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涛 《电视技术》 2024年第9期199-20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和8K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媒体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提供了高速传输和超高清分辨率,极大地优化了新闻、体育赛事和大型晚会的直播质量和流程,打破了传统直播在画质和速度上的限制。基于此,概述5G...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和8K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媒体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提供了高速传输和超高清分辨率,极大地优化了新闻、体育赛事和大型晚会的直播质量和流程,打破了传统直播在画质和速度上的限制。基于此,概述5G、8K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介绍移动直播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5G+8K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8K技术 移动直播 广播电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岩 《电视技术》 2024年第7期185-188,共4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持续推动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升级改造。5G和8K超高清显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超高清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了终端用户的收视体验。围绕5G、8K技术与广播电视的结合现状,详细分析5G+8K...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持续推动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升级改造。5G和8K超高清显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超高清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了终端用户的收视体验。围绕5G、8K技术与广播电视的结合现状,详细分析5G+8K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8K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新媒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致远 《电声技术》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随着5G的快速发展和高清视频技术的进步,5G+8K移动直播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新媒体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分析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优势,包括图像质量、内容制作质量以及观众体验的提升,详细阐述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新媒体中的... 随着5G的快速发展和高清视频技术的进步,5G+8K移动直播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新媒体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分析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优势,包括图像质量、内容制作质量以及观众体验的提升,详细阐述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新媒体中的具体应用,展现其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的广泛影响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8K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荣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升级,尤其是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传输速度,更强化了直播效果与视听体验。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分析与研究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当前5G+8K移动直播技术... 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升级,尤其是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传输速度,更强化了直播效果与视听体验。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分析与研究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当前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范畴,为广播电视行业如何利用5G+8K移动直播技术做好转播与直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峰 《电视技术》 2024年第8期173-175,共3页
探讨“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升直播质量和观众体验方面的效果。着重分析5G的高速传输能力和8K超高清视频的画质在新闻广播、体育节目、晚会及多样化场景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显示,“5G+8K”移动直... 探讨“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升直播质量和观众体验方面的效果。着重分析5G的高速传输能力和8K超高清视频的画质在新闻广播、体育节目、晚会及多样化场景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显示,“5G+8K”移动直播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视频内容的清晰度和传输效率,增强直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创新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威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移动通信和视频技术领域,发展尤为迅速。5G和8K技术的结合,正是在这股革新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它们共同推动传统媒体到创新时代的跨越,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前所...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移动通信和视频技术领域,发展尤为迅速。5G和8K技术的结合,正是在这股革新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它们共同推动传统媒体到创新时代的跨越,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希望提高技术应用效果,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行业获得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14期16-18,共3页
“5G+8K”移动直播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不仅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采集、编排和播放等过程的变革,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报道更加灵活、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体系的技术应用空间,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与新媒体... “5G+8K”移动直播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不仅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采集、编排和播放等过程的变革,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报道更加灵活、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体系的技术应用空间,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同步传输和播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意义,从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大型晚会以及多场景直播活动等层面探讨了具体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直播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储5-8井的应用实践
8
作者 于永 段新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井筒完整性是油气开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利用光纤传感技术评价井筒完整性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储5-8井为例,探讨了利用光纤传感技术评价井筒完整性的应用实践。结合井身结构与流动状态,通过采集光纤传感数据,分析了井筒完整性... 井筒完整性是油气开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利用光纤传感技术评价井筒完整性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储5-8井为例,探讨了利用光纤传感技术评价井筒完整性的应用实践。结合井身结构与流动状态,通过采集光纤传感数据,分析了井筒完整性的状况,综合分析认为井下封隔器密封性出现失效现象,进行了漏点监测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价井筒完整性,为油气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井筒完整性 5-8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role of iron in Fe_(5)Ni_(4)S_(8)toward oxygen evolu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9
