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70年机关事务治理的制度变迁:一项历史制度主义的考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煌 李雪松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9,共12页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向以"运行保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现代机关事务治理转型,经历了雏形渐成、改革发展、深化改革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背景、政治变量、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混合体"模式深刻影响着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国家治理范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则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展望未来,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要正视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消解路径依赖逆向张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职能法定化,完善多元协同的机关事务治理模式,从而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务治理 国家治理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新中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俊飚 颜廷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64,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成效密不可分。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学教育一度中断,但涅槃重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伴随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成效密不可分。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学教育一度中断,但涅槃重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伴随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篇章,逐步形成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农村与区域发展、食物经济管理等成熟研究领域,研究范式上与西方农业经济学学科逐步接轨,研究体系日趋完善,并在农业区域布局区划、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农业农村政策创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引领作用。展望未来,减贫与发展、农地制度安排、资源与环境经济、食品营养、消费与安全、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金融供给等问题研究,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前沿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学科发展历程 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新中国区域发展70年回顾 被引量:23
3
作者 肖金成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0,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发展战略也出现了多次重大转变。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前20年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发展战略也出现了多次重大转变。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前20年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转型发展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缘起,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及确立的重大意义。最后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各个区域都具有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差异性是必然的,但区域差距不能过大;应打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不断缩小区域差距,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最后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我国群众武术发展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佩 杨刚 姜传银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群众武术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提出群众武术未来发展目标及路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群众武术发展成就显著,拥有清晰的发展理念、明确的发展目标、多元的发展措施、健全的发展体系等,未来的发展目标包括追...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群众武术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提出群众武术未来发展目标及路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群众武术发展成就显著,拥有清晰的发展理念、明确的发展目标、多元的发展措施、健全的发展体系等,未来的发展目标包括追求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时效化发展和创新性发展。提出发展路径:采用法律规章为保障,构建群众武术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智慧服务为目标,夯实群众武术在全民健身体系中的位置;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深化群众武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纳入绩效管理,促进群众武术工作模式与方法创新;以多元化融合为路径,推进群众武术活动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群众武术 新中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教育史学科体系、研究范式与发展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洪宇 刘来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展迅速,学科体系得到确立和发展,研究内容形成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活动史的三种"通史"体系。研究范式不断丰富与变换,经历一元单式和一元多式两个主要阶段,改革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展迅速,学科体系得到确立和发展,研究内容形成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活动史的三种"通史"体系。研究范式不断丰富与变换,经历一元单式和一元多式两个主要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制度范式、现代化范式、叙事范式、活动·实践范式是推动教育史学实践丰富与发展的主要研究范式。未来教育史学发展应加强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具体的教育史问题研究,不断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通过回归主体与主流的双重学术实践,逐步建立中国教育史学在世界教育史学界的学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中国教育史学 学科体系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型逻辑: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国家治理——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经验 被引量:34
6
作者 艾明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9,共14页
新型政党制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存在三个重要的逻辑:其一,建立基于权力分享与吸纳的包容型党际关系,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二,协商合作所贯彻的民主化、科学化与一致性逻辑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实践基础。其三,价值认... 新型政党制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存在三个重要的逻辑:其一,建立基于权力分享与吸纳的包容型党际关系,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二,协商合作所贯彻的民主化、科学化与一致性逻辑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实践基础。其三,价值认同领域的高度统一则构建出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政党政治文化。基于内在逻辑的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不断衍生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动力,并建立了新型政党制度支持和优化国家治理的转换通道,最终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而又充沛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国家治理 治理现代化 发展逻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 被引量:42
7
