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46
1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2 位作者 高红灿 戴朝成 李国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8,共9页
苏6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要产气区,主产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根据钻井、测井及岩芯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苏6井区盒8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盒8下... 苏6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要产气区,主产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根据钻井、测井及岩芯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苏6井区盒8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盒8下段为辫状河,盒8上段为曲流河。在深入细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辫状河与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两种沉积模式,认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高能水道心滩和边滩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床滞留砂体。上述沉积相类型划分和沉积模式的建立为包括苏6井区在内的整个苏里格气田储集相带预测、储层评价以及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段 辫状河 曲流河 沉积模式 有利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闫建萍 刘池洋 +1 位作者 张卫刚 李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的详细研究表明: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大部分是与胶结物和泥质杂基有关的微孔隙,也是造成...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的详细研究表明: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大部分是与胶结物和泥质杂基有关的微孔隙,也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内在原因之一。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压实作用是成岩早期导致砂岩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胶结作用包括硅质胶结、钙质胶结和粘土矿物胶结,硅质胶结对储层物性的贡献大于其他胶结类型,方解石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煤系地层埋藏后提供的酸性孔隙流体造成早期长石和方解石的溶蚀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对早期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后期强烈的方解石胶结作用而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 低孔低渗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艳琴 余芳 +4 位作者 李洋 梁大勇 李文厚 赵靖舟 马艳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2-890,共19页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Mg/Sr和Al2O,/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Mg/Sr和Al2O,/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期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氧化还原态和古气候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古盐度介于2.76%0~14.32%0之间,平均值为8.62%0,显示沉积水介质以淡水一微咸水为主;铈异常(Ceanom)值主要集中在-0.05~0.1之间,整体表现为ce富集,指示缺氧弱还原的古水体环境;Sr/Cu比值为1.66—9.41,平均值为4.60,环境为温湿气候。纵向上盒8_F古盐度高于盒8上,盒8下比盒8上气候略微干旱。平面上研究区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和研究区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古盐度较大,大于10%o,属半咸水一咸水沉积,相对应地这两个区块古气候比其它区块较为干旱,这一规律和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分布高度吻合。分析认为:盒8期研究区湖岸线分布于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受湖水和干旱气候的影响,造成古盐度较高;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发育辫状河沉积,受干燥气候、蒸发环境的影响,古盐度增大。研究区微咸水一半咸水一咸水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绿泥石膜胶结发育,也有利于储层的发育。该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盒8沉积环境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对该区盒8段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盒子组盒8 古盐度 古气候 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盒_8段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66
4
作者 张明禄 达世攀 陈调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多克旗—乌审旗一带 ,长庆油田公司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发现了苏里格气田 ,含气面积约 6 0 0 0km2 。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气藏 ,下石盒子组为主要目的层 ,储集岩为一套中、粗粒砂岩 ,储集空间以...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多克旗—乌审旗一带 ,长庆油田公司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发现了苏里格气田 ,含气面积约 6 0 0 0km2 。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气藏 ,下石盒子组为主要目的层 ,储集岩为一套中、粗粒砂岩 ,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有利有弊 ,压实与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丧失贻尽 ,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砂岩储层的孔渗性。砂岩储集层埋深在 2 85 0~ 310 0m时 ,最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成功地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 ,将是寻找高产富集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二叠系盒8段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2 位作者 侯中健 向芳 陈安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的主产层位,其储集砂体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研究区内主要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并对其沉积特征、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机理...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的主产层位,其储集砂体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研究区内主要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并对其沉积特征、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机理,以及岩相和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盒8段三角洲为辫状河-浅水型湖泊三角洲,在三角洲平原相区储集砂体为分流河道沉积;而在三角洲前缘相区则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席状砂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盒8段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模式 被引量:20
