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萘二甲酸酐对菠菜生长发育影响
1
作者 贾纤 焦若阳 +1 位作者 刘鑫鑫 杨子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为研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udrocarbons)的环境行为及其在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特性,旨在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氧化去除效率、主要降解产物,以及这些产物对菠菜生长发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于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 为研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udrocarbons)的环境行为及其在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特性,旨在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氧化去除效率、主要降解产物,以及这些产物对菠菜生长发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于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进行,采用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对土壤中的PAHs进行降解处理,并利用GC-MS定量分析土壤中剩余的PAHs及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产物。此外,还通过在1,8-萘二甲酸酐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菠菜,来评估其对菠菜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的降解效率与其初始浓度并无直接关联,而在氧化初期,衍生物的浓度与PAHs的降解率密切相关。其中,1,8-萘二甲酸酐作为主要的降解产物,对菠菜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显著的胁迫效应,当污染物浓度达到3 mg/L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5%。在植物富集实验中,根部显示出较强的污染物富集能力其次为叶植物茎部中1,8萘二甲酸酐浓度最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植物干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在高浓度下,干重减少速率有所减缓。此外,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浓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随污染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衍生物 1 8-萘二甲酸 抗氧化酶 生长抑制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UT8-AS1通过调控miR-142-5p/BCL2轴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EMT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娟 刘蕾蕾 +1 位作者 郝雅丽 康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5-941,共7页
目的 观察FUT8-AS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影响EOC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机制。方法 采用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UT8-AS1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 目的 观察FUT8-AS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影响EOC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机制。方法 采用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UT8-AS1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收集74例EOS组织标本和60例正常组织标本,应用RT-PCR法检测FUT8-AS1、miR-142-5p、BCL2和EMT相关基因的表达;运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FUT8-AS1基因表达对EOC细胞CAOV3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FUT8-AS1与miR-142-5p的相互作用。结果 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FUT8-AS1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FUT8-AS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FUT8-AS1低表达组(P<0.01);FUT8-AS1基因在74例EO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547±1.370)vs(1.330±0.831),P<0.01],与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和总生存期均相关(P<0.01或P<0.05),敲低FUT8-AS1基因可以抑制CA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能力和EMT(P<0.01或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系统检测显示,共转染miR-142-5p mimics和野生型FUT8-AS1-WT质粒,CAOV3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同时转染miR-142-5p mimics可抵消CAOV3细胞中由敲低FUT8-AS1导致的BCL2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 FUT8-AS1基因在EOC中呈高表达且导致预后差,敲低FUT8-AS1基因可以抑制CA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能力和EMT,FUT8-AS1基因可能通过靶向miR-142-5p/BCL2分子轴促进EO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性卵巢癌 FUT8-AS1 miR-142-5p 预后 增殖 侵袭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和1-萘甲酸甲酯加成物C_(17)H_(18)O_4的晶体结构和分子力学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盛志 陈明旦 +1 位作者 刘晓云 周原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2+2]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反应机理研究早已受到重视.现在β-二酮类的烯醇光环加成(即de Mayo反应)研究已从链烯扩展到芳核。乙酰丙酮和1-萘甲酸甲酯的光环加成的机理研究表明,这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光谱和~1H... [2+2]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反应机理研究早已受到重视.现在β-二酮类的烯醇光环加成(即de Mayo反应)研究已从链烯扩展到芳核。