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渗吸和驱替机理
1
作者 屈雪峰 常睿 +5 位作者 何右安 雷启鸿 黄天镜 王高强 关云 李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和驱替实验以及不同压力下渗吸实验,获取不同阶段岩样的核磁共振T2谱,分析焖井对开发的影响;同时,结合分形理论和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考虑驱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的渗流力学数学模型以及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吸和驱替作用图版。结果表明:驱替动用中—大孔中的原油,渗吸动用各级孔喉中的原油;相对于单一水驱,渗吸后水驱驱替原油效果更好,渗吸作用不仅动用原油,且有助于水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延长组 7 页岩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渗吸机理 驱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油藏长水平井轨迹调整技术
2
作者 杨永兴 朱冠臣 +3 位作者 王德刚 朱家良 任奕霖 王博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4,共8页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储集层为泥页岩夹多期薄层粉—细砂岩组合,长水平井轨迹优化调整难度大,继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长水平井轨迹调整成熟的井震结合分频属性融合技术、地震构造约束精细三维地质建模、轨迹与地层匹配法和曲线移位法进...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储集层为泥页岩夹多期薄层粉—细砂岩组合,长水平井轨迹优化调整难度大,继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长水平井轨迹调整成熟的井震结合分频属性融合技术、地震构造约束精细三维地质建模、轨迹与地层匹配法和曲线移位法进行阐述,其调整成功率分别为87.9%、88.3%、89.8%和92.5%。进一步对3种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及局限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复杂疑难井提出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华池区中部268口水平井根据11项参数评价各类技术的应用效果,在传统录井导向技术基础上,增加1种井轨迹调整技术,油层钻遇率提升至79.4%,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的油层钻遇率为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延长组 7 页岩油 长水平井 轨迹调整 旋转导向 井震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源储配置及油气富集规律
3
作者 吴佳 赵卫卫 +4 位作者 刘钰晨 李慧 肖颖 杨迪 王嘉楠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陆相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综合地球化学数据、X射线衍射分析及现场解析气体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段3个亚段页岩的源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陆相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综合地球化学数据、X射线衍射分析及现场解析气体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段3个亚段页岩的源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源储组合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相关性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_(2)型为主,Ⅰ型次之,自上而下3个亚段的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39%,4.35%,5.57%,镜质体反射率(Ro)分别为0.69%,0.97%,1.31%,分别处于低成熟、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分别为差烃源岩、中等烃源岩、优质烃源岩。②研究区长7_(3)亚段泥页岩矿物组分具有富黏土矿物特征,长7_(2)亚段黏土矿物含量高于长7_(1)亚段,3个亚段的孔隙类型分别以溶蚀孔、粒间孔—溶孔、粒间孔为主,储层可划分为Ⅰ类(优)、Ⅱ类(中)和Ⅲ类(差)。③研究区主要发育优质烃源岩-差储层、中等烃源岩-优质储层、差烃源岩-中等储层、中等烃源岩-中等储层、优质烃源岩-中等储层、差烃源岩-优质储层6种源储配置特征,长7_(3)亚段油气富集程度最高,长7_(2)亚段次之,长7_(1)亚段不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成藏。④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高黏土矿物含量、较好的孔隙连通性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源储配置特征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源储配置特征 富集规律 7 延长组 三叠系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延长组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雨航 强微 +4 位作者 党鑫 刘波 文志刚 田伟超 樊云鹏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21,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明确不同尺寸孔隙对于储层品质的影响,并从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角度揭示储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长石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黏土晶间孔以及少量的微裂缝;其中长石溶孔主要发育微米级孔隙,而黏土晶间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进汞饱和度较低,孔喉半径以纳米级为主,孔径在500μm以下的孔隙多呈开放型的平行板状和狭缝形,同时发育少量的墨水瓶型孔隙。储层孔径主要小于300μm,且随着物性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的孔隙占比也在逐渐增大。优质储层的成因主要划分为2类:东北方向靠近物源,水动力强,岩石颗粒分选性好,储层内容易发育绿泥石膜,而绿泥石膜可以保护颗粒间的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后可保留较多的残余粒间孔而形成优质储层;西南方向远离物源方向,水体深度增加,水动力变弱,因靠近烃源岩发育区,储层容易被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溶蚀改造,发育较多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研究成果可为安塞油田页岩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延长组7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夹层型页岩油 储层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5
