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性信息素(5Z,7E)-十二碳二烯醇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8
1
作者 陶云海 程伟贤 +1 位作者 张玉顺 古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2-1075,共4页
从简单原料乙炔出发,通过炔对丙烯醛的加成反应得到7-溴代-(4Z,6E)-庚二烯醛,再经乙二醇保护、Pd催化偶联、水解、Wittig反应和还原等步骤,立体选择性地得到松毛虫性信息素(5Z,7E)-十二碳二烯醇,其结构通过IR,NMR和MS等技术得到确认.
关键词 松毛虫性信息素 (5Z 7E)-十二 立体选择性合成 偶联反应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2
作者 王艳 肖慧萍 马叶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35,共6页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碘化锂(Li I)双催化体系,以苯甲醇(BnOH)为引发剂,协同催化单体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PCL),并利用高温凝胶色谱仪、超导核磁共振仪和...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碘化锂(Li I)双催化体系,以苯甲醇(BnOH)为引发剂,协同催化单体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PCL),并利用高温凝胶色谱仪、超导核磁共振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以甲苯作为溶剂,ε-CL浓度为2.0 mol/L,n(ε-CL)∶n(DBU)∶n(LiI)∶n(BnOH)=100∶1∶1∶1,25℃时反应40 min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此时PCL产率为98.5%,数均分子质量为22.8 kg/mol,分散性指数为1.15;②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产物PCL的熔融温度为58.4℃,结晶温度为25.7℃;③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开环聚合 1 8-氮杂环[5.4.0]十一-7- 碘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8,10-十二碳二烯-1-醇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涛 郝双红 +1 位作者 田暄 张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利用Schlosser Wittig反应,以ω 溴代辛醇三苯基瞵和 2E 丁烯醛为原料,制备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 8, 10 十二碳二烯 1 醇,反应所得产物反式选择性高,其中E,E 异构体的含量达 98%。
关键词 E E-8 10-十二-1-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 立体选择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脱氢芳樟醇碱分解反应制备6-甲基-5-庚烯-2-酮 被引量:1
4
作者 翁羽飞 郭世卓 +2 位作者 丁仙华 王帅 奚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反应历程。以w(KOH)=5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24~127℃,残液与碱液质量比15∶1,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60.1%、33.6%,搅拌速度100~200 r/min,反应5 h,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分解生成6-甲基-5-庚烯-2-酮的反应收率为94.3%,反应液中的6-甲基-5-庚烯-2-酮质量分数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 9 13-四甲基-6 9-羟基-2 12-十四-7- 脱氢芳樟醇 6-甲基-5--2- 乙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U-GAC型CO2吸附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宏仓 肖旭 +4 位作者 何都良 Nana Agyemang Prempeh 章文斌 谢文杰 徐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78-83,共6页
为了实现烟气CO2的低成本、高效捕集,研究负载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的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吸附剂对CO2捕集性能。DBU负载率越高,吸附剂比表面积、总孔容积... 为了实现烟气CO2的低成本、高效捕集,研究负载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的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吸附剂对CO2捕集性能。DBU负载率越高,吸附剂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越小,平均孔径与负载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Langmuir模型是拟合DBU在GAC上吸附行为拟合优度最佳的模型,DBU在GAC上单分子层吸附要多于多分子层吸附;DBU-GAC吸附剂在低于14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BU能抑制吸附剂水分蒸发,有利于DBU与CO2耗水反应;DBU溶液对CO2具有很高的捕集效率,是常用一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thyl-diethanolamine,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2.6~3.3倍;GAC负载适量DBU对模拟烟气CO2具有良好的捕集效率,消除膜封效应能提高DBU-GAC吸附剂对CO2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氮杂环[5 4 0]十一-7- 颗粒活性炭 吸附剂 性能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毛虫性信息素次要组分的鉴定——组分、电生理和田间效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孔祥波 赵成华 +2 位作者 孙永平 冯世强 吴海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用带有极性和非极性毛细柱的气相色谱 (GC)分析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 ,发现腺体中除含有已鉴定的性信息素 (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醇 (Z5 ,E7 12∶OH)外 ,还有微量的 (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醛 (Z5... 用带有极性和非极性毛细柱的气相色谱 (GC)分析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 ,发现腺体中除含有已鉴定的性信息素 (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醇 (Z5 ,E7 12∶OH)外 ,还有微量的 (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醛 (Z5 ,E7 12∶Ald)和(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乙酸酯 (Z5 ,E7 12∶OAc) ,三种成分以 10 0∶5 6± 5 4∶3 2± 1 8的比例存在。使用气相色谱 质谱选择性离子检测法 (GC MS SIM)分析赤松毛虫腺体提取物 ,发现腺体中确实含有微量的Z5 ,E7 12∶OAc和痕量的Z5 ,E7 12∶OPr。