乙酰丙酮和1-萘甲酸甲酯的光环加成的机理研究表明,这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光谱和~1H NMR数据基本确定中间体(1)的构型,但无法指定它的最终产物结构。X光单晶结构分析证明产物为具有张力的特殊碳架结构(2),而分子力学计算证明另一可能结构(3)具有更高的立体能。现在全面报导晶体结构和分子力学分析结果,从而揭示反应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 1-萘甲酸甲酯 加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N2降解1-羟基-2萘甲酸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琰 聂麦茜 +2 位作者 王菲 聂红云 赵碧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1-羟基-2-萘甲酸被认定为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过程中最易积累的一种含氧多环芳烃(OPAHs)中间产物,其对大多微生物有较强毒性,并且该物质的积累会抑制微生物对PAHs污染环境的成功修复.本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对象,研究该菌株对1... 1-羟基-2-萘甲酸被认定为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过程中最易积累的一种含氧多环芳烃(OPAHs)中间产物,其对大多微生物有较强毒性,并且该物质的积累会抑制微生物对PAHs污染环境的成功修复.本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对象,研究该菌株对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代谢能力和特性,并利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积累的OPAHs进行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2菌能够以50 mg/L卜羟基-2-萘甲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在以辛烷为共代谢碳源时其生长量和卜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率均可提高20%.通过对9种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推测脱羧是N2菌降解1-羟基-2-萘甲酸的主要途径.该研究结果将为解决PAHs污染环境修复过程中OPAHs类高毒中间产物积累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多环芳烃 施氏假单胞菌 1-羟基-2萘甲酸 转化产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5
作者 刘晓冬 韩英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107,共8页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对人肝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TT检测其细胞活力,发现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上调Cle-caspase3、Bad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Hep3B凋亡。为进一步检测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使用荧光探针JC-1检测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处理后Hep3B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能通过线粒体损伤来诱导Hep3B细胞凋亡。由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诱导Hep3B细胞凋亡。因此,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氧基-苯巯基)-5 8-二甲氧基萘-1 4-二酮 Hep3B细胞系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4-乙氧羰基-5-取代肼基-1H-吡唑的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荣 邢建宇 柴丽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6,共3页
报道了3-甲基-4-乙氧羰基-5-[α-(对硝基苯氧基)十四酸酰]肼基-1H-吡唑(Ⅲ)的合成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和硫代卡巴肼为原料得到3-甲基-5-肼基-4-乙氧羰基吡唑(Ⅰ),化合物Ⅰ与α-(对硝基苯氧基)十四酸酰氯(Ⅱ)反应获得化合物Ⅲ,收率66.7... 报道了3-甲基-4-乙氧羰基-5-[α-(对硝基苯氧基)十四酸酰]肼基-1H-吡唑(Ⅲ)的合成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和硫代卡巴肼为原料得到3-甲基-5-肼基-4-乙氧羰基吡唑(Ⅰ),化合物Ⅰ与α-(对硝基苯氧基)十四酸酰氯(Ⅱ)反应获得化合物Ⅲ,收率66.7%。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确证了化合物Ⅲ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氧羰基取代肼基-1H-吡唑 合成 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樟1,8-桉叶素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陈楠 柳欣 +1 位作者 魏琴 赵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9-57,共9页
油樟为樟科樟属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油樟精油富含1,8-桉叶素,在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经济价值。植物生长过程及次生代谢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光照强度如何影响油樟精油含量及其成分变化,如何调控精油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油樟为樟科樟属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油樟精油富含1,8-桉叶素,在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经济价值。植物生长过程及次生代谢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光照强度如何影响油樟精油含量及其成分变化,如何调控精油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目前尚无报道。以不同光照油樟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油樟叶片精油及1,8-桉叶素含量的差异,分析1,8-桉叶素合成路径中8个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光照强度影响油樟叶片形态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2)不同光照下油樟叶片精油含量显著差异,树阳面叶片精油含量比树阴面高2.3%。光照强度引起油樟精油1,8-桉叶素含量显著差异;(3)树阳面油樟叶片中DXR、CMK、HGMR、GPPS、NPPS、CINS、LIS基因上调表达,而HDS基因下调表达,不同光照影响萜类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旨在深入分析光照对油樟精油及1,8-桉叶素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油樟栽培条件,提高1,8-桉叶素含量及生物技术调控产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油樟精油 1 8-桉叶素 萜类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1-取代芳基-4-乙氧羰基-5-酰胺基-1,2,3-三唑的合成及抑菌性能