作者 张龙飞 白玉彬 +4 位作者 闫新智 薛宁 李鹏程 赵靖舟 张宇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5,共14页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深水沉积类型丰富,主要发育3种类型重力流沉积: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重力流的主要成因包括触发机制、湖盆底形,沉积物源,不同类型的重力流在垂向上叠置发育。分3个沉积阶段总结了长7段重力流沉积过程:三角洲前缘砂体至半深湖斜坡滑塌砂体沉积阶段,半深湖滑塌砂体至砂质碎屑流沉积阶段,半深湖—深湖砂质碎屑流向浊流沉积过渡阶段。长7段非/限制性水道微相最为发育,也控制了油气分布,为下一步石油勘探的重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深水沉积 7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油储层特征、形成环境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锋 曹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0,共1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境分析,恢复了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岩石主要为深灰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及含炭屑的粉砂质泥岩、富含有机质的粉砂质泥岩,黏土矿物晶间孔与粒间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可见少量溶蚀孔和微裂缝。②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时期,有机质生产力强,环境以淡水为主且处于贫氧到缺氧状态,其中长7_(2)—长7_(3)亚段沉积时期,部分水体较深的区域出现极强的还原条件,主要为温湿气候。整体上为深水环境,长7_(2)亚段沉积时位于深水区的边界地带,其水深明显较长71与长7_(3)亚段更深,P/Al值以及Ba_(bio)值总体上变化趋势一致,自下而上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③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与深水和强还原性特征共同促进了有机质的广泛发育、富集和保存,源岩与储层之间通过裂缝连通,离源岩较近的储层,其捕获原油的数量和效率更高,这种源储配置为页岩油的大规模富集成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源储配置 7 三叠系 华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长7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区优选
7
作者 杨迪 赵卫卫 +5 位作者 李富康 肖颖 吴佳 朱星庆 杨浩原 白耀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4-112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甜点”进行分类评价,并优选出有利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延安地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整体大于1%,生烃潜量(S1+S2)整体大于2 mg/g,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具备良好的生烃潜质;2)延安地区长7段属于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孔隙裂缝较为发育,不仅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微观通道,也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更多的储集空间;3)延安地区长7段发育页岩下伏型、页岩上覆型、互层型和页岩型4类源储组合关系,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保障;4)在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页岩油评价等关键参数,建立长7段“甜点”综合评价标准,在延安地区长71亚段与长72亚段,优选出15个有利区。研究结果对该区后续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延长组长7 延安地区 富集因素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姜龙燕 钱门辉 +4 位作者 何发岐 齐荣 尹超 张毅 占小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控因素展开讨论。研究区长7段广泛发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烃源岩,其岩性为泥岩和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_(2)型,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_(o))值为0.81%~1.1%,生烃能力强。砂岩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内孔、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致密,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16.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20)×10^(-3)μm^(2)之间。砂岩夹层的物性以及距离断裂的远近影响储层的含油性:储层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含油气性也越好。储层物性受控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二是成岩作用,早成岩期绿泥石强胶结及方解石弱胶结有助于物性甜点的形成。断层的发育和断层性质对富县地区长7页岩油的富集至关重要。统计发现,当断层断距超过10 m且井筒距断裂在1 km以内时,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当断距小于7 m且井筒距离大断裂超过1 km以上时,容易获得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断层 延长组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凯 高娟琴 +3 位作者 解古巍 杨伟伟 罗丽荣 李善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11,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滞留烃含量大,为大规模页岩油气藏的发育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长7_(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虽具备良好的含气性,但却缺乏深入的含气特征系统分析。