赤松毛虫腺体提取物的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检测联用 (GC EAD)分析发现只有Z5 ,E7 12∶OH能激起EAD反应 ,然而使用较高剂量的标准化合物进行GC EAD分析发现Z5 ,E7 12∶OH、Z5 ,E7 12∶OAc和 (顺 ,反 ) 5 ,7 十二碳二烯丙酸酯 (Z5 ,E7 12∶OPr)均能刺激起EAD反应 ,而Z5 ,E7 12∶Ald则不能。触角电位 (EAG)剂量 反应关系研究表明 ,当剂量变化范围在 0 0 1~ 1μg时 ,雄虫触角对Z5 ,E7 12∶OH最敏感 ,对Z5 ,E7 12∶OAc和Z5 ,E7 12∶OPr次之。田间试验表明 ,由Z5 ,E7 12∶OH ,Z5 ,E7 12∶OAc和Z5 ,E7 12∶OPr配制的三组分诱芯 ,其诱蛾量显著高于由Z5 ,E7 12∶OH组成的单组分或是它与其乙酸酯或丙酸酯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毛虫 性信息素 次要组分 (顺 反)-5 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 (顺 反)-5 7-十二丙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成小芳 王金明 张金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性信息素 -7-十四乙酸酯 -3-十四乙酸酯 -7-十四乙酸酯 林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淮军 廖洪流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56,59,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与1-十二碳烯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甲基十二烷基二氯硅烷,并以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了甲基十二烷基二甲氧基硅烷。考察了催化剂对加成反应及原料配比、温度、填料大小等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各种影响。确立了最佳的... 以甲基二氯硅烷与1-十二碳烯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甲基十二烷基二氯硅烷,并以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了甲基十二烷基二甲氧基硅烷。考察了催化剂对加成反应及原料配比、温度、填料大小等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各种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十二烷基氯硅烷 甲基十二烷基甲氧基硅烷 硅氢化反应 醇解 -液相反应法 铂催化剂 合成研究 硅烷偶联剂 长链烷基 甲基氯硅烷 1-十二 甲氧基硅烷 十二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_2反应条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都良 秦晋凯 +5 位作者 林海翔 常李强 单龙 张露 谢婕 周宏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204,共6页
采用浸渍法将DBU负载到活性炭上制成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N_2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测定,并在流化床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活性炭负载DBU吸附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_2的... 采用浸渍法将DBU负载到活性炭上制成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N_2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测定,并在流化床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活性炭负载DBU吸附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_2的主要因素是CO_2浓度,其次是DBU负载率和吸附剂质量;最佳反应条件是DBU负载率7.4%,气流量0.8 L/min,水蒸气预处理时间5 min,CO_2浓度10%,吸附剂质量10 g,再生温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CO_2 1 8-氮杂环[5 4 0]十一-7- 活性炭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生态修复植物黑藻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瑜 王艳丽 +1 位作者 高士祥 孙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是应用于太湖的生态修复的一种沉水植物,本文首次从环境修复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12-羟基十二酸(1)、11,...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是应用于太湖的生态修复的一种沉水植物,本文首次从环境修复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12-羟基十二酸(1)、11,14-二十碳二烯酸(2)、β-谷甾醇乙酸酯(3)、β-谷甾醇(4)、棕榈酸乙酯(5)、1,14-十四碳二酸(6)和6,10,14-三甲基-2-十五酮(7),其中1、4、5、7为生物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12-羟基十二 11 14- β-谷甾醇乙酸酯 Β-谷甾醇 1 14-十四 6 10 14-三甲基-2-十五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诱捕试验
11
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3 位作者 胡光辉 陈勇 冯志伟 孟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在2008年7月至8月,以顺-7-十二碳烯-1-醇和反-9-十二碳烯-1-醇为引诱剂,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主要球果害虫松实小卷蛾的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松实小卷蛾的雄蛾有显著的引诱... 在2008年7月至8月,以顺-7-十二碳烯-1-醇和反-9-十二碳烯-1-醇为引诱剂,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主要球果害虫松实小卷蛾的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松实小卷蛾的雄蛾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可依据含有这2种化合物的诱芯的诱捕器连续捕获松实小卷蛾雄蛾数量变化的态势对松实小卷蛾害虫的虫情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实小卷蛾 -7-十二-1- -9-十二-1-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性信息素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引诱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皆兵 陈海滨 +3 位作者 郑和斌 潘烈明 蓝海勇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配制成不同浓度比例的混合物,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单一的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对柑桔潜叶蛾雄蛾就可以显示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单一成分没有引诱活性,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与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的二元混合物30∶1~3∶1之间活性较强,而在30∶1的质量比例时诱虫量最高。含顺7-十六碳烯醛的三元混合物,当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顺7-十六碳烯醛三者比例为100∶10∶3时有显著增效作用。