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丘脑痛11例体会
1
作者 孙桂芳 袁志浩 +3 位作者 胡文涛 马兴荣 张博爱 卢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丘脑痛患者入组。在标记的受累部位一次性注射A型肉毒毒素50~400 U,注射后随访12个月。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以及注射后12个月内每月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4个...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丘脑痛患者入组。在标记的受累部位一次性注射A型肉毒毒素50~400 U,注射后随访12个月。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以及注射后12个月内每月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4个月进行患者总体感觉改善情况评分(PGIC评分),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副作用。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完成随访,1例在治疗后4个月失访,1例在治疗后8个月效果下降,自行使用其他药物治疗。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52~82(68.3±10.8)岁。疼痛持续时间(13.3±3.7)个月,治疗前VAS评分(5.7±0.5)分,治疗后1周VAS评分均值降至2分,说明患者疼痛大为缓解,治疗8个月以后部分患者疗效下降,但治疗后12个月中,总体镇痛效果维持在较低水平(均值1.9~2.8),且较为稳定。根据PGIC评分,7例明显好转,2例轻微好转。注射后1周内1例出现面部不对称和眼睑下垂,1例出现面部不对称,均在5周内自行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丘脑痛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毒素 丘脑痛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在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吕瑞娟 刘陇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外毒素,能通过化学性去神经作用使肌肉麻痹,在眼科、皮肤科及医疗整形方面应用广泛。在眼科领域,BTA早期被用于治疗婴儿型内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神经麻痹性斜视等少数类型的斜视。... 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外毒素,能通过化学性去神经作用使肌肉麻痹,在眼科、皮肤科及医疗整形方面应用广泛。在眼科领域,BTA早期被用于治疗婴儿型内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神经麻痹性斜视等少数类型的斜视。近年来,有眼科医师尝试将BTA应用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限制性斜视及外斜视,并发现BTA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30棱镜度的婴儿型内斜视的治疗中可替代眼外肌手术,在超大度数婴儿型内斜视、知觉性外斜视的治疗中可辅助增强手术矫正效果,这为不同类型斜视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同时,通过改进注射技术、使用剂量增量方法控制药量,增加了局部药物利用率,减少了并发症。本文就BTA治疗斜视的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剂量进行探讨,重点对其在各种类型斜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BTA在斜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杆菌毒素 斜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胡俊豪 王浩 +2 位作者 穆秦颖 马福浩 史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疗效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在我中心接受BoNT-A注射治疗的40例BEB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疗效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在我中心接受BoNT-A注射治疗的40例BEB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注射次数、注射剂量、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注射方式等。所有患者接受睑板前部(pretarsal,PT)注射和PT联合眶隔前部(preseptal,PS)注射(PT-PS)两种注射方式,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对影响疗效持续时间(dur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DOT)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和注射方式与DOT相关[F(8,71)=4.372,P<0.001],其中注射方式是最强的预测因素。具体来说,两种注射方式的平均DOT为136.00(123.00,156.50)d,PT-PS方式明显长于PT法[144.50(132.25,161.75)vs.125.00(114.00,145.25),P<0.001]。结论BEB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注射方式是影响BoNT-A治疗DOT的预测指标。具体而言,DOT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与教育程度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PT-PS注射方式较PT方式DOT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 a型毒素 注射方式 睑板前部 眶隔前部 疗效持续时间 影响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1 位作者 张悦 欧册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7-1302,共6页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是治疗的关键。然而常规的药物治疗常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总体有效率低,不利于疼痛的控制和减轻。A型肉毒毒素(BTX-A)是肉毒杆菌释放的一种外毒素,其注射技术简单,通过作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可有效缓解PHN的疼痛程度、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该文就BTX-A在PHN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破坏强度分析
5
作者 李生庆 胡国元 +2 位作者 李淑萍 范玉霞 韩生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分别为5110、5840、50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鼠害 D毒素 肠内容物 破坏强度 青藏高原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磊 张悦 +1 位作者 欧册华 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0.05)。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细胞微移植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促进毛发再生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朱秋璇 宋采滢 +2 位作者 程盛荣 陈文东 朱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 探索同源细胞微移植(MG)技术及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使用对小鼠毛发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MG组(MB-0组)、MG+低剂量BTX-A组(MB-2组)、MG+中剂量BTX-A组(MB-10组)、MG+高剂量BTX-A组(M... 目的 探索同源细胞微移植(MG)技术及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使用对小鼠毛发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MG组(MB-0组)、MG+低剂量BTX-A组(MB-2组)、MG+中剂量BTX-A组(MB-10组)、MG+高剂量BTX-A组(MB-50组),共5组,用药后观察小鼠背部毛发生长情况,并在实验第7、14、21天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毛囊生长情况、在第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MG及BTX-A治疗后,小鼠皮肤变黑时间缩短(P<0.05),第14天新生毛发覆盖率增高(P<0.05)。与NS组比较,其余各实验组毛囊数目增多(P<0.05),VEGF及β-catenin表达增多。结论 MG联合BTX-A对小鼠毛发再生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和促进血管生长及激活β-catenin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发生长 a型毒素 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儿童慢性偏头痛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8