以盆地西缘南段地区为例,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查明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储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长7段页岩含气性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初步计算了长7段页岩气资源量。研究区内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黑色页岩含气性良好,其组成以页岩油溶解气为主,含少量干酪根黏土矿物吸附气及游离气,计算平均解吸气量为1.91 m^(3)/t。长7_(3)亚段赋存页岩油、气资源,二者资源量相当,在后期勘探开发研究中建议考虑油气并举的可能性。湖盆中部厚层长7段黑色页岩发育区含气量达2 m^(3)/t,储层刚性矿物及微孔裂隙发育,含气丰度高,资源量大,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域。初步计算长7页岩气总资源量约为4.25×10^(12) 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有利地区为姬塬—固城—正宁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7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重力流砂岩长石溶蚀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祝海华 张秋霞 +4 位作者 董国栋 商斐 张釜源 赵晓明 张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长7段砂岩中的长石经历3类成岩作用:长石次生加大、黏土以及方解石的交代、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2)长7段致密砂岩中的长石溶蚀主要源于有机酸溶蚀,此外还受长石类型、长石早期蚀变程度以及砂岩中云母碎屑对有机酸的缓冲作用影响。(3)不同长石的溶蚀程度不同,表现为钾长石较斜长石易溶蚀,钾长石中正长石较微斜长石易溶,未蚀变的长石较早期高岭土或绢云母化的长石易溶蚀。(4)溶蚀实验显示云母的存在会抑制长石溶蚀,相同质量的云母对有机酸的消耗能力明显强于长石。(5)在云母含量低的情况下,长7段砂岩长石溶孔较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得以改善,而云母含量较高的地区长石溶孔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砂岩 长石差异溶蚀 云母-长石溶蚀实验 三叠系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烃源岩展布 源-储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力学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李勇 毛金昕 刘佳杰 张鑫 李柏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扁平度、棱角性、硬度和弹性模量5个特征参数,可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粒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弹性模量+硬度型、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和粒度+棱角+弹性模量型6种主要颗粒类型;接着,根据颗粒类型的相对含量,进一步将颗粒类型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最后,分析了细粒沉积颗粒类型与矿物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分类方案的建立,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和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纳米压痕 分类方案 细粒沉积岩颗粒 页岩 延长组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江骏 王茜 +3 位作者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具有高孔低渗特征。(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致密化的主控因素,储层平均视胶结率为86.3%,达到强胶结程度,以自生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胶结为主;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起次要作用,储层平均视压实率为46.0%,为中等压实程度;溶蚀作用降低了储层的致密化程度,但储层渗流能力较低,酸性流体难以大规模溶蚀,平均视溶蚀率仅为13.8%,为弱溶蚀程度。(3)受中等压实—弱溶蚀—强胶结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成岩系数差异较大。Ⅰ类储层成岩系数大于2.4,Ⅱ1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8~2.4,Ⅱ2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2~<1.8,Ⅲ类储层成岩系数小于1.2,Ⅰ类与Ⅱ1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区域上中部混源区有利储层发育规模最大,是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致密化 强胶结作用 成岩系数 7 延长组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7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毛金昕 刘佳杰 夏宇 王园园 张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I0001,共13页
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是岩石的基本属性,影响细粒沉积岩的物理化学行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根据多尺度多视域扫描电镜拼接和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形貌特征,探讨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颗粒几何形状和排列... 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是岩石的基本属性,影响细粒沉积岩的物理化学行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根据多尺度多视域扫描电镜拼接和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形貌特征,探讨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颗粒几何形状和排列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沉积颗粒为细颗度(2~3μm)、扁平和棱角形,颗粒沿某一段连续区间呈定向分布,强度分布呈扁平的仿锥状,定向排列程度好;浅湖相细粒沉积颗粒为中细颗度(2~8μm)、扁平和棱角形,颗粒沿某一区间呈尖状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定向排列程度中等;三角洲相细粒沉积颗粒为细粒度(8~12μm)、似圆形,颗粒分布杂乱无章,强度分布呈似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周长棱角性指数和扁平度越好,越有利于定向排列结构的形成;颗粒各向异性率和粒度越大,越不利于定向排列结构的形成。