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倩 廖玉才 +2 位作者 陈方方 董璇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4,共4页
通过PCR克隆了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manA,分别构建了含manA基因的原核和真核生物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GST-PMI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蛋白酶酶切,SDS-PAGE分析证实PMI蛋白为42 ku。对转manA... 通过PCR克隆了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manA,分别构建了含manA基因的原核和真核生物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GST-PMI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蛋白酶酶切,SDS-PAGE分析证实PMI蛋白为42 ku。对转manA基因的拟南芥进行PCR分析表明,manA基因已稳定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氯酚红显色反应证实,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的manA基因能表达具有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活性的PMI蛋白。这些结果说明,克隆的manA基因可在细菌和高等植物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基因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活性 细菌诱导表达 拟南芥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海藻糖及其施用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戴冬青 冒宇翔 +10 位作者 吴琴燕 孙权星 孙以文 孙金金 张晓燕 张学彪 吴谷丰 薛晨晨 袁星星 陈新 庄义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4-70,共7页
6-磷酸海藻糖(T6P)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然而T6P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尚不明确,阐明T6P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丰富T6P的作用机制,并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以通豆13 (粒用大豆)和通豆6号(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以清水和常规... 6-磷酸海藻糖(T6P)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然而T6P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尚不明确,阐明T6P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丰富T6P的作用机制,并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以通豆13 (粒用大豆)和通豆6号(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以清水和常规药剂为对照,采用T6P拌种和茎叶喷施2种方式,设置不同浓度处理,揭示其对大豆萌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6P拌种处理可显著提升大豆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1 kg种子/10 g药剂处理时,增益效果最显著。T6P拌种和茎叶喷施均能增加粒用大豆的荚数、粒数、株高和有效分枝数,提高小区产量,其中2%T6P 4 g/667 m^(2)处理下总体增益效果最显著。而茎叶喷施T6P对大豆蛋白质、油脂含量等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此外,T6P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苗期大豆根和茎中水杨酸、吲哚-3-丙酮酸、12-氧代植物二烯酸和赤霉素20等植物激素的含量。整体而言,T6P拌种和茎叶喷施均能提高粒用大豆的产量相关性状。对菜用大豆进行T6P拌种处理,20 g/667 m^(2)处理下,菜用大豆的每株鲜重、每株鲜荚重和小区荚重显著增加,4 g/667 m^(2)处理下菜用大豆的底荚高度显著降低,在2种浓度处理下,菜用大豆株高和有效分枝数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6-磷酸海藻 产量 激素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双链RNA细菌表达体系构建
3
作者 崔苗苗 杨行洲 +5 位作者 宋海艳 魏利辉 顾爱国 乐秀虎 李东霞 冯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7-874,共8页
外源双链RNA(dsRNA)可通过RNA干扰(RNAi)影响植物线虫的基因表达,达到杀虫防病的目的。利用细菌表达系统进行dsRNA制备,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是dsRNA规模化制备的优选策略。为探索基于RNAi技术的细菌表达dsRNA在水稻干尖线虫(Aphelechoid... 外源双链RNA(dsRNA)可通过RNA干扰(RNAi)影响植物线虫的基因表达,达到杀虫防病的目的。利用细菌表达系统进行dsRNA制备,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是dsRNA规模化制备的优选策略。为探索基于RNAi技术的细菌表达dsRNA在水稻干尖线虫(Aphelechoides besseyi)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AbTPS1和AbTPS2为靶标基因,设计构建细菌表达双链RNA(dsAbTPS1、dsAbTPS2)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HT115(DE3),优化dsRNA诱导表达条件和提取方法,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菌表达的dsRNA对靶标基因的沉默效率,评估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6 h,本研究构建的携带AbTPS-L4440表达载体HT115菌株的dsRNA产量达到最大。利用Trizol法和甲酰胺法从表达菌株中提取的dsRNA产量显著高于乙醇-氯化钠法。用dsAbTPS1和dsAbTPS2处理水稻干尖线虫后,靶基因AbTPS1和AbTPS2表达水平下调,在4℃低温、40℃高温及脱水干燥环境中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M9缓冲液处理和dsGFP处理。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水稻干尖线虫AbTPS1、AbTPS2基因的dsRNA细菌表达体系,获得的dsRNA具有明显的RNAi效应,为利用RNA农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海藻-6磷酸合成酶基因 双链RNA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4
作者 李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通过绿僵菌属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保守核苷酸区域设计简并性引物,采用RT-PCR及RACE-PCR技术成功克隆了金龟子绿僵菌mpi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51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28 bp,共编码441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该基因... 通过绿僵菌属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保守核苷酸区域设计简并性引物,采用RT-PCR及RACE-PCR技术成功克隆了金龟子绿僵菌mpi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51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28 bp,共编码441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该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真菌同源性较高,蛋白结构分析表明MPI蛋白是较保守的蛋白磷酸酶结构特征,主要由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RACE 甘露6-磷酸异构酶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施用6-磷酸海藻糖生物制剂对甘薯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会 苏涵 +7 位作者 王维 张巧凤 耿晓月 董韦 吴琴燕 徐振 张学彪 庄义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5-113,共9页
