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编辑角度看90年代《上海文学》
1
作者 褚洪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从90年代文学与编辑面临的文化语境、编辑的多重文化身份及编辑行为、编辑批评等三方面考察90年代《上海文学》,可以看出其独立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立场,以及敏锐的编辑批评视域。
关键词 90年代《上海文学》 文化语境 文化身份 编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文学》的都市想象:以1990年代为中心
2
作者 凤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7,共8页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描述和呈现,显示出其都市想象的图景和脉络,使得其在同类刊物中始终处在一种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自身的结构调整,打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刊物风格,使得其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种新的局面和角色定位,进一步营建和巩固自己的"文学场",进而参与到愈加复杂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从这两点而言,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凭借它的都市表述以及它自身的都市生存境遇,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建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学》 都市想象 19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3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的都市性
4
作者 靳路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64-71,共8页
文学的都市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是一个由诸多不同维度的文化形态聚合而成的综合体,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丰富的差异面,刷新了人们对抽象的同质化城市概念的理解,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都市性发生的物质基... 文学的都市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是一个由诸多不同维度的文化形态聚合而成的综合体,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丰富的差异面,刷新了人们对抽象的同质化城市概念的理解,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都市性发生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上海的文学版图进行重绘,梳理各个文学潮流或写作样式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相互间的内在关系,表现上海文学独特的都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 年代 上海文学 都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一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89-94,107,共7页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文学第四波。这一个案研究证明 ,媒介的变化必然地影响文学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电视剧 王朔 京味文学 文学 媒介 20世纪90年代 北京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译介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晓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7,共5页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概况,并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译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20世纪90年代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惑与困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义勤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对于这种转型文学界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以90年代中国文学内在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其真相并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关键词 90年代 中国文学 内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文学语境下的金庸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尚荣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141-144,共4页
90年代通俗文学的勃兴、纯文学的边缘化以及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联袂主演” ;人文精神倡扬的“天鹅绝唱” ;价值失范、道德滑坡、庸常生活引起的对传统的道德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潜在“冲动” ,共同构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 90年代大陆... 90年代通俗文学的勃兴、纯文学的边缘化以及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联袂主演” ;人文精神倡扬的“天鹅绝唱” ;价值失范、道德滑坡、庸常生活引起的对传统的道德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潜在“冲动” ,共同构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 90年代大陆“学院”、“民间”、“文化传媒”全方位成功认同的文学语境。本文对此予以粗略的勾勒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文学语境 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互动与空间转向——论1990年代以来的“都市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立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6-236,291,共11页
"都市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现象之一,其出现显然与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考察"都市文学"的概念及其生成语境的前提下,依次探讨其发展脉络、作品主人公的身份、精神面貌,以及... "都市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现象之一,其出现显然与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考察"都市文学"的概念及其生成语境的前提下,依次探讨其发展脉络、作品主人公的身份、精神面貌,以及运用空间理论、后现代地理学探讨其系列问题,进而延伸至世纪初文学的"进城"与"返乡"等问题,既可以勾勒90年代以来都市文学的基本脉络,同时,也可以拓展文化视野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空间 90年代以来 都市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启蒙”到“后革命”──重思“9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春田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3期54-69,共16页
曾经以其开放、敏感、深思和富有洞察力,而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贡献颇巨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变得日渐黯淡,逐步丧失了它在批判性知识生产中的特殊地位。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当然不能仅仅从现代文学研究本身去寻找,而要在"90年代... 曾经以其开放、敏感、深思和富有洞察力,而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贡献颇巨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变得日渐黯淡,逐步丧失了它在批判性知识生产中的特殊地位。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当然不能仅仅从现代文学研究本身去寻找,而要在"9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结构性变化的宏观视野中来看待。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不过是中国结构转型的一个局部表征罢了,虽然它同时以自己的方式对于这样的变化做出了非常复杂的响应。在90年代"后革命"的时代语境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合法性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而一些重建研究的"公共性"可能的努力,也正是由后革命的经验与反思所催生的。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在全球性的“后革命”氛围中,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那里发展出来的问题意识、学术思路和探索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启蒙 后革命 9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时代:日常性、物化与全球化表达——论90年代城市文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鸿声 马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126,160,共9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重新进入作家视野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随着80年代大叙事的退潮,90年代城市文学向日常性世俗生活的回归,在消费和后现代文化中城市文学创作的物化倾向,以及经济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重新进入作家视野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随着80年代大叙事的退潮,90年代城市文学向日常性世俗生活的回归,在消费和后现代文化中城市文学创作的物化倾向,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学在坚守本土性时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城市文学 消费 日常性 物化 本土性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和解”与“意识融合”的文学史张力——当代文学史视野下的20世纪90年代王蒙小说创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64,共8页
