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氨基吖啶诱导LacZ靶基因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勇 曹佳 孙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使用我室新构建的含LacZ靶基因的λgt11DNA体外重包装致突变检测系统 ,研究了移码突变剂 9 氨基吖啶 (9 AA)诱发突变及分子突变谱 ,并进一步对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方法 用 9 AA直接处理λgt11DNA ,经体外重包装为完整噬... 目的 使用我室新构建的含LacZ靶基因的λgt11DNA体外重包装致突变检测系统 ,研究了移码突变剂 9 氨基吖啶 (9 AA)诱发突变及分子突变谱 ,并进一步对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方法 用 9 AA直接处理λgt11DNA ,经体外重包装为完整噬菌体、铺皿 ,通过X gal和IPTG检测突变率 ,使用DNA测序了解阳性克隆DNA分子改变情况。结果  9 AA能明显影响噬菌体的存活率和诱发DNA突变 ,突变率呈明显剂量 反应关系 ;9 AA主要诱发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主要集中在Gs、Cs、As、Ts重复区内且突变频率随碱基重复长度增加而增加 ;9 AA同时还能诱发碱基置换 ,碱基置换主要表现为颠换 ,而碱基转换主要发生于Gs碱基。结论 该致突变检测系统不仅可以快速 ,灵敏地筛选出外来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而且可以深入分析外来化合物致突变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氨基吖啶 LACZ基因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N-9-吖啶-α-氨基乙酸的合成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铜 被引量:3
2
作者 严正权 胡蕾 周运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89,397,共4页
对荧光探针N-9-吖啶-α-氨基乙酸的合成方法作了改进,使偶氮化反应时间由7h缩短为3h,产率由78.9%提高至85.2%。此试剂与铜(Ⅱ)反应使其荧光猝灭,并据此提出了以此试剂为探针的痕量铜的荧光光度测定法。在pH7.0的缓冲介质中,... 对荧光探针N-9-吖啶-α-氨基乙酸的合成方法作了改进,使偶氮化反应时间由7h缩短为3h,产率由78.9%提高至85.2%。此试剂与铜(Ⅱ)反应使其荧光猝灭,并据此提出了以此试剂为探针的痕量铜的荧光光度测定法。在pH7.0的缓冲介质中,在一定量的乙醇存在下,铜(Ⅱ)与荧光探针反应,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激发波长(λex)262.0nm和发射波长(λem)456.0nm的荧光强度F_A和F_B,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猝灭程度△F,其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与铜(Ⅱ)质量浓度在0.20-60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b)为0.04μg·L^-1。按此方法分析了3个环境水样,测得其铜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回收率在96.0%~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N-9-吖啶-α-氨基乙酸 荧光探针 二价铜离子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氨基苯胺基)吖啶与核酸作用的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燕舞 周运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0,共3页
报道了荧光试剂9-(3-氨基苯胺基)吖啶(简称:m-APAA)的合成,产品经多次重结晶提纯,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研究了该物质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随着DNA的加入观察到418nm(λex=256nm)处的荧光峰猝灭,且其猝灭程度与DNA的浓度成... 报道了荧光试剂9-(3-氨基苯胺基)吖啶(简称:m-APAA)的合成,产品经多次重结晶提纯,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研究了该物质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随着DNA的加入观察到418nm(λex=256nm)处的荧光峰猝灭,且其猝灭程度与DNA的浓度成正比,据此拟定了测定DNA的分析方法。实验了最佳条件,干扰实验,确定了反应机理。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试剂 9-(3-氨基苯胺基)吖啶 测定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氨基苯胺基)吖啶的合成及其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燕舞 周运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报道了荧光试剂9 (2 氨基苯胺基)吖啶(o APAA)的合成,产品经多次重结晶提纯,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研究了它的荧光性质。拟定了一个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光度法。在pH 2.4的H3PO4 KH2PO4 缓冲体系中,BSA与此试剂作用... 报道了荧光试剂9 (2 氨基苯胺基)吖啶(o APAA)的合成,产品经多次重结晶提纯,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研究了它的荧光性质。拟定了一个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光度法。在pH 2.4的H3PO4 KH2PO4 缓冲体系中,BSA与此试剂作用,产生荧光增敏,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 mg·L-1,线性范围为0~5.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法 合成 9-(2-氨基苯胺基)吖啶 测定 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响应性大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峰 施冬健 +2 位作者 胡娜 东为富 陈明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96-1799,共4页
由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及3-丙烯酰氧基荧光素(Ac-Flu)进行三元共聚,得到P(Flu-co-NASI-co-NIPAM)三元共聚物。进而在碱性条件下使荧光小分子9-氨基吖啶(9AA)与共聚物中的丁... 由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及3-丙烯酰氧基荧光素(Ac-Flu)进行三元共聚,得到P(Flu-co-NASI-co-NIPAM)三元共聚物。进而在碱性条件下使荧光小分子9-氨基吖啶(9AA)与共聚物中的丁二酰亚胺酯基反应,制得了温度和pH值多重响应性大分子荧光探针P(Flu-co-9AA-co-NIPAM)。利用FT-IR、1 H NMR、GPC、UV-Vis等对大分子荧光探针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测定其水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当体系温度和pH值变化时,荧光颜色均可发生可逆转变,T<33℃(LCST)或pH值=8.9时呈现黄绿色,当T≥33℃或pH值=3.1时呈蓝色,该大分子荧光探针具有多重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荧光素 9-氨基吖啶 大分子荧光探针 可逆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敏感性荧光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高燕 李培培 +3 位作者 东为富 江金强 施冬健 陈明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1,共4页
通过溴乙酰溴与9-氨基吖啶(9-AA)的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带有2个活性溴原子的新型荧光性引发剂9-AA-B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测定表明其结构明确。以氯化亚铜(CuCl)/四氮杂十四员大环冠醚(Me6[14]aneN4)为催化体系,由9-AA-Br引发N-异丙... 通过溴乙酰溴与9-氨基吖啶(9-AA)的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带有2个活性溴原子的新型荧光性引发剂9-AA-B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测定表明其结构明确。以氯化亚铜(CuCl)/四氮杂十四员大环冠醚(Me6[14]aneN4)为催化体系,由9-AA-Br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合成了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的双臂型PNIPAAm大分子荧光探针,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2℃左右,且随着溶液浓度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温度低于LCST时,PNIPAAm大分子荧光探针在溶液中能进行自组装形成胶束,由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胶束的大小在500nm左右,该聚合物胶束还具有pH敏感性,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增大,荧光发射峰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氨基吖啶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温度/pH敏感性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