作者 Zhengyan Du Zeshuo Meng +7 位作者 Haoteng Sun Yifan Li Chao Jiang Yaxin Li Xiaoying Hu Yi Cui Shansheng Yu Hongwei Ti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Ni-Fe-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with Fe playing a crucial role.However,Fe leaching occurs during the reaction ... Ni-Fe-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with Fe playing a crucial role.However,Fe leaching occurs during the reaction due to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y,which has resulted in conflicting reports with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its role.To clarify this point,we propose a strategy consisting of modulating the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to suppress the extensive loss of Fe atoms during the OER process.Theoretical calculations,in-situ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and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at the stable presence of Fe not only accelerates 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but also optimizes the reaction barriers of the oxygen evolution intermediates,promot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Fe_(5)Ni_(4)S_(8)to highly active catalytic species.The modulated Fe_(5)Ni_(4)S_(8)-based pre-catalysts exhibit improved OER activity and long-term durabil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e in the OE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evolution Fe_(5)Ni_(4)S_(8)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modulation Reconstruction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Cr_(5)Te_(8)@Graphite Heterostructure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Microwave Absorption
10
作者 Liyuan Qin Ziyang Guo +6 位作者 Shuai Zhao Denan Kong Wei Jiang Ruibin Liu Xijuan Lv Jiadong Zhou Qinghai Sh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407-422,共16页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hold great promise as novel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owing to their interlayer interactions and unique magneto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overcoming the imp...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hold great promise as novel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owing to their interlayer interactions and unique magneto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overcoming the impedance mismatch at the low loading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TMCs due to the restricted loss pathways caused by their high-density characteristic.Here,an interface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heterostructure of 2D Cr_(5)Te_(8) and graphite is in situ constructed via a one-step chemical vapor deposit to modulate impedance matching and introduce multiple attenuation mechanisms.Intriguingly,the Cr_(5)Te_(8)@EG(ECT)heterostructure exhibits a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of up to−57.6 dB at 15.4 GHz with a thin thickness of only 1.4 mm under a low filling rate of 10%.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onfirm that the splendid performance of ECT heterostructure primarily derives from charge redistribution at the abundant intimate interfaces,thereby reinforcing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loss.Furthermore,the ECT coating displays a remarkable radar cross section reduction of 31.9 dB m^(2),demonstrating a great radar microwave scattering ability.T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facial coupled stimulus response mechanism of TMC-based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and provides a feasible strategy to manipulate high-quality TMCs for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terface polarization engineering Cr_(5)Te_(8)-graphite heterojunctions Microwave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11
作者 刘晓冬 韩英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107,共8页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对人肝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TT检测其细胞活力,发现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上调Cle-caspase3、Bad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Hep3B凋亡。为进一步检测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使用荧光探针JC-1检测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处理后Hep3B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能通过线粒体损伤来诱导Hep3B细胞凋亡。由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诱导Hep3B细胞凋亡。因此,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氧基-苯巯基)-5 8-二甲氧基萘-1 4-二酮 Hep3B细胞系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制备ZIF-8/纤维素微球及其控制释放5-氟尿嘧啶的研究
12
作者 郭远哲 毛思颖 罗晓刚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在纤维素微球(CM)上设计了沸石型咪唑骨架材料8/纤维素复合微球(ZIF-8@CM)作为5-氟尿嘧啶(5-FU)的载体并对5-FU进行控制释放。以CM、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原位法制备了ZIF-8@CM。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将5-FU... 在纤维素微球(CM)上设计了沸石型咪唑骨架材料8/纤维素复合微球(ZIF-8@CM)作为5-氟尿嘧啶(5-FU)的载体并对5-FU进行控制释放。以CM、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原位法制备了ZIF-8@CM。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将5-FU加载到ZIF-8@CM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术、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ZIF-8@CM,并在ZIF-8@CM上成功加载了5-FU。ZIF-8@CM对5-FU的负载量可达74.10 mg·g^(-1),远高于CM(2.84 mg·g^(-1))。此外,ZIF-8@CM-5-FU可在pH=5.0的磷酸缓冲溶液(PBS)环境下持续释放5-FU 600 min,释放量达到63.4%,但在pH=7.4的PBS环境下仅释放37.6%。5-FU的释放遵循一级动力学和Fickian扩散机制。在细胞实验中已证实ZIF-8@C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极低的细胞毒性,是5-FU安全释放的合适载体。本研究为设计一种5-FU的新型载体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球 ZIF-8 5-氟尿嘧啶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璇 《电视技术》 2024年第10期207-209,共3页
