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2 位作者 吕飚 于薇 晏子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TCA显示1343支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Ⅲ级血管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在Ⅰ、Ⅱ级血管中,79支两项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64DCTCA假阳性28支,假阴性14支,10支病变程度评估过重,27支评估过轻。各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对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的误诊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而冠状动脉主干LAD,LCX和RCA病变显示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结论完善的检查前准备是保障64DCTCA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的前提,良好的图像后处理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剂量对比分析与低剂量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伍保忠 李大圩 施玉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冠状动脉ct成像 64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如意 孙宪昶 +2 位作者 高建华 翟伟 夏庆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74-475,共2页
目的: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 目的: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强效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比较DPJ组和SPJ组的扫描延迟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所得到的图像质量。结果:D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_1为23.28±3.83s)与S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_2为24.12±4.66s)二者间无差异(P>0.05)。DPJ组的造影剂用量(69.81±3.54ml)明显低于SPJ组(118.67±5.07ml;P<0.05)。DPJ组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出现明显较SPJ组少(P<0.05)。两组的图像增强效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筒高压注射器 64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高龄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4 位作者 秦将均 张光星 刘先霞 王军 杨新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断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1)在CAG可清晰显影的144个节段中,64-SCTCA可清晰辨认和评价的占139段(96.53%),另外5段(3.47%)显影不清。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χ2=10.36,P=0.016),同一支血管中近、中、远段可评价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2)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43%、81.25%、80.00%、83.3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各节段有意义狭窄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7.58%、95.83%、85.00%、97.58%。(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检出存在有意义病变与CA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及同一支血管近、中、远段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与CAG检查结果高度相近,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右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高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隐匿型冠心病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冯少仁 邹卫兵 +3 位作者 肖琼 付海洪 王水珠 刘国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435-3438,共4页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隐匿型冠心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核素扫描提示心肌缺血而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80例。患者均...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隐匿型冠心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核素扫描提示心肌缺血而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80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α(LP-α)水平。对所有观察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隐匿型冠心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80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中轻度狭窄59例,中度狭窄21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空腹血糖、TC、TG、LDL-C水平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OR=3.148,95%CI(1.457,6.712),P=0.003〕、TC≥6.45 mmol/L〔OR=2.368,95%CI(1.322,4.273),P=0.004〕、高血压〔OR=2.256,95%CI(1.173,4.337),P=0.014〕、年龄≥60岁〔OR=1.064,95%CI(1.027,1.110),P=0.000〕是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显示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且血糖、TC、高血压、年龄是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对早期诊断、防治隐匿型冠心病,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隐匿型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葛建兵 黄胜 +4 位作者 何伯圣 田国才 王天乐 崔海燕 龚沈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4-1576,161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瘤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惠琳 杜忠东 +1 位作者 彭芸 曾津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随访时依据病变程度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同时行64SCTCA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15例患儿,急性期KD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急性期累及冠状动脉48/60支(80%)。患儿观察终点随访9个月至8.6年,平均(2.8±2.0)年,超声心动图示14/48支(29.2%)冠状动脉瘤或扩张消退,其余进一步扩张或无明显变化,累及冠状动脉34/60支(56.7%),同时检测出2处血栓,未发现狭窄及钙化。64SCTCA示累及冠状动脉30/60支(50%),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分布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一致,64SCTC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状动脉瘤最大内径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7,P<0.001),64SCTCA发现4处血栓、5处钙化及3处狭窄。结论64SCTCA和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随访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 64螺旋ct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精准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飞 施海彬 +2 位作者 唐立钧 黄德健 张小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组间血管强化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开口水平(ascending aorta,AA)、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右侧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和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近段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0.05)。