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候治理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梦环 黄栋 王文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13,124,共5页
以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研究背景,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气候治理1998—2021年发表并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1335篇核心期刊文献,从文献数量整体情况、关键词热点及主题变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学者对于全... 以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研究背景,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气候治理1998—2021年发表并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1335篇核心期刊文献,从文献数量整体情况、关键词热点及主题变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学者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内容日益广泛,研究主题变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全球气候治理从阐述“体制建设”到注重“实践行动”的历史性转向、由利益博弈向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变、对中国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定位由争取气候正义到积极引领转变。未来,在国际层面上,应加大对推进全球气候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全球遵约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层面的相关研究将涵盖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主体角色及教育、就业、社会公平等民生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 研究热点 主题变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风险社会”的治理观照与中国方案
2
作者 李桂花 柳丽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的基本方案。然而,当前西方大国弃人类生存风险化与共同体化的事实状态于不顾,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固守“中心—边缘”的治理思路,导致了严重的治理责任困境、信任困境、协同困境。“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表征与治理困境呼唤新的治理秩序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思想智慧,着眼于人类共同的生存关切,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以及多元文明和合共生的治理价值,实现了同西方霸权治理逻辑的根本分野,是旨在开启各国平等、有序参与全球治理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实现共享发展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风险社会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为、难为与何为
3
作者 杨慷慨 《职教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共同体思想深刻影响着教育学学科语境与话语体系。人自身的质的规定使得人类能够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与各种事物建立起联系,这种类本质的追求既能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唤醒人性的自觉。职业教育的人格本位性、社会性、跨域治理性的特征... 共同体思想深刻影响着教育学学科语境与话语体系。人自身的质的规定使得人类能够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与各种事物建立起联系,这种类本质的追求既能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唤醒人性的自觉。职业教育的人格本位性、社会性、跨域治理性的特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使命与价值上相匹配。通过唤醒人的类本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团结意识;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深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发现其在发展中仍存在话语理解、情感认同、多元适应秩序失位、职教本科生态位失调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秉持人类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自身发展促进共享,以促进共享引领发展。同时,要建立更加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认知,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机制建设,构建起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进展及建议
4
作者 徐国印 陈佳川 +2 位作者 杨研 郭利颖 陈琛 《中国水利》 2025年第3期31-36,共6页
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2023年,联合国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以联合国于2023年7月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特别版》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全球涉水目... 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2023年,联合国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以联合国于2023年7月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特别版》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全球涉水目标总体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各国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中的位置。关于涉水目标,虽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数十亿人无法获得安全饮水、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如果要在2030年实现目标,眼下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全球的进展速度,其中饮用水方面需提高6倍,环境卫生方面需提高5倍,个人卫生方面需提高3倍。我国在实现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积极进展,但在观念理念、监测口径、监测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为切实落实发展议程和涉水目标,建议强化部际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完善监测指标体系,适应国际需要整合监测数据;组织专门技术团队,加大跟踪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中国治水理念、治水智慧和治水经验为全球水治理体系变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议程 涉水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使命要求、历史自觉与创新发展
5
作者 黄凤志 孙婷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外交创新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外交创新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使命要求视角看,其始终把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使命宗旨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始终为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因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中国和平发展的客观需求、适应时代变迁的国际新环境,与时俱进地进行外交创新和改革。以创新的外交理念、方式和手段提高外交工作的实效。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进相互理解,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水平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新疆域的治理挑战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英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深海、极地、外空、网络和数字空间、人工智能等全球新疆域蕴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谋求发展优势的新领域。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迁,新疆域面临治理需求上升... 深海、极地、外空、网络和数字空间、人工智能等全球新疆域蕴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谋求发展优势的新领域。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迁,新疆域面临治理需求上升与治理规则赤字、国际合作要求上升与国际共识不足、国家私利与全球公利难以平衡等张力和矛盾,以及泛安全化等挑战。以西方为中心的旧思维已经无法应对新疆域的治理要求。中国提出的新疆域全球治理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与新疆域的属性和治理需求高度契合,为应对新形势下新疆域的治理挑战提供了有影响力的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实践中,中国支持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主张通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新疆域治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扩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并通过推动各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共建新疆域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域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态话语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新闻报道的及物性分析——以China Daily为例
7
