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志勇 冯丽娟 向灿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4.0×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5 mV/dec(25℃),检测下限为2.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的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制备简单、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将电极应用于实验室废水和人的尿液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5-溴亚水杨基)-2 6-吡啶()配合 硫氰酸根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及其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丽娟 谢静 +4 位作者 胡学步 宋发辉 胡宗球 王成刚 祝心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5,200,共4页
合成了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席夫碱及其Cu( ),Zn( )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电子光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席夫碱配体还进行了1HNMR和MS表征,给出了化合物可能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 席夫碱 N N’-(5-溴亚水杨基)-2 6-吡啶 、锌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铜髤配合物的结构、抗菌活性及DNA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2 位作者 傅夏兵 朱丽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2 4--6-(2-吡啶基)均三嗪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及甘氨酸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作用(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雪梅 区志镔 +4 位作者 陈实 熊亚红 周晓华 刘海峰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67-2673,共7页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189 6(3)nm,b=1.308 3(2)nm,c=1.465 4(4)nm,β=131.467(3)°,晶胞体积:V=3.145 6(9)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8,Dc=1.876 g.cm-3,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37 4,wR2=0.100 9。应用紫外光谱、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及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主题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2 4--6-(2′-吡嗪)-均三嗪 晶体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Ⅱ)、Ni(Ⅱ)与N-氧化-2,6-二甲酰吡啶Schiff碱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阎世平 程鹏 +4 位作者 夏庆 许宏山 姜宗慧 廖代正 王耕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Robson和Okaw等用2,6-二甲酰-4-取代的酚和合适的多胺缩合成了一系列的大环双核配体及其双核配合物(a),并对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和多胺缩合生成大环配体及... Robson和Okaw等用2,6-二甲酰-4-取代的酚和合适的多胺缩合成了一系列的大环双核配体及其双核配合物(a),并对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和多胺缩合生成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报道。为研究大环双核体系中不同桥连原子对金属间磁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首次以N-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镍() N-氧化-2 6-甲酰吡啶 双核配合 大环配合 磁性 结构 西佛碱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位阻的2,9-双噻吩-1,10-菲咯啉-5,6-二酮铜( 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金超 王银歌 +1 位作者 钱惠芬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419,共7页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研究表明,为了克服空间位阻以满足中心铜( Ⅱ)离子的配位构型要求,1,10-菲咯啉-5,6-二酮及其2,9位取代的2个噻吩环之间的二面角分别从自由配体中的1.9(2)°、5.2(6)°和25.3(3)°、34.9(3)°增加到了铜( Ⅱ)配合物中的5.6(2)°、6.5(6)°和27.2(3)°、3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1 10-菲咯啉-5 6- 噻吩衍生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醛酰腙-Cu(Ⅱ)-CopC三元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小林 宋珍 杨斌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1-1819,共9页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胺解、亲和加成合成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酰腙(L1)。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方法研究了酸碱对L1互变异构的影响及L1、Cu(Ⅱ)、铜运输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ap...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胺解、亲和加成合成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酰腙(L1)。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方法研究了酸碱对L1互变异构的影响及L1、Cu(Ⅱ)、铜运输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apo Cop C)三者的相互结合。结果表明,在p H=7.4、50 mmol·L-1 Tris-HCl缓冲条件下,L1可分别与Cu(Ⅱ)、apo Cop C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分别为3.32×106 mol-1·L和4.01×105 mol-1·L;而Cu(Ⅱ)-L1与apo Cop C结合形成1∶1复合物的条件结合常数为8.09×105mol-1·L。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L1结合在apo Cop C的N端,光谱滴定证实L1、Cu(Ⅱ)、apo Cop C可形成以Cu(Ⅱ)为中心的三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吡啶甲酰肼2-羟基萘甲醛酰腙 Cu() 运输蛋白 配合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合铜(Ⅱ)、银(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英文)
8
作者 赵云中 李松林 +2 位作者 翁林红 张明杰 肖衍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1-698,共8页
