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方法建立及评价
1
作者 刘菲 宋晶晶 +5 位作者 曹明鹏 祖琴琴 周曙光 张爱喜 王丽 李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3-1171,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同时检测换算得到实际标本中25(OH)D2和25(OH)D3的含量。评价该方法的相同浓度下响应值等效性、特异性、线性、检出限(LOD)、定量限(LOQ)、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携带污染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结果:25(OH)D2和25(OH)D3的响应因子分别为1.46和1.04;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LOD分别为0.16和0.33 ng/mL,LOQ分别为0.5和1ng/mL,替代分析物25(OH)D2-d6和25(OH)D3-d3相对回收率在96.05%~107.07%范围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0%,基质因子在0.882~1.121,无明显携带污染,样品可室温避光放置24 h,2~8℃下保存7 d。结论:建立了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定量测定儿童末梢血中25(OH)D2和25(OH)D3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有望成为儿童或其他采血困难人群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串联质谱法 25-羟维生素D 末梢血 替代分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25-羟维生素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的相关性
2
作者 雷蕾 胡韵 +2 位作者 张笛 黄鑫宇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根据是否形成颈动脉血管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36)和非斑块组(n=9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F、25-(OH)D、CMI水平,分析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多因素及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与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C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25-(OH)D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斑块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血清ALT、AST、LDL-C、SF、水平、FPG、FINS、HOMA-IR、CMI、NFS值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清LDL-C、SF水平、CMI、NFS值升高是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25-(OH)D与NAFLD病情进展相关,且可能影响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及心脏代谢,可作为NAFLD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治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25-羟维生素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部血管斑块 心脏代谢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年六堡茶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晴 庞月兰 +4 位作者 吴焕 丁树洽 钟可渝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3,共9页
通过建立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绿茶(GT)为对照,探讨了陈年六堡茶(ALPT)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β_(25-35)会导致PC12细胞的活性下降,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有毒集聚物... 通过建立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绿茶(GT)为对照,探讨了陈年六堡茶(ALPT)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β_(25-35)会导致PC12细胞的活性下降,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有毒集聚物及其通路的形成。ALPT干预显著提高了PC12细胞的存活率及其线粒体膜电位,并显著抑制了有毒集聚物积累及其通路的形成。转录组分析显示,ALPT处理组的基因表达整体趋势与Aβ_(25-35)组相反,上调基因与线粒体自噬、糖酵解、甘油磷脂代谢相关;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核糖体功能、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及细胞衰老过程。总体而言,GT与ALPT均具有显著抑制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在转录组水平上影响作用差别较大,这可能与ALPT活性成分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陈年六堡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六堡茶 β-淀粉样蛋白_(25-35) PC12细胞 神经保护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泥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及钻井液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立军 刘峰 +3 位作者 冮鹏 董新柔 刘伟 李博佳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东营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状况频发。根据泥页岩组构、理化性质分析及力学特性测试结果,发现泥页岩水化膨胀所导致的强度弱化及易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是该层位主要失稳机理。基于泥页岩强度弱化及沿层理面滑移特... 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东营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状况频发。根据泥页岩组构、理化性质分析及力学特性测试结果,发现泥页岩水化膨胀所导致的强度弱化及易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是该层位主要失稳机理。基于泥页岩强度弱化及沿层理面滑移特性,从基本性能、封堵性、抑制性、维持力学强度等角度对水基PEM及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进行对比评价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在滚动回收率、线性膨胀率、高温高压滤失量及维持泥页岩力学强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配合(2%~2.5%)纳米材料乳胶封堵剂PF-NSEAL能够对泥页岩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在两口大位移井的应用过程中起到了大幅降低复杂情况,提效43.7%的良好应用效果,为解决锦州25-1区块井壁失稳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25-1区块 泥页岩 井壁失稳 钻井液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35、BMP-2的影响
5