8
作者 陈敏东 袁建超 +3 位作者 吕士杰 杜小丽 袁光谱 杨世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将 1 -取代芳基 -4-乙氧羰基 -5 -氨基 -1 ,2 ,3 -连三唑与苯甲酰氯 ,氯乙酰氯 ,丙酰氯 ,乙酰氯等反应合成了 2 1种标题连三唑化合物 (1 ) ,收率在 61 %~ 91 %之间 .讨论了酰氯性质与收率之间的关系 .所有含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皆用元素分... 将 1 -取代芳基 -4-乙氧羰基 -5 -氨基 -1 ,2 ,3 -连三唑与苯甲酰氯 ,氯乙酰氯 ,丙酰氯 ,乙酰氯等反应合成了 2 1种标题连三唑化合物 (1 ) ,收率在 61 %~ 91 %之间 .讨论了酰氯性质与收率之间的关系 .所有含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皆用元素分析 ,IR,1H NMR及 MS作了表征 .筛选了它们对以下细菌的抑菌性能 :Klebsiella,Escherichia coli,Psendomonas aeruginosa,Stephlococcusaureus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抑菌性能 1-取代芳基-4-乙氧羰基-5-酰胺基-1 2 3-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2-萘甲酸(1,n-烷二醇)二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郭利兵 周鸿燕 +1 位作者 周庆祥 刘鹏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3-羟基-2-萘甲酸、端羟基直链烷烃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萘基偶合剂3-羟基-2-萘甲酸(1,n-烷二醇)二酯,考察了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甲苯为溶剂,三氟甲磺酸为催化剂,醇酸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酸的5%(摩... 以3-羟基-2-萘甲酸、端羟基直链烷烃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萘基偶合剂3-羟基-2-萘甲酸(1,n-烷二醇)二酯,考察了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甲苯为溶剂,三氟甲磺酸为催化剂,醇酸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酸的5%(摩尔比),加热回流5h.通过元素分析、NMR、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感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羟基-2-萘甲酸乙二醇二酯是一种较理想的偶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合剂 重氮片 3-羟基-2-萘甲酸(1 n-烷二醇)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中间体:四氢-7-乙氧羰基-3,3-五亚甲基-5-硫代-1-戊基-3H,5H-咪唑并[1,5c]噻唑的合成
10
作者 汪雪锋 宋华付 丁绍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59,共3页
以正庚醛为起始原料 ,α 溴化后与环己酮、氨、硫氢化钠反应合成 2 ,2 五亚甲基 5 戊基 3 噻唑啉 ,再用三氟化硼催化后 ,与异硫氰基乙酸乙酯的锂衍生物反应合成生物素中间体四氢 7 乙氧羰基 3 ,3 五亚甲基 5 硫代 1 戊基 3H ,5H... 以正庚醛为起始原料 ,α 溴化后与环己酮、氨、硫氢化钠反应合成 2 ,2 五亚甲基 5 戊基 3 噻唑啉 ,再用三氟化硼催化后 ,与异硫氰基乙酸乙酯的锂衍生物反应合成生物素中间体四氢 7 乙氧羰基 3 ,3 五亚甲基 5 硫代 1 戊基 3H ,5H 咪唑并 [1,5c]噻唑 ,收率达 17 1% ,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中间体 合成 四氢-7-乙氧羰基-3 3-五亚甲基-5-硫代-1-戊基-3H 5H-咪唑并[1 5c]噻唑 正庚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口愈合及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冬恋 赵玉玺 +4 位作者 秦星宇 张倩 龙莞茜 甘星灵 王嘉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57-4163,共7页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皮肤创口愈合及Nrf2/HO-1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KM小鼠经注射STZ和背部全皮层圆形切除构建DM创口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10 mg/kg)和黄芩苷低、高剂量...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皮肤创口愈合及Nrf2/HO-1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KM小鼠经注射STZ和背部全皮层圆形切除构建DM创口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10 mg/kg)和黄芩苷低、高剂量组(50、 150 mg/kg),每组10只,同时将10只仅做了背部全皮层圆形切除的小鼠设为正常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2 d。每4 d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创面大小和空腹血糖值(FBG)。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创面形态;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小鼠皮肤创面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氧合酶-1 (HO-1)和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高剂量组小鼠第4、 8、 12天FBG值降低(P<0.01);第12天创口面积缩小(P<0.01);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GSH-Px、 CAT活性升高(P<0.05,P<0.01);皮肤创面组织表皮层增厚,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相对有序;皮肤创面组织Nrf2、 HO-1蛋白荧光阳性表达升高(P<0.01)。结论 黄芩苷可促进DM小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糖尿病 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氧合酶-1(HO-1) 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物样品分析的小檗碱的电化学-荧光双模传感器
12