作者 刘屹存 刘韶华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国际生态话语视角出发,以中国日报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英语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的外宣新闻进行分析,探索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国际生态话语视角出发,以中国日报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英语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的外宣新闻进行分析,探索新闻话语背后隐藏的生态取向和生态理念。研究发现,中国日报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及物性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非生命体参与者的数量远超生命体参与者,这是由国际新闻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中国日报运用生态有益性话语频率最高,其次为生态中性话语,生态破坏性话语最低;中国日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闻报道表现的生态观可以总结为三大理念:和谐安全、合作共赢、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及物性 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流散文学中的对话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
8
作者 刘锟 彭永涛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跨文化交往的深入,从属于比较文学领域的流散文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流散文学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人类共同体意识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从冲突对抗到平等对话再到渗入融合的文化张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跨文化交往的深入,从属于比较文学领域的流散文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流散文学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人类共同体意识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从冲突对抗到平等对话再到渗入融合的文化张力是其主要特征。从巴赫金对话理论来看,“自我”与“他者”的主体建构、“众声喧哗”的文化复调以及尊重差异、追求共识的“外位性”和“对话性”不仅对明确流散作家身份、归纳流散作品主题、阐释流散写作内涵具有指导性作用,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流散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意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新表达和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对话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者想象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
9
作者 谢忠 许可人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而“美国优先”则是根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以“美国第一”为标准,为实现其霸权服务的美国对外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美国优先”在目标、原则、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根本...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而“美国优先”则是根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以“美国第一”为标准,为实现其霸权服务的美国对外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美国优先”在目标、原则、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根本区别。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由理念到理论,由愿景到现实,由双边到多边,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美国优先”与世界发展大势背道而驰,破坏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必然不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美国优先” 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的应对之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新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2,共8页
海洋安全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在海洋空间领域的重要的公共产品。海洋安全治理是指不同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在海洋空间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维护和保障海洋空间安全状态和能力的一种持续过程。当前,全球海洋安全治理面临着西方国家治理能... 海洋安全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在海洋空间领域的重要的公共产品。海洋安全治理是指不同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在海洋空间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维护和保障海洋空间安全状态和能力的一种持续过程。当前,全球海洋安全治理面临着西方国家治理能力减弱、海洋安全治理的权力路径和权利路径的冲突、海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边界模糊化以及海洋安全治理的主权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张力等诸多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积极参与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以“治理海洋”来代替“控制海洋”;倡导海洋安全治理的权责共担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为海洋安全治理提供能力保证;以和平发展的道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治理路径的创新;以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海洋安全治理的终极目标,从而为海洋安全的有效治理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安全治理 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 公共产品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与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晨晨 张细谦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理路下,对于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个体层面提升价值认知、行为自觉,在社群层面增强服务实践和社会融合能力,在国家层面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在全球层面形成包容开放和全球责任意识。为此,应构建本土化的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价值认知和文化自信;创新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行为自觉和实践服务能力;开拓国际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完善协同化的教育治理机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奥林匹克教育 个体自觉 社群亲融 民族自信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形象建构与创意设计研究——以世博会中国馆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雪松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困境与根源”“理念指引意义”“重构国家形象设计的三组关系”“国家形象创新设计思路”四个维度为切入点,梳理形象设计的三个维度——符号生产、形象生成和传播生效,指出世博会中国...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困境与根源”“理念指引意义”“重构国家形象设计的三组关系”“国家形象创新设计思路”四个维度为切入点,梳理形象设计的三个维度——符号生产、形象生成和传播生效,指出世博会中国馆设计长期存在“无内涵呓语”“无声息失语”“无边际妄语”等困境,根源在于设计者身陷“留恋传统、困顿当下、羡慕西方”的阈限焦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价值坐标,有助于重新定位自身,确立新使命、塑造新形象、拓展新视野。在此基础上,需要重构“元素/系统”“现实/想象”和“我塑/他塑”三组关系。最后提出基于该理念的国家形象创意设计思路,为国家形象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范式想象和学科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形象 世博会中国馆 创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文化治理的方向、机制、路径
13
