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A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开创 谢守玉 +8 位作者 赵晶 莫胜兰 刘惠心 尹彦文 司红彬 屈素洁 陆文俊 冯淑萍 粟艳琼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建立鉴别检测A型塞尼卡病毒(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SVA 3D基因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 VP1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的TaqMa... 为建立鉴别检测A型塞尼卡病毒(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SVA 3D基因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 VP1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扩增SVA及O型、A型、亚洲Ⅰ型FMDV,与其他主要猪源病毒无交叉反应;对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分别为2.50×10^(1)、2.50×10^(2)、2.50×10^(2)、2.50×10^(2)copies/μL;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所建立方法检测2019年来自广西的30份临床疑似样品,SVA和O型FMDV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和70%,而未能检出A型和亚洲Ⅰ型FMDV。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SVA与O型、A型、亚洲Ⅰ型FMD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敏感、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口蹄疫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尼卡病毒3′非编码区潜在吻环基序突变对微型基因组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拂晓 王宁 +6 位作者 赵地 李静 孟海蓝 李紫薇 于永乐 董雅琴 尼博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多聚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及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过去有报道预测该病毒的3′UTR含有一个三碱基配对的潜在RNA吻环结构,但未被试验证实。构建了7个不同吻环基序突变的SVA微型基因组,将其分别与另一荧光报告质粒共转染细胞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证明潜在吻环结构的破坏未能干扰5′UTR启动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3′非编码区 吻环 基因组 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型塞尼卡病毒结构蛋白VP1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月龙 闫若潜 +5 位作者 王淑娟 马震原 班付国 赵雪丽 谢彩华 杨朋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8-823,共6页
为建立A型塞尼卡病毒(SVA)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S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其VP1基因,将目的片段克隆于p ET-32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重组VP1 (r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矩阵法... 为建立A型塞尼卡病毒(SVA)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S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其VP1基因,将目的片段克隆于p ET-32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重组VP1 (r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矩阵法优化ELISA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SVA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利用该方法对43份背景清晰的猪血清进行检测,并与中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205份临床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正确表达了约51.0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试验表明纯化的r VP1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r VP1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ELISA方法可以检测SVA抗体,而与FMDV (O/A/Asia I)、 PEDV、 PCV2、PRRSV、PRV等病原的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样品经1∶800倍稀释后折OD450nm值仍大于临界值;批内、批间的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43份猪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中和试验符合率为93.02%。205份临床猪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5.37%。本研究为SVA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VP1基因 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守玉 刘惠心 +7 位作者 施开创 赵晶 屈素洁 尹彦文 王树培 陆文俊 冯淑萍 粟艳琼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5-911,共7页
为建立鉴别A型塞尼卡病毒(SVA)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分别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SVA 3D基因(157 bp)、O型FMDV VP1基因(240 bp)、亚洲I型FMDV VP1基因(460 bp)、A型FMDV VP1基因(320 bp)。经... 为建立鉴别A型塞尼卡病毒(SVA)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分别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SVA 3D基因(157 bp)、O型FMDV VP1基因(240 bp)、亚洲I型FMDV VP1基因(460 bp)、A型FMDV VP1基因(320 bp)。经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同时检测SVA与O型、亚洲I型、A型FMDV的多重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SVA及O型、亚洲I型、A型FMD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3等主要猪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SVA及O型、亚洲I型、A型FMDV检测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SVA、O型、亚洲I型、A型FMDV重组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同一反应体系中,4种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2.5×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一致,该方法重复性较好。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2019年采集自广西30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VA、O型FMD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63.33%;未检出亚洲I型及A型FMDV;同时采用国家标准《口蹄疫诊断技术》(GB/T18935-2003)中RT-PCR方法以及文献报道的SVA套式RTPCR方法对FMDV、SVA检测,结果与本实验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为鉴别检测SVA与O型、亚洲I型、A型FMDV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口蹄疫病毒 多重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尼卡病毒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迁迁 于永乐 +3 位作者 李月华 董雅琴 尼博 刘拂晓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6-2346,共11页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中国多省份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当前,中国因猪群缺乏针对SVA的免疫屏障,加之该病传染性较强,存在大范围暴发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SVA诊断方法用于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早期的鉴别诊断。SVA的分离鉴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及其与组织内形态学变化关系;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病毒中和试验,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有助于了解SVA感染进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及检测新发病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预防SVA感染,但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具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笔者系统总结了SVA检测方法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VA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SVA) 检测方法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海南省猪A型塞尼卡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代蕾 王金秀 +5 位作者 方莉 章瑶 李亚文 谢国信 周启转 李布勇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2期8-11,39,共5页
为了解海南省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状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从海南省15个市(县)112个场点采集的25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V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SVA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率为10.9%,场点阳性率为50.0%;15个市(县)的场点阳性率... 为了解海南省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状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从海南省15个市(县)112个场点采集的25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V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SVA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率为10.9%,场点阳性率为50.0%;15个市(县)的场点阳性率在14.3%~100%之间,其中有6个超过50%;15个市(县)的样品阳性率在1.0%~31.7%之间,大部分市(县)小于10%;规模化养殖场场点阳性率(61.2%)高于散养户(33.3%);仔猪、母猪、后备猪、公猪、育肥猪样品阳性率分别是20.5%、15.5%、13.5%、10.7%、5.9%。结果表明:SVA已扩散至整个海南省,防控形势较严峻,需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交通枢纽地区和规模化养殖场的SVA流行面较广,仔猪和种猪群中的SVA流行率较高,应重点加强监测和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摸清了海南省猪群中的SVA的感染与分布情况,找出了重点防控区域和防控对象,对于指导该地区SVA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血清学调查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