作者 王惠 武平 +4 位作者 唐洁 陶偲钰 汪雪 杨宜 李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讨艾灸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起到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72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和艾灸足三里、肾俞、阿是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比较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相关评分、常规临床检验指标以及血清中IL-35、β-catenin、BMP-2、IL-1β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IL-35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清IL-35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评分、关节肿胀数的改善值与血清中BMP-2改善值成正相关(P<0.01,P<0.05,r>0);治疗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β-catenin的改善值与晨僵评分改善值成正相关(P<0.05,r>0);治疗组血清中IL-35的改善值与DAS28评分改善值成负相关(P<0.05,r<0)。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能通过抑制RA患者血清中IL-35、IL-1β的水平,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及BMP-2水平,降低RA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达到骨保护的目的,从而预防和延缓RA患者的骨关节致畸或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骨形态发生蛋白-2 Interleukin-35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2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
6
作者 肖志强 杨柳 +3 位作者 黄睿 黄斌 李晓佳 王晓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通过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且构建靶向S1PR2的干扰序列用于干预细胞中S1PR2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发现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S1PR2干预后模型组内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01)。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APP、Tau、p-Tau和PSD95的表达,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降低模型组细胞内APP、Tau和p-Tau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P<0.001)。另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以分析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中ATP的产生,增加了ROS含量,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P<0.001)。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的产生,降低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01)。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促进了p-AKT/AKT及p-mTOR/mTOR的表达,S1PR2干预后显著抑制AKT/mTOR通路的激活(P<0.001)。总而言之,S1PR2可能通过促进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受体2 β淀粉样蛋白_(25-35) 阿尔兹海默症 线粒体功能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郭音 任海青 +2 位作者 郭晓阳 左江华 王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并按照PNM疾病分期、治疗结局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PMN组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PMN患者,Ⅰ期20例、Ⅱ期42例、Ⅲ期34例、Ⅳ期4例,Ⅲ+Ⅳ期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5-(OH)D_(3)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PRIL、PLA2R-Ab与TP(总蛋白)、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PMN患者的血清25-(OH)D_(3)水平与BUN、Scr、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58例患者未达到缓解标准,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25-(OH)D_(3)水平高于未缓解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增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与PMN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肾功能损伤导致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出PMN疾病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诱导配体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25-羟维生素D3 原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
8
作者 刘宇 谢继辉 +3 位作者 章萍萍 周迪 赵维克 张居舟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上引入易电离基团,提高离子化效率,建立了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衍生化条件、样品前处理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溶剂中,目标化合物与衍生试剂PTAD质量比为1∶10000的条件下,衍生反应充分;衍生反应1 h后达到稳定;相较于Silica和C 18固相萃取(SPE)柱,HLB SPE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更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在水-甲醇流动相体系中添加5 mmol/L甲胺,可显著提升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样品经过均质,加入同位素内标,碱液皂化,萃取浓缩,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化学衍生,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上,以0.1%甲酸-5 mmol/L甲胺水溶液和0.1%甲酸-5 mmol/L甲胺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在0.2~5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18~0.066μg/kg,方法定量限为0.06~0.22μg/kg,在0.20、1.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2.6%~99.4%,相对标准偏差为3.6%~6.2%。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灵敏、准确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衍生化反应 4-苯基-1 2 4-三唑啉-3 5-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胆固醇参与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机制
9
作者 李雨桐 罗小琦 +3 位作者 谭启发 陈明杰 吴长有 沈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4-1212,共9页