作者 祁占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6,共9页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基于政策文本,结合重要历史文献与教育改革事件,回顾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是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中不断演进的,历经了...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基于政策文本,结合重要历史文献与教育改革事件,回顾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是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中不断演进的,历经了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价值选择、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价值共存、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价值回归、劳动教育政策价值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理性彰显等五个阶段。回顾、总结和检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变迁理路有助于明晰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为我国今后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历史镜鉴和智慧,从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劳动教育政策 劳动教育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扶贫70年:战略演变、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承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56,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展望中国扶贫未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展望中国扶贫未来发展趋向,有助于全面系统展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讲好中国扶贫脱贫故事,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扶贫开发 战略演变 伟大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总体性支配到社会化整合:新中国70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春根 罗家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1,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多维转变,基层治理机制逐渐从总体性支配迈向社会化整合。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政社同构”的总体性支配治理体制;民主国家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以...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多维转变,基层治理机制逐渐从总体性支配迈向社会化整合。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政社同构”的总体性支配治理体制;民主国家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支撑“政社分离”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于国家权力惯习的延续以及社会市场发育的滞后,基层治理遭遇了行政化和“大众化”的“政社失灵”问题。为走出治理困境,以专业牵引、组织参与和“政社合作”为特征的社会化治理机制开始兴起。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治理机制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基层治理现代化 总体性支配 社会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变革:路径、经验与问题 被引量:16
10
作者 柯平 胡娟 袁珍珍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1,共11页
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深化变革时期和新世纪时期五个阶段,梳理7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变革的进程,包括理念变革、体制机制变革、人事分配制度变革、技术变革与图... 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深化变革时期和新世纪时期五个阶段,梳理7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变革的进程,包括理念变革、体制机制变革、人事分配制度变革、技术变革与图书馆形态变化等,提出了图书馆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基于事业发展规律分析了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图书馆变革的重点方向,包括图书馆转型、下一代图书馆、前沿技术的运用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以期为未来图书馆事业变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事业变革 图书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8
11
作者 雷万鹏 王浩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4,共13页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变迁、人口变化等诸多因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分别经历了"布点建校期"、"调整过渡期"、"规模扩张期"、"撤点并校期"和&qu...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变迁、人口变化等诸多因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分别经历了"布点建校期"、"调整过渡期"、"规模扩张期"、"撤点并校期"和"审慎调整期"五个阶段。透过70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和人口变化的结果,其在引领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教育变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学校布局调整既是学校地理空间分布的变化,也是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更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和调整,其根本政策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回归教育本源,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建立规范的布局程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思想在中国70年的演进及其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文军 刘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绿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绿色发展是在对传统发展模式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中国绿色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绿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绿色发展是在对传统发展模式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萌芽、形成与确立3个阶段,并积极践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等绿色发展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有必要反思和自觉认知中国绿色发展思想这一演化进程,回顾它过去的历史,展望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革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4
13
作者 祁占勇 杜越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2,共9页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和构成状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革经历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橄榄球型”结构、高等教育层次愈发失衡、以两端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恢复与升级、层层递...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和构成状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革经历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橄榄球型”结构、高等教育层次愈发失衡、以两端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恢复与升级、层层递进的“金字塔型”结构、高等教育层次内涵式发展的演进阶段。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革应着眼于质量提升、层次衔接、结构优化的目的,从构建成熟的“谷仓型”结构、创新各层次办学模式、建设“双一流”重点高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高等教育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7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典兵 张忠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27,共7页
学科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学科形成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学规定了自身学术范围,明确了自身研究边界,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之本。对建国7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和梳理,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经验... 学科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学科形成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学规定了自身学术范围,明确了自身研究边界,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之本。对建国7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和梳理,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经验积累、模仿借鉴、初步形成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嬗变和基本特征。展望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注意坚持正确的研究取向,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视法规政策支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切实加强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科建设 建国70 历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经验与演变逻辑——对25份职业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平凡 谌雷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8-24,共7页