6
作者 毕明威 陈世悦 +7 位作者 周兆华 郑国强 张满郎 高立祥 钱爱华 谷江锐 石石 刘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9-613,共15页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致密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主要为前期压实和Ⅰ期硅质胶结→...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致密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主要为前期压实和Ⅰ期硅质胶结→Ⅱ期硅质胶结和绿泥石包膜→Ⅰ期溶蚀(天然气充注)→后期压实和Ⅲ期硅质胶结(储层致密化)→Ⅱ期溶蚀和Ⅳ期硅质胶结→绿泥石胶结和交代→碳酸盐胶结和交代。(2)储层的致密化模式有三种类型,中粗粒岩屑砂岩为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强硅质胶结、较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强压实、较强硅质胶结致密化模式。(3)机械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致密化后封闭条件下成岩流体的Ⅱ期溶蚀作用较弱,也是储层现今保持致密化的重要原因。(4)两类中粗粒砂岩在天然气主要充注时期之后达到致密,有机酸的注入导致溶蚀孔隙相对较发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在有机酸充注之前已经致密,溶蚀作用较弱。(5)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差异,导致了中粗粒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小以及渗透率—孔隙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细粒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苏里格气田 盒8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 砂岩储层 致密化过程 致密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及沉积-层序响应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3 位作者 林良彪 张成弓 程立雪 彭传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旋回,其中盒8段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旋回,其中盒8段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及若干短期旋回层序。针对研究区主力含气层段之一的盒8段,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其不同类型的充填样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时期河流-三角洲的沉积-层序响应特征,建立了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充填样式 沉积-层序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地比的复合河道沉积期次空间解析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ST密井网试验区盒8下(2)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胜 兰义飞 +3 位作者 史红然 田清华 张志刚 薛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精细描述研究过程中,经常遇到井间砂体尖灭位置无法判定的情况,这对砂体规模定量表征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在精细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快速、定量确定单期河道边界尖灭位置的方法,利用砂地比确...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精细描述研究过程中,经常遇到井间砂体尖灭位置无法判定的情况,这对砂体规模定量表征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在精细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快速、定量确定单期河道边界尖灭位置的方法,利用砂地比确定不同期数河道叠置范围,并在此平面约束下,分析剖面位置多期河道组合情况,进而刻画复合河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以苏里格气田ST区块密井网试验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2)小层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①小层细分为n个基本等厚的单层,i期叠置区域砂地比范围为(i-1)/n^i/n;②河道下切侵蚀、河道边缘砂体厚度变薄,可能造成局部解释叠置区域偏差,应对该区域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影响方法的整体适用性。该方法能够快速确定各单层河道空间展布范围,为储层定量表征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空间解析 沉积期次 叠置区域 单层 复合河道 盒8下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地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段长江 罗顺社 周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大型砂岩性圈闭气藏,主力产气层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本文根据岩心化验分析资料,测井资料,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认为苏里格地区盒8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入细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编制了盒8沉积时期的沉积...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大型砂岩性圈闭气藏,主力产气层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本文根据岩心化验分析资料,测井资料,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认为苏里格地区盒8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入细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编制了盒8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根据沉积相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盒8段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地区 盒8段 沉积体系 辨状河三角洲 沉积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春连 侯中健 刘丽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3-70,共8页
根据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对盒8段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盒8段油气藏历经四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219~209M a(晚三叠世中期);第二期发生在191~183Ma(早侏罗世中期);第三期发生在145~1... 根据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对盒8段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盒8段油气藏历经四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219~209M a(晚三叠世中期);第二期发生在191~183Ma(早侏罗世中期);第三期发生在145~130Ma(早白垩世早中期);第四期发生在122~115Ma(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序次 流体包裹体 盒8段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地区盒8段优质储层的特征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聪 张益明 +3 位作者 王迪 张玉华 孙林洁 崔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1-59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LA地区二叠系盒8段为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渗低、纵向层系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如何刻画低孔渗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分布是制约区块勘探的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岩性、岩相、测井、测试等资料建立了本区储层分类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LA地区二叠系盒8段为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渗低、纵向层系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如何刻画低孔渗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分布是制约区块勘探的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岩性、岩相、测井、测试等资料建立了本区储层分类的标准;其次分析总结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岩相、地震相和岩石物理特征,明确了识别优质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最后结合扩展弹性阻抗反演和随机反演的优点,采用序贯高斯配置协模拟技术来研究储层的孔隙度,实现了孔隙度的定量预测,指出了有利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8段 致密砂岩 优质储层 孔隙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12
