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志锋 朱元成 +2 位作者 李三相 袁焜 康敬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2-1366,共5页
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及其5种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探讨了喹啉不同位H被吸电子基团CN及羟基O被S原子取代对分子电离势(IP)、电子亲和势(EA)、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 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及其5种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探讨了喹啉不同位H被吸电子基团CN及羟基O被S原子取代对分子电离势(IP)、电子亲和势(EA)、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在气相及液相的吸收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取代基对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锌分子的性质有较大影响.电子亲和势计算表明,该类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较大,都是较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前线轨道 电子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铍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廖奕 苏忠民 +4 位作者 陈亚光 阚玉和 段红霞 仇永清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7-480,共4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 LYP方法和 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CIS)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 3种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 .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 LYP方法和 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CIS)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 3种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 .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以探索电子跃迁机理 .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TD-DFT)计算分子的电子光谱 ,揭示了 Be Q2 及其衍生物的发光源于配体中 π→ π*电子跃迁 ,指出通过配体修饰可以有效地影响配合物前线分子轨道分布 ,调整发光波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铍 衍生物 电子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铍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鸿 蔡建伟 +1 位作者 陈耀来 李华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5,共6页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 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人们不断对8-羟基喹啉配体进行化学修饰,在喹啉环结构上引入不同基团,改变分子轨道中HOMO和LUMO能级差,使配合物发光峰改变,成功合成出各种发不同荧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 5-((4-甲氧基苯基)氮烯基)-8-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Pb^(2+)的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敏 张丽娜 吴芳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4,共6页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3种腙衍生物对Pb2+均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主客体分子间形成1∶1型的发光配合物.其中邻位取代的化合物1与Pb2+的结合能力比化合物2和3强,配合物1-Pb2+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77 nm,稳定常数为1.1#103L/mol.其它金属离子如Cu2+,Mn2+,Mg2+,Fe2+,Ca2+,Co2+,Ni2+,Hg2+,Cd2+和Ag+等对主体分子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同时,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Pb2+浓度在0.36~1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6(n=16),检出限为0.23μmol/L.将此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 PB2+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_n(n=1,2,4)的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保国 张明瑜 +2 位作者 赵媛媛 张坚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7-1310,共4页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硼中子捕获疗法药物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和BPA(OH)2,BPA(OH)4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BPA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羟基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PA的HOMO主...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硼中子捕获疗法药物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及其多羟基衍生物BPA(OH)和BPA(OH)2,BPA(OH)4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BPA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羟基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PA的HOMO主要分布在苯环上,而BPA(OH),BPA(OH)2和BPA(OH)4的HOMO主要位于多羟基基团与BPA母体的结合部位的C,N和O原子附近,羟基衍生物的这种HOMO轨道特性、结构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多及分子极性的增大等可能是它们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硼苯丙氨酸(BPA) 羟基衍生物 硼中子捕获疗法 电子结构 DF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桥联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抗氧化活性及促进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6
作者 张培全 曾和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设计合成了2-乙烯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6),用IR,UV-Vis,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和噻唑蓝比色(MTT)法分别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 设计合成了2-乙烯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6),用IR,UV-Vis,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和噻唑蓝比色(MTT)法分别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随着产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先增强后减弱;在低浓度时对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化合物6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与其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抗氧化活性 骨髓间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羟基黄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克华 魏云捷 覃章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6-78,共3页
