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城派三祖”论科举与时文——以“桐城派三祖”序跋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嫩生 陈苗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在桐城派众多作家中,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桐城派三祖"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其科举历程顺畅程度不一。"桐城派三祖"在科举上有着复杂情结:尽管他们对科举埋没人才的现象深为痛惜,但他... 在桐城派众多作家中,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桐城派三祖"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其科举历程顺畅程度不一。"桐城派三祖"在科举上有着复杂情结:尽管他们对科举埋没人才的现象深为痛惜,但他们意识到,也有一些俊士从科举中脱颖而出,其结果难以预测。在名利的驱动下,应举者往往视科举为猎取功名富贵的敲门砖。"桐城派三祖"对此举给予批判,并从辩证的角度对科举得失加以分析,希望应举者淡泊名利,顺应天命。为了提高时文写作水准,"桐城派三祖"重视古文以为时文,重视培养学识。他们进而从文与行合的立场出发,期待应举者文行兼修。这一思想对桐城派后学深有影响。在桐城派阵营中,就有不少作家,我们既可以才思敏捷的文人视之,还可以经明行修的儒者目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三祖” 科举 时文 文行兼修 桐城派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印溯源研究的学理依据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6,共6页
讨论古代叙事文学渊源,必然落实到具体的题材、母题和类型。在佛经文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小说呈现出了以文言为主、偏重实录和承袭题材类型等特色。其主要类型,大多原非国产或本土故事原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学价值观误读加工下,... 讨论古代叙事文学渊源,必然落实到具体的题材、母题和类型。在佛经文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小说呈现出了以文言为主、偏重实录和承袭题材类型等特色。其主要类型,大多原非国产或本土故事原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学价值观误读加工下,又突出地体现为亲和动物植物、热衷精怪灵异想象、信奉奇闻幻术、认同豪侠精神、褒许女性智慧等。至《聊斋志异》乃融会贯通,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题材类型稳定化、注重传承依傍、人鬼灵怪全方位思维而以普通人的人生为本位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题材类型 小说中印渊源 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遵宪到胡适:“五四”新文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晓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4,共6页
"五四"新文学产生之后,人们有理由追溯其产生的历史必然原由,也就是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新文学变革的历史渊源。研究者试图作出各种阐释,由于研究目标的差异,势必产生偏颇。"五四"新文学并非舶来品。论文试图从重... "五四"新文学产生之后,人们有理由追溯其产生的历史必然原由,也就是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新文学变革的历史渊源。研究者试图作出各种阐释,由于研究目标的差异,势必产生偏颇。"五四"新文学并非舶来品。论文试图从重要历史人物的角度考察中国新文学的滥觞。将其发生还原到新旧交替、中西杂糅的特殊文坛风气中,细绎这一根本现象。据事实以立论,揭开历史的朦面—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复杂背景,即可细究中国新文学发生的最初动因,其巨擘推手就是承先启后的两个关键历史人物—黄遵宪与胡适。从黄遵宪到胡适,在理论链条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上,已经构成"五四"新文学产生最突出的本土文学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考察 黄遵宪与胡适 滥觞与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文学渊源考》宋学旨趣溯源
4
作者 萧晓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旨趣首在推尊桐城文派,欲以一县之文经纬天下,是一部兼有师友录与道学渊源考体例的学术文献。刘氏传承家族儒学传统,推崇宋学并专精文献目录,系心于以桐城文学为核心的江淮地域文化,固守晚清遗民理念,并将道学... 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旨趣首在推尊桐城文派,欲以一县之文经纬天下,是一部兼有师友录与道学渊源考体例的学术文献。刘氏传承家族儒学传统,推崇宋学并专精文献目录,系心于以桐城文学为核心的江淮地域文化,固守晚清遗民理念,并将道学置于文学观念之上。全书持论以宋学渊源为宗,以桐城派文人为阐释对象,以遗民心态观照一代学术,体现了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在传统文化被批判的时代系统梳理学术源流,保存旧观,在学术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声木 《桐城文学渊源考》 宋学 江淮文化 遗民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比较文学学者的戈宝权
5
作者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比较文学学者。他具有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是我国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先驱,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外文学因缘》一书中。该书是一部注重考据的比较文学著作,堪称原典性实证研究的范例。
关键词 戈宝权 《中外文学因缘》 原典性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