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7-二羟基黄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克华 魏云捷 覃章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6-78,共3页
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5,7-二羟基黄烷酮衍生物,所有 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 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5 7-二羟基黄烷酮衍生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杀菌剂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亚甲二氧基硫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润润 朱伟伟 +2 位作者 王阿莉 胡雷 周文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9-703,共5页
以亚甲二氧基苯为起始原料,经过溴化、硫化、环化等反应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7-亚甲二氧基硫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认。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供试7种植物病原... 以亚甲二氧基苯为起始原料,经过溴化、硫化、环化等反应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7-亚甲二氧基硫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认。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供试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b、5i、5k和5l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率均达75%以上,5h和5i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分别是67.7%和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氧基苯 6 7-亚甲氧基硫代苯并氢吡喃-4-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湿生扁蕾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酮的含量 被引量:8
3
作者 景明 李季文 +1 位作者 樊秦 师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建立湿生扁蕾药材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min,A∶B=50∶50,1... 目的建立湿生扁蕾药材中木犀草素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min,A∶B=50∶50,15~60min,A∶B=55∶45;检测波长260nm;流速1mL/min;柱温30℃。结果1,7-二羟基-3,8-二甲氧酮和木犀草素分别在0.084~0.84μg和0.184~1.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2%和97.19%,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行好,可作为湿生扁蕾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扁蕾 1 7-羟基-3 8-甲氧基[口山] 木犀草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羟基双氢黄酮治疗大鼠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庆山 马天 +4 位作者 杨志宏 庞宗然 黄秀兰 张梓倩 崔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5,7-二羟基双氢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模型,予5,7-二羟基双氢黄酮1、3、9mg/kg灌胃,测定模型血糖、胃肠慢波电位、小肠壁内神经蛋白含量,并观察胃肠推进功能变... 目的评价5,7-二羟基双氢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模型,予5,7-二羟基双氢黄酮1、3、9mg/kg灌胃,测定模型血糖、胃肠慢波电位、小肠壁内神经蛋白含量,并观察胃肠推进功能变化及胃肠对乙酰胆碱、阿托品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双氢黄酮各剂量组胃肠慢波电位频率下降、胃肠推进功能提高、胃肠壁内神经蛋白含量增加。结论5,7-二羟基双氢黄酮可改善糖尿病导致的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羟基双氢黄 糖尿病 胃肠功能 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7-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长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制备了Br?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氯铟酸盐([HO_3S-pmim]Cl-InCl_3),并用于无溶剂条件下催化间氨基苯酚与丙烯酸甲酯反应合成7-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结果表明:InCl_3与[HO_3S-pmim]Cl的摩尔比为2.0:... 制备了Br?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氯铟酸盐([HO_3S-pmim]Cl-InCl_3),并用于无溶剂条件下催化间氨基苯酚与丙烯酸甲酯反应合成7-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结果表明:InCl_3与[HO_3S-pmim]Cl的摩尔比为2.0:1.0时,[HO_3S-pmim]Cl-InCl_3可以较好地催化间氨基苯酚与丙烯酸甲酯发生串联的酰化和分子内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且对水不敏感,可以回收利用。在间氨基苯酚20mmol,丙烯酸甲酯20mmol,离子液体1.84g,110℃反应3h条件下,7-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收率96.0%,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3 4--2(1H)-喹啉 BR 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 烷基化 酰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皮中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酮-4的含量测定
6
作者 钱海 黄文龙 +2 位作者 饶光玲 葛亮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建立香蕉皮中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酮-4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OD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9∶91∶0.1),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 mL/min,柱温35℃。结果:不同批次香蕉皮原药材中3-甲... 目的:建立香蕉皮中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酮-4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OD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9∶91∶0.1),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 mL/min,柱温35℃。结果:不同批次香蕉皮原药材中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酮-4的含量为0.029 5%~0.036 7%。检测线性范围1.09~13.0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RSD为0.64%(n=9)。结论:该法可作为衡量香蕉皮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3-甲基-7 8-羟基异色满-4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抗增殖活性研究
7
作者 李蔚 李兴 汪秋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3-758,共6页
本文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增碳关环以及选择性O-甲基化反应合成得到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1)。再以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1)为底物,在其C-6位与多种仲胺进行Mannich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 本文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增碳关环以及选择性O-甲基化反应合成得到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1)。再以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1)为底物,在其C-6位与多种仲胺进行Mannich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Mannich碱衍生物2~9。将化合物1~9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HCC1954)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抗增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4’,7-二甲氧基金雀异黄酮Mannich碱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癌细胞增殖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7-甲氧基金雀异黄 Mannich碱衍生物 合成 抗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天然1,7-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绍白 刘运根 朱明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14-1418,共5页