目的探讨25-羟基胆固醇(25-HC)在小鼠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全部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正常喂养;DSS组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喂养;DSS+25-HC组用2.5%DSS溶液喂养,且腹腔注射25-HC溶液。通过评估小鼠的疾病... 目的探讨25-羟基胆固醇(25-HC)在小鼠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全部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正常喂养;DSS组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喂养;DSS+25-HC组用2.5%DSS溶液喂养,且腹腔注射25-HC溶液。通过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判断小鼠的症状变化,通过组织学评分判断小鼠的组织改变并利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小鼠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情况及信号通路,并结合小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检测,探究25-HC影响小鼠IBD的机制。结果与DSS组比较,DSS+25-HC组小鼠体质量减轻(F=30.1,P<0.0001),结肠缩短(F=63.8,P<0.05),疾病活动指数(F=774.5,P<0.0001)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F=141.5,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2、Occludin、JAM和Claudin-4)表达显著降低,IL-17水平显著降低,且表达水平与紧密连接蛋白呈正相关。结论25-HC通过RORγt通路抑制结肠γδT细胞IL-17的产生,加重黏膜损伤,促进小鼠IBD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25-羟基胆固醇 炎症性肠病 RORΓT ΓΔT细胞 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0
作者 袁琳 李洁 +1 位作者 王芳 李可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分析苦参碱(MT)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组(40μmol/L Aβ_(25-35))、MT低浓度(MT-L)组(40μmol/L Aβ_(25-35)+2 mmol/L ... 目的分析苦参碱(MT)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组(40μmol/L Aβ_(25-35))、MT低浓度(MT-L)组(40μmol/L Aβ_(25-35)+2 mmol/L MT)、MT中浓度(MT-M)组(40μmol/L Aβ_(25-35)+4 mmol/L MT)、MT高浓度(MT-H)组(40μmol/L Aβ_(25-35)+8 mmol/L MT)、MT-H+Compound C组(40μmol/L Aβ_(25-35)+2 mmol/L MT+10μmol/L Compound C);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凋亡因子(Bax、Bcl-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_(25-35)组细胞活力、Bcl-2 mRNA及蛋白、SOD、GSH-Px水平、p-AMPK/AMPK、SIRT1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Bax mRNA及蛋白、LDH、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Aβ_(25-35)组相比,MT-L组、MT-M组、MT-H组细胞活力、Bcl-2 mRNA及蛋白、SOD、GSH-Px水平、p-AMPK/AMPK、SIRT1表达显著增加,凋亡率、Bax mRNA及蛋白、LDH、MDA水平显著降低,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与MT-H组相比,MT-H+Compound C组细胞活力、Bcl-2mRNA及蛋白、SOD、GSH-Px水平、p-AMPK/AMPK、SIRT1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Bax mRNA及蛋白、LDH、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MT抑制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阿尔茨海默病 AMPK/SIRT1通路 Aβ_(25-35)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对特殊人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祖伟 张天宝 +4 位作者 黄双庆 黄伦艳 郭慧丽 李珍 苏杜威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108-114,共7页
25-羟基维D是维D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25-羟基维D对人体的影响逐渐被揭示。有研究表明,25-羟基维D与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癌症、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等疾病有相关性。就25-羟基维D对儿童、... 25-羟基维D是维D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25-羟基维D对人体的影响逐渐被揭示。有研究表明,25-羟基维D与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癌症、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等疾病有相关性。就25-羟基维D对儿童、妊娠期妇女及老龄人口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25-羟基维D对特殊人群骨骼、神经、心血管等各方面的影响及机制,以期对特殊人群补充25-羟维D或维D起到参考,从而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D 维D 佝偻病 子痫前期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Aβ_(25-35)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蔡贞 姬志娟 +1 位作者 徐艳玲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学指标观察APP17肽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 ,并对其保护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选用细胞形态观察、半定量LM PCRDNAladderAssay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APP17... 目的 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学指标观察APP17肽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 ,并对其保护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选用细胞形态观察、半定量LM PCRDNAladderAssay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APP17肽是否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通过测定细胞MTT代谢率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β2 5 3 5和APP17肽对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WesternBlotting观察细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情况 ,探讨了APP17肽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 APP17肽可以明显改善Aβ2 5 3 5造成的细胞形态损伤 ,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率 ;与Aβ2 5 3 5损伤组相比 ,APP17肽预孵育能明显提高细胞MTT代谢率 ,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减少AIF的表达 ;有效降低Aβ2 5 3 5引起的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增高 ;并且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核转录因子NF κB表达增加。结论 APP17肽可以稳定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 ,激活NF κB并使其持续表达 ,对Aβ2 5 3 5诱导的SH SY5Y细胞凋亡有比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35 APP17肽 SH-SY5Y细胞 线粒体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5/cdk5可能参与人参皂苷Rb1减轻Aβ_(25-35)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天文 陈晓春 +5 位作者 张静 朱元贵 曾育琦 沈杰 宋锦秋 陈丽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在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人参皂苷Rb1对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 lin-de-pendent k inase 5,CDK 5)的激动亚基p35/p25的影响。