王蒙的小说,是共和国历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内部张力性"表现。20世纪90年代王蒙的创作,以"四季"系列长篇小说为代表,在世俗化语境之下,实现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国史的现代性重构。90年代王蒙独特的言... 王蒙的小说,是共和国历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内部张力性"表现。20世纪90年代王蒙的创作,以"四季"系列长篇小说为代表,在世俗化语境之下,实现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国史的现代性重构。90年代王蒙独特的言说方式,是50年代革命与世俗化之间张力关系的延续性思考,是80年代"新时期共识"危机的体现,也表现出全球化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追求"历史和解"与"意识融合"的基础上,再造"民族文化主体叙事"的探索。90年代王蒙的小说创作,也成为当代文学史重写的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90年代 世俗化 社会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本土语境: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转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9-242,共4页
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型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在近10年中,这一问题未能有效推进,其症结在于研究者忽略了90年代文学发生的本土语境,仅仅依靠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从而导致“断裂”说的流行。相反,如果研究者将90年代文学转... 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型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在近10年中,这一问题未能有效推进,其症结在于研究者忽略了90年代文学发生的本土语境,仅仅依靠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从而导致“断裂”说的流行。相反,如果研究者将90年代文学转型纳入80年代文学参照系中进行考察,就会清晰地看到90年代文学转型的发生与中国现代文学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准确把握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90年代 文学转型 本土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江凯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0,共11页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①。当我们试图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时,不得不重新关注2005—2010年前后“新世纪文学大讨论”阶段被搁置的、未完成的本质问题,即我们如何在中国历...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①。当我们试图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时,不得不重新关注2005—2010年前后“新世纪文学大讨论”阶段被搁置的、未完成的本质问题,即我们如何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与世界现代化交汇磨合的双重进程中,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至少是百年意义上的文学大转型?没错,这是我们讨论新世纪文学无法绕过的问题,因为新世纪文学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延伸。“新世纪文学大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问题、观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张清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入史 现代性 启迪意义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主导的文学操作——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一种回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言宏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在由文学创作、文学出版、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教学和文学团体等所组成的文学场域中,文学出版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将中国文学置入了新的历史语境,文学出版也被赋予了80年代所远难相比的新的功能... 在由文学创作、文学出版、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教学和文学团体等所组成的文学场域中,文学出版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将中国文学置入了新的历史语境,文学出版也被赋予了80年代所远难相比的新的功能。在整个中国的文学场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编辑 中国文学期刊 文学场域 出版 上海文学 新市民小说 作家群 读者市场 六十年代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力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32,141,160,共8页
随着文图共生现象的兴起和滋蔓,文学作品改编渐趋普遍和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觉性和视觉意识增强,日渐扩展的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被视为争夺文学“领地”而深受质疑:或是大众文化滥觞的表现,或是文化尊严的丧失和“文学危机”的表征... 随着文图共生现象的兴起和滋蔓,文学作品改编渐趋普遍和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觉性和视觉意识增强,日渐扩展的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被视为争夺文学“领地”而深受质疑:或是大众文化滥觞的表现,或是文化尊严的丧失和“文学危机”的表征,抑或是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表现形式。面对视觉文化兴起的忧虑思想,源于无视、误解人类与非人类混合的新视觉感知的精英文学立场。回顾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无论是文学影视改编还是文图并存,都会发现“灵晕”淡去,“眩晕”随之而来。彼时,视觉化意识还处于萌发和起始阶段,充满生命力尚显“稚嫩”。现象和批评间的错位值得重新审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文学视觉化” 现象 “灵韵”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经济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文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8-175,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文学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90年代文学的审美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发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8,160,共8页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上世纪90年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在价值倾向和审美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在价值定位上,90年代文学从精英审美向市场审美转变,市场审美具有消费性与竞争性、平民化和包容性、实用性和流动...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上世纪90年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在价值倾向和审美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在价值定位上,90年代文学从精英审美向市场审美转变,市场审美具有消费性与竞争性、平民化和包容性、实用性和流动性特征;在叙事形态上,90年代文学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转变,文学与时代、社会、媒介的多元互动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潮流;在历史题材创作领域,90年代文学从呈现“大历史”向描述“人的历史”转变,文学创作重点关注的是民间的历史、地方性的历史和小人物的历史,作家讲述的往往是故乡的历史和故乡人的历史。90年代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促进人类进步的文明复兴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审美转型 市场审美 日常叙事 人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策划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处处张扬着商业策划的气息。畅销书"布老虎"丛书的文学策划理念以及成功的市场运作,使"策划"的观念深入人心,继后"文丛"、"书系"、"文库"等各种各样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处处张扬着商业策划的气息。畅销书"布老虎"丛书的文学策划理念以及成功的市场运作,使"策划"的观念深入人心,继后"文丛"、"书系"、"文库"等各种各样形式的文学丛书纷纷出炉。文学策划率先在出版领域的成功,导致文学策划越过纯粹"出版策划"的视野,文学进入了"策划时代",不仅策划的内容和手法不断翻新,就是策划的本身也已逐渐理论化和产业化。不过,文学策划过分迎合大众的阅读趣味,导致文学艺术个性匮乏、文学文本审美趣味的异化以及"伪大众化"的流行。文学策划是文学清醒的一种表征,但是从其上演的剧目看,也是文学迷失和焦虑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文学 策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下的相对——90年代后中国文学批评状况的一种描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5,共4页
"90年代后"紧承"后文革时期"而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思想和文化选择的多元化时代。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文学批评尺度的相对性倾向。肯定90年... "90年代后"紧承"后文革时期"而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思想和文化选择的多元化时代。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文学批评尺度的相对性倾向。肯定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下的相对性特征,并不意味着认可建立在多元论哲学基础上的相对主义批评论者的思想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 相对 文学批评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