作者 彭文琪 周锐 +1 位作者 程旺兴 张自品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基于1,3,6-三磺酸8-氨基萘(ANTS)与小檗碱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利用ANTS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活性,以ANTS同时作为小檗碱的识别元件和电化学-荧光双模响应探针,建立了小檗碱的电化学-荧光双模传感器。利用ANTS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之间的... 基于1,3,6-三磺酸8-氨基萘(ANTS)与小檗碱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利用ANTS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活性,以ANTS同时作为小檗碱的识别元件和电化学-荧光双模响应探针,建立了小檗碱的电化学-荧光双模传感器。利用ANTS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构建了基于ANTS/SWNTs修饰玻碳(GC)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分析采用差分脉冲(DPV)技术、利用ANTS/SWNTs/GC电极在-0.003和+0.074 V的氧化峰电流的下降率之和对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荧光传感分析基于ANTS溶液在517 nm处的荧光强度下降率对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在最优化条件下,电化学传感器对小檗碱的电流响应在0.05~2μmol/L和2~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3μmol/L;荧光传感器对小檗碱的荧光强度响应在1~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25μmol/L。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大鼠血浆和肝脏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双模传感器的测定均无明显干扰。电化学传感分析对小檗碱灌胃模型大鼠的血浆和肝脏匀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0%(n=3)和4.0%(n=3);荧光传感分析对大鼠血浆和肝脏匀浆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100.2%(n=3)和95.5%~99.9%(n=3)。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小檗碱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事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6-三磺酸8-氨基萘 小檗碱 双模传感器 荧光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态菲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羟基-2-萘甲酸的同时测定
13
作者 岑秋霖 朱亚先 张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0-354,共5页
运用导数-同步荧光光谱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溶解态菲(Phenanthrene,Phe)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羟基-2-萘甲酸(1-Hydroxy-2-naphthoic acid,1H2NA)的分析方法。所建方法同时测定Phe与1H2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103μg/L和4.0~1.2... 运用导数-同步荧光光谱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溶解态菲(Phenanthrene,Phe)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羟基-2-萘甲酸(1-Hydroxy-2-naphthoic acid,1H2NA)的分析方法。所建方法同时测定Phe与1H2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103μg/L和4.0~1.2×103μg/L,检出限分别为0.08μg/L和0.07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5%~105.3%和99.2%~106.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溶解态Phe微生物降解过程中Phe和1H2NA的测定,具备原位研究Phe降解过程中间代谢产物1H2NA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2-萘甲酸 中间代谢产物 导数-同步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盐钻井液在塔里木东河油田DH1-8-6井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建东 李在均 +5 位作者 邹盛礼 瞿凌敏 姚少全 张民立 唐怀联 何宝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由水溶性加重剂Weigh2和Weigh3、降滤失剂Redu1和Redu2、无荧光白沥青NFA-25、强包被抑制剂IND10、提切剂Visco1和Visco2组成。有机盐钻井液具有流变性好、抑制性强、造壁性好、保护油气层效果好、对钻具无腐蚀,对环境... 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由水溶性加重剂Weigh2和Weigh3、降滤失剂Redu1和Redu2、无荧光白沥青NFA-25、强包被抑制剂IND10、提切剂Visco1和Visco2组成。有机盐钻井液具有流变性好、抑制性强、造壁性好、保护油气层效果好、对钻具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介绍了有机盐钻井液在DH1-8-6井的现场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井二开段井眼平均井径扩大率为5.4%;该井井底温度为134℃,在深井段取心、钻进和完井的施工中,钻井完井液性能稳定,滤失量稳中有降,取心、完井作业,3次完井电测以及下套管固井均非常顺利。该井使用FS2565钻头从井深1892 m钻至井深5120 m,进尺3228 m,钻头提出后完好无损,证明该体系能够充分清洗、冷却和保护钻头,延长钻头寿命;该井有机盐钻井液现场用浆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总站检测,结果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盐钻井液 塔里木东河油田 DH1-8-6井 应用 性能 防止地层损害 机械钻速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际娟 徐君怡 +3 位作者 曹冬梅 张丕桥 栾凤侠 刘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多种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小麦为对照进行特异性实验,以B73-6-1样品模拟制备10个含量梯度的添加样品进行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很好的品系鉴定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1%(m/m)。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快速、准确地鉴定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B73-6-1 B72-8-11b B102-1-2 品系鉴定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改构体X调控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诱导人鼻咽癌CNE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俊 唐安洲 +3 位作者 梁钢 王立升 谢貌 张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改构体X体外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改构体X处理CNE1细胞48h,透射电镜观察CNE1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改构体X对CNE1细胞内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改构体X作用CNE1... 