作者 周德巧 崔丽丽 +1 位作者 孙晋海 刘冬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逆全球化”现象的抬头无疑会对全球体育文化治理实践造成伤害,甚至瓦解现有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案,能够有效促进全球体育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通过对全球体育文化治理当代变... “逆全球化”现象的抬头无疑会对全球体育文化治理实践造成伤害,甚至瓦解现有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案,能够有效促进全球体育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通过对全球体育文化治理当代变革问题的检视,发现全球体育文化在传播、交流和管理方面分别存在“功利主义盛行,全球利益‘单向化’”“文化霸权当道,奥运特色‘一元化’”“资本权力扩张,竞技观念‘扭曲化’”等问题。研究认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将“文化嵌入”“价值重构”和“淡化资本”作为当前的突破方向,立足多元包容的交流机制、公平合理的发展援助机制和开放创新的体育科技合作机制,以建立多元协同的治理联盟、制定多元融合的治理标准及搭建多元参与的治理场域3条路径有效参与全球体育文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治理 逆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认知状况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文成 牟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特定时空环境下诸多因素和机制的混合交织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的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状况的复杂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该理念在时空维度契合了全球化趋势,但逆全球化运动使其遭到了排斥;在主体维度,理念契合了寻求加强和... 特定时空环境下诸多因素和机制的混合交织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的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状况的复杂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该理念在时空维度契合了全球化趋势,但逆全球化运动使其遭到了排斥;在主体维度,理念契合了寻求加强和改革全球治理、改善自身发展环境的全球南方的普遍诉求,而试图维护“自由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对中国理念持敌视态度;在利益维度,全球性问题与风险虽然建构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共识基础,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和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的负面因素;在文化维度,理念凭借开放性、包容性特质具备被其他文明理解的可能,但地方性文明对普世价值的抗拒心理以及多元文化差异阻隔了理念认同的形成与内化;在传播维度,多元传播机制成为促成和提升中国理念国际认同的重要武器,但国际话语权的“西强东弱”成为影响传播效能的短期“天堑”。鉴于此,中国需要全面审视和理性应对中国理念及其国际传播与认同建构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使“认同”真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认知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特点、政策导向与价值生态建设
15
作者 刘晶晶 杨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价值生态建设,是推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发展,实现语言国际传播价值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传播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其发展进程体现了共时...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价值生态建设,是推动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发展,实现语言国际传播价值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传播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其发展进程体现了共时趋同性和历时差异性特征。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对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宏观政策导向不仅是对全球一体化和多元世界格局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文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时代主题的有力践行,推动了语言国际传播价值生态体系建设的步伐。进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需要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具有共生共享互利互通的价值生态属性,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价值生态建设应遵循价值创造路径、价值转化路径和价值共享路径。在价值生态体系建构中,各种利益相关者通过三大路径共同创造、转化和分享价值,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系统内部互联互通、共生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 发展特点 政策导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中国理念
16
作者 丁参 戴建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在日益激烈的气候政治博弈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大国,作出的承诺震惊世界,中国承担了超出自身发展能力的国际义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形成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中国理念。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贡献印证了社会主义... 在日益激烈的气候政治博弈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大国,作出的承诺震惊世界,中国承担了超出自身发展能力的国际义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形成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中国理念。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贡献印证了社会主义才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未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气候问题 中国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庆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9,共5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往发展现实下作出的重要决断。在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打破了以资本为主导逻辑的资本主义交往体系,重塑了“主体-主体”的交往范式,顺应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往发展现实下作出的重要决断。在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打破了以资本为主导逻辑的资本主义交往体系,重塑了“主体-主体”的交往范式,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冲破“虚假的共同体”、实现“真正的共同体”进行了全新的过渡形态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推动着人类社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远大目标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精神叙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党领导力的创新、逻辑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蔡东伟 刘星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历史使命和价值导向下,通过建党精神叙事创新来提升其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的领导力,以期指证建党精神叙事为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文化和价值导向,并在全球视野中更具影响力。具体针对建党精...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历史使命和价值导向下,通过建党精神叙事创新来提升其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的领导力,以期指证建党精神叙事为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文化和价值导向,并在全球视野中更具影响力。具体针对建党精神叙事创新党的领导力的必然性、动力逻辑与核心价值观、叙事逻辑与凝聚主动力量、领导力路径与实施策略等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 领导力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
19
作者 杨先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数字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大势,人类社会迎来了数字技术加快世界普遍交往、数据流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机遇。同时,数字化发展中数字治理体系不健全、数字技术的资本应用等情况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带来数字... 数字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大势,人类社会迎来了数字技术加快世界普遍交往、数据流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机遇。同时,数字化发展中数字治理体系不健全、数字技术的资本应用等情况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带来数字安全、数字霸权、数字鸿沟、数字冲突的现实难题。为此,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可以从共筑数字发展秩序、构建公平数字环境、共享数字发展成果和共治数字冲突方面入手,引领全球实现安全、公平、和谐、繁荣的数字化发展,构建起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数字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治理:国际竞争视角下的制度治理困境与出路探究
20
作者 王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2022年初产生的俄乌冲突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北极的地缘安全风险继续上升,极地话题再次升温。北极地区存在诸多战略优势,因此国家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制度能够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关切,从而规范国家的政治行为,减少争议,这... 2022年初产生的俄乌冲突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北极的地缘安全风险继续上升,极地话题再次升温。北极地区存在诸多战略优势,因此国家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制度能够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关切,从而规范国家的政治行为,减少争议,这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不同的利益关切出现诸多国际制度,进而产生国际制度竞争的现状,也会出现现有国际制度滥用的趋势,因此北极治理对规范化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的需求越发急迫。随着中国参与北极地区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可以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其治理机制的优化发展提供积极方案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国际制度竞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