5G+8K移动直播技术提升了广播电视直播的效果和观众的视听体验。从新闻节目的即时报道,到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再到大型晚会和音乐节的精彩呈现,5G+8K移动直播技术都展现出显著潜力和市场价值。基于此,介绍5G+8K移动直播的关键技术,以中... 5G+8K移动直播技术提升了广播电视直播的效果和观众的视听体验。从新闻节目的即时报道,到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再到大型晚会和音乐节的精彩呈现,5G+8K移动直播技术都展现出显著潜力和市场价值。基于此,介绍5G+8K移动直播的关键技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阐述5G+8K移动直播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吴虹苇 《电视技术》 2024年第8期159-162,共4页
深入研究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分析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的关键技术,阐述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的优势,包括高清画质与沉浸式体验、实时传输与低延迟、多场景切换与灵活应用以及... 深入研究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分析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的关键技术,阐述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的优势,包括高清画质与沉浸式体验、实时传输与低延迟、多场景切换与灵活应用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其次,探讨5G+4K/8K多场景现场直播的应用场景,包括“8K城市之眼”智能联动系统、“VR+自由视角+8K”沉浸式观赛、无压缩8K超高清赛事视频实时无线传输以及多制作系统、竖屏单独信号转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现场直播 多场景 5G+4K/8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宋晓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24期4-6,共3页
随着5G和8K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工程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与挑战。本文综述了5G高速网络和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深入探讨了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难点,特别是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以及5G信号覆盖... 随着5G和8K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工程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与挑战。本文综述了5G高速网络和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深入探讨了5G+8K移动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难点,特别是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以及5G信号覆盖的不均和稳定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用策略,包括网络优化和边缘计算的应用,使用信号增强和备用技术以保障信号连续性,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电源管理和备用电源系统的设计确保直播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8K 移动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演播室SDN系统及应用
16
作者 姜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23期37-39,共3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5G通信技术与超高清视频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媒体行业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应运而生,它不仅代表了当前媒体技术的最前沿,更是未来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概述了平台的背景、建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5G通信技术与超高清视频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媒体行业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应运而生,它不仅代表了当前媒体技术的最前沿,更是未来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概述了平台的背景、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详细探讨了演播室SDN系统的基础架构、实施策略以及该平台在IP化4K无压缩信号管理、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与分发等方面的应用,希望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4K/8K 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 演播室SDN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淡卫东 程启贵 +3 位作者 牛小兵 王成玉 梁晓伟 辛宏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3,4,共6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评价 长4+5-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分泌IL-5、IL-8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江红 莫碧文 +2 位作者 黄剑伟 徐青 林武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分离、培养其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传至6代后随机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脂质体转染法进行小干扰RNA(siRNA)-TLR4转染...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分离、培养其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传至6代后随机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脂质体转染法进行小干扰RNA(siRNA)-TLR4转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培养24 h后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IL-8水平,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组IL-5、IL-8水平及TLR4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TLR4可能通过促进ASMCs合成分泌IL-5、IL-8而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反应,此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孝容 曹秋娥 +2 位作者 邹永明 丁中涛 李祖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的光度分析新方法。Cu( )的浓度在 0~ 1 4.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8.1 2× 1 0 4 L· mol- 1· cm- 1。方法用于面粉、茶叶及奶粉中铜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8%~ 1 .2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5 .5 %~ 1 0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饰碱基5-甲基胞嘧啶和8-羟基鸟嘌呤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元宗 祝其锋 +1 位作者 庄海旗 莫丽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5-299,共5页
探索了GC/FID定量分析DNA修饰碱基 5 甲基胞嘧啶和 8 羟基鸟嘌呤的实验条件 ,用GC/MS鉴定各有关成分。结果表明 ,DNA水解物中不同成分可被成功地衍生和分离 ;5 甲基胞嘧啶和 8 羟基鸟嘌呤的相对摩尔反应因子分别为 3 0和 1 3;灵敏度分... 探索了GC/FID定量分析DNA修饰碱基 5 甲基胞嘧啶和 8 羟基鸟嘌呤的实验条件 ,用GC/MS鉴定各有关成分。结果表明 ,DNA水解物中不同成分可被成功地衍生和分离 ;5 甲基胞嘧啶和 8 羟基鸟嘌呤的相对摩尔反应因子分别为 3 0和 1 3;灵敏度分别为 5 50× 1 0 9mV·s/ g和 7 59× 1 0 1 0 mV·s/ g ;检测限可分别达 36 4pg/s和 1 5 8pg/s ;整个分析流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胞嘧啶 8-羟基鸟嘌呤 GC/FID 分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