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平均对比剂剂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时,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优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碘制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弓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6-737,共2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能够清晰判断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显著狭窄或闭塞,并能清楚显示桥血管吻合口的情况。CTA正确诊断22处病变,漏诊1处,误诊3节段;敏感性96%,特异性9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99%;准确率96%。结论: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清晰,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静 周茂义 +4 位作者 杨春波 李立新 赵兴圣 岳奎涛 邵伟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08-331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心率过快程度及心率波动的范围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程度。结果: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波动范围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过快程度。结论: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可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10次/min或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可谨慎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而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或当心率波动>15次/min,不推荐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心率波动 64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剑 高慧 沈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530-3532,共3页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过程中,影响冠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患者心率情况、扫描时有无呼吸运动、重建时相的选择、重建算法与重建层厚等。在目前硬件设备配置为最先进的前提下....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过程中,影响冠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患者心率情况、扫描时有无呼吸运动、重建时相的选择、重建算法与重建层厚等。在目前硬件设备配置为最先进的前提下.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患者因素——心律。在冠脉CTA检查过程中,多数患者能保持心律的稳定,但部分患者也会在扫描过程中出现异常心跳或心律不齐,如果没有恰当的重建方法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成像 冠状动脉成像 心电门控技术 ct血管成像 心律不齐 图像质量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64螺旋ct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研究
15
作者 包世敏 梁立华 +2 位作者 吴菊芳 陈耀强 陈丽玲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以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1 0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行健康教育和屏气法呼吸配合训练;观察组改为捏鼻法呼吸配...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以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1 0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行健康教育和屏气法呼吸配合训练;观察组改为捏鼻法呼吸配合训练。结果观察组呼吸配合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率波动>10次/min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捏鼻法呼吸模式能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64螺旋ct 呼吸 心率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红 吴坚 +4 位作者 曹成瑛 朱友义 王生元 罗焕 周署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7-658,共2页
冠状动脉节段走行于浅层心肌纤维下,称为壁冠状动脉,表面心肌称为心肌桥。虽然壁冠状动脉是一种先天性的解剖变异,但由此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临床报道有所增加^[1]。因此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64螺旋ct 心肌桥 心肌纤维 解剖变异 临床报道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永术 马兴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91-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2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64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同时选取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可行性和准...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2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64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同时选取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直径≥3.00mm支架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直径2.25-3.00m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前降支内支架CT成像质量较回旋支CT成像质量高,左主干内支架CT成像质量较右冠脉CT成像质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涂层支架CT重建图像质量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敏感性100.00%、准确性为100.00%、对闭塞加狭窄(支架狭窄程度〉50%)诊断敏感性为90.00%,假阴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支架术后通畅性和冠脉造影高度一致,其操作简单、风险较小、费用相对较低,完全可作为评估支架置入术后评估支架通畅性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64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8
作者 于同刚 姚振威 +2 位作者 冯晓源 戴嘉中 祝瑞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in,组6心率为≥100次/min。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SUN图像工作站进行二维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容积再现重建。结果:4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左回旋支、左缘支、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显示较好并能用于影像学诊断者分别为46例(100%),46例(100%),41例(89%),43例(94%),24例(52%),39例(85%),27例(59%)。在相位窗的选择方面,36例(78%)患者在75%相位窗上显示较好。在不同的心率组中,16层螺旋CT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后降支的显示没有明显差别(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前降支的显示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很小,显示率都是100%。心脏搏动主要影响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第一对角支的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显示率为100%。当心率小于80次/min时左旋支的显示率在93%以上。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爱莲 聂永康 +3 位作者 黄辉 范志伟 李天文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4-326,373,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min 2 2例 ,88支冠状动脉和心率 >60次 /min 2 8例 ,112支冠状动脉 ,不能评价的分别为 12 ( 14 % )支和 41( 3 7% )支。不能评价的 5 3支包括右冠状动脉 2 4( 4 5 % )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14 ( 2 6% )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9( 17% )支、左冠状动脉主干 6( 11% )支。不能评价的因素包括运动伪影、未完全屏气、心律不齐、相位窗和延迟时间不当。结论 :运动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丁仲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