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胎鼠皮层神经元CDK 5的两... 目的探讨在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人参皂苷Rb1对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 lin-de-pendent k inase 5,CDK 5)的激动亚基p35/p25的影响。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胎鼠皮层神经元CDK 5的两个亚基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以及CDK 5的磷酸化底物tau蛋白在Ser199/202、Thr205、Ser396和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凝聚态Aβ25-35(20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可使皮层神经元中p25的数量增多,以及tau蛋白在Ser199/202、Thr205、Ser396和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但对cdk 5亚基表达水平影响并不明显。Rb1和calpain特异性抑制剂calpeptin可减少皮层神经元p25的生成,同时人参皂苷Rb 1和CDK 5特异性抑制剂roscovitine可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水平。结论p25/cdk 5可能参与人参皂苷Rb1减轻Aβ25-35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 1 Β淀粉样蛋白25-35 TAU蛋白 CDK 5 p35/p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25的作用及其调控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江 陈雪 +2 位作者 赵琰 贾军 张建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①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正常对照组);②皮下注射小鼠IL-25组(IL-25组);③皮下注射抗小鼠IL-25单克隆抗体组(anti-IL-25组),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再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总共7周;④OVA致敏组(模型组);⑤OVA致敏及IL-25皮下注射组(IL-25干预致敏组);⑥OVA致敏及anti-IL-25注射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⑤⑥组在致敏过程中给予IL-25或anti-IL-25的方式同②③组。致敏期间观察比较小鼠的搔抓行为和皮肤表现,致敏结束24 h后由小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总IgE、IL-4、IL-5、IL-13等。取致敏部位的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小鼠末次处理24 h后,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次数高于模型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行为显著低于模型组;IL-25干预致敏组特应性皮炎表现、表皮增厚及真皮炎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重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血清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CD4+T细胞在真皮层较anti-IL-25干预致敏组显著增多;IL-25干预致敏组的丝聚蛋白(filaggrin)及防御素β2(defensinβ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或anti-IL-25干预致敏组。结论:在OVA诱导的皮炎模型中,IL-25能够明显促进小鼠表皮屏障功能损害,加重OVA诱导的皮炎损害,拮抗IL-25可一定程度上缓解OVA诱导的皮炎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25 卵清蛋白 动物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崔玉环 张朝东 魏玉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0.1,1.0,10,100μmol/L)NBP组。将不同浓度的NBP作用到经Aβ25-35诱导的...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0.1,1.0,10,100μmol/L)NBP组。将不同浓度的NBP作用到经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上,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细胞氧化应激。结果 MTT显示NB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经NBP预处理组(P<0.05),并且中剂量存活率最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NBP组线粒体数量多,结构比较完整;SOD活性NBP组较模型组细胞明显增加,而MDA活性降低。结论 NB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NBP抑制MDA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激活SOD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25-35 氧化应激 丁苯酞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黄酮对复合Aβ_(25-35)引起线粒体膜Bcl-2、Bax、Bcl-xL及Bak异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泓翔 郭可 +2 位作者 崔亚迪 吴晓光 商亚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2-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大鼠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结合三氯化铝(Al Cl3)及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 TGF-β1)(复合Aβ25-35)引起的皮层细胞线粒体膜凋亡相关蛋白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手术当天脑室注射1...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大鼠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结合三氯化铝(Al Cl3)及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 TGF-β1)(复合Aβ25-35)引起的皮层细胞线粒体膜凋亡相关蛋白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手术当天脑室注射10 ng rh TGF-β1,手术第2天开始脑室分别于上午注射Aβ25-35(4μg/d,连续注射14 d)、下午注射1%Al Cl3(3μL/d,连续注射5 d)建立神经损伤模型。术后第49天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SBF组。药物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SBF(35、70和140 mg/kg)36 d,每日1次。大鼠末次给药60 min后断头处死,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皮层细胞线粒体膜Bcl-2、Bax、Bcl-x L和Ba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25-35可使大鼠皮层细胞线粒体膜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使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然而,35、70和140 mg/kg SBF灌胃36 d,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复合Aβ25-35所致上述改变。