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2)/O-BAF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污泥系统的二次启动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鑫磊 付雪 +4 位作者 毛佩玥 张民安 吴新波 马娟 陈永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85,91,共6页
采用A^(2)/O-BAF双污泥系统,考察池容比(V厌氧∶V缺氧∶V好氧)分别为3∶5∶2和1∶3∶1时对搁置2个月的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种池容比对COD和NH_(4)^(+)-N的去除性能恢复影响较小。V厌氧∶V缺氧∶V好氧=3∶5∶2... 采用A^(2)/O-BAF双污泥系统,考察池容比(V厌氧∶V缺氧∶V好氧)分别为3∶5∶2和1∶3∶1时对搁置2个月的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种池容比对COD和NH_(4)^(+)-N的去除性能恢复影响较小。V厌氧∶V缺氧∶V好氧=3∶5∶2更有利于TN和PO_(4)^(3-)-P的去除性能恢复,其出水TN和PO_(4)^(3-)-P在第7天和第4天分别达到14.20 mg/L和0.42 mg/L,TN、PO_(4)^(3-)-P去除率分别为80.47%、92.02%。拟合方程分析厌氧释磷和缺/好氧吸磷的小试结果表明:V厌氧∶V缺氧∶V好氧=3∶5∶2的厌氧释磷量和缺氧吸磷量更高,且吸磷速率更快。即V厌氧∶V缺氧∶V好氧=3∶5∶2更有利于A^(2)/O-BAF系统的二次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baf污泥系统 池容比 二次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N_2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稳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4 位作者 王淑莹 张勇 彭永臻 潘聪 黄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87-2997,共11页
采用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以A2N2-SBR(厌氧/硝化/缺氧/硝化)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A2N2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A2/O-SBR和N-SBR单元分别接种种泥,分开培养驯化聚磷菌污泥和硝化菌生物膜,并利用A2/... 采用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以A2N2-SBR(厌氧/硝化/缺氧/硝化)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A2N2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A2/O-SBR和N-SBR单元分别接种种泥,分开培养驯化聚磷菌污泥和硝化菌生物膜,并利用A2/O-SBR单元的出水作为N-SBR单元的进水,25 d好氧硝化菌生物膜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3%以上;A2/O-SBR单元采用先厌氧/好氧(A/O)后厌氧/缺氧(A/A)的运行方式,43 d成功培养富集了反硝化聚磷菌(DPAOs),DPAOs占PAOs的67.81%,反硝化除磷率在77.9%以上;启动成功后原水中约73%和13%的COD分别在A2/O-SBR单元的厌氧段和N-SBR单元曝气过程中被去除,系统出水COD、NH+4-N、PO43--P、TN浓度分别为40.6、0、0.4、13.5 mg·L-1,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序批式反应器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停留时间对新型A^(2)/O工艺联合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镇废水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龙一飞 潘婵 +1 位作者 赵军丽 鄢小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为探究污泥停留时间(SRT)对新型A^(2)/O联合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城镇低C/N效能的影响,以实际低C/N废水为探究对象,构建了中试规模的A^(2)/O联合BAF工艺,通过调控不同SRT,在室温环境下比较新型处理工艺对生物脱氮除磷及污泥特征的影响... 为探究污泥停留时间(SRT)对新型A^(2)/O联合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城镇低C/N效能的影响,以实际低C/N废水为探究对象,构建了中试规模的A^(2)/O联合BAF工艺,通过调控不同SRT,在室温环境下比较新型处理工艺对生物脱氮除磷及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延长对COD去除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NH_(4)^(+)-N和PO_(4)^(3-)-P的去除率,SRT延长至16 d时,NH_(4)^(+)-N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6%~96.8%和94.5%~95.3%,均高于SRT为10 d。SRT延长提高了污泥浓度并导致VSS/TSS增加,此外,SRT适当延长改善了污泥沉降性,提高了胞外聚合物含量,尤其当SRT为14 d时,EPS含量高达60.5~62.3 mg/g,蛋白质(PN)/多糖(PS)提高至1.59~1.71。本研究结果对新型A^(2)/O联合BAF的应用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 A^(2)/o-baf工艺 脱氮除磷 污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和A^2O+BC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伟华 王梅香 +4 位作者 李健伟 冯岩 刘博 李夕耀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4-999,共6页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和聚磷菌(PAOs)污泥龄分离,同时反硝化除磷"一碳两用",碳源利用率更高,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28%.其次FISH试验表明,在稳定运行的A^2O+BCO工艺中,PAOs比例为22%,远远超过A^2O中7%的比例,从微生物角度证明了脱氮除磷效果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C/N) A^2O工艺 A^2O+BCO工艺 反硝化除磷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伟华 王梅香 +4 位作者 吕冬梅 张勇 潘聪 黄宇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89-2695,共7页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C/N为3.85)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按照厌氧/缺氧/硝化时序运行的新型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除磷A_2SBR和硝化N-SBR先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启动,系统在N-SBR中维持稳定的硝化...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C/N为3.85)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按照厌氧/缺氧/硝化时序运行的新型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除磷A_2SBR和硝化N-SBR先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启动,系统在N-SBR中维持稳定的硝化,在A2SBR中实现了以NO_3^-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系统连续运行45d后达到稳定,各项出水指标COD、NH_4^+-N、TN、TP平均值分别为33.82mg/L、0.85mg/L、13.56mg/L,、0.3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4.31%、98.41%、76.81%、93.87%,各项出水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FISH实验表明,PAOs成为A_2SBR系统中的优势菌群,占全菌比例上升到1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A2NSBR工艺 反硝化除磷 快速启动 污泥系统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N2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的优化及稳定运行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3 位作者 王淑莹 黄宇 潘聪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11-3320,共10页
