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包容性与凝聚力的逻辑关系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会龙 杨菊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从传统迈进现代、从历史跨向未来,具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厘清中华民族包容性与凝聚力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可以为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更为贴切的视角。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中... 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从传统迈进现代、从历史跨向未来,具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厘清中华民族包容性与凝聚力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可以为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更为贴切的视角。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承担着包容多元、凝聚一体的历史使命。从认识论的底层逻辑出发,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与凝聚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同增同减、同强同弱的基本规律。中华民族包容性与凝聚力之间深刻关联、互为条件、彼此影响、多维互动,共同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样貌,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包容性 凝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虎生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机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塑造民族形象,激...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机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塑造民族形象,激发民族自信;展示民族风采,传承民族精神。实践路径: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强化认同意识;搭建赛事舞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体育与国际交流,提升民族形象;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体育精神 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傅斌 邓坤坤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族文化独特性,构建全球文化共识性。路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全力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增强群体凝聚互动性;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灵活保留民族文化独特性;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稳步提升全球文化共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再探索——从经济共同体到共同体经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曦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实践进行科学分析。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与壮大,也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生产力持续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靠文化凝聚的,更是依靠经济一体来推动的。共同体经济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完善对经济行为与绩效影响的学科。共同体经济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质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完善双向互动的机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科化 共同体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欣 陈偲锦 陈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族社区从“物理共存”向“情感共生”的跃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的实践形成“身体规训—符号共享—惯习调适”的动态循环:在主体层面,通过代际传承与跨族群协作重构文化资本;在空间层面,以物质设施、精神符号与社会网络的三维作用建构社区认同;在行动层面,借助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激活治理韧性。然而,民族互嵌式社区传统体育面临主体断裂、空间分异与制度悬置的三重困境,通过“身体赋权-空间融合-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实现文化再生产与共同体形构。研究凸显传统体育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的社会功能,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的学理参照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
7
作者 邓星华 鸦新颖 蒲毕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以物质与身体符号整合,铸牢共同命运意识;以跨文化交流互动实践,铸牢共同理解意识;以赛事仪式与记忆构建,铸牢共同团结意识;以价值传递与文化共鸣,铸牢共同精神意识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优化赛事空间、丰富赛事内容、创新赛事表达和拓展赛事功能等方面提出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赛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 民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路径实现——以清华大学“沙漠里的课堂”为例
8
作者 钟茂华 黄弘 +1 位作者 史高科 吴乐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47,共7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授课团队对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天山山脉周边环境历时21年的考察和调研后,授课团队于2023年开设了通识课程“沙漠里...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授课团队对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天山山脉周边环境历时21年的考察和调研后,授课团队于2023年开设了通识课程“沙漠里的课堂”。该课程针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重大工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学习、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色资源、大国重器、古城遗址、乡村振兴等。课程聚焦于提升学生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了解,引导青年一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增强斗争精神。2024年,清华大学把该课程列为思政选修课与通识课联建课程。该文介绍了“沙漠里的课堂”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分析“沙漠里的课堂”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总结了课程在强化思政引领力方面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课程 社会实践 沙漠里的课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
作者 张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15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语言文字具有政治、交际、文化载体、教育等功能,能增进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语言文字具有政治、交际、文化载体、教育等功能,能增进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各族群众获取知识、增强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起桥梁纽带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补充力量。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认同心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畲族民间故事中的中华民族共同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开玉 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思想是谷苞对中华民族整体特性的深刻洞察与创见。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畲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性。通过母题分析法,把畲族民间故事置于中华文化整体之中进行讨... 中华民族共同性思想是谷苞对中华民族整体特性的深刻洞察与创见。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畲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性。通过母题分析法,把畲族民间故事置于中华文化整体之中进行讨论,为新时代民族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有益于从中发掘民族文化的一体性,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性 畲族 民间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莹 王安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教育工程。数字智能如何有效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本文以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教育工程。数字智能如何有效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本文以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场域为基点,从主导、引擎、规制、形塑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数字智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为社会各领域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数字智能化发展筑牢坚实的精神根基,助力数字智能实现新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强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学界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的研究,从注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发展到重视语言权的保护,再发展到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作用,形成了朝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发展的修法共识。