结论:脑室注射Aβ25-35联合Al Cl3和rh TGF-β1可引起线粒体膜凋亡因子Bcl-2、Bax、Bcl-x L和Bak异常改变,SBF能够逆转上述凋亡因子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黄酮 Β-淀粉样蛋白25-35 三氯化铝 重组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1 线粒体凋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25-35伤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的联合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丽薇 武美娜 +2 位作者 韩维娜 高秀萍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25-35)所致Alzheizer’s病(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LTP)机制,为联合开展AD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给...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25-35)所致Alzheizer’s病(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LTP)机制,为联合开展AD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给予大鼠双侧海马分别注射4 nmol/L Aβ25-35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侧2μl,手术后恢复2周,每只大鼠依次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两部分实验。首先,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之后,进行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引导记录实验,观察突触可塑性指标长时程增强(LTP)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在体海马突触可塑性LTP均有改变,其中:逃避潜伏期和逃避距离明显增加(P<0.01);目标象限内游泳时间和距离明显缩短(P<0.01);在体海马LTP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联合实验中Aβ25-35同样可引起在体海马LTP改变。提示同批动物先后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试的方法是可行的,行为学实验不会影响后续LTP的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为行为学改变后进行在体LTP机制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有效开展行为学和电生理学实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35 空间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MORRIS水迷宫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内注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汝静 王刚 +5 位作者 潘静 朱亮 张施 孙小康 陈红专 陈生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nAChR激动剂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侧脑室注入凝聚态Aβ25-354.5μl。次日,用药组给予尼古丁0.2和2 mg.kg-1(ip,bid×7d),对照组及模型组ip生... 目的探讨nAChR激动剂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侧脑室注入凝聚态Aβ25-354.5μl。次日,用药组给予尼古丁0.2和2 mg.kg-1(ip,bid×7d),对照组及模型组ip生理盐水。给药结束4 d后(造模成功后11 d),进行各组行为学及皮层、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定位航行实验发现,训练d 4,模型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2、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1);空间搜索实验发现,实验d 5撤除平台,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5);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无差别(P>0.05)。酶活性检测发现尼古丁治疗组的AChE及ChAT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尼古丁治疗组(2 mg.kg-1)MDA的活性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尼古丁治疗组(0.2 mg.kg-1)的活性较模型组无改变(P>0.05);尼古丁治疗组的GSH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尼古丁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与其增强ChAT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β淀粉样蛋白2535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商华 任宪辉 +1 位作者 杨红欣 徐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2,182,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分别采用MTT法和LDH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LDH释放率;实验随...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分别采用MTT法和LDH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LDH释放率;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10μmol/L组和姜黄素20μmol/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情况,采用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和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可显著升高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率和凋亡率(P<0.01);同时可显著降低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和表达(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从而抑制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 Β淀粉样蛋白25-35 胱天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彭小松 陈晓春 +2 位作者 黄俊山 朱元贵 李永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25μmol·kg-1)处理,14d后处死,采用镀银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显示大鼠脑内[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总tau蛋白的水平(tau5);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变化。结果凝聚态Aβ2535注射组神经元纤维走行紊乱,增粗、肿胀密集成宽带状,轴突深染;而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脑内总tau的水平下降,[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P<001),以25μmol·kg-1保护作用最明显;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亦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与正常和假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25μmol·kg-1作用最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A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GSK3β的活性而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磷酸化 糖原合成激酶-3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