产教融合蕴含着深刻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逻辑,从管理到治理的演变过程又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结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领域初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确立了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基本范式和范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靠政府高度... 产教融合蕴含着深刻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逻辑,从管理到治理的演变过程又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结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领域初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确立了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基本范式和范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靠政府高度集中、单一的计划行政管理手段实现资源配置,其动力机制具有强烈的外生性,教训深刻。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与渐进式市场经济变革具有高度相关性,动力机制建构手段向市场和法治转向,外生动力机制向内生动力机制转向。进入新时代,市场在产教融合中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运用引导、付费、激励和监管等方式适恰地更好发挥功能;社会组织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产教融合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治理机理呈现系统化、法治化、多元化和扁平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新中国成立70 历史经验 演变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伟雄 杨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8,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 中国区域经济 演进历程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业70年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声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2,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采取果断措施稳定极端紧张而尖锐的粮食局势,改革开放40年砥砺探索新路,彻底正本清源,指导改革的理论中国化;锐意探索创新,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猛击顽固"堡垒",变垄断单一为放开多元化;壮士断腕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采取果断措施稳定极端紧张而尖锐的粮食局势,改革开放40年砥砺探索新路,彻底正本清源,指导改革的理论中国化;锐意探索创新,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猛击顽固"堡垒",变垄断单一为放开多元化;壮士断腕攻坚,促进粮食企业凤凰涅槃新生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粮食流通产业趋向融合化;确保"粮安天下",促使现代粮食储备制度化;坚持对外开放,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国际化。这些福泽九州的重大改革举措,开创了辉煌的粮业盛世,民众生活实现小康。我国粮业70年的风雨改革发展历程,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深刻的启迪:坚守"粮安天下"大战略;坚持"立足国内"大方针;坚持"两手并用"大智慧;强化"实体经济"大基础;坚持"开放合作"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改革创新 粮业盛世 经验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养老保险70年:经验、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5
18
作者 封进 赵发强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6-26,共11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出发,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近70年的改革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创建时期、改革时期、扩面与制度整合时期和降费时期。本文结合中国实践和养老保险一般运行原理,从统账结合、过渡期方案、政府补贴、名义账户和法制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出发,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近70年的改革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创建时期、改革时期、扩面与制度整合时期和降费时期。本文结合中国实践和养老保险一般运行原理,从统账结合、过渡期方案、政府补贴、名义账户和法制建设方面总结了养老保险改革的中国经验,并指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可持续性、可负担性、充足性、地区差异和多层次发展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做出展望,提出了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提升统筹层次、延长退休年龄及确定适度的养老保险水平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养老保险改革 养老保险可持续性 养老保险制度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西北地区工业发展与政策评价——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新才 曹昊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3,共13页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北地区工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西北地区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工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机制检验。结论表明,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与低碳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基...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北地区工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西北地区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工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机制检验。结论表明,低碳工业园区政策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与低碳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离散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显著差异。机制验证表明,西北地区的低碳政策实践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两条路径促进工业低碳发展,而短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工业低碳发展暂无显著影响。在西北地区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应当从数量与效率两个层面进一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利用全球清洁发展机制与自主研发手段构建低碳发展体系。同时应当注重长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提升西北地区的低碳工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绿色发展 低碳工业园区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演进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斯辉 江俊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政治取向阶段、经济取向阶段、民生取向阶段与强国取向阶段。政治取向阶段显著特征是以政治为中心,基于"教育为政治服务"原则思考、定位、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经济... 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政治取向阶段、经济取向阶段、民生取向阶段与强国取向阶段。政治取向阶段显著特征是以政治为中心,基于"教育为政治服务"原则思考、定位、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经济取向阶段显著特征是强调教育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基于"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原则来思考、定位、谋划教育事业发展;民生取向阶段基本特征是基于"教育为民生服务"原则来思考、定位、谋划教育事业发展;强国取向阶段将教育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一方面确定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另一方面确定通过建设教育强国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来谋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握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管理价值取向的演进轨迹及其逻辑,有助于深化对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的理解,增强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教育管理 政治取向 经济取向 民生取向 强国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