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
1
作者 王帅帅 刘玉梅 +3 位作者 李双军 李梦云 谭世图 张自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杆菌的生化特性与产气荚膜梭菌的一致;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380 bp,与编号为MK156683.1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分离菌毒素分型结果显示该基因只携带cpa毒力基因。动物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24h后试验组家兔全部死亡,经鉴定,家兔病变脏器的病原微生物与感染菌株为同一株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这10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株分离与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2
作者 王玲玲 王景松 +5 位作者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混合感染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慧 李晓林 +4 位作者 秦颖 孟妮佳 吴晨晨 刘文君 薛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6,共7页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7 d后灌服苦参碱(30 mg/kg)9 d,预防组小鼠则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和苦参碱同时灌胃16 d,对照组小鼠则每日每只灌服PBS 0.2 mL至16 d。对各组小鼠称重采血后剖杀、收集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集肠内容物,经PCR检测后灰度分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α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菌液组小鼠肠道小肠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得以修复。ELISA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MAPK8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和MAPK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R检测后灰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肠内容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与菌液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释放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抑制A型产气荚膜梭菌释放ɑ-毒素,并可恢复小鼠回肠黏膜免疫屏障,降低荚膜梭菌所引起小鼠的肠道炎症。本研究为苦参碱应用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小鼠 体外抑制 治疗与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绿壳蛋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分析
5
作者 张晨旭 田琴 +3 位作者 毕文文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CK组和TCD组感染114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物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TCD组鸭十二指肠感染114 h时的总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有5′-s-甲基-5′-硫腺苷、胞苷、脱氧皮质酮21-葡萄糖苷、腐胺和2-氧吲哚、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2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其中与机体免疫和炎症相关的有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5′-s-甲基-5′-硫腺苷、烟酸脂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DEV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后,可能通过影响腐胺和柚皮素等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通路来影响绿壳蛋鸭十二指肠的炎症,为阐明DEV和CpA共感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组学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Fba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与表达
6
作者 杨启尧 范佳霖 +5 位作者 秦达 曲艺 王嘉彬 余丽芸 史同瑞 侯喜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6-42,71,共8页
为了构建重组乳酸菌,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ba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上,鉴定正确后,用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5 h。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乳... 为了构建重组乳酸菌,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ba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上,鉴定正确后,用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5 h。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能与制备的抗血清特异结合,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将正确的Fba基因与pLA乳酸菌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并电转至干酪乳杆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的干酪乳杆菌表达的蛋白与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够展示表达到菌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Fba基因 干酪乳杆 构建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宝华 许崇波 +2 位作者 边艳青 段相林 朱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0-697,共8页
应用RT 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1A8中 ,分别扩增出抗体VH 和VL 基因 ,用linker (Gly4Ser) 3 基因 ,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 应用RT 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1A8中 ,分别扩增出抗体VH 和VL 基因 ,用linker (Gly4Ser) 3 基因 ,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VH 和VL 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 ,ScFv 1A8基因全长为 72 6bp ,编码2 4 2个氨基酸 ,VH 和VL 基因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分别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 (A)和轻链κⅣ家簇 .将ScFv 1A8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HOG2 1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pHOG 1A8,然后转化至受体菌XL1 BLUE中 ,得到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1A8) .ELISA检测和SDS PAGE分析表明 :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存在于重组菌株XL1 BLUE (pHOG 1A8)的胞周质中 .经薄层扫描分析 :重组菌株XL1 BLUE(pHOG 1A8)的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1 2 %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 31kD .ScFv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 ,Sc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磷脂酶C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小分子 基因克隆 表达 生物学活性 Α毒素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小鼠体内α毒素的分布及定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苗利 蔡玉梅 +1 位作者 柴同杰 张红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α毒素在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动物的体内的分布情况,自制了高效价的兔抗α毒素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HRP和FITC分别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二抗,通过免疫组化法对α毒素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鼠延髓、肠、肾、肺、胃的间充... 为了研究α毒素在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动物的体内的分布情况,自制了高效价的兔抗α毒素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HRP和FITC分别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二抗,通过免疫组化法对α毒素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鼠延髓、肠、肾、肺、胃的间充质细胞胞浆中发现了阳性颗粒,在脾、肝的间充质细胞中未发现毒素分布。结果提示,首次在延髓的细胞胞浆中发现了α毒素,表明α毒素能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延髓损坏生命中枢,这可能是引起动物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重组α毒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德艳艳 姜志刚 +2 位作者 牛思博 孙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3-567,共5页