作者 程敏 丛璐 +4 位作者 彭莉 董伟伟 刘尊敬 马莹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A)注射是治疗成人CM的方法之一[1],而对于儿童CM,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仅有托吡酯,而托吡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儿童CM病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虽然BoNT-A在成人CM治疗中已获指南推荐,但在儿童CM治疗中报道尚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a型毒素 托吡酯 致残疾病 文献分析 口服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树贵 罗明奎 +4 位作者 邵淑琴 范文辉 雷光荣 陈康宁 蔡昌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122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面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其疗效进行书信、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9% (172/179),副作...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122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面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其疗效进行书信、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9% (172/179),副作用主要为短期上睑下垂、患侧眼流泪,复视;重复注射不能延长面肌痉挛的复发时间;其疗效与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程越长,病情越重,有效时间越短。结论:A型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作用有限,反复注射不能控制其复发;病情越轻、治疗时间越早,疗效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毒素 a型毒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敖丽娟 钱菁华 +4 位作者 王文丽 郑琳 唐梅 姚黎清 李咏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非肌电引导下定点后多点注射治疗,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注射后1周配戴AFO或KAFO,... 目的:探讨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非肌电引导下定点后多点注射治疗,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注射后1周配戴AFO或KAFO,并强化康复训练。注射前及注射后3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听取父母的报告,观察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及粗大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①父母的报告:起效时间为注射后6—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月,有少数患儿1—2个月后疗效开始减弱。痉挛严重,注射剂量>24U/kg体重的10例患儿,于注射后24h出现无力、食欲减退等副反应,并在3周至1个月消失;②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自注射后3天开始显著增大(P<0.05),1个月时达高峰(P<0.001),至3个月后又有变小,但并未回复到注射前;③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规律一致;④粗大运动评分(GMFM-66)1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并在随后的观察中持续性改善;⑤疗效及副反应与剂量呈显著相关。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非肌电引导的徒手定位注射技术经济、便捷、有效,多点注射技术有可能减少由于高剂量带来的远处副作用及非靶肌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瘫 痉挛 a型毒素 矫形器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溶于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光青 兰月 +4 位作者 赵江莉 何小飞 张群 张涛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1,250,共6页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TXA+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BTXA+生理盐水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d、2周、4周和12周进行功能评价,包括: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等。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时,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d,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评价就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反,对照组治疗后1d,肘关节痉挛却加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注射BTXA后,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12周时,两组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上肢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疗效维持更久,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毒素 利多卡因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曙光 王进 +2 位作者 吴小平 程道宾 龙耀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肉毒毒素A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肉毒毒素A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和5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MAS、FMA、BBS和MBI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5个月时情况与之相仿;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MAS评分明显下降(P<0.05),FMA、BBS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3个月后,MAS评分有所反弹,但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比较,MAS、BBS和MBI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5个月后,治疗组的MAS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此时BBS和MBI指标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痉挛性下肢瘫痪的肌肉痉挛、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协同局部肉毒毒素A注射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毒素 痉挛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虹 袁华 +4 位作者 牟翔 刘卫 田永峰 惠楠 单守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r TMS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下肢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C组)则除了常规康复训练,还进行r TMS治疗;而常规治疗+BTX-A+r TMS组(D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r TM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分别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8周后,A组肌张力有所回升,而B组、C组以及D组未见明显回升;12周时,A组肌张力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B组也有所回升,而C组与D组仍与8周时无显著差异,同时D组肌张力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8周后,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再次出现下降,而其余3组患者未见下降;而12周时,与8周时相比,B组也出现下降,C组与8周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组则有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痉挛 a型毒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春光 颜华 +6 位作者 张惠佳 王跑球 胡继红 周平秋 何金华 苏珍辉 周洪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4-776,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畸形、疼痛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如何缓解痉挛是脑瘫康复的一个关键任务。目前国内外针对痉挛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双瘫 脑瘫患儿 综合康复 a型毒素 疗效观察 训练治疗 发育缺陷 痉挛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彭彬 张申起 +2 位作者 董红娟 罗瑛 卢祖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以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90例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 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以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90例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在注射前、注射后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比较HFS和BEB患者注射前后SAS和SDS分值的变化。结果(1)HFS患者治疗前SAS及SDS标准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1.25±6.35、42.25±7.57,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3.56±6.10、40.17±8.36,P=0.031),SD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5.48±7.31、40.25±6.46,P=0.008),治疗后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0.12±4.35(P=0.000)、30.58±4.89(P=0.000),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2)BEB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分别为58.90±10.61,58.78±9.89;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60.89±9.11、56.45±8.75,P=0.017),SDS评分比男性高(60.12±8.35、57.90±7.93,P=0.011);治疗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8.17±3.67(P=0.000)、38.12±4.15(P=0.001),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很多HFS和BEB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且女性较男性更明显,BTX-A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眼睑痉挛 焦虑 抑郁 a型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侯玉晋 单海军 +3 位作者 介小素 郭鑫 史华 娄元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912-3917,共6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尖足畸形、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SCP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尖足畸形、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SCP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BTX-A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下肢痉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8,P<0.01)。