合成了 4个天然 1 ,7-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1 -(4′-羟基 -3′-甲氧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5 -羟基 -3-庚酮 (1 ) ,1 -(4′-羟基 -3′-甲氧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4 -庚烯 -3-酮 (2 ) ,1 -(3′,4′-二羟基苯基 ) -7-(4″... 合成了 4个天然 1 ,7-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1 -(4′-羟基 -3′-甲氧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5 -羟基 -3-庚酮 (1 ) ,1 -(4′-羟基 -3′-甲氧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4 -庚烯 -3-酮 (2 ) ,1 -(3′,4′-二羟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5 -羟基 -3-庚酮 (3) ,1 -(3′,4′-二羟基苯基 ) -7-(4″-羟基苯基 ) -4 -庚烯 -3-酮 (4 ) .化合物 1 ,2 ,4为首次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7-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合成 天然化合物 生物活性 药理研究 l-(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基苯基)-5-羟基-3- l-(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基苯基)-4-庚烯-3- 1-(3’ 4’-羟基苯基)-7-(4”-羟基苯基)-5-羟基-3- 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叉基丙二腈中间体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及表征
9
作者 杨涛 周从山 谢芳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本文采用苯甲叉基丙二腈作为中间体,与间苯二酚在无水ZnCl2和HCl气体的催化作用下制得亚胺盐,再水解,脱羧,分离得到产物,通过液相色谱、紫外、红外等手段对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最终产物是7-羟基二氢黄酮。
关键词 苯甲叉基丙 间苯 7-羟基氢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3个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章伟 王振 +6 位作者 邱小燕 刘芳芳 周鹏 张功俊 杨小玲 吕武清 谢宁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质量浓度分别在0.09~9.73μg/m L(r=0.9999,n=6)、2.08~31.25μg/mL(r=0.9994,n=6)、0.04~1.26μg/mL(r=0.9991,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1.4%)、97.9%(RSD=1.3%)、99.9%(RSD=1.7%)。10批次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上述3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3%~0.030%,0.020%~0.049%,0.003%~0.0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苷提取物 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5 7-羟基香豆素 马尔敏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莪术中一个新的倍半萜及其对高糖所致肾小球足细胞保护活性
11
作者 徐玉岩 伍一炜 +5 位作者 张韵寒 范佳萍 杨慧珍 孙文 徐暾海 朱寅荻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09-1918,共10页
目的:研究温莪术的倍半萜类成分及其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温莪术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方法,如一维核磁共振图谱(1D-NMR)、2D-... 目的:研究温莪术的倍半萜类成分及其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温莪术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方法,如一维核磁共振图谱(1D-NMR)、2D-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圆二色谱(CD)、紫外光谱(UV)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初步预测新化合物(化合物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靶点。采用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模型研究化合物1~5对足细胞的保护活性。结果:从温莪术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11-羟基-4,9-吉玛二烯-1,8二酮(7R-11-hydroxy-4,9-gemadiene-1,8-dione,1)、多穗金粟兰内酯B(multistalactoneB,2)、2β-羟基莪术二酮(2β-hydroxycurdione,3)、海尼姜黄酮B(heyneanone B,4)、1α,4β-二羟基桉叶-7(11)-烯-8-酮[1α,4β-dihydroxyeudesm-7(11)-en-8-one,5]。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靶点预测,得到99个靶点,化合物1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59个,其中关键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NR3C1),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程度较高的为缺氧诱导因子-1(HIF-1)、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结合能良好。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化合物1高剂量组及化合物3中、高剂量组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有保护活性,化合物4、化合物5保护活性显著,且在25~100μg·mL–1范围内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化合物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GFR、PTGS2、MAPK1、PARP1、NR3C1等靶点基因,调控HIF-1、JAK-STAT、FoXO等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化学成分 7R-11-羟基-4 9-吉玛-1 8 倍半萜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松针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春晓 吕静 +1 位作者 袁久志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S)-15-羟基半日花烷-8(17)-烯-19-酸[(13S)-15-hydroxylabd-8(17)-en-19-oicacid,1]、5,4′-二羟基-3,7,8-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5,4′-dihydroxy-3,7,8-trimethoxy-6-methylflavone,2)、柚皮素(naringenin,3)、芹菜素(apigenin,4)、高良姜素(galang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p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针 5 4'-羟基-3 7 8-三甲氧基-6-甲基黄 柚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属素的均匀优化设计法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永浩 段亚波 +4 位作者 戚燕 童元峰 郭晓赟 杜冠华 吴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34-1335,共2页
5,7-Dihydroxyflavanone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genation of 5,7-dihydroxyflavone with hydrogen,catalyzed by Pd-C.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using the method of uniform experiment design to get 84%yield.
关键词 5 7-羟基 5 7-羟基黄烷 钯炭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中杂质的检测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鸿钢 邵太丽 +1 位作者 田彦伟 董金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3-585,共3页
目的对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采用RP HPLC法对荧光素钠注射液进行成分分析并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主要杂质进行分离,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中含有6羟基7磺酸基9(邻... 目的对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采用RP HPLC法对荧光素钠注射液进行成分分析并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主要杂质进行分离,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中含有6羟基7磺酸基9(邻羧基苯基)3H口占吨3酮、6羟基9(邻乙氧基羰基苯基)3H口占吨3酮和2(2,4二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等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6-羟基-7-磺酸基-9-(邻羧基苯基)-3H-咕吨-3- 6-羟基-9-(邻乙氧基羰基 苯基)-3H-咕吨-3- 2-(2 4-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盐鸢尾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小飞 李冠 杨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0-553,共4页
从喜盐鸢尾(Iris.halophila Pall.)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用UV、IR、MS和NMR等技术,结合文献,确定其结构为5-羟基-6,7,4′-三甲氧基异黄酮(Ⅰ);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异黄酮(Ⅱ);5,4... 从喜盐鸢尾(Iris.halophila Pall.)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用UV、IR、MS和NMR等技术,结合文献,确定其结构为5-羟基-6,7,4′-三甲氧基异黄酮(Ⅰ);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异黄酮(Ⅱ);5,4′-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Ⅲ);5-甲氧基-4′-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Ⅳ)。这四种化合物均首次从喜盐鸢尾(Iris.halophila Pall.)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盐鸢尾 5-羟基-6 7 4'-三甲氧基异黄 5 7 3’-羟基 6 4’ 5’-三甲氧基异黄 5 4'-羟基-6 7-亚甲氧基异黄 5-甲氧基4’-羟基-6 7-亚甲氧基异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