作者 阳伟 田景春 +1 位作者 张翔 王文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0-67,共8页
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系统地对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以及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铸模... 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系统地对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以及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和粒缘缝;孔隙度为0.7%~18.69%,平均值为7.82%;渗透率为0.008×10-3μm2~23.01×10-3μm2,平均值为1.111×10-3μm2,属于物性中-偏低的微孔-溶孔型组合型储集岩。影响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包括:(1)河道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范围和规模;(2)成岩期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溶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3)成岩相扩大了储层的分布范围,改善了储层的物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集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物性平面展布特征、储集砂体成岩相特征,在研究区内圈定了Ⅱ、Ⅲ两类有利勘探区块,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巴庙 盒3段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有利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盆地盆缘致密气藏封堵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盒1段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威 曹强 +1 位作者 陆永潮 李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克拉通盆地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边界带上的气水分布往往远比盆地内部复杂,圈闭类型多样,气藏上倾方向封堵模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区带典型河道砂体厚度、岩相组合、砂体叠... 克拉通盆地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边界带上的气水分布往往远比盆地内部复杂,圈闭类型多样,气藏上倾方向封堵模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区带典型河道砂体厚度、岩相组合、砂体叠置关系、储层物性及横向宏观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差异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杭锦旗地区不同构造带内盒1段气藏封堵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发育3种河道沉积模式,分别是西部缓坡区浅水辫状河模式、中部陡坡区冲积扇-辫状河模式、东部深水道模式,3种沉积模式控制了河道上倾方向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差异,这种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是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上倾方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研究区上倾方向储层变化与圈闭类型关系,划分了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西部缓坡区岩性封堵模式、中部陡坡区地层-岩性封堵模式、东部岩性-构造过渡封堵模式。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构成了鄂北盆缘盒1段大面积天然气连续成藏区的边界,同时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分布与天然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河道沉积模式 天然气封堵模式 盒1段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河流相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8段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明威 孙娇鹏 +3 位作者 陈世悦 周兆华 张满郎 钱爱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700,共1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岩石样品显微组分鉴定及定量、孔隙结构分类及定量表征,从砂体结构特征、砂岩类型、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多手段、多尺度全...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岩石样品显微组分鉴定及定量、孔隙结构分类及定量表征,从砂体结构特征、砂岩类型、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多手段、多尺度全面剖析河流相砂岩,探讨河流相致密砂岩有效储集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心滩(或边滩)粗砂岩与河道充填沉积细砂岩之间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粗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呈粗大的、连通成片的管状孔喉,有效孔喉主要为半径大的孔喉;细砂岩孔隙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为小球状或短管状,呈孤立状零散分布,有效孔喉大都集中在小孔喉部分。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强硅质胶结、较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中粗粒岩屑砂岩为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强压实、较强硅质胶结致密化模式,砂岩致密化模式的差异,导致现今储集层中中粗砂岩的粗大孔喉和有效孔喉的比例、流体可动用能力、物性大小及相关程度明显高于细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段 河流相砂岩 致密化模式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构型成因模式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以苏里格气田西区二叠系盒8段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宇航 贾鹏 +2 位作者 曹全斌 赵靖舟 吴和源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堆叠型、侧接型和孤立型等3种砂体类型,再结合测井曲线(GR)形态,进一步将堆叠型和孤立型分别细分为箱状堆叠型、钟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和箱状孤立型、钟状孤立型、指状孤立型。受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砂体构型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心滩及河道中央以发育箱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砂体为主,砂体垂向厚度大,侧向延伸远;沉积水动力较强,粒度较粗,杂基含量低,原始孔隙发育;石英及刚性碎屑发育,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同时为有机酸流体流动提供空间,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发育,因此物性较好。