为验证重组α毒素对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应用PCR技术,从某牛场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G1分离株中扩增出1 194 bp的α毒素编码基因(cpa)和795 bp的β2毒素编码基因(cpb2)。经BLAST分析显示,G1分离株携带... 为验证重组α毒素对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应用PCR技术,从某牛场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G1分离株中扩增出1 194 bp的α毒素编码基因(cpa)和795 bp的β2毒素编码基因(cpb2)。经BLAST分析显示,G1分离株携带的cpb2基因与14个菌株的非典型cpb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1%~98.9%,与典型cpb2基因(L77695)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1.7%。这表明,G1的cpb2基因为非典型cpb2基因。同时分别将cpa和cpb2基因扩增产物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a和pET-b2,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将其纯化后单独及联合免疫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单独免疫重组α毒素蛋白组以及联合免疫重组β2毒素蛋白组的小鼠,均可以抵抗至少6倍最小致死量(MLD)的G1外毒素(包含α毒素和非典型β2毒素)的攻击,也可以完全抵抗至少6 MLD的G2外毒素(不包含β2毒素)的攻击。表明,重组α毒素蛋白对含有及不含有非典型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cpb2基因 a型产气荚膜梭菌 重组α毒素 重组非典β2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中华 吴志明 +3 位作者 杨霞 张红英 刘本功 李艳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α毒素基因分析及其蛋白结构与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冶贵生 马玉花 +2 位作者 韩志辉 邹勇 贾跃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8,共7页
应用PCR技术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α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软件对α毒素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蛋白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α毒素基因长度为1 110bp,编码370个氨基... 应用PCR技术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α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软件对α毒素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蛋白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α毒素基因长度为1 110bp,编码370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T0、S16、NRRLB-23744、KZ211和CER89L1216的α毒素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9.9%、99.9%、99.9%、99.9%和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综合α毒素蛋白亲水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指数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在26-29、71-78、111-114、182-185、189-192、264-268、272-275、282-285、294-297、362-365位氨基酸残基存在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合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α毒素294位-297位氨基酸残基形成表位并结合抗体的可能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表位疫苗的设计与研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序列分析 表位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tetA(P)耐药基因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冶贵生 马玉花 +4 位作者 张爽 张晓芬 韩志辉 邹勇 贾跃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应用PCR技术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利用生物软件对tetA(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基因长度为1 263bp,编码420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EHE-N... 应用PCR技术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利用生物软件对tetA(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基因长度为1 263bp,编码420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EHE-NE18、Wakayama、CW9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100%、99.8%和98.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100%、100%和98.3%。分离株TetA(P)蛋白疏水性较强,具有10个跨膜区,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1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12个N-豆寇酰化位点,三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tetA(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tetA(P)基因 序列分析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艳平 向钟平 +1 位作者 包秀芬 袁文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5-216,共2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某养殖户的300多只肉兔从2009年6月初开始发病,为及时控制疫情,尽量挽回饲养户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解,细菌分离、鉴定,动物接种和家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HA试验,结果分离到A型产气荚膜梭菌,...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某养殖户的300多只肉兔从2009年6月初开始发病,为及时控制疫情,尽量挽回饲养户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解,细菌分离、鉴定,动物接种和家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HA试验,结果分离到A型产气荚膜梭菌,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HA试验阳性,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兔 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tetB(P)耐药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冶贵生 马玉花 +5 位作者 张爽 梅成和 张晓芬 韩志辉 贾跃宁 邹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4,共5页