6-磷酸海藻糖(T6P)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外源施用T6P能够提高小麦、菜豆等作物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尚无报道。以徐紫薯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T6P制剂浓度梯度(80、400 mg/L)和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灌根)... 6-磷酸海藻糖(T6P)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外源施用T6P能够提高小麦、菜豆等作物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尚无报道。以徐紫薯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T6P制剂浓度梯度(80、400 mg/L)和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灌根),系统地探究了外源施用T6P制剂对甘薯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和灌根T6P制剂均能够提高甘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相比于灌根处理,叶面喷施对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在低浓度和高浓度叶施条件下,收获薯块中的可溶性总糖、淀粉、花青素、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29%~31.55%、14.00%~16.07%、63.85%~64.62%、12.36%~14.45%,徐紫薯8号产量提高了27.51%~36.06%。不同叶施浓度间薯块营养品质和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普薯32号和心香2个品种在低浓度叶施处理下分别增产21.27%和34.33%。综合考虑,低浓度叶面喷施T6P制剂对甘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海藻 甘薯 光合特性 营养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的鉴定及其在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欧晋稳 张古文 +6 位作者 冯志娟 王斌 卜远鹏 徐钰 茹磊 刘娜 龚亚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1-2041,共11页
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 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5个GmTP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5个GmTPP可分为3个亚家族,每个GmTPP含有9~11个内含子,同一亚家族的GmTPP基因的内含子数目相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TPP基因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胁迫反应。此外,还利用转录组数据研究这些GmTPP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对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GmTPP在大豆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特定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不同。该研究不仅为揭示GmTPP基因家族在大豆海藻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TPP基因家族提高大豆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 大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多肽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武东 孙琳 +3 位作者 李常虹 杨麟 赵金霞 刘湘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7-941,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citrullinat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C-GPI)70~88肽抗体(抗C-GPI70- 88抗体)和抗C-GPI435~453肽抗体(抗CGPI435~453抗...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citrullinat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C-GPI)70~88肽抗体(抗C-GPI70- 88抗体)和抗C-GPI435~453肽抗体(抗CGPI435~453抗体)的水平,同时检测其原型多肽抗体水平,评价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1例RA患者、129例其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和7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C-GPI70- 88抗体、抗C-GPI435~453抗体、抗GPI70~88抗体和抗GPI435~453抗体的水平,并收集RA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A组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的滴度(68.71±4.20和51.78±3.13)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抗GPI70-88抗体和抗GPI435~453抗体的滴度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C-GPI70- 88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1.88%,特异性为84.50%;抗C-GPI435~453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6.05%,特异性为86.05%;联合检测两种抗瓜氨酸化多肽抗体的敏感性为50.79%,特异性为86.05%。(3)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在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阴性的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0%和45.00%。(4)RA患者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抗C-GPI多肽抗体,C-GPI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对于血清阴性的RA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瓜氨酸化 葡萄-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水平测定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婧 刘婧 +2 位作者 朱雷 张学武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Sp 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 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 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RF、抗CCP抗体及HRF-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葡萄-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混合肽段诱导的DBA/1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雪娇 刘嘉琳 +4 位作者 杨飞 娄永富 王强 陈冬志 孟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6,共8页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339单一肽段分别与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造模,并从体重变化、足踝关节症状评分、足踝关节病理改变、外周血及脾组织CD4+T细胞的表达、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以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等方面进行模型鉴定及分析。结果:模型小鼠在造模第8天,后爪最先出现红肿,逐渐加重累及四肢,第14天红肿达到高峰,足踝肿胀,行动不利,此后开始逐渐缓解;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足踝关节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为主,浆细胞少量出现,混合肽段的炎症状况明显强于单肽片段。与健康对照组和单肽片段模型组相比,混合肽段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外周血、脾脏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炎症高峰期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混合GPI肽段诱导的RA模型小鼠在免疫学特征,特别是i NKT细胞免疫病理方面与RA患者尤为接近,可作为RA免疫机制研究和治疗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1小鼠 葡萄-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性关节炎 INK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勇飞 牟方祥 +1 位作者 王欢 戴裕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8例RA患者、42例系统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8例RA患者、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RA患者同时检测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结果GPI浓度:RA患者为(1.840±2.821)μg/ml,SLE患者为(0.143±0.426)μg/ml,其他风湿病患者为(0.074±0.279)μg/ml,健康体检者为(0.092±0.232)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SLE、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GPI浓度与类风湿因子(R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与其他检测指标无相关性。结论GPI浓度大于0.209μg/ml时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其特异性可达93.7%,敏感性为56.5%。