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编辑角度看90年代《上海文学》 |
褚洪敏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2
|
《上海文学》的都市想象:以1990年代为中心 |
凤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3
|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
杨希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的都市性 |
靳路遥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0 |
|
|
5
|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
王一川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10
|
|
|
6
|
20世纪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译介 |
陈晓莉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
7
|
诱惑与困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内在矛盾 |
吴义勤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
8
|
90年代文学语境下的金庸 |
陈尚荣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1 |
6
|
|
|
9
|
文化互动与空间转向——论1990年代以来的“都市文学” |
张立群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0
|
从“新启蒙”到“后革命”──重思“9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张春田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0 |
11
|
|
|
11
|
消费时代:日常性、物化与全球化表达——论90年代城市文学 |
张鸿声
马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12
|
“历史和解”与“意识融合”的文学史张力——当代文学史视野下的20世纪90年代王蒙小说创作 |
房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3
|
回到本土语境: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转型 |
张霖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4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
刘江凯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出版主导的文学操作——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一种回望 |
何言宏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5
|
|
|
16
|
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思考 |
陈力君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7
|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经济性 |
刘文辉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8
|
论90年代文学的审美转型 |
黄发有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9
|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策划性 |
刘文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20
|
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下的相对——90年代后中国文学批评状况的一种描述 |
詹艾斌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