剂量与诱捕活性试验显示每枚诱芯1mg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的剂量引诱作用最强,随浓度降低,引诱作用下降。诱捕器在0.8~1.5m之间的不同悬挂高度对诱捕数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组成的三元混合物诱芯可以作为柑桔潜叶蛾的诱杀技术并应用于其生物防治和预测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捕 7 顺11 反13-十六 7 顺11-十六 7-十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全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福 袁中伟 +6 位作者 孔祥波 张苏芳 张真 国志峰 李振林 宋艳辉 周益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目前,我国有6种松毛虫对松林危害严重,包括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松毛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暴发成灾时针叶被全部吃光,严重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其成片死亡;松毛虫危害导致树势衰弱后... 目前,我国有6种松毛虫对松林危害严重,包括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松毛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暴发成灾时针叶被全部吃光,严重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其成片死亡;松毛虫危害导致树势衰弱后还容易引起蛀干害虫入侵,造成松树进一步大面积死亡,寻找有效的种群监测手段是对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是松毛虫类害虫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性信息素引诱剂不仅可以用于松毛虫成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的监测,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干扰其交配控制其种群数量和猖獗发生。目前,6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主要包括,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衍生物和反,顺-5,7-十二碳二烯-1-醇衍生物两大类。其前体化合物分别为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和反,顺-5,7-十二碳二烯-1-醇。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主要有3种不同的合成路线:1)Wittig反应,即膦盐与醛的反应;2)碘代烯的偶联反应,即E型碘代烯烃与不饱和烃偶联反应;3)其他类型反应,即包括烯烃与炔烃类化合物的反马氏加成、乙基烯基炔基硼烷重排以及有机金属试剂偶联等反应。反,顺-5,7-十二碳二烯-1-醇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1)Wittig反应,即α,β-不饱和醛与膦盐反应;2)E型碘代烯醇与炔烃偶联反应。当前,松毛虫性信息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合成方法进一步设计、优化成为亟需开展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属 性信息素 -5 7-十二-1- -5 7-十二-1- 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U/甘油/CO_2反应过程及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猛 鲁厚芳 +2 位作者 梁斌 刘颖颖 郝晓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78-3085,共8页
1,8-二氮朵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甘油溶液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具有低热容、高沸点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化学合成和产物分离等。本文考察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效果,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 1,8-二氮朵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甘油溶液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具有低热容、高沸点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化学合成和产物分离等。本文考察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效果,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黏度变化,研究了DBU-甘油溶液吸收CO2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CO2气体流速为238m L/min的条件下,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49-1的溶液对CO2的吸收量可在120min的反应时间内达到10.88g/100g溶液;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49∶1和1.12∶1的溶液在吸收CO2后体系的黏度显著增大,而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11∶1和3.43∶1的溶液在吸收CO2后体系的黏度变化较小。25℃、常压下,在消除扩散影响,甘油大大过量时,DBU/甘油/CO2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0.22CDBU20.5COP,反应的活化能为40.44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氮朵双环[5.4.0]十一-7- 甘油 氧化 黏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和游离脂肪酸对DBU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川 鲁厚芳 +3 位作者 刘长军 蒋炜 刘颖颖 梁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86-3392,共7页
以低品质油脂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催化剂对原料油中主要杂质游离脂肪酸和水分的耐受程度决定了该工艺对原料油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以低品质油脂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催化剂对原料油中主要杂质游离脂肪酸和水分的耐受程度决定了该工艺对原料油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不同水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下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反应后产物两相的组成以及各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结果表明,DBU作为催化剂时,对水和游离脂肪酸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水含量小于2%(质量分数,下同),游离脂肪酸含量小于5%;1.5%左右的水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水含量为1.5%时,酯交换转化率最高可达93.7%。此外,水和游离脂肪酸会降低甲醇、DBU在甲酯相中的分布,这使得甲酯相中甲酯的纯度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游离脂肪酸 酯交换反应 1 8-氮杂双环[5.4.0]十一-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