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5,7-二羟基黄烷酮衍生物,所有 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 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5 7-羟基黄烷酮衍生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杀菌剂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8
作者 裴玲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4-99,共6页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的计算,探讨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吸收光谱。结果表...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的计算,探讨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引入取代基后,键长和氮原子上的电荷发生明显改变,与金属的配位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前线分子轨道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羟基蒽醌铅/铜盐的合成及其燃烧催化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汪营磊 赵凤起 +2 位作者 姬月萍 安亭 汪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18,共4页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原料制备了1,8-二羟基蒽醌铅(DHAAPb)和1,8-二羟基蒽醌铜(DHAACu)。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荧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双基推进剂和RDX基改性双基推进剂(RDX-CMDB)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AAP...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原料制备了1,8-二羟基蒽醌铅(DHAAPb)和1,8-二羟基蒽醌铜(DHAACu)。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荧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双基推进剂和RDX基改性双基推进剂(RDX-CMDB)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AAPb在低压区(2~6 MPa)能显著提高双基推进剂的燃速,催化效率达到2.0以上;并使双基推进剂在10~16 MPa压力指数降低至0.1;DHAAPb和DHAAPb/DHAACu能使RDX-CMDB 2~6 MPa下燃速提高两倍以上,在6~18 MPa压力范围内,压力指数分别降低至0.29和0.16,且均能呈现平台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催化剂 1 8-羟基蒽醌铅(DHAAPb) 1 8-羟基蒽醌铜(DHAACu) 双基推进剂(CMDB) 合成 燃烧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8'-羟基二氢麦角隐亭浓度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肖媛媛 马鹏程 +2 位作者 王琰 任欣怡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8'-羟基二氢麦角隐亭(8'-OH-DHEC)浓度的LC-MS/MS法,以曲马多为内标,采用C18反相柱(150 mm×2.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甲酸),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扫描,...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8'-羟基二氢麦角隐亭(8'-OH-DHEC)浓度的LC-MS/MS法,以曲马多为内标,采用C18反相柱(150 mm×2.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甲酸),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扫描,选择性反应监测(SRM)8'-OH-DHEC m/z 594.3→270.0;曲马多m/z 264.1→58.3。本方法专属性强,8'-OH-DHEC在50~4 000 p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最低检测浓度为50 pg/mL,低、中、高浓度下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本方法应用于2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4 mg麦角隐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适用于临床剂量下麦角隐亭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氢麦角隐亭 8'-羟基氢麦角隐亭 LC-MS/MS 代谢物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8羟基喹啉铝衍生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汝兮 杨占坤 +2 位作者 杨刚 卢志云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7-799,共3页
本文设计合成了五种可溶性8 羟基喹啉合铝的衍生物,结构经红外、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它们的光致发光以及分子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羟基喹啉合铝衍生物 光致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合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首乌丸中1,8-二羟基蒽醌的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 ]运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首乌丸中有效成分 1 ,8-二羟基蒽醌母环的含量 ,从而为控制该制剂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提供可靠方法。 [方法 ]以首乌丸中有效成分 1 ,8-二羟基蒽醌为考察指标 ,用醋酸镁甲醇显色。 [结果 ]1 ,8-二羟基蒽醌在2 4... [目的 ]运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首乌丸中有效成分 1 ,8-二羟基蒽醌母环的含量 ,从而为控制该制剂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提供可靠方法。 [方法 ]以首乌丸中有效成分 1 ,8-二羟基蒽醌为考察指标 ,用醋酸镁甲醇显色。 [结果 ]1 ,8-二羟基蒽醌在2 4 .70 μg~ 1 97.6 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38% ,RSD为 2 .5 0 %。 [结论 ]方法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丸 中药制剂 1 8-羟基蒽醌 含量测定 醋酸镁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蒽醌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磊 王安邦 +3 位作者 王维坤 余仲宝 陈实 杨裕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602,共7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有机正极材料——5-氨基-2,3-二氢-1,4-二羟基蒽醌(ADDAQ)和5-氨基-1,4-二羟基蒽醌(ADAQ),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应用恒...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有机正极材料——5-氨基-2,3-二氢-1,4-二羟基蒽醌(ADDAQ)和5-氨基-1,4-二羟基蒽醌(ADAQ),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应用恒流充放电(GD/C)、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ADDAQ,ADAQ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都有显著提高.ADAQ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5mAh·g-1,50次循环之后容量为93mAh·g-1.