从国家认同语境看,《国家通用... 学界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的研究,从注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发展到重视语言权的保护,再发展到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作用,形成了朝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发展的修法共识。从国家认同语境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改应从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入手,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法律上应该具有何种地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该如何学习和使用?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是否应该有硬性要求?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做什么?参考近年来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内容,建议:确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明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具体情形,规定国家机关、教育机构和其他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语言资质条件,配齐少数民族学校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材、师资和设备,真正让这部法律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润疆:在场域内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播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天嘉 刘旭鑫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一般而言,文化共同体因其边界性与排他性等特征,会阻碍文化认同和交流传播。但在新疆地区,由“文化润疆”所传播的“中华文化”并不与“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在历史上共同参与而创造。因此,文... 一般而言,文化共同体因其边界性与排他性等特征,会阻碍文化认同和交流传播。但在新疆地区,由“文化润疆”所传播的“中华文化”并不与“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在历史上共同参与而创造。因此,文化润疆并不是“他者”有意识的、被动的文化传播,而是铸牢具有主体性、共同性、自觉性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传播 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欣 沈潇湘 孟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起源、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归纳演绎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种实践方案与实践载体。研究认...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起源、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归纳演绎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种实践方案与实践载体。研究认为,藏族赛马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影响、相互成就,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凸显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的特色和价值,能够推动其在新时代传承、传播与弘扬。借助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沿着“编码-解码”的推进路径,即通过推出系列报道、生动讲述基层和宣传先进典型进行编码,通过完善赛马规则、创造时代价值及丰富解码方式进行解码。通过挖掘与传播藏族赛马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潜移默化地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赛马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关联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价值意涵、架构维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天琢 卞成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制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本文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其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综合国力以及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制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本文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其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综合国力以及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蕴含的价值意涵。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梳理了该制度机制的主要架构,并从健全制度机制的视角出发,针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实践路径,进行了简要探讨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价值意涵 架构维度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慈善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多维功能与路径探析
17
作者 赵伟成 周中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底蕴、价值驱动与实践旨归等方面深度契合。支持和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能够通过“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以“互助共享”推动深度互嵌、以“凝聚共识”提升自信自觉、以“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 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底蕴、价值驱动与实践旨归等方面深度契合。支持和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能够通过“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以“互助共享”推动深度互嵌、以“凝聚共识”提升自信自觉、以“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以公益慈善助推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互嵌性更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以深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为出发点,积极培育各族人民的公益慈善意识,提升行善互助的内生动力;丰富和创新公益慈善的活动类型,开拓各族人民互动往来的多元情境与载体;健全与完善公益慈善激励机制与监管治理体系,强化支持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慈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18
作者 王亚男 李成 +1 位作者 翟濮雪 赵歆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3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各族人民情感联结的重要纽带,各族人民血脉相连的重要桥梁,各族人民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民族精神弘扬的重要媒介。困境:文化表现单一,...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各族人民情感联结的重要纽带,各族人民血脉相连的重要桥梁,各族人民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民族精神弘扬的重要媒介。困境:文化表现单一,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增强,价值认同浅层化,尚武精神弱化。路径:丰富文化表现增加民族情感联结,提升文化认识加强民族血脉认同,推动内化外行夯实价值认同路径,营造尚武氛围传承尚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武术 民族传统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机与挑战: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审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冰莉 杨斌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3,共7页
民族传统体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交织交融、同步激荡。研究从价值理路、作用机制两个方面阐析民族传统体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研究认为:... 民族传统体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交织交融、同步激荡。研究从价值理路、作用机制两个方面阐析民族传统体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研究认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国家战略引领共同行动、文化繁荣注入发展活力、健康需求拓宽现实场域、数字技术赋能共享形象等有利条件,但面临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挑战、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冲击、地域限制与经济条件的掣肘、海量信息致使共识性的弥散、传承体系与教育融合不够等各种风险,进而从聚合文化动力、整合有效资源、完善传承体系、加大科技赋能等4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王茹俊 王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共同的意识指引着各民族的团结奋进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进行阐发,科学把握政治认同、经济繁荣、文化自信、社会互嵌、生态和谐等多元核心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共同的意识指引着各民族的团结奋进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进行阐发,科学把握政治认同、经济繁荣、文化自信、社会互嵌、生态和谐等多元核心内涵,充分彰显其现实的正当性与科学性。当前,需要站稳科学的行动立场,严格坚守核心原则、主体原则、精神原则与目标原则,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磅礴动力。此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实践参与,通过落实制度引领、法治建设、传播塑造、教育熔铸等科学路径,在有形策略与无形方式的统一中完成铸牢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