该结果有助于了解细粒沉积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建立岩石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微观结构 几何特征 定向排列 扫描电镜 页岩 延长组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和成岩作用对湖相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宏亮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李闻达 臧起彪 李国雄 卢振东 苏加佳 杨易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1-2427,共17页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致密砂岩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层质量 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83
18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2 位作者 牛小兵 邓秀芹 周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0-88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①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构成了页岩油丰富的油源物质基础,其中黑色页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13.81%,暗色泥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3.74%;②夹持于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内的薄层砂质岩类构成了含油富集的甜点段,薄砂岩平均厚度为3.5 m;③细砂岩及粉砂岩储集层孔喉尺度小,孔隙半径集中在2~8μm,喉道半径主要为20~150 nm,微米孔隙纳米喉道多尺度分布,数量众多,通过压裂改造,其内部流体可形成良好流动性;④地质历史时期持续高强度生烃,使烃源岩与薄层储集体之间的源储压力差达8~16MPa,强大的动力充注形成了大面积含油饱和度高达70%以上的页岩油富集。在以上理论认识指导下,通过实施规模整体勘探部署,并结合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产,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在长7段源内多期叠置砂岩型Ⅰ类页岩油中探明了10×108 t级庆城大油田,并针对长73亚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型Ⅱ类页岩油部署了两口风险勘探水平井,试油均获日产百吨以上高产油流,取得了烃源岩层系内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和Ⅱ类页岩油的新发现,推动非常规石油领域实现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7 页岩油 富集主控因素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58
19
作者 秦艳 张文正 +1 位作者 彭平安 周振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9-247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存于胶磷矿中,20%以上的铀以吸附形式赋存于有机质中。因此,胶磷矿在铀的富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参数表明长7段烃源岩沉积于缺氧环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长7段富铀烃源岩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在缺氧的沉积环境下,成岩作用早期底层水和裂隙水的交换作用使铀从凝灰岩中向长7段黑色页岩中迁移,赋存于胶磷矿和有机质纹层中。总之,缺氧的沉积环境、丰富的铀、高含量的有机质及胶磷矿共同促进了铀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 烃源岩层 铀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胶磷矿 有机质 沉积环境 逐级化学提取 岩石地球化学 缺氧环境 源岩沉积 吸附形式 晚三叠世 上三叠统 喷发活动 径迹蚀刻 交换作用 黑色页岩 富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发现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86
20
作者 付金华 刘显阳 +3 位作者 李士祥 郭芪恒 周新平 杨伟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提出了“十四五”页岩油发展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重力流夹层型、三角洲前缘夹层型、纹层页岩型、页理页岩... 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提出了“十四五”页岩油发展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重力流夹层型、三角洲前缘夹层型、纹层页岩型、页理页岩型4类页岩油,其中在湖盆中部发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在湖盆周边初步落实5×108t规模储量;纹层页岩型页岩油风险勘探展现出新苗头。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富集提供了大量富烃优质流体,多类型的储集空间和源内生烃增压形成的持续高压充注是长7段页岩油规模成藏、甜点高产的核心,深水区广泛发育的砂质沉积构成了页岩油的勘探甜点;攻关形成的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技术、丛式水平井防塌优快钻完井技术和水平井“超前蓄能、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等配套勘探技术系列是发现页岩油规模储量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丰硕的勘探成果,更加坚定了在湖盆中部扩大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规模含油富集区,以及在湖盆周边开拓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勘探新领域的信心,同时积极探索页岩型页岩油新类型技术攻关试验,为长庆油田页岩油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延长组长7 勘探发现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