并讨论了ADDAQ和ADAQ电化学性能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5-氨基-2 3--1 4-羟基蒽醌 5-氨基-1 4-羟基蒽醌 有机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湿生扁蕾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酮的含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景明 李季文 +1 位作者 樊秦 师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建立湿生扁蕾药材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min,A∶B=50∶50,1... 目的建立湿生扁蕾药材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min,A∶B=50∶50,15~60min,A∶B=55∶45;检测波长260nm;流速1mL/min;柱温30℃。结果1,7-二羟基-3,8-二甲氧酮和木犀草素分别在0.084~0.84μg和0.184~1.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2%和97.19%,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行好,可作为湿生扁蕾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扁蕾 1 7-羟基-3 8-甲氧基[口山]酮 木犀草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樊学忠 甘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4,608,共3页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 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Ni=1.0 7× 10 5L·mol- 1·cm- 1,镍的浓度在 0~ 5 μg/ 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光度法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合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溴-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催化H_2O_2选择氧化乙苯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春丽 伏再辉 +4 位作者 刘亚纯 刘凤兰 秦金纬 何乡陵 尹笃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05-2710,共6页
设计合成了5,7-二溴-8-羟基喹啉锰的四齿和六齿配合物(Q2MnⅡ和Q3MnⅢ),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醋酸铵和醋酸为助剂,丙酮-水作溶剂,两个锰配合物在室温20℃下能高选择性催化双氧水氧化乙苯制苯乙酮的反... 设计合成了5,7-二溴-8-羟基喹啉锰的四齿和六齿配合物(Q2MnⅡ和Q3MnⅢ),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醋酸铵和醋酸为助剂,丙酮-水作溶剂,两个锰配合物在室温20℃下能高选择性催化双氧水氧化乙苯制苯乙酮的反应,Q3MnⅢ比Q2MnⅡ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乙苯转化率达27%,苯乙酮的选择性>95%;而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可循环使用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 六齿配合物 乙苯 苯乙酮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溴-8-羟基喹啉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铁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学畅 乔永锋 +1 位作者 胡秋芬 孙海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1,273,共4页
研究了5,7-二溴-8-羟基喹啉(DBHQ)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7.0的乙酸铵溶液中,CTMAB存在下,DBHQ与铁反应生成3:1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可被Waters SepPark-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的配合物用乙醇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配... 研究了5,7-二溴-8-羟基喹啉(DBHQ)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7.0的乙酸铵溶液中,CTMAB存在下,DBHQ与铁反应生成3:1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可被Waters SepPark-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的配合物用乙醇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配合物λmax=610nm,在此波长下其它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无光吸收,对铁选择性很好。铁含量在0~5mg·L^-1,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铁的测定,回收率为9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光度法 5 7--8-羟基喹啉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建平 戴乐 +1 位作者 张昊 陈芬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收率为49.7%。结论通过实验探索出一条新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2E 6E)3 7-甲基-8-羟基-2 6--1-醇乙酸酯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8-羟基-5-喹啉甲基)甘氨酸乙酯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林红 桑斌 +2 位作者 牛金芳 项金根 尚仁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5-308,共4页
运用分子轨道理论中的半经验AM1、PM 3方法和Hartree Fock从头算方法 ,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率先计算了新近合成的化合物N ,N 二 (8 羟基 5 喹啉甲基 )甘氨酸乙酯的平衡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生成热、偶极矩等分子基本性质 ,并联系经典... 运用分子轨道理论中的半经验AM1、PM 3方法和Hartree Fock从头算方法 ,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率先计算了新近合成的化合物N ,N 二 (8 羟基 5 喹啉甲基 )甘氨酸乙酯的平衡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生成热、偶极矩等分子基本性质 ,并联系经典有机电子结构理论进行讨论。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参数基本一致 ,和实验测量的晶体结构符合较好。在稳定构型基础上 ,用AM1方法进行正则振动频率分析 ,得到C—C双键、C—N单双键、C—O单双键和羟基OH的振动基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8-羟基-5-喹啉甲基)甘氨酸乙酯 半经验方法 几何构型 量子化学 喹啉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钢铁 张志勇 +1 位作者 曹湖军 彭清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利用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制作了器件结构为ITO(120nm)/NPB(40nm)/... 利用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制作了器件结构为ITO(120nm)/NPB(40nm)/Zn(ODZ)q(60nm)/Al(150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值为588nm.在驱动电压14V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 290cd/m2;电流密度为38.3mA/cm2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49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 3 4-唑]合锌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