目的研究苦参碱改构体X体外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改构体X处理CNE1细胞48h,透射电镜观察CNE1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改构体X对CNE1细胞内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改构体X作用CNE1 48 h后,细胞出现皱缩,核内异染色质明显增多,核周隙增大,凋亡小体形成等细胞凋亡特征形态,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程度更加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改构体X对Caspase-8无上调作用外,其他剂量组可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8,-9的表达(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改构体X可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8,-9的表达诱导CNE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改构体X 鼻咽癌 CNE1细胞 凋亡 调控 免疫印迹 Caspase-3、-8-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6/8取代-1H-吡唑[4,3-c]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6
17
作者 乔仁忠 张自义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研究了合成 3 -氨基 -6/8取代 -1 H-吡唑 [4,3 -c]喹啉类化合物的简易方法 .通过 3 -芳基 -4-氨基 -5 -巯基 -1 ,2 ,4-三唑与 6-/8-取代 -4-羟基喹啉羧酸在三氯氧磷催化下的缩合反应及所生成的 3 -芳基 -6-(6-/8-取代 -4-氯喹啉 -3 -基 ... 研究了合成 3 -氨基 -6/8取代 -1 H-吡唑 [4,3 -c]喹啉类化合物的简易方法 .通过 3 -芳基 -4-氨基 -5 -巯基 -1 ,2 ,4-三唑与 6-/8-取代 -4-羟基喹啉羧酸在三氯氧磷催化下的缩合反应及所生成的 3 -芳基 -6-(6-/8-取代 -4-氯喹啉 -3 -基 ) -1 ,2 ,4-三唑 [3 ,4-b]-1 ,3 ,4-噻二唑类化合物与水合肼在乙醇中的肼解反应 ,合成了 6个 3 -氨基 -6/8取代 -1 H-吡唑 [4,3 -c]喹啉类化合物 ,并对活泼的氨基进行了初步研究 ,新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 ,IR,1 H NMR和 MS确定结构 ,并讨论了其波谱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唑[3 4-b]-1 3 4-噻二唑 3-氨基-6/8取代-1H-吡唑[4 3-c]喹啉 合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与干扰素治疗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毕惠娟 王健 +1 位作者 黄河胜 刘军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水平及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动态观察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IFN-α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其外...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水平及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动态观察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IFN-α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慢性乙肝患者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4740.0386)、(0.4720 0.0458)、(1.1897 0.102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36),其中CXCR1及IL-8 mRNA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CXCR1、CXCR2及IL-8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IFN-α治疗6个月后CXCR1、CXCR2及IL-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1290.0395)、(0.4461 0.0477)、(0.8660 0.130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前的CX-CR1、CXCR2及IL-8的表达水平在HBV高复制组(HBV-DNA>106,n=22)明显高于HBV低复制组(HBV-DNA<106,n=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XCR1和IL-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干扰素治疗后,其表达水平下调,证明其可能与慢性乙肝炎症的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趋化因子受体 CXCR1 CXCR2 IL-8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樊学忠 甘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4,608,共3页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 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Ni=1.0 7× 10 5L·mol- 1·cm- 1,镍的浓度在 0~ 5 μg/ 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光度法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萘二磺酸 合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诚 冯锋 +4 位作者 陈泽忠 卢珍 白云峰 孟双明 林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3-1136,共4页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杂环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Q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该试剂在λex/λem=216nm/343nm...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杂环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Q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该试剂在λex/λem=216nm/343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被Pb(Ⅱ)猝灭.据此建立了QPyT测定Pb(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10-7~1.2×10-5mol/L,检测限为9.0×10-8mol/L.将其应用于水中Pb(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 铅离子检测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