,本文就近年来风湿热诊治情况进行探讨,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 诊治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 炎性疾病 结缔 临床表现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东明 伦立德 陈学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β-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坏死 肿胀 合并 短期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作者 吴朝阳 赵振升 +1 位作者 徐浩洋 王国永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2年第9期9-10,共2页
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试管2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 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试管2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了阿莫西林等25种药物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链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三甲氧苄啶和新诺明等耐药: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头孢唑啉、多西环素、三甲氧苄啶、盐酸洛美沙星等耐药;β-溶血性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β-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来做全科医生
15
作者 王文格,本刊编辑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80-880,共1页
关键词 全科医生 β-溶血性链球菌型咽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6
作者 张哲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6年第6期9-10,共2页
试验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 试验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了阿莫西林等25种药物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β-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