利用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L合成了铜、银的配合物CuLH2O3·2H2O·2NO3n1、AgL·H2O·NO3n2。X射线晶体结构表征结果表明:1属于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724103b=0.663201c=2.113804nmβ=103.053°Z=4。2属于空间群... 利用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L合成了铜、银的配合物CuLH2O3·2H2O·2NO3n1、AgL·H2O·NO3n2。X射线晶体结构表征结果表明:1属于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724103b=0.663201c=2.113804nmβ=103.053°Z=4。2属于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7662b=0.93702c=1.33573nmα=98.993β=99.493γ=109.053°Z=2。1和2的金属原子被L联接成一维结构。1中的配位链通过配位的水分子与晶格水分子及硝酸根离子间形成的氢键扩展为三维结构。2中未配位的羧基氧原子与吡啶环上的α氢原子形成C-H…O氢键从而将配位链扩展为阶梯状二维结构而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堆积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4-羧基吡啶基)丁烷 晶体结构 氢键 π-π堆积 () 银(Ⅰ) 配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Ⅱ)与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的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傅铁祥 曹军 +2 位作者 汤跃群 黄道昌 李和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以无水CoCl2和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为原料,在DMF溶剂中合成了一种多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方法测得它的组成为[Co3(bipyO2)4Cl4]Cl2,并对该配合物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氨... 以无水CoCl2和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为原料,在DMF溶剂中合成了一种多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方法测得它的组成为[Co3(bipyO2)4Cl4]Cl2,并对该配合物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氨气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由它制作的传感器可望用于涉氨化工生产中氨浓度的自动测量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 合成 化学传感器 氯化钴 2 2'-吡啶-1 1’-氧化 多核配合 浓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吡啶甲基)-L-丝氨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红 袁彩霞 +4 位作者 卢丽萍 朱苗力 付学奇 邢述 高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该配合物中还原希夫碱以三齿双螯合环配位到中心铜离子,同时氯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也参与配位,形成1个具有四方锥构型的五配位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Ⅰ能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IC_(50)值分别为0.32和0.4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N-(2-吡啶甲基)-L- 抑制剂 蛋白酪酸磷酸酶1B(PTP1B) T细胞蛋白酪酸磷酸酶(TCPTP)
全文增补中
两种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庆斌 曾锡瑞 +3 位作者 倪春林 李智斌 庄楚雄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本文合成了2个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Cu(phpi)Cl2]·H2O和[Cu(tpy)Cl2]·2H2O(phpi=2-(苯并咪唑基-2)-1,10-邻菲咯啉,tpy=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 本文合成了2个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Cu(phpi)Cl2]·H2O和[Cu(tpy)Cl2]·2H2O(phpi=2-(苯并咪唑基-2)-1,10-邻菲咯啉,tpy=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配合 2 2:6 2″-三联吡啶 2-(苯并咪唑基-2)-1 10-邻菲咯啉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1-(2-噻吩基)-4,4,4-三氟丁二酮-1,3]合铜(Ⅱ)及其某些溶剂加合物的热分析研究
12
作者 陆振荣 丁元晨 +2 位作者 陈恕华 徐颖 俞运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9-784,共6页
Thermoanalysi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omplex of bis[1 (2 thienyl) 4,4,4 trifluoro butanedione 1,3]copper? and its adducts with pyridine, 2,2′ bipyridine, quinoline and dimethyl sulfoxide in a dynamic nitr... Thermoanalysi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omplex of bis[1 (2 thienyl) 4,4,4 trifluoro butanedione 1,3]copper? and its adducts with pyridine, 2,2′ bipyridine, quinoline and dimethyl sulfoxide in a dynamic nitrogen atmosphere by simultaneous TG DTG DSC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modes of the solvent molecules were variou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the complex, in general,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m was ahead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ligand 1 (2 thienyl) 4,4,4 triflurobu tanedione 1,3. Among them the adduct with 2,2 bipyridine showed a quite unique thermal behavior.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jointly us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all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ages for title compounds, which show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solvent molecules was controlled mainly by Rn mechanism (or Am mechanism for 2,2 bipyridine adduct) with lower activation energy; while the release of 1 (2 thienyl) 4,4,4 trifluro butane dione 1,3 was gove rned by D2 or D3 mode with higher activatio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噻吩基)-4 4 4-三氟丁-1 3] ()配合 溶剂加合 热分析 甲基亚砜 吡啶 吡啶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戴宏 莫慧雯 +1 位作者 何良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配合物对被测微生物(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癌细胞(SGC-7901、Bel-7402、HeLa和A549)显示出良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IC50=1.69~2.50μmol·L^-1)。最重要的是,通过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AO/EB双染法)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揭示了配合物1通过DNA结合的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5--2-(2’-吡啶基)苯并咪唑 L-苯丙 DNA作用 抗菌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