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韩江莉 梁瀛 +3 位作者 许佳文 张福春 高炜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 钙化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戴汝平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应用 64层螺旋CT SPIRAL 冠状动脉检查 MDCT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心血管病 CT技术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玉平 李屏 +1 位作者 梁金峰 杨吉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结果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3%、98.5%、93.1%、98.0%和0.904。CTA对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与CA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外科大手术的患者以及CAD高危人群,如不愿接受创伤性的CAG检查,可考虑首选320排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CT 动态容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心血管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晏彪 周赵霞 +1 位作者 蒋玲玲 陈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经320排CT发现支架内狭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5例确为支架内狭窄,另新发现4例经320排CT诊断为阴性的支架内狭窄。计算得出320排CT对于支架内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9.65%,特异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2.06%,阴性预测值为97.43%。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不失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复查的一种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320计算机断层扫描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严超贵 范淼 +4 位作者 周旭辉 杨旭峰 张彩霞 钟运其 谢红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min-1(80~98min-1)的患者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min-1(80~98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90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薛蕴菁 段青 +1 位作者 邹松 陈良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201-220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向东 尹吉林 +3 位作者 全江涛 蔡超 欧阳习 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无创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的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经三维重建处理,用不同的方式充分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各段,观察管腔狭...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无创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的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经三维重建处理,用不同的方式充分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各段,观察管腔狭窄情况,同时评估其管壁钙化情况,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介入法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整体形态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显示良好,对部分远段血管狭窄尚有不足,对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显示最为准确、敏感。结论:正确处理检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对中、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对冠心病的筛选及介入术后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赵季红 李玉明 +3 位作者 田军 李学文 姜铁民 孙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经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 目的:观察经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55例,阿托伐他汀+缬沙坦联合治疗组(B组)5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0.01),且B组较A组降低显著(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明显减小(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变化均不明显(P均>0.05)。B组与A组相比,脂质斑块、混合斑块缩小幅度更明显(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应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加强了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高敏C反应蛋白 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辉 武明辉 +3 位作者 宁培刚 吕传剑 马波 刘子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验前概率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验前概率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阳性结果),分别计算64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5.2%、88.6%、88.9%、95.1%、91.9%。其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92.6%;特异性为94.4%、94.1%、66.7%;阳性预测值为80.0%、91.7%、89.3%;阴性预测值为100%、100%、75.0%;准确率为95.5%、96.4%、86.1%。64层螺旋CT联合运动平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6%、97.7%、97.6%、97.7%、97.7%。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验前概率低者)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64 平板运动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心肌血流指数评价缺血性冠心病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3 位作者 陈艳 吕丰甫 郭生鹏 陈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运用功能性心肌血流指数(MBFI)评价缺血性冠心病(ICAD)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同期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导管法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共81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 目的:运用功能性心肌血流指数(MBFI)评价缺血性冠心病(ICAD)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同期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导管法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共81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59.27±9.09)岁;计算MBFI;以FFR≤0.80为金标准,分别以四格表诊断试验确定MBFI与ICA的最佳切点值来判断ICAD;评价MBFI、ICA的ROC曲线特征及诊断准确度。结果:81例患者,CCTA扫描平均剂量为(3.06±1.22)mSv。MBFI、ICA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074、70%,25例患者FFR≤0.80。MBFI、ICA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699(Z=2.024,P=0.0429),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0%、80.35%、66.67%、93.75%和76.00%、51.79%、41.30%、82.8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72%、59.26%(χ2=10.753,P<0.01)。33例患者(40.74%,33/81)ICA狭窄程度为65%或70%,其中27例患者(81.82%,27/33)心肌不缺血,运用MBFI值大于0.074可明确23例患者心肌并不缺血(69.70%,23/33)。结论:MBFI属于功能性指标,可用于排查缺血性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冠心病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血流指数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