表明GPI的变化在RA诊断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CH2b对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混合肽段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嘉琳 张雪娇 +3 位作者 杨飞 娄永富 孟明 陈冬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究前期合成的含噻唑烷-4-酮的免疫调节剂CH2b对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混合肽段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小鼠发病的影响。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与完... 目的:探究前期合成的含噻唑烷-4-酮的免疫调节剂CH2b对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混合肽段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小鼠发病的影响。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与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DBA/1小鼠尾根部多点皮下注射,并用百日咳毒素加强免疫。然后分别用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 Cer)和CH2b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和足踝关节肿胀变化情况,关节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全血中i NKT细胞频率变化,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4、IFN-γ水平。结果:与GPI混合肽段诱导的模型组相比,α-Gal Cer和免疫调节剂CH2b均可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缓慢、关节肿胀情况(P<0.05);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且二者均可以显著提高RA小鼠体内i NKT细胞的频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Gal Cer、CH2b组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炎症高峰期TNF-α、IL-6、IFN-γ水平,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CH2b通过激活i NKT细胞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缓解GPI混合肽段诱导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CH2b Α-GALCER 葡萄-6-磷酸异构酶 INK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桑黄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
12
作者 徐丛涛 李子豪 +5 位作者 潘晋龙 李海康 胡清秀 邹亚杰 陈晓华 弥春霞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vTPS)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SvTPS在杨树桑黄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的表达情况,测定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SvTPS活性。... 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vTPS)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SvTPS在杨树桑黄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的表达情况,测定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SvTPS活性。结果表明:SvTPS DNA序列长度为1894 bp,编码576个氨基酸。SvTPS相对分子质量为65130,等电点为6.21,脂肪系数为88.14,平均亲水系数为-0.281,不稳定系数为42.41。SvTPS氨基酸序列与暴马桑黄(S.baumii)的相似性最高,仅有一个TPS单结构域;SvTPS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48.61%、5.56%、15.62%、30.21%。三年生子实体SvTPS的表达量最高,菌丝体的表达量最低。菌丝体的SvTPS活性最低;随着栽培时间增加,SvTPS活性增加,三年生子实体的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SvTPS在杨树桑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6-磷酸海藻合成酶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崔柳青 +2 位作者 李杰 刘红涛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纯化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得到两端分别添加Nde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GPI基因,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载体pET28a-GPI,经鉴定正确后,用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 目的:纯化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得到两端分别添加Nde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GPI基因,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载体pET28a-GPI,经鉴定正确后,用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离子柱纯化目的蛋白并免疫新西兰白兔,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杜氏盐藻GPI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占总蛋白的41.6%。以高纯度的目标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得到抗GPI的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达到1:512000,Westernblot检测证实抗血清能与目的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纯化了杜氏盐藻GPI重组蛋白并制备了特异性的GPI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6-磷酸异构酶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杜氏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柳青 张璐 +1 位作者 张磊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DsGPI)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得到上、下游分别添加EcoR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DsGPI基因,双酶切后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EGFP-C1-DsG... 目的:分别构建杜氏盐藻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DsGPI)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得到上、下游分别添加EcoR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DsGPI基因,双酶切后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EGFP-C1-DsGPI,转染狗肾细胞MDCK,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同理将上、下游分别添加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DsGPI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得到pcDNA3.1-DsGPI,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分别应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DsGPI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sGPI在MDCK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在EC9706细胞中被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DsGPI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葡萄-6-磷酸异构酶 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测定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宇波 毛海英 +3 位作者 屠志强 张文明 薛海燕 徐凌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olyar-thritis and oligoarthritis JIA,pJIA and oJI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中的表达水平,以阐明其对pJIA和oJIA的诊断价值。方法 JIA组30例、SLE组1...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olyar-thritis and oligoarthritis JIA,pJIA and oJI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中的表达水平,以阐明其对pJIA和oJIA的诊断价值。方法 JIA组30例、SLE组19例和健康组37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三组儿童血清G6PI浓度,比较三组血清G6PI浓度、G6PI阳性率。结果 JIA组血清G6PI浓度为(0.15±0.11)μg/ml,SLE组为(0.22±0.41)μg/ml,健康对照组为(0.17±0.28)μg/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6PI高浓度例数均为2例,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6PI浓度测定不适用于辅助诊断关节病变为主的J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6磷酸异构酶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中6-磷酸甘露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进化和表达分析