向河道边缘过渡,钟状砂体逐渐发育,砂岩粒度变细,泥岩夹层逐渐发育,物性变差。河道边缘发育孤立型漫溢砂体,砂体厚度薄,侧向延伸短;粒度较细,与泥岩呈互层接触,原始孔隙欠发育;受周围泥岩因压实作用排出的流体影响,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沉积-成岩作用 储层性质 盒8段 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低渗成因与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晨 罗静兰 +1 位作者 李文厚 王若谷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低渗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晶间孔次之。储层低孔低渗且微观孔喉结构相对较差。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根本原因。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大量塑性岩屑的存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必不可少的条件;适量的绿泥石薄膜和硅质胶结物能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保护原生孔隙;适量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晶间孔和裂缝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局部储层的物性。辫状河心滩微相砂体厚度大,杂基含量低,溶蚀强烈,物性较好,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77区块 盒8下亚段 致密砂岩储层 低渗成因 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空间展布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金库 胡杨 伍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为确定苏里格气田盒8段多期叠置辫状河致密砂岩储集层构型和空间展布,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河流,确定了研究区辫状河储集层的构型划分方案,分级次精细解剖了储集层构型单元;利用基于象元法和基于目标法联合模拟,建立了包含多级... 为确定苏里格气田盒8段多期叠置辫状河致密砂岩储集层构型和空间展布,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河流,确定了研究区辫状河储集层的构型划分方案,分级次精细解剖了储集层构型单元;利用基于象元法和基于目标法联合模拟,建立了包含多级构型单元的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三维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类型储集层构型的空间展布。研究区盒8段储集层为多期辫状河道砂体垂向和侧向切割叠置形成,单一辫流带内心滩呈透镜状,内部被不连续的落淤层分隔,辫流水道环绕心滩分布。依据三维模型,储集层可分为不同级次构型体,其中有利储集层为盒84小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南北向展布的两大辫流带内,优质砂体在辫流带内部呈透镜状分布。研究结果应用于水平井部署和地质导向,钻探结果与模型预测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盒8段 辫状河 储集层 构型单元 心滩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忠军 李进步 +3 位作者 马志欣 吴小宁 付斌 王文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辫状河心滩和辫状水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辫状河发育规模差异明显,严重制约了辫状河储集层的精细开发。以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对苏里格气田苏36-11提高采收... 辫状河心滩和辫状水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辫状河发育规模差异明显,严重制约了辫状河储集层的精细开发。以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对苏里格气田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下亚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对有效砂体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辫状水道宽度100~550 m,复合(单一)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350~4 300 m和480~1 950 m.最后,基于微相单元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结合试气、试采等生产动态的有效砂体综合评价表明:H_8x^(1-3)和H_8x^(2-3)单层心滩和辫状水道连片分布,有效砂体钻遇率高,是最有利的目标层位,心滩和辫状水道砂体均是有利的储集砂体;H_8x^(1-2)和H_8x^(2-2)单层心滩有效砂体钻遇率高,孤岛状的心滩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砂体;H_8x^(1-1)和H_8x^(2-1)单层有效砂体综合钻遇率低,仅少量心滩可能含气,开发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盒8下亚段 辫状河储集层 构型单元定量表征 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部二叠系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形成主控因素
19
作者 石新 欧阳诚 +3 位作者 冯明友 朱萌 黄文明 谢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4-59,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部 上古生界 下石盒子组盒8段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8段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及构型模式
20
作者 王译羚 张成弓 +3 位作者 虎建玲 杜佳宁 侯林君 陈洪德 《地质论评》 2025年第5期1441-1460,共20页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进展迅速,随着有效储层识别技术的深入探索与定量表征研究的持续深化,盆地东南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强化该区域沉积演化认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沉积砂体规律,梳理其空间组合形态,对盆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进展迅速,随着有效储层识别技术的深入探索与定量表征研究的持续深化,盆地东南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强化该区域沉积演化认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沉积砂体规律,梳理其空间组合形态,对盆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岩相学观察、粒度分析、地化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通过对研究区识别构型要素,结合测井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构型要素的判别公式,实现定性定量识别构型要素、构建研究区构型要素的立体分布特征。在研究区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8段(山2段—盒8段)中识别出9种主要岩相类型,10种构型要素,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泥炭沼泽5种构型要素的Fisher判别公式,判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河口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6种叠置方式。研究区山2段、山1段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在构型要素判别公式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山2段、山1段和盒8段的砂体构型分布模式,山2段砂体构型以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山1段以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较为发育,二者叠置频繁,盒8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较为发育,砂体叠置样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砂体构型 沉积特征 三角洲前缘 叠置特征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8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