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75装甲钢的静动态力学行为与J-C模型参数拟合确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铭辉 余毅磊 +3 位作者 蒋招绣 王晓东 王江波 高光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603,共8页
为研究675高强装甲钢在受到弹丸冲击后的动态响应问题,需要确定一套适用于侵彻仿真计算的675装甲钢的材料模型.通过开展675装甲钢的动静态力学性能试验和材料断裂实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对675装甲钢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 为研究675高强装甲钢在受到弹丸冲击后的动态响应问题,需要确定一套适用于侵彻仿真计算的675装甲钢的材料模型.通过开展675装甲钢的动静态力学性能试验和材料断裂实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对675装甲钢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同时,根据弹道试验建立了仿真侵彻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材料性能实验得到的675装甲钢的Johnson-Cook本构和失效模型应用于弹靶侵彻的数值仿真时,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弹道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6.5%,最大误差不超过10%,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的可靠性较高,对675装甲钢在冲击载荷下的仿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75装甲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Johnson-Cook失效模型 应力三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675装甲钢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米惠轩 乔志霞 +2 位作者 张海军 冯利文 冉小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6,共5页
根据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675装甲钢在冷却速度0.1~30℃/s下相变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50℃未再结晶区变形25%之后,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使相变起始温度... 根据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未再结晶区小变形对675装甲钢在冷却速度0.1~30℃/s下相变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50℃未再结晶区变形25%之后,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使相变起始温度得到一定提高,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提高了约20℃,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提高了约10℃,相变终了温度无明显变化。经850℃未再结晶区变形25%之后,慢冷(0.1~0.4℃/s)条件下得到了粒状贝氏体,在其上的岛状物更加细小、分布更均匀,板条或针状贝氏体铁素体尺寸变小;快冷条件(0.4~30℃/s)下得到的板条马氏体相对于针状马氏体比例增多;与未变形相比,相同冷却速度下得到的675装甲钢的显微硬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75装甲钢 奥氏体变形 相变 贝氏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5装甲钢遮弹层抗缩比巡航导弹侵彻研究
3
作者 常旭娜 韩峰 +2 位作者 任云燕 周峤 刘旸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3,共10页
为研究675装甲钢遮弹层的防护能力和抗巡航导弹侵彻性能,分析侵彻过程中弹靶作用机理以及装甲钢力学行为,设计了缩比巡航导弹侵彻675装甲钢的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75装甲钢硬度很高,侵彻基本保持在开坑阶段,弹坑面积小,靶... 为研究675装甲钢遮弹层的防护能力和抗巡航导弹侵彻性能,分析侵彻过程中弹靶作用机理以及装甲钢力学行为,设计了缩比巡航导弹侵彻675装甲钢的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75装甲钢硬度很高,侵彻基本保持在开坑阶段,弹坑面积小,靶板整体变形并不显著;侵彻过程中弹丸由弹头与弹身交接处断裂,因弹头侵蚀和弹丸断裂损失的能量较大,致使靶板变形小,靶板变形主要发生在弹丸断裂前;随着侵彻速度由350 m/s增至600 m/s,靶板弹坑深度和背突高度随速度线性增加;弹坑直径由1.1倍弹丸外径增至1.5倍弹丸外径,弹丸因质量侵蚀损失的能量由总能量的42.4%增加至68.6%;弹丸加速度在靶板磨损弹头部一半,弹头与弹身交接处发生塑性变形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75装甲钢 缩比巡航导弹 抗侵彻性能 轻气炮实验 弹坑深度 弹丸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