(2)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两组治疗前后左足背屈角度、右足背屈角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37、3.060,P<0.01)。(3)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E区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07、7.559,P<0.01)。(4)智力发育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3、1.746,P>0.05)。(5)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P<0.01)。(6)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BTX-A注射联合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SCP患儿尖足畸形和粗大运动功能,不会对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并能提高患儿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杆菌毒素 a型 功能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智力发育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位技术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21
17
作者 欧海宁 黄彬 +3 位作者 周凯欣 黄卓群 邓万溪 卢伟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6-712,共7页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超声定位和肌电图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徒手定位组(n=19)采用徒手触诊引导技术,超声定位组(n=21)采用彩色超声引导技...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超声定位和肌电图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徒手定位组(n=19)采用徒手触诊引导技术,超声定位组(n=21)采用彩色超声引导技术,肌电图定位组(n=19)采用肌电引导技术,三组患者均接受BTX-A 300 U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注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进行以下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医生评价量表(PRS)、步行速度、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被动活动范围(PROM)。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的MAS评分、PRS评分、步行速度、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PROM,在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超声定位组在4周的MAS评分,4周和12周时的踝外翻PROM改善优于肌电图定位组(P=0.046,P=0.008,P=0.038);超声定位组在4周时MAS评分(P=0.015)、PRS评分(P=0.01)、踝背屈和外翻PROM(P=0.003,P=0.011),8周时的MAS评分(P=0.002)、踝背屈PROM(P=0.022),12周时的MAS评分(P=0.011)以及踝外翻PROM(P=0.018)改善优于徒手定位组;肌电图定位组在4周时的PRS评分、4周和8周时的踝背屈PROM改善优于徒手定位组(P=0.048,P=0.08,P=0.026)。但三组间各评价指标随时间改变的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定位技术引导下注射BTX-A均能改善患者痉挛和步行能力,超声引导比肌电图引导在改善足内翻方面稍有优势,均优于徒手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毒素 注射 徒手定位 肌电图定位 超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虹 赵晨光 +4 位作者 袁华 刘卫 袁鸿儒 惠楠 牟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3-778,共6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为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为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ESWT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小腿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而常规治疗+BTX-A+ESWT组(C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局部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小腿三头肌进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和16周分别进行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略有下降、但是C组肌张力显著性降低(P<0.05)。4周后,A、B、C组肌张力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B组、C组较A组效果更为佳(P<0.05)。16周随访,A、B、C组肌张力均有所回升,但B、C组肌张力较治疗前仍降低(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A、B、C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改善;4周后,三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B组、C组改善较A组更好(P<0.05)。而16周时,A组、B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出现下降,B组、C组相比虽有下降,但仍优于A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可以迅速并且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状态 a型毒素 体外冲击波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和徒手肌肉定位法用于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欧海宁 沈建虹 +2 位作者 陈红霞 詹乐昌 李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8-73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注射和徒手肌肉定位法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38例完成本研究。A组(n=18),接受徒手定位注射;B组(n=20),接受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注射和徒手肌肉定位法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38例完成本研究。A组(n=18),接受徒手定位注射;B组(n=20),接受超声引导注射。两组均注射A型肉毒毒素300U到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在患者注射前,注射后第2、4、8、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医生评价量表(PR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外翻)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组内比较,注射后各评价指标比注射前进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的进步值,B组在第4周时MAS、PR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外翻)比A组明显进步(P<0.05);第8周时,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比A组明显进步(P<0.05);第12周时,MA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外翻)比A组明显进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各测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症状,超声引导注射比徒手肌肉定位法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毒素 超声波引导 徒手肌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缓解脑瘫痉挛的适宜剂量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建军 纪树荣 +4 位作者 胡莹媛 吴卫红 李燕春 陆华宝 张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缓解脑瘫痉挛的适宜剂量与程度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9例脑瘫患儿采用BTX-A局部注射缓解痉挛。结果23例患儿治疗后效果良好,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3~145个月,平均(60.7±26.9)个月。BT...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缓解脑瘫痉挛的适宜剂量与程度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9例脑瘫患儿采用BTX-A局部注射缓解痉挛。结果23例患儿治疗后效果良好,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3~145个月,平均(60.7±26.9)个月。BTX-A的适宜剂量与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诊断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致病因素、注射点数目无相关性,与术前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BTX-A可缓解脑瘫患儿的痉挛,注射剂量与MAS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a型毒素 神经阻滞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