为了对产气荚膜梭菌tetB(P)耐药基因进行分析,通过生物软件设计引物,扩增A型产气荚膜梭菌tetB(P)耐药基因,测序后对tetB(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tetB(P)基因长度为1 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CW92... 为了对产气荚膜梭菌tetB(P)耐药基因进行分析,通过生物软件设计引物,扩增A型产气荚膜梭菌tetB(P)耐药基因,测序后对tetB(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tetB(P)基因长度为1 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CW92、EHE-NE1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9.7%、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9.4%、99.8%.分离株tetB(P)蛋白亲水性氨基酸较多,无跨膜区,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1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9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7个N-豆寇酰化位点,1个ATP/GTP结合位点基序,1个翻译型鸟苷酸结合域,三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tetB(P)基因 序列分析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C57-1中发现β2毒素基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云 万建青 +2 位作者 程君生 关孚时 张存帅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5期6-9,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571株的遗传学背景,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该菌株中扩增出大小为726bp的β2毒素基因(cpb2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后,经Amp/IPTG/X-Gal选择培养,提取质粒... 为了进一步研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571株的遗传学背景,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该菌株中扩增出大小为726bp的β2毒素基因(cpb2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后,经Amp/IPTG/X-Gal选择培养,提取质粒,筛选阳性重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的β2毒素基因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苷酸序列分析 IPTG 重组克隆 基因序列 文献报道 基因片段 遗传学 T载体 受体 Gal 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云 张存帅 关孚时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12期5-8,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 7 1中 ,扩增出大小约 1.2kb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全基因 (cpa12 5 4基因 ) ,并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后 ,经Amp/IPTG/X Gal选择培养 ,提取质粒 ,...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 7 1中 ,扩增出大小约 1.2kb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全基因 (cpa12 5 4基因 ) ,并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后 ,经Amp/IPTG/X Gal选择培养 ,提取质粒 ,PCR和EcoRⅠ /PstⅠ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重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cpa12 5 4基因阅读开放框架由 1194bp组成 ,编码398个氨基酸残基。经GenBank数据库的BLAST检索比对分析 ,cpa12 5 4基因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者同源性达 99% ,表明本实验所克隆的cpa1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克隆 Α毒素 DH5Α 阳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序列分析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使用参数及培养毒素浓缩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良全 李聪研 +2 位作者 蒋玉文 田冬青 孙晔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9期34-37,共4页
经过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pH值、灭菌方式和配制用水进行优化,确定最适pH值为8.0~8.5,灭菌方式为116℃30 min,配制用水为去离子水。合成培养基培养产气荚膜梭菌CVCC37株6 h后毒力达50~100 MLD/mL,随着时间的延长,毒力不再增强... 经过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pH值、灭菌方式和配制用水进行优化,确定最适pH值为8.0~8.5,灭菌方式为116℃30 min,配制用水为去离子水。合成培养基培养产气荚膜梭菌CVCC37株6 h后毒力达50~100 MLD/mL,随着时间的延长,毒力不再增强;培养温度为36℃或37℃时,产毒效果最佳。比较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浓缩效果,10 ku截留分子量的收获率为40%,其透出液静脉接种0.2 mL,小鼠2/2死亡;而8 ku收获率达75%,其透出液静脉接种0.2 mL,小鼠0/2死亡。因此,8 ku截留分子量膜包适宜对A型菌培养毒素的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合成培养基 使用参数 浓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重组菌株BL21(DE3)pXMCPA02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1 位作者 惠远峰 张立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21-25,共5页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突变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MCPA02含有α毒素突变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同时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突变...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突变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MCPA02含有α毒素突变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同时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突变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优化表达的结果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 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 h,此时重组菌株pXMCPA02蛋白表达量为35%。从而实现了α毒素突变基因的高效表达,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工程菌苗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基因 突变 优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的质控标准研究
19
作者 章振华 李林 +6 位作者 沈佳 景小冬 陈小玲 史爱华 张建伟 黄凤军 姜北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凝抑制试验抗原需用到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拟建立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的质控标准。对29批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进行小鼠致死性、卵磷脂酶活性、处理IBV后其血液凝集活性和滤液最小加入量试验。结果显示... 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凝抑制试验抗原需用到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拟建立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的质控标准。对29批A型产气荚膜梭菌滤液进行小鼠致死性、卵磷脂酶活性、处理IBV后其血液凝集活性和滤液最小加入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批滤液的小鼠最小致死量(MLD)及卵磷脂酶效价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这两者与处理后IBV的HA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试验证明以小鼠最小致死量或卵磷脂酶效价作为滤液质控标准不可行,而以处理后IBV的HA活性作为滤液的质控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直接反映滤液使IBV产生血凝活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鸡传染性支管炎病毒 血凝试验 质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奶牛腹泻的诊断与防制
20
作者 张小荣 文其乙 +1 位作者 刘秀梵 焦新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奶牛 腹泻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