利用按"厌氧/硝化/缺氧/硝化"方式运行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_2N_2),以低C/N值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A^2/O-SBR和N-SBR单元的运行条件优化过程中,各污染物去除的变化规律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完... 利用按"厌氧/硝化/缺氧/硝化"方式运行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_2N_2),以低C/N值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A^2/O-SBR和N-SBR单元的运行条件优化过程中,各污染物去除的变化规律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反硝化除磷无好氧吸磷模式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生长繁殖,后曝气对保障A_2N_2系统高效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及长期稳定运行必不可少;A^2/O-SBR单元厌氧1.5h,基本完成了可生物降解COD的氧化;N-SBR单元硝化5h,实现了NH4+-N的完全硝化;在A2/O-SBR单元厌氧释磷1.5h,反硝化除磷2h,好氧吸磷0.5h,N-SBR单元一次硝化5h,二次硝化1h的条件下,系统平均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浓度分别为46.2、0.82、13.63、0.3mg/L,满足了同步脱氮除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污泥系统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 低C/N值 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性能 优化及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量和硝化液回流量对A2N2系统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淑莹 黄宇 +3 位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潘聪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0-718,共9页
为了实现低ρ(C)/ρ(N)比实际生活污水有效的脱氮除磷,以A-SBR和N-SBR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2N2)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反应器在不同进水量(用进水比表征)和硝化液回流量(用内交换比表征)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A-SBR单元厌... 为了实现低ρ(C)/ρ(N)比实际生活污水有效的脱氮除磷,以A-SBR和N-SBR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2N2)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反应器在不同进水量(用进水比表征)和硝化液回流量(用内交换比表征)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A-SBR单元厌氧1. 5 h,缺氧2 h,好氧10 min,而N-SBR硝化单元一次硝化和二次硝化时间分别为4、1 h,A-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恒定,N-SBR填料填充率为66%.在此条件下,通过改变进水比R1(70%、75%、80%)和内交换比R2(70%、75%、80%),做了9个平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进水比和内交换比条件下,A2N2系统都能稳定而高效地将有机物去除,各阶段平均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而在TN的去除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去除率为61. 67%~78. 3%.在进水比和内交换比分别为70%和80%时,A2N2系统脱氮效果达到最佳,平均TN去除率高达78. 3%,平均出水TN质量浓度为9. 2 mg/L,在除磷方面,内交换比由70%增加到80%,反硝化除磷率保持在99%以上,出水磷质量浓度在0. 1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污泥系统 低ρ(C)/ρ(N) 反硝化除磷 进水比和内交换比 TN去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冰 柳晓燕 +1 位作者 李胜红 朱芬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56-3163,共8页
对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进行探讨,将活性炭和污泥基生物炭分别投入A^(2)O工艺厌氧池活性污泥,发现其对COD削减率最高分别为72.9%和41.1%,均能有效削减,生物炭对TN削减率最高为74.1%,优于活性炭.表征显示污泥基生物炭上... 对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进行探讨,将活性炭和污泥基生物炭分别投入A^(2)O工艺厌氧池活性污泥,发现其对COD削减率最高分别为72.9%和41.1%,均能有效削减,生物炭对TN削减率最高为74.1%,优于活性炭.表征显示污泥基生物炭上更易附着活性污泥且比表面积更大.在A^(2)O小试厌氧池中以“1次/污泥龄”为频率投加活性炭、污泥基生物炭和脱脂污泥基生物炭,结果发现:投加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TP的削减均优于活性炭,投加脱脂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的削减与投加活性炭相当,对TP平均削减率高达85.6%,优于活性炭,表明生物炭处理(BT)工艺比粉末活性炭处理(PAC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能力更强,脱脂污泥基生物炭作为污泥脂质提取后的副产品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活性污泥系统 PACT工艺 A^(2)O小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工艺强化污水反硝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3
9
作者 卞晓峥 程鹏 +2 位作者 宋博宇 赵艺豪 黄健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针对双污泥(A2N)反硝化除磷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氨氮出水浓度过高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反硝化脱氮除磷(A2N-VMBR)工艺。通过菌群培养,工艺启动与工艺参数优化,考察了A2N-VMBR工艺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微... 针对双污泥(A2N)反硝化除磷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氨氮出水浓度过高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反硝化脱氮除磷(A2N-VMBR)工艺。通过菌群培养,工艺启动与工艺参数优化,考察了A2N-VMBR工艺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微生物菌群变化以及缺氧MBR(AxMB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8 d后,完成了菌群的培养和工艺启动。经工艺参数优化调控,设置超越污泥比35%~40%,回流污泥比60~70%,污泥停留时间15 d,水力停留时间16 h,AxMBR污泥浓度6000~6500 mg/L时,COD、NH4+-N、PO43--P的出水浓度分别为20.02 mg/L,3.2 mg/L,0.46 mg/L,相应的去除率为90.11%、90.96%、93.38%。AxMBR平均污染周期为79 d,具有较好的耐污染特性。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动胶菌属(Zoogloea)为主要的反硝化除磷功能菌属。综上所述,经过工艺启动和工艺参数优化,成功实现了A2N-VMBR系统的高效脱氮除磷和稳定运行,为A2N-VMBR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VMBR 培养 反硝化除磷 污泥系统 缺氧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