16
作者 蒋倩 王枫 +3 位作者 侯喜林 马静 李梦瑶 熊爱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2个芹菜品种‘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分别获得6-磷酸甘露糖还原酶(M6PR)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来源于2个芹菜品种的6-磷酸甘露糖还原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 以2个芹菜品种‘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分别获得6-磷酸甘露糖还原酶(M6PR)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来源于2个芹菜品种的6-磷酸甘露糖还原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pI值为6.38。空间结构分析显示:M6PR蛋白由11个α-螺旋和13条β-延伸主链组成,中间形成1个疏水穴;催化四分体(Asp、Tyr、Lys和His)分布于疏水穴内部,具有催化活性。进化分析显示:芹菜M6PR与卷柏、小立碗藓、云杉等远古物种的醛-酮还原酶(AKR)相似性较高。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M6PR基因主要在芹菜的茎中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6-磷酸甘露还原酶 基因克隆 进化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manA/pmi)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17
作者 杨欣 梁爱华 +1 位作者 罗晓丽 吴家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pmi/manA)是当前植物转基因工程的重要选择标记基因,在生物安全上被认为是无害的。根据同源序列从大肠杆菌DH10B基因组中克隆出pmi基因。通过诱导原核表达获得PMI目的蛋白,对粗提和经过镍柱纯化的PMI蛋白进行We... 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pmi/manA)是当前植物转基因工程的重要选择标记基因,在生物安全上被认为是无害的。根据同源序列从大肠杆菌DH10B基因组中克隆出pmi基因。通过诱导原核表达获得PMI目的蛋白,对粗提和经过镍柱纯化的PMI蛋白进行Western分析和酶活反应鉴定。以上结果表明,PMI蛋白成功诱导,其分子量为46kDa,纯化过的PMI具有高的酶活性,能催化甘露糖-6-磷酸发生异构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同时利用pmi基因作为选择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PMi,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96个再生植株有72株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克隆的pmi基因具有高的酶活性,并能作为转基因植物的一种选择标记,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提供安全的选择标记基因,便于转基因植物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6-异构酶 大肠杆菌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己酮糖合成酶和6-磷酸果糖异构酶的原核表达与活性测定
18
作者 马莉 陈丽梅 年洪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3,共6页
同源性搜索显示大肠杆菌中存在核酮糖单磷酸途径关键酶6-磷酸己酮糖合成酶(HPS)和6-磷酸果糖异构酶(PHI)基因的同源序列,但没有其相关活性和功能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扩增hps和phi的同源序列(分别简称为E... 同源性搜索显示大肠杆菌中存在核酮糖单磷酸途径关键酶6-磷酸己酮糖合成酶(HPS)和6-磷酸果糖异构酶(PHI)基因的同源序列,但没有其相关活性和功能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扩增hps和phi的同源序列(分别简称为Ehps和Ephi),构建了大肠杆菌Ehps和Ephi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Ehps和pDEST17-Ephi,表达和纯化了重组蛋白EHPS和EPHI,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EHPS和EPHI具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己酮合成酶 6-磷酸异构酶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19
作者 刘丹丹 王雷刚 +3 位作者 孙明慧 焦小雨 吴琼 王文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3,共12页
【目的】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植物体内海藻糖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开展TPS基因功能验... 【目的】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植物体内海藻糖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开展TPS基因功能验证提供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茶树CsTP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编码的蛋白理化特性、保守基序与结构域、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生物学信息,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技术分析CsTPS家族成员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16个TPS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它们划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个亚族。同一亚族成员具有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共线性与进化分析表明,CsTPS基因在茶树基因组内发生了基因复制事件,且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纯化选择作用。RT-qPCR结果显示,6个候选基因CsTPS3、CsTPS5、CsTPS6、CsTPS9、CsTPS11和CsTPS14均被PEG、NaCl和低温胁迫诱导,且表达模式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结论】从茶树全基因组中系统鉴定出16个TPS家族成员。茶树CsTPS3、CsTPS5、CsTPS6、CsTPS9、CsTPS11和CsTPS14基因对干旱、盐和低温胁迫均有响应,但其敏感性水平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海藻-6-磷酸合成酶基因 系统进化 表达模式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紫玲 陈敬祥 林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661,共5页
【目的】克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atus)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基因c DNA序列,探究其分子特征,为深入研究松墨天牛GPI的分子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松墨天牛GPI基因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 【目的】克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atus)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基因c DNA序列,探究其分子特征,为深入研究松墨天牛GPI的分子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松墨天牛GPI基因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并鉴定松墨天牛GPI基因,命名为Ma GPI(Gen Bank登录号:KU323592),该基因序列长1038 bp,共编码279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分析发现,松墨天牛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同源性最高,达90%,而与其他昆虫的同源性在76%以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松墨天牛与赤拟谷盗在同一分支,与家蚕(Bombyx mori)相隔最远。Ma GPI为亲水蛋白,含有5个功能位点:活性位点、变构位点、活性部位盖子和两个多肽结合位点。【结论】明确了Ma GPI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特征,为进一步研究Ma GPI的分子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葡萄-6-磷酸异构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